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國衛生質量管理》創刊30周年。作為一本“年輕”的學術期刊,雜志在業界卻是口碑與質量的雙重代表,以嚴謹務實、直擊醫療發展和醫療改革前沿的風格著稱。自我2011年第一次向雜志投稿并付梓刊出,已將近14載光陰。14年里,我從雜志的讀者成為作者、青年編委、編委,也從一名普通機關公務員成長為醫院高層管理者??梢哉f,我職業生涯中的各個成長階段和轉折點,都與雜志同頻共振,彼此見證。
行思相長:實踐與理論的融合
2011年,我在原上海市衛生局醫政處工作,機關工作更多聚焦宏觀政策的制定,由于此前是一名臨床醫生,因此對于自已經手的條線工作,既要實踐也需要有總結和思考,更希望能更快更好地運用政策規定解決實際問題。當時,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在上海開辦大約有20年歷史,如何按照政策要求做好此類醫療機構的管理與服務對于優化上海的營商環境有較好裨益。我從該角度撰寫了《上海市中外合資合作醫院現狀調查及建議》,獲得了編輯部的認可,于當年11月刊出。這也給了我很大的鼓舞與信心,2012年9月,我又以《上海市二級綜合醫院發展現狀與策略探討》為題撰寫文章,聚焦當時上海市67所二級醫院生存與發展現狀,提出了新醫改背景下二級綜合醫院的發展策略。后續我又陸續結合工作實際,發表《英、美、荷、澳、日分級診療實踐的啟示》《三級綜合醫院急診擁擠與醫生職業壓力研究》等5篇文章?,F在回看,這些文章還是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也讓我在工作實踐和理論研究上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逐步形成了我的一種工作習慣,每年結合自己的重點工作去挖掘、探索、思考問題,把工作經驗和所思所想形成文字,也更好地促進自己未來工作的推進。
角色轉換:視野與知識的拓寬
2017年4月,出于對我文章質量的認可,《中國衛生質量管理》編委會邀請我加入青年編委隊伍。對于邀約我是由衷的喜悅,回顧過往,在投稿和閱讀學習雜志的過程中自己受益良多,期待以一種新身份參與到雜志的具體工作中,讓自己進一步拓寬視野、提升能力。于是,我欣然接受了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作為青年編委,我的工作量有所增加,很多個夜晚,我審閱同行的文章,這不再是某個醫政領域的工作,而是涵蓋了醫院管理的方方面面,對我工作視野的拓寬和系統化思維的養成起到了積極作用。期間,我也榮獲了優秀青年編委、優秀文章作者等榮譽,印象較深的一件事是2018年我參與組織的上海市門診管理的文章集萃。我時任仁濟醫院門急診辦主任,門急診工作紛繁蕪雜,一直面臨新形勢新任務,要不斷優化工作流程和管理策略,同行的交流必不可少,上海的頭部醫院在門診管理(如專病、多學科診療等)方面有很多好的經驗,雜志社希望能更好地向全國推廣。因此,我和劉蘭輝主任一拍即合,共同策劃邀請了上海市三甲醫院門診辦主任參加雜志組織的研討會,并組織大家投稿門診管理集萃???,得到了同行的積極反饋,也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成為編委:成長與挑戰的互促
2024年11月,我有幸當選雜志新一屆的編委。在這個更高的平臺上,我也有幸與行業主管部門領導、知名專家學者和來自全國各地頂尖醫院的管理者有了更深入的學習交流機會,讓我對前沿政策動態和醫療管理經驗有了更多了解和思考。平臺高了,身上的責任也更重了,尤其是對于文章學術質量的把關和選題策劃等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對衛生管理領域各方面的熱點、難點問題要涉獵廣、有見地,還要對同行稿件學術性、創新性和實用性有更專業的判斷,對我也是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作為一名醫院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期間所學帶來的助益。目前我所在的醫院是上海市區域性醫療中心,正在積極創建三級醫院,將我所學到的醫療衛生政策、醫療質量、患者安全、醫院管理等領域的創新實踐用于推動我們醫院的高質量發展也切實得到了積極正面的效果。
30年來,雜志以“做傳播力持久的創新型精品期刊”為愿景不斷前行努力,而我也有幸成為雜志的關注者、參與者、記錄者,見證了雜志從創刊到完善,從發展到壯大的蛻變歷程,感受到了雜志在記錄衛生領域時代發展變遷中的積極作用和強大生命力,衷心祝愿《中國衛生質量管理》30歲生日快樂!芳華正盛,輝光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