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要建成教育強國,戰略教育人才既是“劇作者”,又是“劇中人”。因此,造就戰略教育人才是教育強國建設的重大任務。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戰略教育人才無疑是國家戰略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分為廣義的戰略教育人才力量和狹義的戰略教育人才。廣義的戰略教育人才力量指的是一切服務于教育強國建設戰略需求的教育人才資源,其外延范疇可包含教學骨干、“雙師型”教師、卓越校長、教學名師、卓越教師、學科領軍人才及教育家型教師七個核心群體。狹義的戰略教育人才則特指支撐教育強國建設戰略需求的教育人才力量的頭部人才,屬于拔尖創新教育人才的范疇。
戰略教育人才具有以下內在特性。一是戰略性,包括服務教育強國建設戰略和作為人才類型的戰略性人才兩方面意蘊。二是引領性,包括在所在機構中的引領角色和對教育體系的引領作用,也就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中,戰略教育人才須著眼于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技術發展帶來的無限可能性,在教育治理現代化和學科發展方向等諸方面發揮引領作用。三是創新性,戰略教育人才屬拔尖創新人才的范疇,因此,作為拔尖創新人才的戰略教育人才須具備高階的綜合創新能力,這也是戰略教育人才區別于普通教育人才的本質特征與核心辨識維度。如教育人才的本質屬性是錨定于“高素質”與“專業化”的
“二元耦合結構”。而戰略教育人才在滿足“高素質”“專業化”這兩個基礎元素的前提下,需包含戰略性創新能力的復合型能力架構。這種“高素質—專業化一創新型”的三元能力結構,契合了拔尖創新人才的核心特質,也是戰略教育人才區別于普通教育人才的關鍵之處。四是多樣性,戰略教育人才呈現多層次、多類型的拔尖創新人才群體特征,這種多樣性特征與教育系統的復雜生態系統形成同構性關聯,可具體體現在教育治理的戰略人才和學科教育的戰略人才等類型上。
戰略教育人才的“多樣性”特征決定了不論造就何類的戰略教育人才,均可從多方面、多途徑著手。無論是研究型戰略教育人才、應用型戰略教育人才還是技能型戰略教育人才,高校既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研究生教育等方式給予培養,也可通過實踐予以鍛造。例如,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是造就應用型戰略教育人才的有效途徑。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作為造就職業型、實踐型、應用型高層次教育人才的重要教育類型,與應用型戰略教育人才高度契合。但應用型戰略教育人才除了具備職業型、應用型、實踐型三大特征外,還須突出創新特征。這也是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培養應用型戰略教育人才的關鍵。例如,高校要通過案例教學等著力構建三大機制:基于工作場域的自述型案例開發機制,夯實創新能力培育基礎;基于基地場域的觀察型案例開發機制,推動系統創新能力進階發展;基于項目場域的研究型案例開發機制,驅動戰略創新能力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