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陣痛,換來長期繁榮,這是歷次“禁酒令”的核心啟示。
2025年5月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修訂發布了《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其中明確規定,“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檔菜肴,不得提供香煙,不上酒”。與以往地方試行的“禁酒令”不同,此次新規實現了標準全覆蓋、技術賦能監管、責任終身追。從消費場景、費用管控、責任落實等方面構建起“全面禁酒”防線,基本上將讓公務接待領域徹底告別“酒桌文化”。
回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四次“禁酒令”(見表1),從1989年到2025年,從“不準用公款購買煙、酒”到“不得提供香煙,不上酒”,真正做到了從市場經濟中來到市場經濟中去的全面市場化發展。因此,這次“禁酒令”的發布,不僅會對白酒行業的發展產生更深刻的影響,還會對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禁酒令”的歷史啟示
從四次“禁酒令”的背景和影響來看,每一次“禁酒令”的出臺都伴隨著白酒行業的短期發展陣痛,但從長遠來看,“禁酒令”最終的結果都是有利于白酒行業整體向上向好發展的,并且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是綜合國內外環境下的政策需要。具體啟示有以下幾點:
1.政策對行業發展的糾偏
“禁酒令”從直接干預消費轉向引導行業轉型,通過糾正社會消費風氣,既提升了社會消費氛圍的健康度,又推動了白酒市場從政務依賴向大眾消費過渡,真正讓市場主導消費,切斷政務消費影響高端白酒的不正之風。
2.國家對治理社會的升級
從1989年的“禁酒令”開始,每次“禁酒令”背后都是社會治理的一次大升級,是不斷完善法治環境,實現從“人治”到“法治”的進步、從“管制”到“治理”的升級,是綜合社會文明發展需要的變革。因此,每一次“禁酒令”之后,中國整體社會治理水平都會更好,社會從上到下都會更加文明和健康。
3.環境對社會變遷的鏡像
四次“禁酒令”折射出中國經濟從計劃向市場轉型、治理能力現代化、消費升級和國際領導力等深層變革,1989年的“禁酒令”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完成市場經濟轉型,以及應對東歐劇變的沖擊。1996年的“禁酒令”進一步夯實了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成果,為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奠定了基礎。2012年的“禁酒令”從從嚴治軍到全面從嚴治黨,提高了全面應對國內外沖擊的戰斗力和執政能力。2025年的“禁酒令”則是為了更好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的文明鋪墊。
酒企應該如何應對“禁酒令”的影響
面對2025年“禁酒令”帶來的市場環境變化,酒企需根據自身定位制訂差異化應對策略,核心圍繞場景重構、產品創新、渠道變革、品牌升級四大維度展開,同時把握行業結構性機遇,打破“禁酒令”帶來的壓力,在縮量新周期中保持自身競爭優勢。以下是針對不同類型酒企的具體應對方案:
1.頭部全國性酒企:強化品牌壁壘,拓展全球化與年輕化場景
在2025年“禁酒令\"深化、行業深度調整的背景下,頭部全國性酒企(如茅臺、五糧液、汾酒、瀘州老窖、洋河等)需以品牌高端化筑牢根基,以全球化開拓增量,以年輕化激活未來。
品牌端:從歷史敘事轉向文化體驗,打造可收藏、可社交、可投資的超級符號;
市場端:從國內競爭轉向全球布局,搶占全球新興市場與高端餐飲渠道;
用戶端:從父輩客群轉向Z世代 + 新中產,以低度化、健康化、場景化產品重構消費認知。
唯有如此,頭部酒企方能在行業調整期實現強者恒強,并為下一輪增長周期奠定基礎。
2.區域型龍頭酒企:聚焦性價比與本土化,攻防結合尋找增量
區域型龍頭酒企(如古井貢酒、今世緣、口子窖等)需以“本土化深耕 + 性價比突圍”為核心戰略,在鞏固根據地市場的同時,通過差異化競爭尋找增量空間。面對“禁酒令”壓力,區域型龍頭酒企需以本土化為根,以性價比為矛,以攻防結合為策。
防守端:深挖本土文化,鞏固渠道壁壘,攔截競品滲透;
進攻端:拓展周邊市場,布局線上渠道,深化B端(企業端)合作;
長期端:洞察消費趨勢,升級組織能力,構建生態優勢。
唯有如此,區域酒企方能在行業調整期守住基本盤,并為未來的全國化擴張積蓄力量。
3.三、四線中小酒企:差異化生存與聯盟化轉型,爭取抱團發展
三、四線中小酒企(如金種子酒、酒鬼酒、伊力特等)面臨生存空間被壓縮、合規成本激增等嚴峻挑戰。
此類企業需以“差異化生存 + 聯盟化轉型”為核心戰略,通過細分賽道突圍、資源整合共生的方式,在行業調整期爭取抱團發展。面對“禁酒令”壓力,三、四線中小酒企需以差異化為矛,以聯盟化為盾,以抱團發展為策。
生存端:深耕細分賽道,創新風味工藝,激活存量客戶;
發展端:整合區域資源,共建渠道網絡,提升品牌聲量;
長期端:洞察消費趨勢,升級組織能力,構建生態優勢。
唯有如此,中小酒企方能在行業調整期抱團取暖,并為未來的差異化競爭積蓄力量。
4.細分型新興酒企:搶占增量品類賽道,快速迭代發展新市場
細分型新興酒企(如江小白、觀云、光良等)需以“品類創新 + 場景突破”為核心戰略,通過搶占增量賽道、快速迭代產品的方式,在行業調整期實現差異化突圍。面對“禁酒令”壓力,細分型新興酒企需以品類創新為矛,以快速迭代為刃,以全域營銷為盾。
品類端:搶占低度酒、養生酒、文化酒等增量賽道,避開與傳統酒企正面競爭;
產品端:通過用戶共創、技術賦能實現快速迭代,滿足消費者的碎片化需求;
市場端:布局線上渠道、線下體驗店,跨界合作,構建全域營銷網絡。
唯有如此,新興酒企方能在行業調整期實現彎道超車,并為未來的品類領導地位奠定基礎。
“禁酒令”的演進,本質上是社會治理能力與市場經濟發育程度雙向互動的結果,加速了行業的去泡沫化。酒企需跳出政策依賴慣性,轉向消費者價值創造。
未來,隨著法治化進程的深化和消費需求的升級,白酒行業將在政策約束與市場創新中尋找新的平衡點。短期陣痛,換來長期繁榮,這是歷次“禁酒令”的核心啟示。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之一,白酒行業發展的確定性不會改變,白酒行業有底氣也有能力穿越新周期。隨著經濟社會不斷朝著高質量發展,消費市場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提升。(作者:鄒文武,北京圣雄品牌策劃創始人)
編輯:木靈/微信:wangshenzhen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