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安徽省懷遠縣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為確保當地的玉米產量,在種植的過程中,要采取高產栽培技術,并做好常見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輕病蟲害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為優質、高產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
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1)選地要點
懷遠縣在選擇玉米種植地時應掌握如下相關要點,以確保所選的地塊適宜玉米生長發育,為高產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
① 在玉米生長發育的整個過程中,對養分的需求量比較大,為保證養分的充足供應,要選擇土壤肥沃的地塊,肥沃的土壤能夠為玉米建立強大的根系提供有利條件,有助于增強玉米植株的抗逆性。同時,肥沃的土壤中微生物種類比較多,還有大量有益的生物,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減少害蟲的繁殖,能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
② 玉米生長期間對水分的需求量比較大,為便于灌溉,要將水源充足的地塊作為首選,并確保地塊具有良好的排水條件,以免積水對玉米植株的根系造成損傷,影響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③ 玉米成熟后需要外運,為給運輸創造有利條件,要選擇交通便利的地塊。
④ 所選的地塊最好之前沒有種植過玉米,避免重茬導致病蟲害發生幾率增加,可選擇前茬為茄科作物的地塊。在玉米種植前,通過對種植地的合理選擇,能夠為產量和品質的提升提供保障。
(2)精細整地
在玉米種植中可以采用深耕細作的方法,通過深耕細作能夠使種植地的土壤結構和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進而實現玉米高產的目標。土壤的耕層越深厚、土質越疏松,越有利于玉米高產目標的實現,通過對玉米種植地進行精耕細整,能夠使土壤耕深更加深厚,在翻耕的過程中,土質將會變得疏松,對玉米根系的生長發育非常有利。因此,當種植地選好后,應在玉米正式播種前,開展精細整地,具體做法如下:對土壤進行深耕,耕深控制在 30cm 左右,采取深耕的方式能夠打破犁底層,可大幅度提升土壤的疏松度;土壤深耕后要及時耙平,這樣能夠減少塊狀結構的產生,從而確保土壤處于細碎、平整的狀態,為后續的玉米播種創造有利條件。耙平是精細整地中較為重要的環節之一,通過耙平能減少土壤中大粒徑土塊的數量,進而減輕對播種機運行的影響,可以提高播種的均勻性;耙平后要及時起壟,壟高以 20cm 為宜,寬度控制在 60-70cm 之間,起壟能夠為排水和通風創造條件,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并且還能促進植株根系的發展。起壟后要做好鎮壓工作,保持土攘的濕潤度。
2、選種播種(1)優選良種
良好的玉米品種是高產目標得以順利實現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因此,懷遠縣在玉米種植過程中要優選良種。優良的玉米品種不但產量高,而且品質也比較好,具體選擇時應滿足以下要求:所選的玉米品種要具有廣泛的適應性,抗病蟲害能力強、抗倒伏,葉片緊湊、耐密植、有較大的增產潛力、對土壤中的養分有較好的吸收能力。適宜懷遠縣種植的優良玉米品種可分為3種類型,即緊湊型、半緊湊型、松散型,在3種類型中,最容易實現高產目標的是緊湊型品種,可將之作為首選。
(2)播前處理
當玉米品種選好后,應當在正式播種前,對種子進行預處理,具體的處理環節有篩選、晾曬、拌種和發芽試驗。
① 對玉米種子進行精挑細選,去除其中的病殘粒、蟲蛀粒、癟粒、混雜粒等,保留顆粒飽滿、完整性好的種子,確保種子的含水量、純凈度及發芽率達標。
② 玉米種子篩選好以后,應選取晴好的天氣,將種子平鋪于堅硬、干凈的地面上,借助太陽光的照射對種子進行晾曬,時間以2-3天為宜,白天晾曬,夜間將種子收起,曬種期間要經常翻動,使晾曬更加均勻。通過曬種不但能夠殺滅附著在種子表面的致病菌,而且還能有效降低種子的含水量,有助于提高種子的發芽率。
③ 將晾曬好的玉米種子收集起來,每 5kg 裝入1個容器,隨后選用濃度為 50% 的辛硫磷乳油 10mL ,與濃度為 20% 的萎銹靈 50mL 混合后,倒入容器內與種子進行拌和,通過藥劑拌種能夠使藥劑均勻附著在種子表面,起到預防病蟲害發生的作用。同時,藥劑拌種還能促進玉米種子發芽和生長,有利于提高玉米的產量。
④ 為明確玉來種子的發芽率,應當在正式播種前進行發芽試驗,若是種子的發芽率低于 85% ,則應增加播種量,或是更換種子,以免對產量造成不利影響。
(3)適時播種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對玉米進行早播,將玉米的播種期適當提前,除了能夠延長玉米的生育期之外,還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需要注意的是,早播具有一定的風險,要避免過早播種導致玉米灌漿期遇到高溫多雨的季節影響產量。懷遠縣玉米播種應當在6月上旬以前完成,若是情不好,則應采取有效的措施造熵,這樣才能為玉米順利播種創造條件。
(4)選取適宜的播種方式
適宜的播種方式不但能夠改善玉米的生長環境,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而且還能有效提高玉米的產量。最適宜懷遠縣玉米播種的方式為寬窄行種植,在該播種方式下,要控制好株距,以20-80cm 為宜,寬行的行距應控制在 70-80cm ,窄行以 40-50cm 為宜。如果選用等行距種植,株、行距應分別控制在 20-30cm 和55-60cm 。玉米播種的過程中要控制好深度,在熵情較好的情況下,播深以 3-5cm 為宜,若是情較差,則應適當增加播種深度,以確保成活率。
(5)合理密植
玉米合理密植不但能夠使單位面積的產量大幅度提高,還能使玉米植株生長發育得更加健壯,可以增強抗倒伏能力,為優質高產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按照玉米種植地的土壤水肥情況及所選的玉米品種,合理確定種植密度,當選擇耐密植的玉米品種時,可適當增大種植密度,但不宜過密。
3、苗期管理(1)間苗定苗
通常情況下,玉米播種后5-7天左右出苗,在這段時間內,要做好觀察工作,如果發現缺苗的現象,則應當及時補種,以免對產量造成不利影響。當植株長出的葉片數量達到5-6葉時,要及時開展間苗和定苗工作,并在這一過程中剔除長勢弱和染病的苗,保留健壯的苗。
(2)中耕除草
對玉米進行中耕除草不但能夠促進植株生長發育,而且還能增強土壤的透氣性,避免田間雜草與植株爭奪水分和養分。在中耕的過程中,土壤的情可以得到顯著改善,地溫也能隨之提升,可給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有助于高產目標的實現。因此,在苗期管理時,要做好中耕除草。中耕的深度可按幼苗的大小而定,當幼苗較小時,應以淺耕為主,并在進入拔節期后,適當加大耕深,行間的耕深控制在 10cm 左右。由于中耕除草是在玉來苗期進行,此時的幼苗抵抗能力較弱,所以盡可能以人工除草
4|農民致富波
為主,不使用化學除草劑,如果雜草過多,或是人力不足,必須用除草劑時,應選用對幼苗傷害程度小,對雜草去除效率高的除草劑,并對除草劑的濃度和用量嚴格控制。除草工作在玉米出苗后開展時,推薦使用濃度為 50% 的乙草胺乳劑,在玉米出苗前除草,可選用濃度為 40% 的乙莠懸浮劑,以行間噴灑的方式給藥。
(3)追肥澆水
玉米苗期要保證肥料的供應,避免缺肥影響幼苗的長勢。苗期追肥應重施氮肥,施用量不少于氮肥總量的 30% ,可以采用穴施或是溝施的方法施肥,由此能夠提高肥效。在追肥的過程中,要控制好肥料與植株之間的距離,以 10cm 為宜,避免氮肥與幼苗發生接觸造成燒苗。玉米是一種根系比較發達的農作物,當根系扎入土壤后,會從土中吸收水分,由此使玉米具備了較強的抗旱性,輕微的干旱并不會對玉米的長勢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如果所選的種植地情一般,或是玉米出苗后苗情不佳,則應及時澆水,并控制好澆水量和澆水次數。
4、穗期管理(1)中耕培土
玉米進入拔節期后,在大喇叭口期到來前,要開展中耕培土工作。通過中耕培土不但能夠使土壤變得更加疏松、透氣,而且還能起到調節水分的作用,可以促進植株根系生長,有助于高產目標的實現。中耕培土的過程中要控制好高度,以 7-8cm 為宜,培土期間可去除長勢偏弱的幼苗,減少田間弱苗的數量,避免弱苗吸收過多的養分,對正常苗的生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進而導致畝產降低。
(2)追施穗肥
穗期是玉米整個生長發育周期內生長速度最快、生長量最大的時期,在該階段玉米對養分的需求量較大。因此,要重施氮肥,最佳的施肥時間為大喇叭口期,施用量為氮肥總量的 50% 。為提高肥效,可以采用穴施或是溝施的方法,施肥深度以 10cm 左右為宜。
(3)適量澆水
玉米在抽雄期前后對水分的需求量比較大,為避免缺水對植株造成不利影響,要做好澆水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澆水不宜過多,以免引起植株根系腐爛,期間如果降雨量比較大,則應及時排澇。
(4)防倒伏
玉米出現倒伏會影響產量,因此,在穗期管理時,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預防倒伏問題的發生。選用濃度為 2% 的達爾豐,以噴施的方式給藥,可有效預防植株倒伏。
5、花粒期管理(1)追施攻粒肥
為確保玉米高產目標的實現,可在玉米進入花粒期后,追施攻粒肥。選用速效氮肥,用量控制在氮肥總量的 10% ,并在施肥后適量澆水,使肥料能夠順利下滲至土壤中被玉米植株的根系吸收,提高肥效。對于缺肥比較嚴重的地塊,可在灌漿期選用濃度為 0.1% 的二氫鉀溶液或濃度為 2% 的尿素溶液,對植株進行葉面施肥。
(2)推遲收獲
玉米有時會表現出假熟的現象,如果此時進行收獲,則會導致減產。因此,可在玉米苞葉變黃后,推遲10-15天左右進行收獲,這樣能夠使玉米產量增加 15%-20% 。整個收獲過程并不需要任何額外投入,只要將收獲時間向后推遲,便可達到增產的效果,每畝能夠增產 75kg 左右。
二、玉米常見病蟲害防治要點
懷遠縣種植玉米時,比較常見的病蟲害包括大斑病、粗縮病、玉米螟和玉米粘蟲等。為避免病蟲害對玉米的產量和品質造成不利影響,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具體的防治要點如下:
1、大斑病的防治
在玉米病害中,大斑病十分常見,該病害在玉米整個生長發育周期內均可能發生,以抽穗期的發病率最高。感染大斑病的玉米植株發病初期葉片上會出現斑點,呈灰綠色,如果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斑點會不斷擴大,顏色也會隨之加深,逐步轉變為暗褐色,此時若是遇到陰雨天,斑點上方會出現霉層,受害植株的葉片會枯萎死亡,對玉米的產量影響較大。對于大斑病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在同一地塊上,要避免重茬連作,應當采取輪作的方式,并選擇抗病害能力強的玉米品種,播種后加強水肥管理,增強植株長勢,降低大斑病的發生幾率;化學藥劑在大斑病的防治中效果比較顯著,當田間玉米大斑病的發病率達到20% 時,可以選用濃度為 50% 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兌水后制成500倍液,或是選用濃度為 75% 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兌水后制成800倍液,以噴施的方式給藥。
2、粗縮病的防治
粗縮病是玉米常見的病害,在整個生長發育周期內的任何時間段均可能發生,玉米苗期時發生率較高。感染粗縮病的植株發育會變得遲緩,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受害植株的葉心與葉片不同于正常植株,用手觸摸病株的苞葉會有明顯的粗糙感,葉脈上有蠟白色的凸起,粗細不同。病情嚴重時,植株的雌穗和雄穗都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無法結實,對產量影響較大。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粗縮病。玉米種植期間,應以抗病能力強的品種作為首選,以降低粗縮病的發生幾率;加大田間管理力度,及時清除雜草,避免雜草與植株爭奪水分和養分,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同時,雜草還是灰飛虱(粗縮病主要的傳播媒介)的越冬場所,清除雜草可以減少灰飛虱的數量,進而達到防治粗縮病的目的。對玉米的播期進行調整,避開灰飛虱高發期,可降低粗縮病的發生概率。當玉米進入5葉期后,要加強蟲情監測,發現灰飛虱后,采取化學藥劑防治,如濃度為 25% 的撲虱靈,用量控制在50g/667m2 ,以噴施的方式給藥,每隔5-7天用藥1次,連續2-3次即可見效。感染粗縮病的植株如果病情較輕,則可用濃度為5.5% 的植病靈,兌水制成800倍液,以噴施的方式給藥,對粗縮病的治療具有一定效果。
3、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是一種對玉米植株危害較大的害蟲,一旦大面積發生,會對玉米的產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要對玉米螟的防治予以高度重視,具體措施如下:采用以蟲治蟲的方法,即用天敵防治玉米螟,如瓢蟲、赤眼蜂等,當天敵的數量不足時,可以人工釋放;玉米螟最佳的越冬場所為秸稈,可將秸稈粉碎,或是漚制成肥料,減少越冬場所,降低蟲口基數,減輕危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時,選用濃度為 90% 的敵百蟲晶體與細砂混合后,撒入植株心葉內,可以有效防治玉米螟。
4、玉米粘蟲的防治
粘蟲是玉米種植期間最為常見的害蟲,其幼蟲以玉米葉片為食,發生嚴重時,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將葉片吃光,導致玉米減產甚至絕收。針對玉米粘蟲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將糖、醋與農藥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糖醋液,利用粘蟲的趨化性對其進行誘殺,也可利用粘蟲的趨光性,在田間布設殺蟲燈進行誘殺;蛙類、寄生蜂等是粘蟲的天敵,可以利用天敵防治粘蟲,為達到預期中的防治效果,要為天敵營造適宜繁衍生息的環境,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粘蟲高發期時,可選擇適宜的藥劑進行防治,如濃度為 40% 的樂斯本乳油、濃度為 40% 的辛硫磷乳油等,兌水后以噴霧的方式給藥。
綜上所述,玉米作為懷遠縣的主要糧食作物,保證其產量對于當地農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可將高產栽培技術合理應用于選地整地、選種播種、苗期管理、穗期管理、花粒期管理等環節,并加強病蟲害的防治,這樣才能為玉米優質、高產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
(作者單位:233400安徽省懷遠縣古城鎮農業發展服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