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業單位改革的宏觀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管理成效并將其轉化為可持續的利潤增長(廣義),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剖析了管理成效提升與利潤增長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協同機制,聚焦預算管理、成本控制及團隊建設三大關鍵領域。這些不僅是事業單位運營管理的基石,更是提升管理效能、實現利潤增長的核心驅動力。旨在構建清晰的協同機制理論框架,并提出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優化策略,從而為事業單位在深化改革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支撐與可操作的實踐路徑。
當前,事業單位正經歷深刻變革,這不僅是機構調整,更是發展模式與運行機制的系統性重塑。新時代背景下,事業單位被賦予更高期望:既要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又要在保障服務質量的前提下提升運營效率與效益[1]。這對事業單位管理水平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帶來發展機遇。
長期以來,學術界對企業管理成效與利潤增長的研究成果豐碩,但針對事業單位(尤其是改制背景下)如何將管理成效提升轉化為利潤增長的系統性研究仍較薄弱。現有研究或側重單一管理工具(如預算管理、成本控制)在事業單位的應用,或偏重于分析改革的宏觀政策影響,鮮少將管理成效提升與利潤增長置于事業單位改制情境中進行協同機制分析。本文旨在填補這一空白,從實踐需求出發深入理論層面,系統探究二者的內在關聯并構建可操作的協同機制框架。研究不僅具有理論價值,豐富了管理學、會計學等學科理論體系,同時還具有實踐意義,為事業單位改制中優化管理模式、提升運營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參考與行動指南。
一、理論之基:管理成效與利潤增長的內在邏輯
深入探討管理成效提升與利潤增長的協同機制,需厘清核心概念內涵及內在邏輯聯系。“管理成效”是多維度、多層次的綜合性概念,既體現在事業單位內部運營效率上,涵蓋資源配置合理性、業務流程順暢性、內部控制有效性;也體現在外部服務質量與社會效益方面,涵蓋公眾滿意度、服務覆蓋范圍、社會影響力提升。管理成效卓越的事業單位需實現內部運營與外部服務的和諧統一。
事業單位語境下的“利潤增長”,并非傳統企業以股東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利潤”,而是廣義的“利潤”,涵蓋運營效率提升帶來的資源節約、服務效能增強帶來的社會效益擴大,以及資源優化配置帶來的整體價值提升[2]。簡言之,事業單位“利潤增長”更多體現為運營質量提升、服務能力增強及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
管理成效提升與廣義“利潤增長”的內在邏輯表現為:管理成效提升是利潤增長的根本前提與保障——唯有持續提升管理水平、優化流程、提高效率,才能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降低成本、提升服務質量,驅動“利潤增長”;反之,利潤增長為進一步提升管理成效提供動力與支撐——運營效率提升帶來的資源盈余可投入管理體系優化,服務效能增強帶來的良好聲譽可提升社會公信力、營造管理創新的有利環境。
二者并非簡單線性關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協同關系,共同助力事業單位高質量發展。理解這種協同關系,需深入事業單位管理具體環節,探尋可同時提升管理成效與促進利潤增長的關鍵要素。
二、改制浪潮下的挑戰與機遇:管理升級的時代命題
從挑戰看,改制帶來運營機制轉變,要求事業單位盡快適應新運營模式并調整原有管理體系。過去事業單位多依賴行政指令及撥款,管理模式相對僵化;改制后需引入市場機制,強調自主運營與自我發展,管理模式需從“管控型”向“服務型”“效率型”轉變[3]。
市場競爭加劇對事業單位管理效率提出更高要求。改制引入競爭機制,事業單位需直面市場競爭,唯有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才能立足,而這離不開管理水平的全面升級。
多元利益主體(員工、服務對象、社會公眾等)的出現,對事業單位管理透明度與規范性提出新期待。事業單位需建立更透明、規范的管理體系,回應各方關切、維護各方利益,從而贏得信任。
從機遇看,制度創新是改制的直接紅利。改革可打破體制機制束縛,釋放管理活力,新制度框架可靈活配置資源、有效激勵員工、推動管理創新,為管理成效提升奠定制度基礎[4]。市場機制的引入為資源配置優化提供了契機,市場化手段可打破行政壟斷與部門壁壘,將資源配置到更有效率的環節,從而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為利潤增長開拓空間。
技術進步(如信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管理手段升級提供強大支持。引入先進信息化管理系統,可實現管理精細化、智能化、高效化,從而提升管理效率與水平,為管理成效提升及利潤增長注入新動能。
三、管理之鑰:預算、成本、團隊建設的效能解析
預算管理是事業單位戰略規劃、資源配置與績效考核的重要工具。科學合理的預算編制可幫助事業單位明晰資源狀況與發展目標,從而為決策提供依據;精細化的預算執行監督可控制資源流向、避免浪費,確保資源有效利用;具有激勵約束作用的預算考核可激發管理者責任與效率意識,推動其主動提升管理水平以實現預算目標。
成本控制是事業單位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廣義利潤的直接手段。強化成本核算可使業務部門明晰成本結構,定位管理關鍵與薄弱環節;以流程為導向的成本控制系統可從源頭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廣全面成本控制知識可將成本管理理念融入員工日常工作,營造集體參與的氛圍。
團隊建設是推動組織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直接影響執行力與創新能力。設定清晰團隊目標可確保成員方向一致、提高任務完成效率;明確角色分配可減少職責重疊、發揮個人專長、避免資源浪費與內部摩擦,提升整體運作效率;成員間有效溝通與協作機制可確保信息共享、協調工作進展、減少信息孤島,增強團隊應變能力。此外,團隊建設可增強成員信任與歸屬感,激發內在動力,形成良好的團隊文化,提升凝聚力與戰斗力,推動組織向高效能目標邁進。
積極的團隊文化與高效的薪酬制度可提高員工積極性與創新性,增強其歸屬感與責任感,為組織持續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持。
預算管理、成本控制與團隊建設相互關聯、相輔相成。預算管理為成本控制提供目標框架,成本控制為預算管理實施提供保障,團隊建設為前兩者提供組織基礎與人力資源支持。三者有機結合形成協同效應,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提升管理效能、促進利潤增長的作用。
四、協同機制構建:管理成效與利潤增長的耦合之路
管理成效提升是驅動利潤增長的關鍵路徑:預算管理的有效實施可提升資源配置效率與決策水平,推進成本控制可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強團隊建設則可提升組織凝聚力與員工積極性,三者共同提升管理成效。
管理成效提升后,利潤增長水到渠成——事業單位能夠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優質量提供公共服務(廣義“利潤增長”),同時為拓展服務領域、開發收入來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在協同機制模型中,預算管理、成本控制及團隊建設是核心要素,三者相互依存、協同作用。其中,預算管理明確資金分配與支出規劃,為資源配置及戰略目標達成奠定基礎;成本控制優化投入產出比、降低風險、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團隊建設為前兩者提供人力資源保障,確保高效執行。管理成效提升通過提高整體運營效率、優化資源配置與員工績效,成為利潤增長的關鍵動力;利潤增長則進一步促進預算管理、成本控制及團隊建設優化,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利潤增加使組織可投入更多資源用于管理創新與系統優化,實現持續競爭優勢與更高管理成效。
構建協同機制需識別關鍵要素并有效整合:深入分析預算管理、成本控制及團隊建設在提升管理成效中的作用機制,理清內在聯系與相互影響,設計協同機制框架,明確各要素角色、功能及運行邏輯與互動方式。可采用概念模型圖等可視化工具呈現框架,以便于理解與應用。
五、策略建議:管理升級與利潤增長的良性循環
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提升預算管理有效性:健全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強化預算可執行性與權威性;運用零基預算、滾動預算等精細化方法,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與精細化程度;加強預算執行監督與分析,及時糾正偏差,提高預算管理的準確性。
深入推進成本控制管理,挖掘成本控制潛力:建立全員、全過程成本控制體系,將責任落實到部門、崗位與個人;優化業務流程,減少不必要環節與浪費,降低運營成本;積極應用信息化手段(如成本管理軟件、大數據分析工具等),提高成本管理效率與水平。
加強團隊建設,激發組織活力:明確團隊目標,完善團隊結構,提高協作效率;建立高效溝通體系,實現成員信息共享與合作;倡導積極向上、團結協作的團隊文化。
六、結語
本文探討了事業單位改制背景下管理成效提升與利潤增長的協同機制,分析預算管理、成本控制和團隊建設的關鍵作用,在此基礎上,構建協同機制框架并提出實踐策略。研究表明,管理成效提升是利潤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預算管理、成本控制及團隊建設是提升管理成效的關鍵要素。通過構建有效協同機制,事業單位可實現管理成效與利潤增長雙重提升,推動高質量發展。展望未來,事業單位管理升級任重道遠,需持續理論探索與實踐創新,以走出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升級之路,實現管理成效與利潤增長的持續提升,進而為社會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參考文獻
[1]姚英飛.財務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機制研究[J].中國電子商情,2024(24):69-71.
[2]屈小爭.國有企業薪酬管理中激勵機制的優化對策[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經濟管理,2024(6):133-136.
[3]蘇梅.財務預算下利潤管理對企業價值的影響[J].中國經貿,2024(21):243-245.
[4]宮士波.經營利潤全數字價值鏈應用管理的實踐[J].中國電子商情,2024(15):58-60.
(作者單位:滄州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金銘勝,男,1977年5月出生,漢族,河北滄州人,本科,中級統計師。研究方向:提升管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