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X7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0769(2025)03-0050-03
蛋雞業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產業之一,隨著飼養規模的擴大,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糞污處理問題也日益凸顯。這不僅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威脅,而且還會導致溫室氣體和非金屬元素氮、磷等污染源的大量排放,進一步加劇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目前,大多數蛋雞場主要將鮮糞便用于肥料出售,不僅附加值較低,而且鮮糞中往往含有害物質(有毒氣體、病毒、細菌等)和蟲卵,污染空氣、土壤和導致農作物減產,因此,研究有效的糞污減量及綜合利用技術顯得尤為重要。
1蛋雞糞污的特性
1.1蛋雞糞便污染
蛋雞糞污主要由糞便、尿液及飼料殘渣組成,含有豐富的有機質、氮、磷、鉀等營養成分。每羽蛋雞每天的糞便排泄量為 110~180g/d ,其中,水分含量 70%~80% ,有機質 40%~50% ,氮和磷分別為 4%~5% 和 1%~2% 。蛋雞在春季采食量和排糞量較高;夏季氮、有機質的排放量較高。因此,蛋雞的采食量、排糞量以及水分、氮和磷的含量等指標會受到季節的影響[1]。這些成分是土壤肥料的良好來源,但若處理不當,則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蛋雞糞便中大量的氮、磷會隨著雨水被沖刷進雞場周圍的江河湖泊中,造成水體富營養化,使水體中的各種藻類大量繁殖,影響水質、水產飼養和空氣質量,嚴重時還會危害人類飲用水的安全。
1.2臭氣污染
規模化蛋雞場產生的廢棄物可制作成有機肥,實現無害化處理,但是蛋雞場產生的臭氣較難有效處理。蛋雞排泄的糞便經過環境中的微生物發酵后會產生氨氣、硫化氫、糞臭素等臭味氣體,特別是炎熱的夏季,蛋雞場內外溫度較高,糞便很容易發酵,有害氣體隨著雞舍的抽風機被排到大氣中,污染周邊環境,嚴重時會使人難以忍受,遭到投訴。
2蛋雞糞污的減量技術
2.1優化飼料配方
優化飼料配方是減少糞污產生的一個有效途徑。合理配制蛋雞料的營養組成,不僅要滿足蛋雞維持生命和生產的需要,而且要提高飼料轉化效率,減少未消化飼料的排放量,從而實現從源頭減量。飼料配方要嚴格按照飼料配比原則:第一,根據不同生產階段選擇合適的飼料配方,以滿足蛋雞營養需要,同時可避免營養物質的不足或浪費;第二,選擇優質飼料原料,依據營養物質組成、含量以及市場動態價格進行合理的組合和配比;第三,飼料原料之間遵循“木桶原理”,保持營養平衡,確保蛋雞生長和生產性能;第四,選擇質量穩定和適口性好的飼料原料,確保蛋雞的采集量。蒲俊華等[2研究表明,在蛋雞日糧中添加 5% 的發酵飼料原料,可以提高蛋雞糞便中有益菌的豐度,促進蛋雞糞便的堆肥腐熟,并且可以減少堆肥過程中氨氣排放量。此外,選擇合適的添加劑能降低蛋雞糞污的排放量。在蛋雞飼料中添加復合酶制劑,可以顯著增加100日齡蛋雞粗蛋白的攝入量,提高粗蛋白的沉積量[3],從而提高飼料消化率,降低糞便的排放量。
2.2飼養管理
合理的飼養管理可以有效減少糞污的產生。
在飲水管理方面,需建立規范的水質檢測制度,定期檢測水質指標,要求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22) 的要求,不得檢出大腸桿菌等有害菌,及時清洗、消毒和更換飲水器,確保蛋雞飲水清潔和無污染,防止因蛋雞飲用不潔水源而發生腹瀉,導致有害菌滋生。
在環境管理方面,定期清理雞舍,加強雞舍的光照和溫濕度管理,溫度保持在 18~25°C ,相對濕度維持在 60%~70% ,過濕會加速細菌在糞便中的滋生,產生氨氣等有害氣體,造成環境污染;根據蛋雞的年齡調節光照時間和強度。加強雞舍通風,快速排除雞舍中的硫化氫、氨氣等有毒有害氣體,保持雞舍內空氣清新。
在疫病防控方面,定期對雞舍進行消毒處理,采用紫外線、臭氧等方式對空氣進行消毒,用漂白粉、過氧乙酸等試劑對地面消毒。此外,科學的飼養周期和合理的雞種選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糞污的產生。在全年氣溫較高的地區,可以選擇耐熱性強的品種,如羅曼粉蛋雞、海蘭褐蛋雞等雞種;而在全年氣溫較低的地區,可以選擇耐寒性強的品種,如京紅蛋雞、京白蛋雞等。
3 蛋雞糞污的綜合利用
3.1有機肥
蛋雞糞污經過堆肥處理后可制成有機肥,施用于農田,提高土壤的肥力。根據相關研究,施用有機肥可使作物產量提高 20%~30% 。同時,有機肥還能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
3.1.1固態有機肥發酵
將蛋雞糞便、干酒糟和秸稈按一定比例混合,調節水分后形成堆體。向堆體中加入含有枯草芽孢桿菌、多粘類芽孢桿菌、釀酒酵母菌、黑曲霉菌等的復合堆肥菌劑,菌活數均為 109 CFU/mL,混合均勻后當堆體內部溫度達到50 °C 左右時,每天翻堆一次;當堆體內部溫度達到70℃左右時,每天翻堆一次;當堆體內部溫度降至50 °C 左右時,每3天翻堆一次;當堆體溫度降至 30°C 以下時,停止翻堆,得到發酵腐熟的有機肥。
3.1.2液態有機肥發酵
在蛋雞糞污(尿泡糞)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水,再加入微生物復合菌劑進行發酵,可制成液態有機肥。具體步驟如下:菌種活化,在圓形塑料桶內放入1包微生物復合菌劑、1kg紅糖、 20kg 溫水,混合均勻后,密封發酵 24h ,活化后的菌液需要在15d內使用完;糞污稀釋,在 10t 糞污中加入 20~40 kg的水,用攪拌機攪拌,使糞污呈流體狀。混合發酵,將活化好的菌液均勻潑灑到流體狀雞糞中,發酵15d左右即可制成基本無臭味且含豐富益生菌的液態有機肥。按照不同作物所需營養物質要求,對液態有機肥進行比例稀釋,隨后進行施肥。
3.2利用糞污生產沼氣
蛋雞糞污經厭氧發酵處理后可產生沼氣。該方法運行成本較低,可以有效解決糞污對環境的污染,生產的沼氣可以用來發電,沼渣可制成優質有機肥,沼液含有氮、磷等元素,可以用于灌溉農作物,也可用于水產養殖。據統計,每噸雞糞可產生 200~300 m3 的沼氣,能滿足小型養殖場的能源需求。
3.3生態飼養模式
傳統的蛋雞生產會消耗大量的能量,如電能、化學能。這些能源的使用本身就會污染環境,并且許多中小型雞場為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對動物糞便的處理不積極,導致糞便堆積,污染環境。生態飼養模式利用屋頂和墻體空間鋪設太陽能光伏板,收集太陽能。在風力資源豐富的地區,可以安裝小型風機,為養殖場提供清潔能源。蛋雞的消化道短,消化快,飼料中的很多營養物質來不及消化吸收就被排出體外,因此,蛋雞糞便處理后可用作飼料、肥料。將糞便消毒滅菌、烘干、粉碎,混入一定數量的蛋白質原料,經制粒后可制成鴨和魚用的飼料。
4結論
規模化蛋雞生產的糞污減量排放及綜合利用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優化飼料配方、改進飼養管理、推廣生態飼養模式等措施,可以有效減少糞污的產生。同時,采用堆肥等處理技術,將糞污轉化為有機肥、沼氣等資源,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另外,將蛋雞糞便制成生物燃料或活性炭,也可實現糞污的增值利用。在未來,應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大對養殖戶的技術培訓和資金支持力度,推動規模化蛋雞業朝著綠色、環保、高效的方向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陳文博,張宇,趙昊楠,等.蛋雞糞便產量及污染物排放特征的季節性變化[J].家畜生態學報,2023,44(8):50-54.
[2]蒲俊華,盧建,趙華軒,等.發酵飼料對蛋雞糞便堆肥氨氣排放與微生物群落的影響[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24,43(8):1876-1887.
[3]郭亞麗,莊佳榮,刁青青,等.復合酶制劑對生長蛋雞粗蛋白代謝率、腸道發育以及消化酶活性的影響[J].山東畜牧獸醫,2023,44(9):5-9.
作者簡介:楊潔(1977一),女,本科,高級畜牧師,主要從事畜牧業發展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