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體育游戲中環境創設十分重要,是提升幼兒體育游戲水平的重要影響因素。合理地創設游戲環境能為幼兒走、跑、跳躍、平衡、投擲、攀爬等動作的發展創造機會,激發幼兒參與相關體育鍛煉的興趣。但在以往的幼兒園體育游戲中,環境創設方面仍然存在較多問題,阻礙了體育游戲價值的發揮。因此,加大對幼兒園體育游戲環境創設的重視程度,從環境創設視角出發探索開展幼兒園體育游戲的有效路徑十分必要。
一、以區域規劃為手段,調整空間布局
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游戲活動的需要,教師要合理規劃并靈活調整體育游戲所需要的室內外空間。因此,在開展體育游戲活動時,幼兒園應加大對環境創設的重視程度,做好游戲環境的區域規劃。在具體實踐中,教師應以《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的“動作發展”為依據,從平衡、協調、力量等不同動作發展角度思考,對體育游戲的環境進行合理的區域規劃,并在過程中強化多元游戲設計。例如,為了落實對幼兒的力量訓練,可以在環境創設時規劃專門的“投擲區”,并在該區域設計“投擲小標兵”“灌籃高手”等游戲,以達到力量訓練的效果。此外,在體育游戲環境創設安排上,教師可以分別聚焦戶外公共環境與室內班級環境,結合已劃分的不同區域及幼兒的發展需求,對全園不同體育游戲區域展開科學規劃,并針對不同游戲區域設計區域標識,將各游戲區域環境創設與相對應的低結構材料投放相結合,將各游戲區域開展的游戲內容、形式與幼兒的需求相結合,從而為幼兒游戲的開展創建多維度的體育空間。
(一)圍繞空間定位,加強區域規劃
在明確體育游戲空間定位和功能的基礎上,教師應考慮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特點和興趣點,規劃出多樣化的游戲區域,如攀爬區、騎行區、投擲區、采摘區、平衡區等。同時,應根據幼兒的身體發育和動作能力,合理布局各個區域,確??臻g的安全性和可達性。例如,攀爬區應設置在軟墊上以減少摔倒時的傷害風險;投擲區應設置在相對空曠的地方,避免幼兒被砸傷;各區域可以設計一些安全標識以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二)圍繞材料選擇,加強創意組合
皮亞杰曾說:“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庇螒虿牧鲜怯绊懹螒蛸|量的關鍵因素,幼兒通過與材料的不斷操作、探索獲得直接經驗,建構自身的認知結構。在體育游戲中投放、調整材料是教師給予幼兒支持的重要方式。幼兒園在投放玩具材料時應做到種類豐富、數量充足、以低結構材料為主。為此,在具體實踐中教師應充分聚焦這一要求,在投放材料前先思考:哪些材料適合幼兒?這些材料能否自由組合?能促進幼兒在哪些方面的發展?這樣可以保證投放材料的科學性、有效性。一般情況下,結構簡單、功能多元、操作性強的低結構材料更適合幼兒的游戲需求,這類游戲材料一般沒有明確的使用目標、固定的玩法,更容易被幼兒接受,有利于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需求利用材料進行創意組合,對于激發幼兒的創造力有很大幫助。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利用奶粉罐制作梅花樁,利用廢舊報紙制作紙球,利用紙皮制作大型迷宮等,引導親子制作拋接器、降落傘、拉力器、小推車等。幼兒通過對同一種材料采用不同的玩法或多種材料組合使用,豐富了游戲的內容和形式,讓體育游戲更具趣味性和挑戰性,從而提升運動能力和運動品質。
(三)圍繞空間優化,調整空間布局
在體育游戲開展中環境的創設、空間的布局都是為了促進游戲的順利開展,提升幼兒的游戲體驗。為此,在進行體育游戲空間布局調整優化時,教師應增加對以下幾點的重視。
第一,根據幼兒的體育游戲表現及反饋,調整優化空間布局。例如,如果發現某個游戲區域的使用率較低,可以考慮將其改造為其他類型的游戲區域。例如,幼兒園大型玩具區擺放著一座大型的滑滑梯設備,每次只有小班的孩子們喜歡到這里玩,7月臺風來襲,幼兒園大型玩具區旁邊的樹被刮倒了兩棵,是繼續種樹進行綠化還是開發新的游戲區域。教師和幼兒們進行討論。幼兒紛紛選擇了開發新的游戲區域,并提出了想從游戲區的這一頭玩到那一頭的想法。為此,教師就可以結合幼兒的意愿,對該部分空間進行規劃布局。教師和幼兒一起清理殘留的樹樁,并在該區域安裝梅花樁、蕩橋、平衡木、鉆筒等設施,讓這些設施串聯起來。該區域有了新游戲挑戰后,中大班幼兒也被吸引過來,積極參與游戲,在不同的運動中實現了空間移動、貫穿整個游戲區游戲的愿望。
第二,保持空間的開放性和流動性,讓幼兒能自由地穿梭于各個體育游戲區域之間。例如,在采摘區的體育游戲設計以“摘水果”為主,即讓幼兒通過晾衣竿將掛在提前布置好的頂面上的水果摘下來。游戲空間及內容有一定局限性,不利于保持幼兒的游戲興趣。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采摘區的游戲與騎行區的送貨游戲相結合,讓騎行區的幼兒到采摘區收水果、送快遞,以這樣的方式對兩個游戲區進行聯動,以此來提升游戲空間的流動性,豐富游戲內容,提升幼兒參與游戲的熱情。
第三,提供一定的“留白”空間。所謂“留白”就是留有空白和余地,這對幼兒游戲空間的創設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草地上幼兒可以用兩把凳子和一根皮筋玩起“跳皮筋”的游戲;也可以用木條拼接格子圖案,玩“跳格子”游戲;或直接模仿孫悟空在草地上比賽翻跟頭……在幼兒思想發育時期,通過“留白”的游戲環境,讓他們自由想象與創造,這樣學習能夠自然地發生。
第四,定期清理和維護戶外體育游戲設施,防止幼兒在游戲中出現意外。學園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組織教師定期對各個游戲區進行安全檢查,重視細節,保持清潔,給幼兒健康舒適的運動空間。同時,根據季節、天氣變化及體育游戲的活動內容,調整空間布局,如在夏季增加遮陽設施、在冬季增加保暖措施、根據體育游戲的需要增減體育設施等。
二、以需求表征為導向,豐富游戲情境
《兒童的一百種語言》提出:“兒童有一百種語言,一百個想法,一百種思考、游戲、說話的方式?!眱和翘焐膶W習者,有著自己的獨特思想,用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探索世界。如何讓兒童真實、創意地表達自己對游戲的想法,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的探索。在環境創設視角下開展體育游戲時,教師需要在關注游戲材料及游戲空間規劃調整的基礎上,增加對幼兒實際需求的關注,以幼兒需求為中心,讓幼兒通過繪畫、講述等方式對自己經歷過的游戲、觀察等活動進行表征表達,并真實記錄幼兒的想法和體驗,從而對體育游戲環境空間進行規劃,盡可能地豐富游戲情境,以提升區域游戲開展的趣味性、多維性,保證體育游戲的開展效果。
(一)創造機會,鼓勵幼兒多樣表征,創新玩法
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在幼兒園體育游戲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充分關注幼兒的實際想法、需求,對體育游戲的環境規劃以及游戲內容、方式進行調整,創新游戲玩法,滿足幼兒的實際需求,促進幼兒的發展。例如,在幼兒園的彩虹跑道上有一些滾筒、輪胎等材料,平日里幼兒便在跑道上練習走滾筒,在一次戶外游戲分享中,幼兒們表達出想用滾筒組合搭建坦克,玩“開坦克”游戲的愿望。教師便從幼兒的實際需求出發,組織幼兒開展“坦克向前沖”的游戲。在具體游戲中,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表征,引導幼兒對游戲區域進行合理規劃、對游戲情境進行不斷豐富,以此來創新體育游戲的形式,推進體育游戲延伸發展,不斷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
(二)以游戲主題為核心,創設體育情境
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不僅要確保幼兒每天有充分的自主游戲時間,因地制宜為幼兒創設游戲環境,提供豐富適宜的游戲材料,還要支持幼兒探究、試錯、重復等行為,與幼兒一起分享游戲經驗。為此,在環境創設視角下,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體育游戲時,應尊重幼兒的游戲想法,結合游戲主題合理地對游戲環境進行規劃調整,創設適宜的游戲情境,從而為幼兒參與體育游戲創設更多的自主空間。例如,在“坦克向前沖”體育游戲情境創設過程中,幼兒在明確了大致的制作材料與設計方向后,紛紛化身成坦克建造師,通過不斷地動手嘗試將腦海中對主題游戲的奇思妙想一點點變成現實。
第1次嘗試:幼兒們拿來木板、輪胎、滾筒等開啟了這次設計之旅,一架可以載人的坦克在幼兒們的探索中誕生了,幼兒們興奮地爬到坦克上,但一移動坦克就散架了。
第2次嘗試:在原來材料的基礎上,幼兒們增加了一個滾筒,兩個滾筒上面架上木板。這回坦克終于可以移動了,但是坦克的行駛路線一不小心就偏離了,看上去很牢固的坦克還沒向前移動幾步,便在幼兒們失望的眼神中再次散了架。
第3次嘗試:幼兒們選擇增加材料、增派援手,還從保安室借來了小推車,一個滾筒放在推車上,一個滾筒放在草地上,木板斜架在滾筒上。幼兒們在推動坦克行駛前會先把兩個滾筒對齊放好,邊推動最后一個滾筒邊觀察第二個滾筒和推車的方向,及時調整坦克行駛的路線。終于,坦克動起來并越走越遠了。
幼兒在不斷的嘗試中,從最初適配的低結構材料開始,不斷在前一次嘗試的基礎上,通過調整材料、增添援手、調整搭建方法等辦法,在探究、試錯、重復的過程中不斷豐富游戲體驗,對游戲開展的整體方向展開了漸進式推進。
(三)以思維共享為牽引,傾聽兒童想法
在面對“制造坦克需要的工具、材料”“怎樣把材料進行整合搭建坦克”“人員如何分工協作”等關鍵問題時,教師細致解讀幼兒游戲發展中的需求,順應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經驗建構規律,充分聚焦共情引導,緊抓關鍵路徑,積極引導幼兒參與小組討論,從而在問題銜接上將幼兒的奇思妙想清晰展現出來,實現多元引導。同時,教師巧妙借助了思維地圖,引導幼兒將坦克搭建的各個步驟與材料使用情況進行了表征,發現事物之間的關系。例如,用魚骨圖呈現幼兒每一次搭建坦克的結果和原因;用樹狀圖呈現每一次游戲的分工情況;用雙氣泡圖引導幼兒發現每一次搭建的坦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幫助幼兒們厘清了坦克建造與游戲開展的思路,增強幼兒的體育游戲設計體驗感,推動游戲發展,真正將幼兒發展優先的理念落到實處。
三、創設積極互動的人文環境,培養創新能力
在體育游戲中教師要轉變理念,堅持以幼兒為本,適時成為幼兒的“腳手架”,堅持以漸進式引導為啟迪方針,聚焦環境創設視角以及幼兒體育游戲活動的開展目的,從體育游戲環境創設的自由性、自主性、集體性等角度出發,創設積極互動的人文環境,引導幼兒對體育游戲進行創新。
例如,在體育游戲“坦克向前沖”創設過程中,教師引入小組合作模式,豐富游戲活動形式,增強幼兒的活動體驗。在游戲中從游戲場地選擇、游戲材料選擇到確定搭建方法再到人員分工,進行了多階段游戲合作,通過“分組討論+意見聚合+實踐分工”的合作步驟,在多次嘗試坦克搭建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與溝通能力。
在游戲開展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游戲中遇到的問題、難題,給予幼兒適當的引導,以激活幼兒思維,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例如,在“坦克向前沖”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從“如何借助低結構材料搭建可移動的坦克”的關鍵難題入手,設置開放性問題,如“坦克坐上去感覺怎么樣”“為什么坦克搭建失敗了”“你覺得下一次可以怎么搭建”等問題。通過問題互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從而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游戲,為后續游戲的發展提供助力。
除此以外,在實際開展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還應重視引導幼兒對游戲開展計劃、參與體驗情況進行設計、總結、反思,以培養幼兒良好的規劃及反思習慣。例如,在體育游戲規劃與設計階段,教師可以給予幼兒充裕的時間、空間,鼓勵幼兒以表征的形式,通過繪制計劃書、活動流程圖、游戲情景圖的方式參與體育游戲設計,以培養幼兒的規劃習慣與能力。在每一次游戲過后,教師都應組織幼兒對游戲進行回顧與評價,破解認知沖突,分享游戲經驗,探索游戲新思路,以培養幼兒的反思總結習慣,為幼兒更好地發展奠定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體育游戲環境創設過程中,教師可以緊抓低結構材料投放策略,圍繞《指南》,充分聚焦幼兒游戲的自主性與游戲環境創設的規劃性兩個維度,以表征為彰,以區域規劃為引,以區域設計為抓手,將低結構材料的投放與不同游戲場地的大小、功能及特色區域的綜合設計相結合,將幼兒的需求表征、情感需求與豐富材料投放種類相結合,在充分發揮低結構材料投放在體育游戲環境創設中的聯動功能的同時,創設積極互動的人文環境,使各項體育游戲與游戲區域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從而提高體育游戲開展的綜合成效。
注:本文系惠安縣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第二批)立項課題“‘安吉游戲’理念指導下的戶外體育游戲實踐探究”(課題編號:HA1452-15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