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綜述
(一) 中巴商貿研究現狀
中巴兩國是具有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友好鄰邦,巴基斯坦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參與者。隨著中巴經貿往來的持續深人發展,國內學術界針對巴基斯坦的研究全面深入,涉及巴基斯坦族群、語言、對外關系及中巴商貿合作等多個領域。近年來,國內學術界對中巴商貿的研究成果歷久彌新、成果豐碩,主要研究現狀如下。
第一,早期介紹巴基斯坦國情及商貿特征的研究。國內早期的巴基斯坦研究以政治研究為主,經濟研究為輔。代表成果有1957年孫越生等人翻譯的蘇聯茲麥耶夫的著作《巴基斯坦的經濟和對外貿易》和1960年鐸生所著的《巴基斯坦的經濟和政治》類似研究對巴基斯坦的基本國情、經濟概況和對外貿易狀況等做了重點介紹。這一時期也是中巴初步建立貿易關系的時代,為推進中巴友好和互利合作,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等中央媒體也從中巴友好和反對西方霸權的角度對巴基斯坦做了大量報道,其中有相當內容涉及中巴商貿內容。[2]
第二,介紹巴基斯坦商貿環境、政策法規及中巴商貿合作的專題研究。此類研究著作有杜放、李娜于編著的《巴基斯坦投資研究》上、下);閆麗君主編,楊曉麗、楊亮亮副主編的《巴基斯坦商務環境》;河北經貿大學李朝朝的碩士學位論文《中國企業投資巴基斯坦風險及防范研究》;《人民日報》《中國貿易報》等媒體的新聞作品,如《中國貿易報》2021年8月17日刊發的《中巴經貿合作空間提升》等。這些研究成果對巴基斯坦的歷史人文、宗教信仰、投資環境和中巴商貿合作等內容作了詳細的專題研究,為講好中巴商貿故事提供了諸多歷史與現實的資料支撐。
第三,中巴商貿與“一帶一路”合作的專題研究。巴基斯坦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參與者,國內學界針對中巴商貿與“一帶一路”合作的專題研究成果頗豐。這些研究有的對巴基斯坦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地位與作用、風險與挑戰以及貢獻與利益等內容進行了深入分析;有的對巴基斯坦的宏觀經濟、農業、礦業、建筑業、工業、中巴合作項目等做了研究。3這類成果的代表作有王玉玲、王潤球主編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叢書—巴基斯坦經濟》;凌子主編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經商環境報告巴基斯坦分冊》;陳繼東、晏世經主編的《巴基斯坦研究文庫——巴基斯坦報告》2012-2014年三卷)等。此外,還有大量學術論文和資政報告。
第四,中巴經濟走廊專題研究。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是中巴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是學界持續關注的熱點,也是美西方國家對中國海外投資及貿易負面話語的重要內容。因此,針對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中西學術界都有持續研究。中方代表性研究成果有程云潔所著的《中巴經濟走廊互聯互通研究》;喀什大學中巴經濟走廊研究中心陳瑞華等人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和《人民日報》等媒體刊發的《中巴經濟走廊綻放共贏之光》《攜手推動中巴經濟走廊高質量發展》等文章。這些研究成果就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主題,結合“政策、道路、貿易、貨幣、民心”五通及產業合作、口岸發展等內容,做了深度分析研究,對服務“一帶一路”、深化中巴經貿合作、講好中巴商貿故事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5]
第五,針對國內相關省區市與巴商貿合作的專題研究。該專題研究針對新疆、寧夏和成都等省區市如何借著“一帶一路”的東風實現中巴商貿合作進行了深入論證。代表性的專著成果有李景峰著的《中國喀什對巴基斯坦開放研究》和《巴基斯坦與中國新疆地區交往歷程研究》。此外,還有相關專題研究的學術論文,如《中巴經濟走廊背景下中國新疆與巴基斯坦經貿合作模式思考》等。這些研究對新疆及喀什地區與巴基斯坦交往的歷史與現狀、商貿合作與交流等做了深入分析。
第六,介紹中巴人文交流歷史的相關研究。在中巴商貿合作的相關研究中,有零星研究成果對中巴人文交流的歷史與現狀予以關注,相關中央媒體也積極跟進。例如,《光明日報》在2003年3月31日刊發的專題文章《法顯:中巴友好交流第一人》等。
(二)現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首先,現有研究重商貿、輕人文,對講好中巴商貿故事的意義認識不足。商貿合作與人文交流相輔相成,猶如車之兩輪。中巴商貿故事是講好中國對外交流故事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中國商貿對外話語的重要表達內容。講好中巴商貿與人文交流故事更是樹立中國友好對外交流形象的重要資源。但目前學界研究重商貿、輕人文,對講好中巴商貿故事對構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及樹立中國良好國際形象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缺乏有針對性的學術研究。
其次,現有研究缺乏從“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和展現中國國際形象”的角度來看待中巴商貿合作的研究視角。中巴商貿合作及中國企業“走出去”是中國國際形象和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一種體現,在商貿往來的“硬利益”背后,往往關聯著對外話語和國家形象的“軟文化”。但目前學界對中巴商貿的研究大多就經貿談經貿,缺乏從“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和展現中國國際形象”的角度來看待中巴商貿合作的研究視角。事實上,中國與“巴鐵”之間的商貿人文交流堪稱中國對外合作的樣板,其背后蘊含著豐富的人文話語資源,是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和展現中國國際形象的文化富礦,有待學界認真研究開采。
最后,現有研究對西方話語和西方學界就“一帶一路”倡議及中巴合作等重大事項所持的負面論調缺乏有理、有力的學術回應,相關針對性研究成果鮮見。美西方國家出于打壓中國的現實需要,在全球化進程中對中國的海外投資和友好對外合作時常持負面論調,經常在國際傳播平臺散布不負責任的抹黑中國的言論。尤其是對“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等涉及中國現實利益的重大戰略項目,美西方國家經常蓄意抹黑,對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國際形象均造成了巨大損害。對此,中國學術界在現有研究中缺乏及時、有力的學術回應和有力反擊,這也是有待中國學界加緊研究的重要著力點之一。
二、商貿對外話語是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構建的重要內容
商貿對外話語是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構建的重要內容。任何一套話語體系的背后都暗含著一套思想體系,該思想體系實為話語體系的根基,而該思想體系的性質、特征和政治主張等關鍵構成因素,又完全取決于該思想體系所在現實社會的社會形態、政治體制、政黨(尤其是執政黨)制度及其政治主張等關鍵要素。8可見,對外話語體系是服務國家利益及政黨利益的輿論工具。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商貿關系是國際關系的重要內容,國與國之間的商貿故事和商貿對外話語,是其對外話語體系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雙邊貿易而言,講好中巴商貿故事,傳播好中巴商貿話語,既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和構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展示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海外投資與貿易和國際形象接軌的重要資源。
三、講好中巴商貿故事的內容構成
(一)講好中巴商貿往來和友好人文交流的歷史與現狀
中巴友好歷史悠久,中巴商貿往來賡續傳承。1955年萬隆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與巴基斯坦總理穆·阿里舉行了兩次友好會談,雙方一致認為應加強兩國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自此,中巴兩國開啟了數十年的友好關系,無論國際關系如何變化,中國與巴基斯坦都保持著政治互信和戰略合作關系,在一系列事關兩國重大利益的國際問題上保持一致和相互支持,使中巴兩國的人文交流與商貿往來持續不斷,為講好中巴商貿故事奠定了堅實的歷史基礎。
單就雙邊貿易的歷史而言,1963年,兩國簽訂第一個貿易協定;1982年,成立中巴經濟、貿易和科技合作聯合委員會,已召開至少15次專題會議;2006年,簽署自由貿易協定;2009年,簽署《中巴自貿區服務貿易協定》;2014年,中國成為巴基斯坦第一大貿易伙伴;2019年,簽署《中巴關于修訂自貿協定的議定書》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23年,中巴雙邊貿易總額達207.6億美元;據巴方統計,中國自2015/2016財年起成為巴方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詳見表1)。[10]
如表1所示,進入新時代,中巴形成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巴兩國商貿往來持續深入,雙邊貿易額持續增長。
(二)挖掘中巴商貿故事,傳播中巴商貿對外話語
中國與巴基斯坦超過半個世紀的友好人文交流與持續商貿往來以及不斷增長的雙邊貿易,積累了豐富多樣的商貿故事。這些商貿故事以中巴友好為宏觀背景,以具體商貿往來為微觀案例,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海外投資與對外貿易的成功典范,是講好中國商貿故事、回擊西方對華海外投資及貿易負面言論的有力傳播資源,蘊含著豐富的對外傳播價值。
因此,在構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樹立中國真實、立體、全面的國際形象的過程中,應充分搜集整理中巴商貿往來和友好人文交流中的精彩故事,重點挖掘中巴商貿和人文交流領域能夠表現中巴友好且能反映中國友好對外形象的精彩故事,結合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和樹立中國友好國際形象的需求,對相關故事進行分析論證。充分挖掘利用中巴商貿歷史與現實,講好中巴商貿故事,構建中國商貿對外話語,重點研究中巴兩國在商貿往來和友好人文交流領域的歷史傳承、重要事件、合作現況及未來發展方向等,研究中巴商貿故事與對外話語體系構建的關系、方法和意義等,研究講好中巴商貿故事與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和展示中國友好國家形象的關系,探究具體的建構方法,闡述構建的重要意義等,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三)運用生動的商貿案例,以點帶面講好中巴商貿故事
以巴基斯坦全國工商聯合會(FPCCI)與巴基斯坦一成都經貿促進中心在華項目為例,巴基斯坦全國工商聯合會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貿易、工業和服務業團體。2018年,四川、新疆、寧夏等省區市的相關企業與FPCCI對接,分別在成都和拉合爾成立了巴基斯坦一成都經貿促進中心。該中心圍繞信息互通、貿易暢通和民心相通的目標,承辦巴基斯坦在中國西部地區的各項經貿促進活動,協助中巴兩國企業進行業務對接。因此,在講好中巴商貿故事的過程中,可以對類似FPCCI與巴基斯坦一成都經貿促進中心的項目進行專題調查,挖掘并講述其中生動的中巴商貿故事,助力中國商貿對外話語的構建。具體做法可以按照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積極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及展示中國友好國際形象的要求,梳理中巴商貿往來和友好人文交流的歷史與現狀,并以FPCCI與巴基斯坦一成都經貿促進中心所做的中巴商貿案例為研究點,挖掘其中精彩的商貿故事,從“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和展現中國國際形象”的研究視角,研究講好中巴商貿故事與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及展示中國友好國際形象之間的關系,就西方話語對中巴相關合作的負面論調做有針對性的學術回應和駁斥。
四、結束語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對外話語體系,是提升中國國際傳播能力以及推動中華文化世界表達和助推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要舉措。中國與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巴友好是兩國關系的主基調,兩國經貿往來是兩國關系的核心內容之一。在長期的經貿往來之中,中巴之間積累了豐富且正面的經貿案例,為講好中巴商貿故事奠定了堅實基礎。從“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和展現中國國際形象”的全新研究視角對中巴商貿合作進行研究,講好中巴商貿故事,構建中國商貿對外話語,是構建中國良好國際形象、回應美西方國家有關中國海外投資及對外商貿的負面國際傳播話語的重要傳播資源,也是維護中國國家利益的重要舉措,有待進一步深人挖掘研究。
參考文獻:
[1]趙書浩.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下中國與巴西經貿合作:現狀、挑戰與對策[J].對外經貿實務,2024,42(05):41-49.
[2]尤銘.巴基斯坦專家呼呼延伸“中巴經濟走廊”[N].光明日報,2024-11-04(012).
[3] 曹茲綱,王杰.中巴經濟走廊研究述評與展望[J].新疆社科論壇,2017(02):62-66+76.
[4]李建軍,孫慧.“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現實基礎與路徑選擇[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45(01):1-9.
[5]納杰姆丁·謝赫,趙陽,王暢.關于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若干思考[J].新絲路學刊,2018(01):10-24.
[6]周倜然,劉高帝,宗黎娟.民心相通中巴友誼“聲\"生不息[N].中國電力報,2024-09-03(002).
[7] 亢升,朱王翹楚.“俾路支解放軍\"恐襲新動向及中國參與治理的策略[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24,26(05):134-147.
[8] 王有軍.中國宗教對外話語體系構建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4.
[9]中國商務部網站.2022年中國—巴基斯坦經貿合作簡況[EB/OL].[2023-12-28].https://www.mofcom.gov.cn/tjsj/ywt jxxhz/yzszggbmytjsj/art/2023/art_210924ce247a46aba15e5ce8646e5e2b. html.
[10]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