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到數字化浪潮的影響,消費領域的持續變革,直接推動了新興業態—即時零售的快速崛起,并且形成覆蓋面龐大的市場潮流,讓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得到全面升級。從字面定義來看,即時零售是以即時配送體系為基礎的高時效性到家消費業態,屬于典型的零售新業態和消費新模式。和傳統購物消費模式相比,即時零售最大的優勢就是“線上下單,線下快速送達”。以目前京東等主流平臺的物流效率來說,很多地區都已經實現了“30分鐘速達”,這也和當下消費群體特別是年輕消費者便捷、高效的購物需求充分契合。
從宏觀層面來看,在新消費時代,生活節奏加快、年輕消費者消費需求升級,這些市場因素都為即時零售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平臺企業紛紛入局的背后,是巨大的市場空間。當前電商行業經過了幾輪洗牌之后,已經進入存量競爭階段,而即時零售市場近兩年卻呈現出勃勃生機,其增速始終保持在20%以上。以北京市場為例,包括朝陽大悅城、三里屯等核心商圈都開始在線上線下融合方面發力。相關線下商超紛紛與即時零售平臺合作,線上訂單量猛增,消費場景持續拓展,獲得了更多的穩定客流。
在各大商家與平臺聚焦即時零售市場的過程中,時間、場景和價值維度也全面升級。而消費者的“體驗升維”,也倒逼整個市場持續升級進化。
首先從時間維度來說,即時零售模式讓“天級交付”質變為“分鐘級響應”。過去,消費者線上下單后,即便是在滬蘇浙包郵區,也要普遍等待1天-3天的物流周期,如果遇上“618”“雙11”“雙12”或者春節這些節日大促檔,隨著訂單量猛增,物流壓力加大,等待期還會加長。雖然促銷價格實惠,但很多消費者都對這種漫長等待的消費模式缺乏耐心,導致退貨退款增加。而隨著即時零售時代的到來,以“本地供給+即時履約”為核心,等待期被壓縮到“分鐘級”。一般在30分鐘內,一些核心商圈的消費者就能享受到快捷線上訂單服務。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美團等主流平臺擁有龐大的商家網絡和高效的配送團隊,這讓消費者的購物效率和滿意度全面提升。

再從場景維度來說,即時零售讓消費者無須“計劃性消費”,可以享受“即時性滿足”。比如在差旅、居家應急、社交等場景,忘帶物品、臨時補貨等狀況時有發生,往往無法按照計劃進行消費,即便提前有了購買計劃,收貨地址也是不可控因素。甚至對于單純的懶人經濟來講,做計劃、執行計劃,本身也是除工作外,能省就省的環節。如今,即時零售融合促銷,讓消費者在任何時間、空間都能體驗即時消費。
最后,在價值維度,即時零售重新定義了“大促獲得感”的評價標準。電商市場一直很卷,近年來更是在價格戰上愈演愈烈。對于消費者而言,過往在“618”大促選擇商品的參考標準基本圍繞兩個關鍵詞:品質、價格。如今,消費觀念的升級讓消費者更為關注消費體驗這個維度。即時零售就在提供低價、品質好物的基礎上,更為突出消費的即時可得性、服務的便捷性和消費場景的多樣性。這種新的“大促獲得感”,也成為各大商家和平臺確立競爭優勢的核心因素。
即時零售時代的到來,讓消費者改變了過往大促期“囤貨”的消費習慣,更為注重“現需”和“體驗”,這種購物習慣的深刻遷移,不僅重構了“618”底層商業邏輯,也引發了市場一系列“蝴蝶效應”。
隨著消費者越來越青睞即時消費模式,更多的平臺開始重構供應鏈體系。一方面,本地化倉儲網絡已經成為新基建的重要一環。為了實現“分鐘級配送”,一線平臺投入重金建立線下倉儲體系。以京東為例,在北京就建立了多家七鮮生活超市,龐大的線下門店網絡搭配前置倉,以“1中心店+N衛星小店”的協同機制,實現了對周邊區域的快速配送覆蓋。過去,消費者線上下單后,必須經歷“中心倉發貨—物流節點中轉—消費者收貨”的過程,而如今即時零售模式下,本地化倉儲設施不僅節省了中間環節時間,還能根據周邊消費者的需求特點精準備貨,進一步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務體驗。
另一方面,受數字化浪潮的影響,即時零售模式下商戶生態也在發生變革,更多的商家開始積極擁抱數字化市場。過往,線下實體商家受到地理位置、服務半徑、客戶群體的限制,客流量和收益都有局限。而在對接即時零售平臺后,其銷售范圍延伸到線上,空間更大、觸達更多消費者。在各大平臺數字化運營工具的輔助下,這些商家還會利用大數據工具分析消費者需求、優化商品陳列和庫存管理,真正享受到數字化經營模式轉變帶來的市場紅利。
與此同時,即時零售市場的火熱,也讓很多商家開始聚焦品類調整。特別是生鮮、日用百貨、3C等高頻即時需求品類,如今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也是商家調整的重點。以生鮮品類為例,它是消費者選擇即時零售的重點類別,消費者的關注度首先在品質,其次是價格,新鮮度和及時性是保證消費體驗的關鍵一環。在北京,叮咚買菜等平臺就通過在社區周邊建立前置倉,專門配送生鮮產品,充分保證了生鮮商品的品質和配送時效,也讓即時消費模式成為改善與升級消費者生活品質的重要一環。
最后,受到即時零售市場的帶動,平臺競爭也不再以流量為焦點,而是轉為履約能力的比拼。過往,包括“618”大促在內,電商平臺往往以商品的豐富性和低價策略吸引客流。但是再好看的圖片,發貨的商品始終到不了消費者的手上,消耗的是消費者的耐心和好感。而在即時零售時代,消費者既會評估商品的品質和價格,更注重商家與平臺能否在承諾的時間內準確送達。在這樣的背景下,平臺的履約能力成為競爭的關鍵要素。要確保履約能力,商家必須在倉儲配送體系、供應鏈等基礎環節比拼硬實力。
隨著市場競爭愈加激烈,除了“618”等購物節外,平臺和商家的日常促銷也更加頻繁。過往,在電商促銷時段,消費者往往一次便囤購半年以上的用量,比如衛生紙、洗衣液這些保質期長的常用日用品。所謂一時消費一時爽,狂熱期過后,往往帶來的就是囤積商品過度積壓、生活空間被擠占等困擾。如今,即時零售平臺越來越多,在“618”之外的日常消費周期內,我們都能用相對低廉的價格購買到各種心儀的商品,既不用擔心商品積壓,也不必再焦慮性消費中搶購,這對于理性消費觀念的推廣大有裨益。
綜合來說,隨著即時零售的崛起,零售行業不再上演“低價狂歡”,而是在“效率競賽”中上演新一輪大戰。隨著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體驗全面升級,零售業的商業生態也在升級進化。從供應鏈到商品品類架構,從商戶生態到平臺競爭,所有商家和平臺都開始圍繞“效率”和“體驗”做文章,“又快又好”的服務體驗,才是新消費時代的真諦。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市場的持續發展,即時零售也在不斷拓展邊界,進一步豐富和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驚喜和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