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為什么”的問題是學前教育的目的問題,是學前教育首要和根本的問題,是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從這個問題出發,才能推演出用什么去培養人(教育內容)如何培養人(教育策略、途徑和方法),并通過評價論證培養的人是否達成培養人的目的(教育評價)。
但凡涉及教育,對培養什么人問題的思考必須擺脫“普世哲學”。我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國家意志,是文化要求,是社會需要,為的是應對現實、應對世界和應對未來。在這一點上,學前教育與我國其他各級各類教育沒有不同之處。任何因為過分強調學前教育特殊性而改變學前教育的目的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違背學前教育初衷的,是不可取的。
為實現一定歷史時期學前教育的發展目標及任務,需要教育法律法規給予支撐和規范,作為學前教育的行動依據與準則。我國于2024年11月8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簡稱“學前教育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學習學前教育法,必須能夠跳出學前教育看學前教育,立足全局、放眼長遠看學前教育。學前教育在整個教育系統中是“根的教育”,是培養“現代中國人”的第一步。
學習學前教育法,應該強調系統思維,包括學前教育在內的教育,是國家公器與社會公益事業,必須承擔促進國家與社會進步的使命與責任。學前教育法的總則第四條指明:“學前教育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學前教育應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边@一條款明確地規定了我國學前教育的方向目標,體現的是我國學前教育的政治屬性。不可因為過分強調學前教育的特殊性而淡化甚至否定其所屬的政治屬性、文化屬性、地域屬性等。對于西方一些教育理念與制度,我們可以參考或有限地借鑒,但不可照搬,否則可能會水土不服,甚至出現嚴重的方向性偏差。
學習學前教育法,為的是推進整個教育的發展,不能只在學前教育的小圈子里打轉轉,更不能只在一些淺層的教育理想里面打轉轉,以“自我為中心”地片面思考一些技術性問題。要清楚,不要將方法、形式的問題上升為價值的問題。換言之,價值的問題才是確定學前教育目的的根本,才是選擇學前教育內容和方法的依據,才是學前教育評價的歸宿。
學習學前教育法,也要認識到學前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那就是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幼兒,有其與其他各級各類教育對象區別的方面,因此應該更多地保護他們,尊重他們,更多地順應他們的天性,讓他們在愉悅的環境中學習。
在總則的引領下,學前教育法還在學前兒童、幼兒園、教職工、保育教育、投入保障、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與學前教育有關的方方面面作了定義和規定,體現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統領下學前教育法的一貫性和特殊性。我國所有的學前教育機構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學前教育法的權威性和嚴肅性,的各項有關條例和規定。筑牢學前教育法治基石,既是守護億萬兒童成長起點的國家承諾,又是培育民族未來棟梁的戰略支點,以法治力量保護兒童生命綻放應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