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梨樹作為全球廣泛種植的重要果樹之一,其果實在市場上深受消費者喜愛。然而,梨樹的花期管理對于果實的最終品質,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花期不僅是梨樹生長的關鍵階段,也是決定果實產量和品質的基礎時期。近年來,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和果樹栽培技術的不斷創新,花期調控已成為提高梨樹果實品質的重要手段。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梨樹的花期往往受到多種環境因素的制約,如溫度、濕度、光照等,這些因素的變化,會直接影響花期的同步和授粉受精的質量,進而影響果實的品質和產量。
1梨樹花期調控技術
1.1溫度和濕度的調控
溫度和濕度,是影響梨樹花期同步和授粉受精效率的關鍵因素。梨樹對溫度的變化尤為敏感,其最適宜的花期溫度范圍通常精確地維持在 15°C-20°C 之間。當溫度超出這一區間,無論是過高還是過低,均有可能導致花期提前或延遲,這種偏差往往會嚴重減少有效的授粉機會,并進一步影響果實的品質和產量。因此,在花期前后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在早春這個溫度波動較大的季節,果農們必須采取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措施,以精細調節果園的微氣候環境。首先,常用的做法是利用各種覆蓋材料來調節溫度。例如,在氣溫較低的寒冷地區,早春時節可以在樹冠上方搭設拱棚,并覆蓋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薄膜。這樣的設置能夠有效地提高夜間溫度,通常可使溫度提升 29C-59C ,從而顯著促進花芽的提前萌發,為后續的授粉受精打下良好基礎。相反,在溫暖地區或是遭遇異常高溫天氣時,則需通過噴水降溫、增加樹冠下的空氣流通等方式來有效降低溫度,延緩花期,確保授粉受精能夠發生在最適宜的時機。其次,濕度的調控同樣至關重要。一般來說,梨樹花期適宜的相對濕度應保持在 60%-80% 之間。在這樣的濕度條件下,花粉能夠保持最佳的活力,授粉成功率也會顯著提高。因此,在干燥季節,尤其是花期前后的關鍵時期,應定期灌溉,每次灌溉量以浸潤根系分布層為宜,一般每畝灌溉量約為20— 30m3 ,同時利用噴霧設備,在樹冠周圍營造濕潤的小氣候環境,噴霧量每次約為每畝 5-10L 然而,過度濕潤也可能引起病害的滋生。因此,必須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和土壤情,合理安排灌溉時間和水量,以確保果園的濕度始終保持在最適宜的范圍內。除了覆蓋材料和灌溉噴霧,果園的土壤管理也是調節濕度的重要手段。通過深翻土壤、增施有機肥等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從而在自然降水不足時,也能保持土壤濕度的相對穩定。此外,果園內還可以設置排水系統,如修建排水溝、安裝排水管道等,以確保在雨季或灌溉過量時,能夠及時排除多余水分,避免土壤過濕導致病害發生。通過這些綜合措施的實施,不僅可以精確調控果園的溫度和濕度,為梨樹花期同步和授粉受精創造最佳條件,還能提升果園的整體管理水平,為梨樹的健康生長和高產穩產提供有力保障。
1.2施肥管理方法
營養是梨樹生長發育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石,也是實現花期精準調控和果實品質大幅提升的關鍵因素。花前追肥作為營養管理的核心環節,其目的在于,及時補充樹體因冬季長時間休眠,而大量消耗的營養儲備,有效促進花芽的分化進程,并顯著提升花朵的質量。在具體操作中,追肥應以磷鉀肥為主導,建議每畝施用磷酸二銨 20-30kg 、硫酸鉀 15-25kg ,同時輔以適量氮肥以平衡樹體營養,但需注意氮肥的施用量,應嚴格控制在每畝尿素5- ?10kg 以內,以避免氮肥過量引發的新梢過度旺長現象,從而防止新梢與花果之間產生激烈的養分競爭。此外,微量元素在梨樹的花芽發育和果實品質提升過程中同樣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硼元素作為關鍵的微量元素之一,每畝可施用硼砂0.5—1kg,通過葉面噴施或土壤施用的方式,能有效促進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進而提高授粉受精的成功率,為果實的形成奠定堅實基礎。鋅元素則參與植物體內多種酶的合成過程,對維持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建議每畝施用硫酸鋅1一2kg,以確保樹體鋅元素的充足供應。而鈣元素作為構成果實硬度的重要成分,對于防止果實裂果和延長貯藏期具有顯著效果,每畝可施用硝酸鈣或石灰石粉 20-30kg ,以增強果實的耐貯性和商品性。
1.3修剪與疏花疏果
合理的修剪和疏花疏果,是精準調節梨樹生長與結果平衡、優化樹冠結構、顯著提高光能利用率和果實品質的重要農業管理措施。首先,修剪工作通常應在冬季進行,這一時期的修剪主要聚焦于去除病弱枝、交叉枝、重疊枝以及徒長枝,以確保樹冠內部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同時,通過運用短截、回縮等專業的修剪手法,可以刺激新梢的生長并促進花芽的分化,一般建議對長枝進行短截處理,保留長度約為原枝的2/3,而對老枝進行適度的回縮修剪,以促進樹體的更新復壯。其次,疏花疏果的工作則應在花期和果期分別進行。疏花階段,應仔細去除弱小花、畸形花以及過密花,保留健壯且位置良好的花朵,通常每畝梨樹需疏除 20%-30% 的花量,以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從而提高授粉受精的成功率和后續果實的整體品質。進人果期后,疏果工作則應根據樹體的實際負載能力和果實品質要求來展開,需去除過小、過大、畸形、受病蟲害侵染,以及密生的果實,確保果實在樹冠上分布均勻,一般每畝梨樹需疏除 15%-25% 的果量,這樣有利于果實獲得充足的發育空間和良好的著色條件,進而提升果實品質。
1.4人工授粉方法
授粉是梨樹果實形成不可或缺的環節,優質的授粉環境能夠顯著提升果實的品質和產量。在自然條件下,授粉主要依賴于風力和昆蟲等自然媒介,然而,在面臨花期不同步、授粉昆蟲數量匱乏或遭遇惡劣天氣等不利情況時,人工授粉成為了確保梨樹正常結果的重要措施。首先,進行人工授粉時,應選擇晴朗的天氣,最佳操作時間,通常在上午露水完全蒸發后至中午前的這段時間。因為,此時的花粉活力達到最高峰,授粉效果最好。在授粉操作前,需從健壯且無病蟲害的梨樹上采集新鮮的花粉,然后利用細毛筆或專業的授粉器,輕柔且均勻地涂抹在待授粉的柱頭上,以確保授粉的成功率。其次,為了提高授粉的效率,還可以采用液體授粉法,具體做法是將采集到的花粉與適量的清水(一般比例為花粉:水 .=1:500 )蔗糖(濃度為 5% )以及硼酸(濃度為0.1% )混合,充分攪拌制成懸浮液,再利用噴霧器將其均勻地噴灑在梨樹的樹冠上,每平方米樹冠噴灑量約為 50-100mL 此外,為了進一步優化果園的授粉環境,提高授粉昆蟲的活性,應在果園內種植一定數量的蜜源植物,如紫云英、油菜花等,這些植物不僅能夠為蜜蜂等授粉昆蟲提供豐富的花蜜和花粉來源,還能有效吸引它們進入果園,增加授粉的機會。建議每畝果園種植蜜源植物約20— 30m3 。
1.5病蟲害防治措施
病蟲害是梨樹花期調控和果實品質提升過程中,面對的重大挑戰。梨樹常見的病害如黑星病、銹病、輪紋病等,以及蟲害如梨小食心蟲、蚜蟲、紅蜘蛛等,這些病蟲害不僅直接對葉片、花朵和果實造成損害,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影響果實外觀和口感,還可能通過傳播病原菌和害蟲卵,進一步威脅果實的品質和最終產量。
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應嚴格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科學原則。首先,要加強果園的日常管理,通過修剪保持樹冠的通風透光性,確保每株梨樹的光照面積達到樹冠投影面積的70% 以上;同時,合理施肥,特別是增施有機肥,每畝果園年施用量不少于 2000kg ,以增強樹體的抗病蟲害能力。其次,要密切關注病蟲害的發生動態,利用病蟲害預測預報系統,及時準確地掌握病蟲害的發生趨勢。一旦發現病蟲害跡象,應立即采取物理、生物和化學相結合的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方面,可人工捕捉害蟲,每周至少進行1次,并清除病株、病葉;生物防治則利用天敵昆蟲如瓢蟲、草蛉等,以及微生物制劑如細菌殺蟲劑、真菌殺蟲劑等,每畝果園釋放天敵昆蟲不少于1000只,或施用微生物制劑2一3次;在化學防治方面,應選擇高效低毒的農藥,如吡蟲啉、代森錳鋅等,并在病蟲害發生初期進行噴灑,每畝果園每次噴灑農藥量約為 50-100L 同時,要注意交替使用不同種類的農藥,避免病蟲害產生抗藥性,每種農藥的使用次數不超過3次。特別是在花期,應盡量避免使用對授粉昆蟲有害的農藥,如必須使用,應選擇對授粉昆蟲影響較小的農藥,如生物源農藥或選擇性內吸性殺蟲劑,并在傍晚或清晨進行噴灑,以減少對授粉昆蟲的殺傷,噴灑時間應避開授粉高峰期,每次噴灑后,間隔7天再進行下1次。此外,果園的生態環境建設也是病蟲害防治的重要一環。可以通過在果園周圍種植防護林,如楊樹、槐樹等,既能防風固沙,又能為果園提供生態屏障,減少外來病蟲害的侵入。同時,果園內也可以間作一些具有驅蟲作用的植物,如薄荷、薰衣草等,這些植物散發的氣味能夠驅趕部分害蟲,降低蟲害的發生概率。
2梨樹花期調控對果實品質的影響
2.1對果實外觀品質的影響
梨樹花期調控通過影響花芽分化、授粉受精和果實發育過程,進而對果實的外觀品質產生顯著影響。合理的花期調控能夠確保花芽分化的充分進行,使得花朵大小均勻,授粉受精機會增加,從而有利于形成果形端正、大小適中的果實。同時,良好的花期環境還能促進果皮色澤的均勻發育,使果實呈現出該品種特有的鮮艷色彩,提高果實的商品性。
2.2對果實內在品質的影響
梨樹花期調控,通過影響果實發育過程中的養分分配和代謝活動,對果實的內在品質產生深遠影響。合理的花期調控能夠促進果實中糖分的積累,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使果實口感更加甜美;同時,還能調節果實中酸度、香氣成分和礦物質元素的含量,形成獨特的風味和營養價值。
3晚霜與晚期花對果實品質的影響
3.1晚霜對梨樹花期的危害及防霜措施
晚霜,這一春季最后的霜凍現象,其出現時間常常與梨樹的花期不期而遇,給花芽及已綻放的花朵帶來了嚴重的威脅。晚霜以其低至冰點的溫度,能夠直接凍傷甚至凍死花芽,或造成花芽發育不良,進而影響后續花朵的正常開放和授粉受精過程,使得授粉受精率降低。為了有效減輕晚霜對梨樹花期的嚴重危害,必須采取一系列科學且高效的防霜措施。首先,優選抗寒性強的梨樹品種,從根本上提升樹體對低溫環境的耐受能力。其次,加強果園的日常管理至關重要,通過冬季的精細修剪,去除冗余枝條,減少樹體熱量散失;樹干涂白不僅可以美化果園,還能有效反射陽光,提高樹體溫度;樹冠覆蓋則能在夜晚為樹體提供一層保溫層,進一步提升花芽的抗寒性。同時,應密切關注天氣預報,特別是晚霜的預警信息,提前做好充分的防霜準備。在晚霜即將來臨之際,可采取煙熏、噴水、覆蓋等多重手段,營造有利于樹體的小氣候環境。煙熏能夠產生大量的煙霧,形成一層保溫屏障;
噴水則能利用水的比熱容大特性,吸收并釋放熱量,減緩溫度下降速度;覆蓋則是最直接有效的保溫方式,每畝果園至少應準備50-100kg 的覆蓋材料,如草簾、塑料薄膜等,以備不時之需。此外,合理規劃果園布局,避免在低洼地或風口處建園,也是降低晚霜危害的有效途徑。此外,科技的應用在晚霜防治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代果園可以引人智能氣象監測系統,實時監測果園內指標,并結合大數據分析,預測晚霜的發生時間和強度,從而為防霜工作提供更加精準的決策支持。同時,智能溫控設備如加熱燈、電熱毯等也可以被應用于果園防霜中,這些設備能夠根據環境溫度自動調節工作狀態,為梨樹提供持續穩定的熱量供應,有效抵御晚霜的侵襲。
3.2晚期花的發生及其對果實品質的影響
晚期花,是指梨樹花期較正常年份偏晚的花朵。晚期花的發生與春季氣溫波動大、花期管理不當等因素有關。晚期花由于開花時間晚,錯過了最佳的授粉受精時期,導致授粉機會減少,坐果率降低。即使能夠坐果,由于果實發育期縮短,果實品質也會受到嚴重影響。晚期花所結的果實,通常表現為果形小、果形不正、色澤暗淡、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風味差等特點。這是因為果實發育期不足,導致養分積累不夠,無法形成正常品質的果實。此外,晚期花所結的果實還容易遭受病蟲害的侵襲,進一步降低果實的商品性和食用價值。
總之,梨樹花期調控對果實品質至關重要,科學調控可優化生長發育,提高授粉率,進而提升果實品質。然而,晚霜作為自然災害,嚴重威脅花期,需采取有效措施減輕危害,保障花芽花朵安全。同時,晚期花導致果實發育期縮短,品質下降。因此,需精細管理花期,預防晚期花。提升果實品質是系統工程,需綜合考慮花期調控、晚霜防御、晚期花預防及果園管理等多方面。應形成完整管理體系,有機結合各項措施,有效應對不利因素,確保梨樹果實優質高產。
參考文獻:
[1]王金晨.京津冀地區梨花期凍害風險評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24.
[2]尹晶晶.梨樹花期授粉技術要點[J].現代農村科技,2023,(04):51.
[3]于四海.不同水、肥用量對主干結果型梨樹生長、養分利用及果實品質的影響[D].塔里木大學,2022.
[4]鹿翔.韓芙蓉.舒素芳.翠冠梨生長氣象條件分析及花期預測[J].浙江農業科學,2022.63(06):1279-1284.
[5]張建光.張江紅.李英麗.我國北方梨樹花期霜凍發生特點與防控[J].果樹學報,2018,35(S1):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