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曉宏
全國人大代表、蘇州
大學黨委書記
加強社區體育設施建設,提升青少年體質水平
提出,社區是青少年在校外重要的鍛煉場所,但社區體育設施適用性不足、青少年對社區體育項目參與度較低等問題,讓青少年體育鍛煉缺少合適的條件。對此,要加大經費投入,補齊社區健身設施短板,讓社區成為激活青少年活力的能量場。同時,針對社區體育設施適應性不強的問題,還要結合青少年需求,建設適合青少年使用的體育設施。青少年體質提升不僅是健康議題,更是重塑民族生命力的戰略工程,要將社區青少年體育納入全民健身、社區發展等范疇,讓社區體育成為學校體育的有力補充。
體測應“功在平時” 避免超強度訓練

陳靜認為,要通過增強體育活動的豐富性、趣味性,讓學生們愛上運動,而非強調競爭,給學生造成思想壓力。安徽毫州是中華傳統健身運動五禽戲的誕生地,她希望各地學校結合當地傳統文化和特色,因地制宜發展校園運動,培養學生的終身運動習慣。
陳靜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亳州市全民健身指導中心主任

陳偉志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新紀元教育集團董事長
讓學生身體強起來,是教育強國的題中之義
陳偉志表示,全國多個省份集中宣布實行“課間15分鐘”,足以看出讓學生們“動起來”已成全社會的共識。學校要合理安排教學任務,避免各學科教學“搶課時”擠占休息時間;也可劃分活動區域,安排教師或志愿者在課間安全監督,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對落實不力的學校,教育行政部門要進行通報。

切實增強家長及中小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關注和重視
楊松表示,希望相關部門編寫、制作中小學生體育運動科普宣傳教育的書籍、視頻等,開展種類豐富、形式多樣、觀點新穎的宣傳。在保證體育課時足時足量方面,可以進一步優化課程設置,切實落實中小學生減負措施,大力整治占用、壓減中小學生體育課時現象,將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納入中小學辦學質量評價指標。
楊松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委常委

陶璐娜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競技體育訓練管理中心射擊射箭運動中心主任
體育課是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武器’
陶璐娜認為,當今青少年面臨的社會壓力較大,要更加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要將體育課搞得豐富多彩,突出專項化與興趣化,讓學生在提升專項能力的過程中體會什么是真正的體育精神。各地學校可以根據自身資源及條件,因地制宜開展體育課,幫助學生實現全方位發展并從中獲益。

鮑明曉 讓“三大球”扎根學校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體育大學中國體育政策研究院院長
鮑明曉認為,“三大球”是集體球類項目,是學生們在團隊中學習成長的重要手段,它的綜合育人價值是很多個人項目無法實現的。“三大球”不僅能增強體質,更重要的是能夠健全人格,讓學生學會在團隊中成長,學習如何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增強集體榮譽感。從家長到學校需要對“三大球”在學校的普及和開展提高認識,摒棄功利性思想,努力讓學生在“三大球”中找到簡單的快樂。”
同時鮑明曉表示,我們的賽事活動仍具有局限性,更多是為體育特長生或校隊隊員等提供參加“三大球”的機會,而不是針對所有學生。建議按照“三大球”的特點結合青少年成長階段,以賽事活動為重要組織手段,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三大球”活動,這樣發展基礎才會越來越好。

運動是培育青少年心理韌性的“天然良藥\"
程麗芬
全國人大代表、南昌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院長
程麗芬調研發現,目前中小學校對學生體育運動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很多地方將課間10分鐘優化為15分鐘,不少學校充分利用教學樓內外空間資源,豐富課間活動供給。要用好多出來的這5分鐘,讓學生們盡情地動起來、玩起來、笑起來,并通過體育運動增強學生抗挫折能力,培養意志品質。

徐詩曉
全國人大代表、皮劃
艇奧運冠軍
在學生們心中種下熱愛體育的種子
徐詩曉表示,“冠軍進校園”是體教融合的一種新方式,當奧運健兒從賽場走進校園,從訓練場走進課堂,與學生們面對面交流,分享拼搏故事,傳授運動技巧,能夠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度慶明
全國人大代表、雅安市教育考試院院長、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
將心肺復蘇納入中考體育測試項目具有積極意義
度慶明認為,學校體育不僅是“身體教育”,更是“生命教育”,把健康急救知識納入體育測試,是塑造良好品格、保障生命安全,讓人生更有質量、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重要教育方式。將心肺復蘇實踐操作全面納人中考體育測試有利于提升急救普及水平;其次,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急救知識和技能水平;再次,有利于增強學生應急意識和安全意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關愛他人的意識。

沙寶琴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鄭州市上街區教育局副局長
學校與家長觀念轉變至關重要
沙寶琴提出,教育行政部門要不定時對學校進行監督,經常詢問家長和學生體育課、大課間是否按時上課、休息,杜絕“走過場”。學校也應主動向家長介紹體育活動安排,展示體育鍛煉對學生產生的積極影響,以轉變家長觀念。

劉希婭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學校黨委書記
進一步落實每天運動2小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劉希婭建議,明確督導主體,構建國家、省級、市級三級責任體系,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細化督導標準,量化考核指標,考核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并通過問卷調查、現場觀察等方式,評估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參與度和有效性;加強督導問責,形成閉環管理,明確擠占體育課時屬違紀行為,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將“2小時運動”達標率、在校作息安排等納入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履職評價指標。

樊董偉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單縣第一中學副校長
運動員與中小學生“雙向奔赴”,相互成就
樊董偉建議,支持退役運動員進校園、聘請專業教練員定期到學校指導學生訓練,盤活社會體育場館等資源以改善教學條件。同時,學校可與社會組織共同舉辦賽事,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
(本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