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新護士,兩周前一天晚上,我在急診值大夜班。當晚,送來一個20歲出頭的大男孩兒,騎摩托車撞上護欄而身受重傷。這是我第一次目睹病患離世。那之后,夜班時只要聽到監護儀“嘀”的長音,哪怕只是隔壁床的例行檢查,我都會瞬間繃緊。
上周給一位老人換藥,他咳嗽一聲,我手里的鑷子突然掉在地上。瞬間,我眼前全是那晚搶救室里的白色燈光。如今經過急診科走廊,我會故意繞開那男孩兒曾待過的搶救室,否則我的心臟會怦怦直跳。有時我看到草莓醬和番茄醬都覺得惡心。更糟糕的是失眠,明明累到眼皮打架,一閉眼卻總幻聽到護士長喊:“!加壓輸血!”
可當我向護士長訴說,她卻皺著眉說:“咱們急診的人要是動不動就崩潰,醫院早該改成療養院了。”那一刻我突然好害怕:我還怎么做一名護士?拜托您告訴我,那些止不住的戰栗和幻覺,真的是因為我太脆弱了嗎?
曹序心理咨詢師
佳琪你好,感謝你的來信。你描述的情景讓我看到都感到心里一緊。第一次面對患者死亡后的失眠、警覺反應和職業能力焦慮,是許多醫護人員都遭遇過的挑戰。這并不是因為你脆弱,而是人類心理機制在極端壓力下的自然反應。
不知道你是否對PTSD(創傷后應激障礙)有一定了解,近幾年網絡上不乏用PTSD自我調侃的段子。調侃多了,它好像變成了一個夸張的標簽,讓人不以為意。其實,這種障礙在創傷事件親歷者身上是真實存在的,并非玩笑。
根據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PTSD有以下幾條診斷標準:直接或間接的創傷暴露、侵入性癥狀、持續性回避、認知情緒負性改變、警覺性增高、癥狀持續超過一個月、導致顯著的痛苦或社會功能受損,以及排除器質性疾病影響。
你描述的內容,符合部分PTSD的表現。你聽到監護儀長音時產生強烈生理反應,或換藥時突然閃回搶救場景,這是侵人性記憶的表現;你出現了一定的持續性回避,比如刻意繞開特定搶救室,對紅色液體產生厭惡反應;你還產生了認知與情緒改變,懷疑自身職業能力,并產生“不配做護士\"的焦慮感。
有人會以為這些癥狀不過是暫時壓力太大,其實PTSD與普通壓力反應存在本質區別:普通壓力反應通常在事件后2一4周內緩解,不影響基本生活與工作能力;而PTSD癥狀往往會持續超過1個月,并導致職業功能受損、社會關系退縮或生理健康問題。
2025年國家推出的新版《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已將“職業性創傷后應激障礙\"納入保障范疇,醫護人員、消防員、警務人員等職業群體是職業性創傷后應激障礙的高危人群。由于你的癥狀出現還沒達到1個月的病程診斷標準,你可選擇先觀察,嘗試一些過去你常用的自我放松方法。如果這些方法都沒有效果,你很有必要前往三甲醫院臨床心理科,或是你本地的精神衛生中心進行專業的心理評估。如果經過評估你尚未達到PTSD標準,但這些癥狀仍在持續困擾你,你可尋求專業心理咨詢的幫助。
佳琪,我相信你選擇寫下這封信的勇氣,已證明你對護理職業的珍視。真正的專業力量不在于永遠堅強,而在于理解人性的局限后仍愿尋求成長。希望你在助人的同時,也能對自己多些關懷與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