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0月22日,全國藝術體操冠軍賽的賽場燈光璀璨。當記分牌最終定格在60.80分時,遼寧金滿星隊的姑娘們瞬間紅了眼眶—一這個數字承載著她們多年的夢想與汗水。隊長王楊傲晴第一個張開雙臂,將孫語萌、趙婉池、王薪棋、劉心怡和張家悅緊緊擁抱。年輕的身影在賽場中央相擁而泣,那些清晨的訓練,那些帶傷堅持的日子,那些爭吵與和解的瞬間,此刻都化作淚水,與歡笑交織在一起。
做真正的運動員
在歡呼聲此起彼伏的賽場邊,馬千惠安靜地站著,柔和的目光緊緊地追隨著場上慶祝的隊員們。這位30歲出頭的年輕教練,臉上看不出太多激動的神色。也許是因為見慣了勝利的場面,也許是她習慣用嚴肅的表情掩飾內心的柔軟,又或許,她的思緒已經飄回了2016年。
那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下午,馬千惠正在沈陽市回民小學為藝術體操隊選拔苗子。在眾多稚嫩的面孔中,一個叫王楊傲晴的小女孩兒,不經意間闖人了她的視線。多年后回想起來,馬千惠依然覺得那次相遇像是命運精心安排的禮物。
不同于其他競技項目,藝術體操對運動員形體條件和藝術表現力要求極高。但是這次,選才卻像拆盲盒一樣充滿未知。因為在藝術體操集體項目中,團隊呈現效果對最終成績具有決定性影響。


孩子們穿著統一的校服站在書桌后,馬干惠只能通過短暫的觀察來判斷。就在這樣有限的條件下,9歲的王楊傲晴身上那股特別的勁兒,仍能讓馬千惠一眼就認定了。
后來馬千惠才知道,這孩子的父母都是專業運動員,母親曾懷揣網球夢想卻未能如愿。起初,姥姥姥爺極力反對王楊傲晴走體育這條路,但母親卻堅定地站在女兒身后?!凹热贿x擇了做運動員,就只能向前走,沒有退路。”母親這句話,成了王楊傲晴運動生涯的第一課。身體條件并不出眾的她,一直是團隊里動作完成度最高的那個。
2017年全運會藝術體操少年團體預賽,是這支年輕隊伍遇到的第一個挫折,剛組建一年多的隊伍在全國大賽中排名墊底。馬千惠至今記得當時10歲左右的孩子們在臺下的場景一一有的蹲在地上抱頭痛哭,有的癱坐不起。只有王楊傲晴,倔強地站著,眼睛始終町著領獎臺的方向。
接下來的日子里,王楊傲晴用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運動員。教練要求的10套動作,她一定要完成20套才肯休息。晨曦微露時,她的身影已出現在訓練館;夜幕低垂時,她還在反復打磨每一個細節。漸漸地,這份執著感染了整個團隊,大家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重新燃起斗志?;叵肫鹉嵌螘r光,王楊傲晴說是馬干惠的話激勵了她:“真正的運動員,要懂得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當你真正明白這句話時,冠軍自然會來。”
這句話,是馬千惠從她的啟蒙教練李淑華那里繼承來的,如今又傳給了新一代遼寧隊員。常有隊員忐忑地問:“馬老師,拿第幾名您才會滿意?”她總是回答:“只要你們達到我的要求,我就會滿意。\"就像那場全國首秀,她的要求是“不要忘記動作,正常完賽”,即便最終排名墊底,她依然為孩子們感到驕傲,因為在馬千惠著來,真正的勝利,從來都不只是領獎臺上的那一刻。

隨著隊員們逐漸長大,馬千惠的訓練理念也在悄然改變?,F在的訓練更科學,也更謹慎?!爱斔齻儬顟B不佳時,強迫訓練只會適得其反。”馬千惠常常觀察姑娘們的微表情,一個疲憊的眼神,一個不經意的皺眉,都可能成為調整訓練計劃的信號。

有時候,休息反而是最好的訓練。馬千惠經歷過那些“拼命三郎\"式的訓練,所以更懂得張弛有度的智慧。當一套動作始終無法完美呈現時,她會果斷叫停訓練,讓姑娘們去聽音樂、看電影,甚至只是靜靜地發呆?!耙o身體記憶的時間?!边@是她這些年最深刻的領悟。
殘酷而又美麗
繩在空中畫出優美的弧線,圈在指尖輕盈旋轉,棒與身體完美配合,彩帶如流水般舞動,球在掌間跳躍生姿一藝術體操的5個項目各有其美。而集體項目則將這些美感推向極致:隊員們不僅要精通各項器械,還必須如同鏡像般同步,每個拋接、每次換位都要精確到毫厘間。這樣的默契,需要日復一日的汗水澆灌。
“這批孩子,都是我一手帶大的。我總告訴她們,你們是一支純粹的隊伍。”馬千惠所說的“純粹”,就是心無雜念,意志堅定。而在所有隊員中,2008年出生的王薪棋,將這種“純粹”詮釋得淋漓盡致。
2023年深秋,在更換編導教練和成套動作后,這支隊伍第一次有了爭奪全國冠軍的實力。距離全國藝術體操冠軍賽僅剩10天時,意外發生了。王薪棋在做跳躍輔助練習時,手重重杵在地上,兩根手指骨折,必須立刻打鋼釘治療。瞬間,整支隊伍籠罩在巨大的失落和崩潰中。10天時間,重新調整陣容、磨合配合、學習成套動作,無異于天方夜譚。
最痛的是王薪棋自己。得知可能無緣比賽,她不肯放棄。手術的痛苦讓她夜不能寐,要靠止疼藥才能勉強睞一會兒,但她依然要求冒險拆掉鋼釘參賽。當被告知不行后,這個倔強的女孩兒提出了另一個請求:“我不拿器械,就練徒手行不行?”
于是,訓練館里出現了這樣一幕:那個手上纏滿繃帶、打著鋼釘的小小身影,忍著鉆心的疼痛,一遍遍空手練習著成套動作。她的手在無法控制地顫抖,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卻咬著牙一聲不吭,生怕隊友和教練看出她的痛苦?!八幌胱屛覀兛匆娝奶??!瘪R千惠的聲音微微發顫,“那幾天,看著她這樣,我自己也快熬不住了。”
這場被迫放棄的比賽,像一根刺般扎在每個隊員心里。那時的隊伍正處于關鍵轉折點一一2023年全國賽的折戟已經讓團隊士氣跌入谷底,而2024年的3站賽事,將成為這群姑娘最后的希望。馬千惠比任何人都明白,如果這次再不能取得好成績,這些從小就把時光獻給藝術體操的女孩兒,很可能面臨退役后無學可上的窘境?!皥F體前六可以獲得運動健將稱號,進人前三才能保送大學。”這句話背后,是無數個輾轉難眠的夜晚。
藝術體操運動員的職業生涯總是短暫得令人晞噓。八九歲入隊,15歲就要站上成年組的賽場,而到了20歲左右,就不得不面臨退役的選擇。所以,對于2006年出生的劉心怡和趙婉池來說,2024年就是決定命運的一年。若在這一年的比賽中顆粒無收,隨著2025年“全運會年”的到來,她們將幾乎失去通過比賽成績保送大學的機會,只能通過競爭激烈的單招途徑繼續學業。在這個更新換代極快的項目里,即便是狀態正佳的“老將”,也難逃被更具可塑性的新人取代的命運。
為了推動藝術體操項目的職業化發展,遼寧一直在探索向前。2018年,在體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遼寧省體育局做出了一個大膽嘗試一一成立遼寧金滿星藝術體操俱樂部。這種“半官半民\"的混合模式,既保留了專業隊的底蘊,又注入了市場化活力。
與上海、廣東等地完全市場化的職業俱樂部不同,遼寧選擇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這種“特色”,馬千惠最有體會?!澳莾纱魏M饧栕屛覀兠撎Q骨。”她回憶,在烏克蘭基輔的一個月封閉集訓,隊員們從動作到精氣神兒都煥然一新;而在俄羅斯索契,奧運冠軍教練的悉心指導更給她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讓她們更深入地認識了這個項目。這些寶貴經歷的背后,是體育局不遺余力地支持。如今,隊內還有兩名外籍教練指導訓練,馬干惠在每次訓練后都會抱一抱隊員,就是和外籍教練學來的。

2025年是“全運會年”,隊員們制作了一塊“路標”,為自己加油。
付出終有回報。2024年5月,在全國藝術體操錦標賽暨巴黎奧運會選拔賽上,這支隊伍驚艷亮相,斬獲亞軍;同年10月,她們更是在全國冠軍賽上摘得桂冠,全隊獲得保送北京體育大學的資格。但比獎牌更珍貴的是,她們用優雅的身姿向世人展示了藝術體操的全新形象一不再是窮苦孩子才能“苦哈哈\"練的項目,而是一項值得所有人尊重與欣賞的競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