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科技期刊選題組稿的路徑、瓶頸及突破策略

2025-08-18 00:00:00于世美王艷敏楊潔孫書軍
出版科學 2025年4期
關鍵詞:英文版編委選題

[中圖分類號] G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2025)04-0055-08

Strategies of Paths,Bottlenecksand Breakthrough forTopic Selectionand OrganizationofScientificJournals

Yu ShimeiWang YanminYang Jie Sun Shujun(ScienceChinaPress,Beijing,100717)

[Abstract] Three common paths are summarized for topic selection and organization based on big data analysis,communication through conference platforms,and mobilization of editorial staff. Key bottenecks and breakthrough strategies are analyzed under these three paths.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SCl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is summarized,and the effective contributionof topic selectionand organization to the impact factor of the journal are explored,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er journals.Journal editorsneed to furtherexplore and innovate,research more strategies for topic selectionand organization,strive for broader academic discourse and brand influence,and contribute to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and academic exchanges.

[Key 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journalTopic selection and organization pathStrategy Journal influence

發表優秀的科研成果,服務于科技創新,是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重要本質特征[1]。近年來,我國快速增強的科研競爭力與我國科技期刊總體實力不強的現狀不相匹配[2][3],對此,我國出臺了一系列與科技期刊出版和評價相關的重要文件和政策,促進了我國科技期刊加快發展步伐[4]。吸引優質稿源,切實提高科技期刊發表文章的學術水平,是提高科技期刊影響力的根本[5]。有針對性地選題組稿,是科技期刊吸引優質稿源、推動創新發展、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學術質量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措施。面對國內外同領域期刊對優質稿源的激烈競爭,如何高效地進行選題組稿,推動期刊脫穎而出,是期刊編輯需要重點思考的工作內容和掌握的工作技能。選題組稿是一個有計劃的過程,編輯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開拓創新,精心策劃,組織高水平的優質選題。眾多期刊編輯重視選題組稿工作,并將其作為提升期刊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國家科學評論(英文版)》(NationalScienceReview)通過總結辦刊實踐,著重介紹了選題組稿的策略與成效[。《科學通報(英文版)》(ScienceBulletin)通過組約“標桿”稿件,為期刊整體影響力提升發揮了“立竿見影”的效果[7]。《光:科學與應用(英文版)》(Light:Scienceamp;Applications)通過組織交叉學科前沿熱點專題,期刊影響因子和國際地位穩步提升[8]。《材料科學技術(英文版)》(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amp;Technology)將組織優秀稿源和熱點專刊作為重點工作,提“質\"增“量\"協同發力提升期刊影響力[9]。《航空學報》通過策劃出版優秀專刊/專欄,吸引優質稿源并引領學科發展[10]。

《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SCIENCECHINATechnologicalSciences)作為《中國科學》系列期刊之一,創刊于1996年,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主辦。主要報道技術科學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具重要意義的創新性成果。期刊的影響因子從2019年的2.302上升到2023年的4.4,國際同學科排名從Q2區上升到Q1區,影響力持續提升。為了將《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發展成具有廣泛學術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一流科技期刊,編輯在選題組稿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實踐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本文梳理了三種選題組稿路徑,分析了三種路徑的關鍵瓶頸和突破之策,總結了《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的實踐經驗,以期為同行期刊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1科技期刊選題組稿的路徑

1.1基于大數據分析,確定熱點組稿方向

在科技期刊選題組稿的常見路徑中,基于大數據分析來確定熱點組稿方向是一個科學且高效的方法。利用科睿唯安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和InCites數據庫,可以檢索近年與本刊相關學科方向的發文數量、篇均被引次數、基本科學指標(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ESI)“高被引論文”和“熱點論文”、高被引論文和零被引論文比例,分析熱點方向、新興方向、高引作者、領先機構和基金項目情況。同時,可以根據數據分析研究各學科的對標期刊發表論文和出版專題的情況[11],全面把握國際同類期刊的動態,從而制定出更加有針對性的選題組稿策略。進一步地,可以關注中國科學院與科睿唯安聯合發布的《研究前沿》、中國工程院與科睿唯安聯合發布的《全球工程前沿》、科睿唯安發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愛思唯爾發布的“中國高被引學者”等權威資源,及時捕捉當前國際相關研究領域的動態和前沿,深入挖掘熱點方向和高引作者。此外,還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和學術公眾平臺上的分享、討論和引用數據,獲取學術界和社會公眾的關注焦點。

1.2借助會議平臺,捕捉重要項目稿件

學術會議,尤其是權威性強、影響力大的國際會議,作為科研工作者分享研究成果、探討學術前沿的聚集地,其重要性不僅體現在促進學術交流上,更成為了期刊編輯宣傳期刊、捕捉重要項目、組織優質稿件的重要路徑[12]。眾多期刊通過在會議現場設置期刊展臺,宣傳展示期刊的成果和特色,加強與參會專家的面對面交流,增強作者和讀者與期刊的互動,使期刊能夠在學術界樹立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借助會議平臺交流進行選題組稿,首先,要求編輯具備敏銳的學術洞察力,能夠捕捉篩選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的研究項目;其次,良好的人際溝通與協調能力至關重要,它幫助編輯在眾多學者中建立起信任與合作的橋梁;第三,扎實的編輯業務知識是確保選題組稿質量上乘的基石。

1.3發動編委力量,組約前瞻性稿件

在期刊出版工作中,編委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3],特別是在選題組稿這一關鍵環節,發動編委力量以組約前瞻性稿件,是眾多科技期刊普遍采納且成效顯著的路徑。作為連接期刊與學術界的重要橋梁,編委的責任意識、學術視野和專業素養直接影響著期刊的質量和影響力。依托編委組約“標桿”稿件,可樹立期刊的高標準定位,以“點”帶“面”促進科技期刊實現良性發展和影響力提升[14]。編委作為科技期刊的重要資源,通常具備深厚的學術造詣和開闊的學術視野。在選題組稿階段,活躍在科研一線的編委能夠精準把握本領域的前沿動態和發展脈絡,并且能夠根據期刊的定位和宗旨,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預見性地篩選出有價值、有潛力的選題。編委憑借在學術界的廣泛聯系、深厚人脈和號召力,一旦選題確定,便可以鎖定合適的人選,并通過有效溝通邀請他們撰寫高質量稿件。這種基于相互尊重和學術認同的合作邀請,往往能夠激發作者的熱情,促使他們投入更多精力,貢獻出高質量的稿件。此外,編委在組稿過程中,還會對稿件進行質量把關,通過嚴格篩選和審稿確保稿件符合期刊的學術標準和要求,進一步提升期刊的整體質量。

2科技期刊選題組稿的瓶頸

2.1 熱點方向難以落地

科技領域的研究熱點往往緊隨新技術的涌現和科學難題的突破而迅速更迭。基于大數據分析得到的熱點組稿方向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因新技術的突破或研究方向的轉移而失去時效性。如果科技期刊編輯未能及時更新其分析結果,未能緊跟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就可能導致精心策劃的選題在出版之際已經不再是學術界的關注焦點。另外,有些備受關注的熱點方向可能源于一時的炒作或媒體的渲染,并非基于深厚的理論基礎或廣泛的實際需求,相關研究尚不成熟,應用場景也不明確,缺乏長期的發展潛力和可持續性。如果科技期刊圍繞這樣的熱點方向組稿,可能會在短時間內獲得一定的關注度,但從長遠來看,如果相關技術的發展不如預期,這些稿件的價值可能會大打折扣,對期刊的學術聲譽和專業性產生不利影響。

成熟的熱點方向通常吸引了大量的研究投入,但很多研究可能只是對該熱點方向的表面跟風,缺乏實質的內容和足夠的深度,難以產生具有創新性和影響力的成果,從而導致稿源質量參差不齊。編輯在篩選稿件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以確保所選稿件的質量符合期刊的要求。然而,某些新興的熱點方向可能處于起步階段,只有少數幾個研究團隊在進行探索,作者資源極為有限,這使得編輯在尋找合適作者時面臨極大的困難。即使成功鎖定了潛在的作者群體,邀請他們為期刊撰稿也并非易事。一方面,作者的研究興趣可能與期刊定位不匹配,導致他們缺乏為期刊投稿的意愿;另一方面,優秀的作者在學術界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往往是多個期刊競相邀請的對象,他們可能已經被其他同樣關注該熱點的期刊優先邀約。即使作者愿意投稿,稿件的質量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在當前國內外優秀期刊的激烈競爭下,作者往往會將水平最高的稿件投給影響力更大、聲譽更高的期刊,這導致編輯在稿件選擇上陷入被動,難以獲得高質量的稿件。

2.2 會議約稿競爭激烈

期刊在會議約稿中的競爭日益激烈,在一些高水平的重要學術會議上,通常會聚了行業內的頂尖專家和學者,他們是各大期刊競相約稿的焦點,而選擇權在作者手中,他們往往會根據期刊的影響力、聲譽、約稿條件、編輯服務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與作者進行高效溝通,提出有吸引力的約稿方案,在眾多約稿中脫穎而出,成為編輯面臨的一大挑戰。此外,一些重要項目的負責人可能已經與特定的期刊有合作意向,或者更傾向于將成果發表在享有國際盛譽的頂級期刊上,這也增加了約稿的難度。即便在會議上,編輯通過不懈努力成功說服了作者口頭答應約稿邀請,但在后續的稿件撰寫過程中,作者可能會由于實驗數據不理想、研究方向調整、時間緊迫等原因而無法完成稿件。甚至,作者可能會收到其他期刊更為優渥的約稿條件,從而改變初衷,放棄向原本答應的期刊投稿。

2.3編委組稿動力不足

編委通常都是身兼數職,科研、教學等任務繁重,時間精力有限,即便他們內心對提升期刊質量抱有熱忱,也難免在實際操作中分身乏術,難以全身心地投入組稿這一細致且需持續投入的工作。部分編委可能對期刊的認同感或歸屬感不強,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認為組稿工作只是一項額外附加的任務。他們往往只是在接到編輯的約稿請求后,才被動地去尋找稿件,而非緊跟學科前沿動態,積極構思并策劃選題。此外,部分編委的責任意識相對淡薄,對編輯的約稿請求采取一種較為敷衍的態度,即使組約到了稿件,也可能由于人情等因素,初篩和審稿把控不夠嚴格,一些質量不高的稿件被錄用,影響了期刊的整體質量。再者,組稿流程復雜、繁瑣,涉及多個環節的緊密配合與高效溝通。編輯與編委之間的溝通不暢、互動不夠,缺乏明確的方向和有效的指導,也可能導致編委在組稿過程中遇到障礙,進而削弱其組稿動力。

3科技期刊選題組稿的突破之策

結合《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的實踐經驗,分析了科技期刊選題組稿的突破之策,包括熱點方向、學術會議和發動編委三種組稿策略。

3.1熱點方向組稿策略

科技期刊編輯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敏銳度和專業素養,密切關注科技發展的最新動態,定期對大數據分析得到的熱點方向進行更新和驗證,確保所選熱點方向具有時效性和可持續性。同時,加強與專家學者的溝通交流,評估考證熱點方向的理論基礎是否深厚,是否存在廣泛的實際應用,能否在科技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熱點方向確定之后,可以從中遴選一位或多位在該方向內具有高影響力的專家學者擔任特邀編輯,合作策劃選題進行組稿。特邀編輯的遴選至關重要,需考量其學術背景和聲望、發表文章的影響力、國際期刊編委經驗,對期刊工作的熱情和投入程度等因素。《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編輯會綜合考慮這些因素來選定特邀編輯。

編輯與特邀編輯的溝通是整個選題組稿過程中的核心環節。編輯應提前向特邀編輯明確選題要求、組稿數量、篩選標準和評審流程,確保雙方對期刊定位及組稿期望達成高度共識。為保證稿件質量,《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通常不采取公開征稿的方式,而是由特邀編輯定向精準地單獨約稿。在選題階段,會特別注重多元化和高端化,一般會要求特邀編輯組織一定比例的綜述文章、院士文章、ESI作者文章和海外文章,同時,會請副主編和主編對選題和擬組稿列表進行審批把關;在初篩階段,會加強對稿件的查重檢測,確保稿件的原創性,同時,通過WebofScience檢索作者團隊近幾年文章的篇均學術指標,將之作為篩選參考,看其是否低于期刊平均水平;在評審階段,會增加海外評審專家的數量,以國際化的視野和標準對稿件進行嚴格評審,同時,提供快速的審稿反饋服務[15][16]和高效的編校出版服務[17]

2016年,《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編輯基于大數據分析和專家評估選定了非線性動力學這一熱點方向,邀請ESI高影響力學者、也是SCI高水平國際期刊編委的資深教授擔任特邀編輯,組織出版了《動力學系統時滯噪聲專題》(TimeDelay,NoiseonDynamicalSystems)(2016年第56卷第3期)。專題收錄9篇論文,共30多位作者,來自20多個單位,其中4篇為海外來稿,來自9個不同國家,提升了期刊的國際化水平。專題出版后,在微信公眾號、科學網博客、大學官網、EurekAlert以及相關學術會議上進行了廣泛宣傳推送,3篇文章的被引次數已過百次,大大提升了期刊的國際影響力。《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編輯依托大數據分析選題組稿,從零到有開拓新的熱點方向,建設新的作者隊伍,優化期刊稿源。2024年,關注人工智能及其交叉熱點領域,基于深入的大數據分析,成功組織出版了《受腦啟發的人工智能研究專題》(Brain-InspiredAIResearch),為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3.2學術會議組稿策略

為了有效利用學術會議進行選題組稿,編輯需做好全面而細致的準備工作,從會前的充分準備到會中的積極互動,再到會后的緊密跟蹤,每一步都需精心策劃與執行。會前階段,通過會議官方網站,詳細了解會議日程、特邀報告及參會人員名單,重點關注在本領域有顯著貢獻的報告專家,初步掌握目標專家的科研背景及報告概要,并提前建立聯系,初步策劃與期刊定位相契合的選題方向,為后續的選題策劃奠定堅實基礎。會議期間,積極參加主會場與分會場會議,通過聆聽報告、參與討論,全面了解當前研究的最新動態、潛在熱點和重要項目。在此過程中,主動出擊,利用茶歇或就餐等時間,與感興趣的專家學者進行一對一交流,或召開座談會進行小組交流,獲取第一手資料,明確選題方向。交流選題時,編輯需清晰、準確地表述選題的目的、意義,以及具體要求和服務,包括學術質量、格式規范、審稿流程、出版周期、宣傳渠道等,以期達成合作意向。會議結束后,及時跟進是鞏固、推動選題組稿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編輯應趁熱打鐵,通過郵件、微信、電話等方式,與會議中確定的合作專家保持密切聯系,跟蹤稿件撰寫進度,提供必要的支持與指導,確保稿件能夠按時、高質量地完成。同時,對于會議中未能即時確定合作的選題,也應保持持續關注,跟蹤項目進展,適時發起邀請。

2017年10月,《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編輯參加了“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會前,編輯細致關注各個分會場的報告主題,以全面把握會議的熱點與焦點,通過提前與相關參會專家進行溝通交流,捕捉到一則重要信息:中國與意大利正在合作重要項目—“張衡一號”電磁監測試驗衛星,這是我國地震立體觀測體系第一個天基平臺,也是國家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計劃首發星,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國際影響。會上,編輯帶著明確的目的性,聆聽了該項目首席科學家兼總設計師作的報告。茶歇期間,編輯抓住時機,主動與項目總設計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同時,迅速聯系上正在參加本次會議的編委,共同商議并成功邀請了該項目的多位核心專家,在會議間隙召開了一場小型而高效的座談會。座談會上,編輯誠懇地表達了希望向該項目組稿的意愿,并詳細介紹了期刊在快速評審、優先出版、廣泛宣傳等方面的顯著優勢,承諾將提供全方位的編輯支持與服務,確保項目成果能夠及時、高質量發表,并吸引更多國內外學者的關注。會后,進一步組織召開了組稿工作會,與項目專家就具體組稿事宜進行了深入討論與規劃,明確了稿件的內容要求、時間安排、審稿流程等關鍵環節。這一系列的舉措,不僅展現了期刊對于高質量科研成果的重視與尊重,也增強了專家們對于合作的信心與期待,成功將原本計劃投往國外期刊的優秀稿源吸引過來。2018年,《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組織出版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專題》(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2018年第61卷第5期)。專題收錄5篇論文,共70多位作者,來自20多個單位,其中3篇為海外來稿,大大提升了期刊的國際化水平。值此專題出版之際,恰逢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日,2018年5月12日,在成都召開了汶川地震十周年國際研討會,共有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關國際組織的1000多名專家、代表參加了本次研討會,會上通過設立期刊展臺及分發專題刊物的方式,對該專題進行了廣泛宣傳。“張衡一號”2018年入選十大航天事件和十大科技熱詞,2019年入選中國地震學會40周年優秀成果,2020年入選國際參考地磁場模型,2023年獲中國遙感優秀成果二等獎。專題成效顯著,1篇文章被引近200次,3篇文章被引40多次。該專題的成功實施彰顯了《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編輯在學術會議中的資源利用能力,通過細致周到的會前籌備、積極參與的會中互動以及高效有序的會后跟進,成功捕捉重要項目作為優質選題。2024年,基于廣泛參會和高效溝通,《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成功組織出版了《澳門科學一號衛星專題》(MacaoScienceSatellite-1),為推動空間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做出了積極貢獻。

自2019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傳統的學術交流模式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在線學術會議作為一種必要的替代方案迅速普及開來。

在在線會議環境下,編輯無法像以往那樣現場與參會者進行面對面的深入交流和即時反饋,這無疑給組稿策略的制定與執行帶來了與線下參會截然不同的挑戰。盡管如此,編輯依然可以通過電腦屏幕,密切關注并捕捉各個學科領域的前沿進展與最新動態。值得慶幸的是,在線會議形式極大地拓寬了編輯參與會議的空間與數量,使編輯有機會跨越地理界限,參與到眾多國內外的學術會議之中,而無需承擔高昂的差旅費用與寶貴的時間成本。

2021年6月,由北京圖像圖形學學會主辦的第十六屆圖像圖形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IGTA2021)在北京理工大學召開,這次會議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形式,在知網在線教學平臺、Bilibili和蔻享學術同步進行直播,平臺累計觀看人次5500人。在這次會議中,編輯通過在線聽取會議報告,敏銳地捕捉到了高光譜遙感技術這一極具潛力的前沿研究領域。高光譜遙感技術憑借高光譜分辨率及圖譜合一的顯著優勢,在高分辨率對地觀測、深空探測、航天國防等多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的關鍵技術之一。會后,編輯積極聯系并邀請該領域的相關專家進行約稿。經過精心籌備與努力,2022年,《高光譜遙感技術專題》(Multimodal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2022年第65卷第2期)成功出版。專題收錄5篇論文,其中2篇為海外稿件,充分展示了高光譜遙感技術的國際影響力。專題論文中最高引次為55次,這不僅是對論文質量的肯定,也是對編輯敏銳洞察力的回報。該專題的成功出版,不僅證明通過在線會議同樣能夠組織出高水平的專題,也為未來學術交流模式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與啟示。

3.3發動編委組稿策略

期刊編輯應積極主動地與編委建立穩固而緊密的關系,通過定期召開線下或線上的正副主編會議、全體編委會議、學科編委會議、前沿論壇及選題會議,激發調動編委的工作熱情,借助編委的專業力量選題組稿。通過與編委的溝通交流,不斷優化完善選題方向和組稿流程,注重對選題成效的預估和反饋,及時調整和優化選題策略,請編委嚴格把關質量,特別注意避免約稿數量多、作者和單位重復等問題。選題成功出版之后,對于那些在提升期刊影響力方面貢獻顯著的選題,期刊應不失時機地對相關組稿編委給予充分的認可與獎勵,通過設立“優秀編委”“突出貢獻編委”等榮譽,并在期刊內外進行廣泛宣傳,向編委們表達誠摯的感謝,也作為對他們辛勤付出的一種肯定與激勵。這樣的舉措不僅能夠增強編委的歸屬感與榮譽感,還能有效激發編委未來持續為期刊貢獻智慧與力量的組稿積極性。

2020年,《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編輯在編委選題會議上,邀請編委來負責推薦具有前瞻性和引領性的選題,組織國際前沿熱點領域的突破性成果。經過深入討論與細致篩選,選定了人工智能領域中自然語言處理這一備受矚目的前沿熱點方向。該方向是國際期刊競爭的焦點,為了搶占先機,編委迅速行動,憑借其豐富的行業經驗和廣泛的人脈資源,第一時間向該領域的頂尖專家發出了約稿邀請,成功組織出版了《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專題》(Natural LanguageProcessingTechnology)(2020年第63第10期)。該專題收錄8篇綜述文章,以其前沿的視角、深刻的見解和深入的分析吸引了大量國內外讀者關注,1篇綜述已被引高達700余次[18],并入選ESI“高被引論文”,彰顯了文章本身的學術價值,也極大地提升了期刊的國際地位和聲譽。《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編委在精準識別熱點、迅速響應并第一時間高效約稿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2024年,編委結合環境污染領域最新研究進展,成功組織出版了《環境中新污染物專題》(EmergingContaminantsintheEnvironment),為環境保護和可持續性貢獻力量。

4選題組稿提升期刊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是用于衡量期刊影響力的一項重要學術指標,被廣泛用于評估期刊的學術水平和文章的學術質量。科睿唯安通常在每年6月發布《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CitationReport,JCR),公布期刊上一年度的最新影響因子。影響因子的計算方法是,期刊前兩年發表的文章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除以期刊前兩年發表的文章總數,即文章發表后第2年和第3年的被引用次數分別對統計當年的影響因子有效。以上4個專題分別發表于2016年、2018年、2020年和2022年,結合其被引頻次和文章篇數,可以得出4個專題在發表后兩年中每年的篇均被引頻次,即對影響因子的有效貢獻。2017一2024年,《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的影響因子發展態勢良好,從2017年的1.938上升到2024年的4.9。尤其在2022年,《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影響因子達到歷史新高4.6,在JCR國際工程綜合類90個期刊中排名第21位,首次成功進入Q1區,2020年的專題為這次影響因子和國際排名的突破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專題的成功,不僅提升了期刊在學術界的影響力、關注度與認可度,也為未來的選題組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與方向指引。

5總結與展望

當前,我國科技論文的數量與質量雙增,加之多項支持政策,為科技期刊發展帶來了良好機遇。《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在發展過程中,積極應對挑戰,把握機遇,不斷開拓創新,突破瓶頸,通過大數據分析、會議平臺及編委力量三大路徑,實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策略吸引優質稿源。實踐表明,有針對性的選題組稿策略至關重要,有效優化了稿源結構,顯著提升了期刊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了期刊的可持續發展。

然而,盡管《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影響力有所提升,與國際一流科技期刊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未來,期刊編輯需進一步思考創新,發揮自身優勢與潛力,提升專業素養與國際視野,創新選題組稿模式。比如,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輔助篩選選題、精準組稿;聚焦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研究;實施開放獲取出版模式;開展出版新質生產力的探索[19];通過主辦學術論壇,搭建交流平臺進行選題組稿等。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爭取更廣泛的學術話語權和品牌影響力,為推動科技進步、促進學術交流做出更大的貢獻。這不僅是對《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自身發展的要求,更是對我國科技期刊整體實力提升的期待。

注釋

[1]張昕,王素,劉興平: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機遇、挑戰與對策研究[J].科學通報,2020,65(9):771-779

[2]任勝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我國學術期刊國際競爭力的提升[J].科學通報,2019,64(33):3393-3398

[3]任勝利,楊潔,寧筆,等.2022年我國英文科技期刊發展回顧[J].科技與出版,2023(3):50-57[4]任勝利,馬崢,嚴謹,等.機遇前所未有,挑戰更加嚴峻:中國科技期刊“十三五”發展簡述[J].科技與出版,2020(9):26-33

[5]董少華,王貴林,張學梅,等.探索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之路:以《中國科學》雜志社19種期刊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0,31(7):747-751

[6]高媛,徐秀玲,張冰姿,等.提質增量,卓越發展:《國家科學評論》辦刊實踐與進展[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2,33(2):215-221

[7][14]鄒文娟,安瑞,肖鳴,等.學科編輯助力期刊影響力提升的策略與實踐:以Science Bulletin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1,32(12):1571-1577

[8][11]郭巳秋,郭宸孜,趙陽,等.Light:Scienceamp;Applications對標世界頂級光學期刊的卓越計劃建設之路[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1,32(7):895-903

[9]王洪宇,周海燕,羅東,等.提“質”增“量”協同助力科技期刊影響力提升的策略與實踐:以《材料科學技術(英文版)》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2,33(6):688-695

[10]蔡斐,蘇磊,李世秋.科技期刊爭取優質稿源的重要抓手:策劃出版專刊/專欄[J].編輯學報,2018,30(4):416-419

[12]王維,黃延紅,郭媛媛,等.學科編輯在學術會議中的宣傳和實踐[J].編輯學報,2017,29(2):166-168[13]謝武雙,全元,孔紅梅,等:充分發揮編委會在辦高品質學術期刊中的作用:以《生態學報》為例[J].編輯學報,2023,35(3):343-346

[15]安梅,于世美,湯梅,等.同行評議過程中審稿人的不同選擇方式及審稿結果比較[J].編輯學報,2011,23(Sup.1):33-35

[16]孫書軍,楊潔,于世美,等.科技期刊審稿指南要素分析[J].編輯學報,2022,34(4):384-387[17]于世美,安梅.科技期刊編排分離模式下的編校問題探討[J].編輯學報,2011,23(Sup.1):53-55[18] QiuX P,Sun TX,XuY G,etal.Pre-trained model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survey[J].SciChinaTechSci,2020,63:1872-1897

[19]方卿.出版新質生產力的實踐前沿[J].出版科學,2024,32(5):1

猜你喜歡
英文版編委選題
融媒體時代的圖書選題策劃
文化產業(2025年22期)2025-08-27 00:00:00
《大醫生》聲明
大醫生(2025年15期)2025-08-23 00:00:00
資訊播報
品味武功旗花面
中國食品(2025年13期)2025-08-17 00:00:00
編輯視角下教育教學論文選題的問題診斷與路徑優化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英文版)簡介
高質量發展視域下編輯出版工作優化路徑
科技期刊多地定稿會實踐研究
出版與印刷(2025年3期)2025-08-03 00:00:00
《臨床肝膽病雜志》2025年1~10期重點號選題及執行主編
由一本科技學術專著的出版與版權輸出談起
海外星云(2025年4期)2025-07-28 00:0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区在线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91亚洲影院| 亚洲欧美h|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天堂网国产|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大毛片a一观看不卡| 国产在线小视频| h网址在线观看|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高清视频一区| 天天综合亚洲| 五月天久久婷婷|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成人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啊嗯不日本网站| 亚洲一本大道在线| 99er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中文字幕av不卡一区二区| 自拍中文字幕|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在线欧美a|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卡一卡二|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99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色网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自拍视频|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99在线免费播放|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草视频精品|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6免费视频|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第一页|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97se亚洲| 伊人久综合| 538精品在线观看|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美女国产在线| 女人天堂av免费| 91成人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视频网| 青草视频久久| 日韩在线视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