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一:違規操辦喜慶事宜借機斂財
某市政協原保留副廳級待遇干部李某違規操辦喜慶事宜借機斂財、違規收受禮品禮金。2013年至2023年,李某任某市政府市長助理、某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某市政協副主席期間,先后違規操辦兒子婚宴、孫女“百日宴”,收受多名管理和服務對象所送禮金,借機斂財;多次收受管理和服務對象所送禮金、購物卡、加油卡和高檔煙酒等禮品,部分違紀行為發生在春節、中秋節期間;節日期間接受管理和服務對象安排,攜家人到省外旅游,相關費用均由管理和服務對象支付。李某還存在其他嚴重違紀違法問題,2024年9月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案例二:違規操辦升學宴
2019 年8 月,云南省臨滄市鳳慶縣農業農村局原黨組書記、局長楊語發在其子升學宴上,收受除親屬以外585人所送升學禮金共計30 余萬元,11 名處級干部、125 名科級干部“榜上有名”,全縣近四分之一的處級干部成為楊語發的“座上賓”。一名違規參加該升學宴的處級干部表示:“當時我也猶豫過,到底給還是不給。最后抹不開情面給了1000元的紅包。”楊語發違規操辦升學宴并收受禮金的行為不僅突破紀律紅線,還嚴重破壞基層政治生態,造成惡劣社會影響。2019年5月,楊語發時任鳳慶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在昆明住院期間,收受某招標咨詢有限公司臨滄分公司總經理起某所送禮金0.3萬元。最終,楊語發受到留黨察看一年、政務撤職處分,降為四級主任科員,違紀違法所得予以收繳。此案成為中央紀委通報的享樂奢靡典型,直接推動地方開展“升學宴”專項治理。
【點評】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貫徹落實和全面從嚴治黨的持續推進,各級黨員干部的紀律意識顯著增強,作風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然而,仍有個別黨員干部心存僥幸,利用婚喪嫁娶、升學喬遷等名義行斂財之實,突破紀律紅線,違反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在上述案例中,李某和楊語發作為公職人員,違規操辦宴請,借機斂財,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助長享樂奢靡之風,帶壞社會風氣。究其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是理想信念動搖,“總開關”出現問題。無論是違規操辦宴席,還是收受管理和服務對象所送禮金、購物卡、加油卡和高檔煙酒等,說到底是因為其理想信念缺失或動搖。而分析一些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缺失或動搖的原因,無非是“不真信”,認為“馬克思主義太舊了、共產主義太遠了、社會主義太長了”而“權力才是硬的、票子才是實的、享受才是真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共產黨人如果沒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必然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二是紀律意識淡薄,存在僥幸心理。某些黨員干部將政治理論學習變成了“走過場”,未能把黨紀法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想出現滑坡導致這些黨員干部漸漸模糊了公私界限,甚至產生了“特權思想”,利用公職權力謀取私人利益。部分黨員干部存在“我手握權力,誰能監督我”的錯誤心態,認為自己可以“一手遮天”避開審查。黨員干部對黨紀法規的漠視直接導致其違規行為的發生,將宴請收禮錯誤定義為“人情往來”,將宴席規模和禮金數額變為“身份象征”,這些行為實質上是變相的利益輸送。三是利益鏈條驅動,政治生態惡化。某些黨員干部之間存在著隱形的利益鏈條,利用手中的職權將公共資源“私有化”,如在婚喪嫁娶等節點將宴席數量、賓客名單精心設計為權力變現的載體——下屬通過“隨份子”謀求職務晉升,商人借機換取項目審批,同僚間形成心照不宣的“利益聯盟”。這種“潛規則”嚴重破壞地方政治生態,部分干部被迫在“隨禮”中完成站隊,拒絕參與者則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這種政治生態導致清正廉潔者舉步維艱,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四是執行層層衰減,制約機制空轉。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過程中,部分地區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喊口號、搞變通,最終導致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難以真正落地執行。同時,一些黨員干部在監督時受到“熟人社會”的桎梏,對于違紀違法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面對常規紀檢時設計“迎檢樣板”。群眾監督也因舉報渠道有限,難以發揮實效。因而,一些領導干部得以逃避監督,最終讓腐敗行為有了可乘之機。
古人云:“取予有節,出入有時。”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筑牢思想防線,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以優良作風踐行初心使命,永葆共產黨人的清廉本色。要時刻警惕婚喪喜慶事宜中變了味的“人情往來”,守住“情”和“紀”的邊界,帶頭移風易俗,防范“風俗腐敗”。同時,各級黨組織要加強黨內法規的宣傳教育和警示教育,提升廣大黨員干部的紀律意識。要加大監督執紀力度,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督機制。要借助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確保監督無死角,使權力運行更加規范和公開透明,減少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在日常監督過程中,要緊盯“大事小事”,讓廣大黨員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