環環相扣、層層設防是生物安全工作重要措施之一。生物安全是指綜合防疫措施,如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雞場、雞舍等,以切斷疫病傳播途徑為主要目的。旨在通過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將畜禽生產安全體系中可能導致疫病傳播的有害生物隔離在養殖場之外,以達到預防疫病發生的目的[1-2]。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生物安全工作。
1規模養雞場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性
蛋雞場生物安全體系是疫病控制的第一道屏障,主要是指通過阻止細菌、病毒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使雞群不受到疫病的威脅,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是實現對禽類疫病傳播鏈的系統性阻斷。其核心部分組成是:一是場內環境和舍內環境管理,二是場區進出口管理控制,三是程序化免疫接種防疫措施,四是場內員工生物安全意識教育,五是病死禽無害化處理[3-4]。當前雞場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多種病原微生物的傳播引發的生物安全風險、蛋雞產蛋率降低、藥物殘留超標、人員等各方面養殖成本提高等問題。在缺乏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的情況下,養雞場面臨的生物安全問題不可避免。雞場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也是雞場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改善雞群的健康狀況,提高產蛋量和蛋品質,從而減少疫病的發生和傳播。
2生物安全關鍵點控制
2.1場址選擇
建設蛋雞場的首要關鍵環節就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科學選址,因為禽類個體小、飼養密度高、抗病能力相對較弱、易生病。要嚴格按照《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有關規定,選擇地勢高、干燥、水源方便、污水排放好的場所。遠離人口稠密的地區,如生活飲用水源地,動物飼養場等養殖區,城鎮居民點,以及主要交通干線,如公路、鐵路等。與動物隔離場所、無害化處理場所、動物屠宰加工場所、動物及動物產品集貿市場、動物診療場所等保持有效生物安全防控距離[5。其中按當地風向和地形設計生活區,生產管理區,飼料生產區,養殖區,凈化區,廢棄物處理區,隔離區。從而對病原起到有效的隔離作用,避免細菌和病毒的橫向蔓延。在場區內設置防止鳥蟲鼠蛇進入、定期滅鼠殺蟲的配套隔離防護設施,進行防疫消毒,做到防患于未然。
2.2環境控制
規模化蛋雞場應設有三級隔離屏障,如:實體墻與外圍屏障,場區內的防疫屏障,重點生產區實施全封閉的安全屏障。對雞苗運輸車、飼料運輸車等必須進入生產區的車輛,在雞場大門處設置車輛進出消毒通道和人員進出消毒通道,全面消毒后方可進入;所有人員經消毒通道徹底消毒后方可進入;在每棟雞舍門口放消毒池,供養殖人員消毒;場區路面為硬化路面,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單獨排放凈道和排污管道,場區道路不能直接與生產區道路相連,并在場區周圍環境中種植一些綠化產品,安裝溫濕度和光照自動控制系統;設計廢料處理車間,且廢料處理必須符合相關規定的環保標準。整座雞舍有效地建立完備的、科學的防守制度。
2.3人員控制
場內工作人員的體檢要定期進行。凡進入場區、生產區的人員,必須填寫《人員進出場表》,其內容包括日期、姓名、所在單位、聯系方式等。對需進廠處理的事項,在征得管理人員同意后方可進入辦公區,并通過人員消毒通道進行消毒處理,避免直接進入生活區,避免與生產無關的人員直接進入;場區的人員外出,回來之后必須進行嚴格的消毒,需要隔離后才能進入生產區。出入生產區的人員一律要經過淋浴間進行全身淋浴,并在生產區內更換工作服,更衣室門采用向門,由內向外敞開。所有人員嚴禁攜帶任何與生產區無關的物資。現代規模化養殖場生物安全規程中針對獸醫診療、物資配送、設施設備維保、病死雞無害化處理及糞污資源化等工作人員每天進出雞舍構成病原體在場內傳播的顯著風險點,必須嚴格執行以下生物安全標準操作程序:一是進入雞舍必須腳踩門口消毒池;二是必要時必須穿戴防護服、口罩、手套、鞋套、帽子;三是遵循健康雞舍一病雞舍的單向巡查原則;四是嚴格實行患病雞舍絕對隔離屏障體系。
2.4物品控制
物資全部采取中轉形式進場,藥品疫苗、食品原料、生活用品等物資由采購人員集中采購,每月或定期統一采購,減少非必需物資采購數量,做到隨到隨買,使進場人員減少到最低程度。飼養員將攜帶物、眼鏡、手機、勞保用品、常用藥品等器械放入傳送窗內,或將雞舍進出時的10min 用紫外燈照射。對車輛,生產區車輛可以實行封閉管理,即內部車輛不外出,外來車輛統一在進口處的消毒緩沖區停放。對所有設備和相關用具先進行徹底的清洗和消毒后方可進入場內,其次,飲水設備也需建立消殺制度。如:每半個月進行一次清洗和消毒。飼料塔應保證密閉,周圍不能有散亂的飼料。所有物資進場前,采取噴灑消毒、熏蒸消毒、紫外消毒等方式,在場外指定地點,由門衛或專人卸載、拆裝、完全裸露,依次放在鏤空架子上進行消毒后,方可進場。
2.5疫病控制
免疫預防是構建蛋雞場生物安全體系的重要屏障之一。守住安全底線,強化蛋雞疫苗運輸、貯存等使用管理。一是采取“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根據雞齡的不同,分期飼養。二是每周帶雞消毒,并根據季節、天氣、周邊疫病流行的不同,對消毒次數進行適當調整,做到應消毒必消毒。第三,免疫接種工作要扎實,效果要好,認真貫徹動物防疫工作方針,切實做到防疫工作“預防為主、預防與控制、凈化、消滅相結合”。正確選用疫苗,確保疫苗生產批號、有效期、批準文號、出廠日期、生產廠家等。四是藥物預防。嚴格按照《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所選品種進行疫病防治,嚴禁使用抗生素,國家禁用獸藥,推薦使用如微生態制劑、天然中藥材、中藥提取物制劑等。
2.6防疫制度控制
雞場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是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根據這一情況制定的綜合防疫體系。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監督機制,同時,采取民主化、科學化的原則,組織全體員工進行學習和提高防疫應對措施。當場內執業獸醫在發現大批量的患病雞只后,經查詢養殖記錄表以及用藥等相關記錄,并做出基礎診斷和綜合分析后,應及時采集患病雞只的生物樣本送當地或上一級動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病原學檢測分析,同時應根據初步診斷結果,依照相關疫病防控應急預案采取相應措施,防止疫病的傳播和擴散。

2.7生物安全知識的培訓
提高生物安全意識的核心在于提升規模化雞場內所有養殖人員的素質,常態化組織學習生物安全體系、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化操作技能、雞場內疫情應急防控措施等專項培訓,構建全員生物安全認知體系,明確規范操作是阻斷疫病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培訓,提高職工對生物安全的認識和理解,增強職工的應知應會意識和責任意識,不斷增強科學防控能力,及時完善避免外源性病原微生物侵襲的各項規定制度。健全畜禽養殖檔案標準化管理體系,做好各項養殖檔案記錄,加以整理規范,也是實施重大動物生物安全疫病防控可追溯的重要途徑。
2.8廢棄物控制
規模養雞場廢棄物主要為病死雞只、雞糞、污水、過期獸藥、廢疫苗、疫苗包裝瓶(袋)等,廢棄物處理不當將直接威脅生產安全,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遵循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原則。根據《病死和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嚴格規范處置病死雞。無害化處理工作不得隨意開展。
結語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和不斷優化的場區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把各項防控措施作為當前規模化蛋雞場疫病防控工作的重點,準確抓實、抓細,提高生產管理人員知曉度,降低疫病發生風險,根據場址選擇、環境、人員、物品、疾病控制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操作規程,且提升生產管理人員意識,降低疫病發生風險,提高蛋雞養殖場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樊平,王引,張秋桐.規模養殖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J].中國動物保健,2024,26(03):74-75.
[2]李永芳.雞疫病防控中的生物安全措施[J].家禽科學,2024,46(04):69-71.
[3] 李強.規模化雞場生物安全的重要性[J].獸醫導刊,2021,(23):67-68.
[4] 趙喆.雞場生物安全管理要點[J].中國畜牧業,2024,(01):72-73.
[5] 馬金祥,張志美,鞏新民,等.淺談種雞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J].家禽科學,2024,46(07):87-90.
[6]唐俊.規模養殖場防控非洲豬瘟的生物安全體系建設[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9,(04):45+44.
[7]邱陽,黃金龍.規模化蛋雞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20,(06):216-217.
收稿日期:2025-04-03
作者簡介:李群(1991—),女,侗族,研究生,獸醫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