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高中生都猶如懷揣夢想的種子,渴望在成長的旅程中破土而出,迎接生命的陽光雨露。然而,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他們時常會感到迷茫,不知該如何選擇未來的方向。近年來,國家對高中生的生涯規劃教育日益重視,旨在通過科學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生涯意識,為未來的升學與擇業奠定堅實基礎。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強調加強學生的自主選擇意識,促進學生有意識地發展自己的學科興趣與個性特長。天津市于2016年印發的《天津市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強化了這一理念,明確了學生對學科的選擇權,以更利于其個性發展。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選科走班給予了學生更大的選擇空間,使他們能夠更自由地追逐自己的夢想。但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在高中階段樹立生涯規劃意識,為未來的升學和擇業做好充分準備?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教育的首要目標永遠是獨立思考和判斷,而非特定的知識。”高中時期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關鍵階段。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和社會關系三者發展的不平衡期,心理矛盾沖突頻發。他們開始思考關于自我價值、人生意義等深刻的問題,同時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在這一發展階段,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有心靈的引導。實踐中發現,生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有著天然的契合點。生涯教育鼓勵學生積極探索自身的興趣與特長,為提升生涯技能而主動學習,它引導學生認識自我、了解社會、探索職業,為未來的生涯發展做好準備;而心理健康教育則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培養積極心理品質,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它教會學生如何面對挫折、調整情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為他們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因此,我們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探索了一條將高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巧妙融合的新路徑,旨在喚醒學生的生涯意識,激發學習動力,挖掘積極心理品質,引導他們從自我認識出發,結合對社會和職業的了解,找到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
喚醒生涯意識,遇見未來的自己
生涯規劃的起點,在于喚醒學生的生涯意識。生涯規劃的第一課,我們設定為“遇見未來的自己”,通過冥想引導學生進行一次生涯幻游,使他們仿佛穿越到了未來,看到自己成長的樣子、職業發展的軌跡以及身心健康的狀態。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使學生對未來的自己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期待。隨后,我們引導學生繪制“未來時光軸”,需要將從現在指向未來的時間線劃分為不同的階段,思考每一階段需要做的事情和挑戰。他們將自己的目標、計劃、期望等一一標注在時光軸上,形成了一條清晰可見的生涯發展路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漸拉近了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距離,激勵自己積極成長,為未來的生涯做好準備。
此外,為了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培養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我們將我國功勛人物的職業追求事例引進心理課堂,使學生感悟到在生涯抉擇中,不僅要擇己所愛、擇己所長,還應擇國所需。這樣的引導,使他們初步樹立了將個人職業選擇與國家需要相結合的意識。
認識自我特點,加強生涯發展管理
生涯規劃和決策的基礎是對自我的全面認識。在積極心理學理念的指導下,我們設計了《與眾不同的我》和《我的超能力》兩節課,運用SWOT方法引領學生自我分析,挖掘學生自身的積極心理品質,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等特點。
在《與眾不同的我》一課中,我們通過“模擬人事招聘”活動,讓學生探索不同的性格特征對為人處世及職業選擇的影響。學生們根據崗位需求分析自己和他人的性格特點,思考性格特質適宜的行業領域,初步明確個人發展方向。而在《我的超能力》一課中,我們則通過“部門聘任”的情景模擬,引導學生了解多元智能理論,分析自己的能力傾向。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的部門,并繪制“多元智能雷達圖”,直觀展示自己的職能分布和優勢所在。這些活動不僅幫助學生認識了自我,看到了自己的智能優勢,還學會了如何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更為其未來的生涯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生涯發展管理,我們還結合“雙減”政策的落地,設計了一系列活動課程。例如,在情緒調適課程中,我們引導學生學會識別、表達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以提高他們的情緒智力;耐挫成長課程則通過模擬挫折情境,引導學生學會面對困難、克服挫折,培養他們的堅韌品質;人際溝通課程則旨在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些課程不僅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還為其生涯發展過程中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內外資源鏈接,探索生涯發展方向
實踐中發現,學生們對大學專業和社會職業了解較少,致使他們在生涯定向和抉擇上容易出現盲目現象。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嘗試通過學科教學滲透相關專業與職業內容,同時組織課外拓展實踐體驗活動,加深學生的了解。
為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大學專業和社會職業,我們組織了大學專業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分組對感興趣的專業進行深入探索。他們通過網絡信息搜集和從業者訪談來獲取信息,整理了專業學習準入要求、優質院校、課程方向等內容,并制作了大學專業說明書進行交流分享。這一活動不僅讓學生對大學專業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還鍛煉了他們的團隊合作和信息處理能力。
在客觀認識自我和了解專業的基礎上,我們再通過《我為自己決策》一課,列出職業選擇的重要性排序表,包括興趣、能力、價值觀、社會需求等方面,引導學生思考進行職業選擇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加權賦分。通過這一活動,引導學生學會理性地分析自己的職業生涯決策,定位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攜手成長,共赴未來
正如蘇格拉底所言:“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的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實踐,就像是一把火炬,點燃了學生內心的火焰。學生們開始學會理性思考自己的生涯決策,用積極的眼光看待自己和生活,也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和規劃。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深刻體會到教育的力量和意義。通過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探索生涯、管理發展,我們不僅幫助他們找到屬于自己的發展路徑,還培養了他們的積極心理品質和自主學習能力,這些都將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了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更好地成長成才,我們將繼續探索和實踐這一教育理念。相信在家長們的支持和配合下,我們一定能夠攜手共赴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系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第一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