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對學生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當前高中生普遍存在寫作思路狹窄、文章結構單一、語言表達平淡、思想深度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一現狀,語文教師需創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突破寫作瓶頸,提升寫作能力。
一、高中語文寫作升格教學的意義
1.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不應止步于技巧的傳授,其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在寫作升格訓練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在立意取材時學會提煉意象,在謀篇布局時注重結構精巧,在語言表達時力求簡潔凝練,在深化主題時體現思想深度。學生在打磨作品的過程中,語言駕馭能力得到鍛煉,邏輯思辨能力、審美創造能力、文化理解能力也必將同步提升,實現從“平凡作文”到“優秀作文”的躍遷,語文核心素養也能獲得實質性發展。
2.培養學生的寫作自信與創新意識
與傳統作文教學相比,寫作升格教學更加注重引導學生在原有基礎上追求作品質量的整體提升。教師通過提供指導策略,幫助學生明確寫作提升方向,實現穩步提高的目標。當學生掌握寫作升格的方法并在實踐中切實感受到作品質量的明顯進步時,他們對自身寫作能力的認可度將大大提高,由此帶來的是寫作自信心的增強和寫作興趣的提升。同時,寫作升格教學強調創新性表達和獨特性視角。教師引導學生在寫作立意、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等方面力求創新,根據素材特點和表達需要,靈活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形成個性化的表達風格。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在培養學生敏銳的發現能力、多元的思考能力和勇于嘗試的創新精神。
二、高中語文寫作升格教學的策略
1.意象提煉與深化:從表象描述到意蘊生發
高中寫作教學應引導學生從寫作素材中發現并提煉富有象征意蘊的意象,深入挖掘其隱喻內涵,進而實現從表象描述到意蘊生發的跨越式提升。以必修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二個寫作任務“常識中的‘理’”為例。比如,闡述分論點“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這一常識時,不能僅停留在對“良藥”苦澀和“忠言”刺耳的感性認知層面,而應深入剖析其背后喻示的人生哲理:凡是真正對我們有益的東西,都需要我們以寬廣的心胸去接納,以堅忍的意志去堅持。唯有如此,其褒善揚德的莊重意蘊才能彰顯,其砥礪人生的訓誡意義才能彰顯。由此,作品也就躍出了常識本身的意象局限,上升到哲理思辨的高度。這一引導的關鍵在于,幫助學生樹立“象為意先,言為意使”的創作理念,避免平面化的對象描摹,力求在創設并深化意象過程中實現情感升騰、思想升華。
2.結構精巧與創新:從線性敘述到立體構架
高中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在文章謀篇布局上勇于創新,以新穎獨特的結構彰顯立體美感。以“常識中的‘理’”這一寫作任務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突破常規的“分總”式結構,采用“類比式”的布局方式,即將不同領域的常識置于同一哲理主題下,從現象到本質、由此及彼地論析其共通之理。如在分析“欲速則不達”的人生智慧時,可類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自然現象和“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的歷史規律,論證其“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的共同哲理內涵。這種跨領域、跨時空的類比論證,使文章在橫向輻射中見識廣博,在縱向引申中見理深刻,立體地彰顯出對生活真理的通達感悟[1]。
3.語言精準與美感:從平實表達到錘煉辭章
高中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錘煉語言,追求言語表達的精準性、藝術性、個性化,以精美而雋永的語言彰顯思想內涵。以“常識中的‘理’”這一寫作任務為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分析闡述常識蘊含的哲理時,注重語言表達的凝練性、圓熟度、節奏感。如闡釋“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時,可以錘煉出“大浪淘沙始見金,暴風掃葉方知根”這樣對仗工整、韻律鏗鏘的警句;在分析“只緣身在最高層”所暗含的高處不勝寒之理時,可以提煉出“登高不見舊鄉面,望遠空余兩淚痕”這樣沉郁頓挫、扣人心弦的哀嘆。這些優美而雅正的語言既準確傳神,又飽含詩性美感,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犀利,彰顯出學生在寫作中的語言駕馭能力和審美素養[2]。
4.思想深度與廣度:從表層認識到哲理思辨
高中寫作教學的核心在于引導學生拓展思維視野,深化思想內涵,在紛繁復雜的生活表象背后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以“常識中的‘理’”這一寫作任務為例。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常識置于人生境遇、社會圖景乃至人類文明發展的大背景下去思考,以小見大、由近及遠地引申探究,實現由表層經驗向深層哲理的跨越。如分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時,可進一步探討:個人奮斗如何與時代召喚同頻共振?個體的苦難經歷如何與人類文明的曲折發展遙相呼應?由此,作品就從勵志格言式的個人感悟上升到了對人生規律、社會發展的思辨的高度。這種思想廣度和深度的拓展,必將使學生的作品彰顯大氣磅礴的精神內涵和深邃雋永的哲理意蘊。
5.情感真摯與厚重:從淺層抒發到價值認同
寫作教學要著眼于學生情感體驗的豐富性和表達的深刻性,引導他們在真情實感的抒發中煥發價值追求的熠熠光芒。以“常識中的‘理’”這一寫作任務為例。在闡釋常識蘊含的哲理時,要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地將個體情感體驗與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類進步等宏大命題聯系起來,在博大的家國情懷中升華自我,在深沉的使命擔當中實現價值認同。如在分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時,要在小我與大我的對話中,抒發扛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歷史自覺,彰顯甘當人梯、造福人民的崇高境界。這種家國情懷的深沉抒發使文章充盈著厚重而崇高的精神力量,在情感的縱深處映照時代的精神圖景。當然,這種厚重的情感并非無源之水,而是需要學生在理性思辨的基礎上實現情理交融,在人格修養的過程中實現情感升華。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陶冶情操,涵養氣質,做到“言為心聲,情隨事遷”,在樸素真摯的抒情中傳遞崇高的價值理念。
三、結語
高中寫作教學必須與時俱進,在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同時,著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要樹立“寫作即人生”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沉淀人生感悟,升華情懷品格,最終成長為一個胸懷家國、篤行致遠的時代新人。這是教育的初心,也是教育的歸宿。在“意象一結構一語言一思想一情感”的寫作教學策略引領下,學生必將實現從“學會寫作”到“學會生活”的蛻變,在不斷挑戰自我的寫作歷程中書寫出絢麗的人生華章,用筆墨丹青譜寫時代的鏗鏘樂章。這既是語文教師的殷切期盼,更是民族復興的時代重托。
參考文獻
[1]龐博勤.新高考背景下的思辨性寫作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4(12).
[2]蘭健,喻秋蓮.活動體驗式寫作模式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教育觀察,2024,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