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志碼:A
A Study on Effects of Functional Body Correction Training on Athletic Performance and Injury Prevention in Tennis Forehand Hitting
ZHANG Rui, FENG Ya-lin(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Defense Technology,Lu'an 237Oll,Anhui,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ect of functional body correction training on tennis forehand hittng effect and sports injury,a functional body correction training program is developed in combination with functional training and corrective training. The program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general training and personalized training. Taking 4O students in tennis class as experimental su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8 weeks of functional body correction training,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ain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functional body correction train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FMS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subjects,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stability of tennis players’forehand hitting,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isk of sports injury.
Key words:functional training; corrective training; tennis players; FMS score; forehand shot; sports injury
0 引言
網球是一項技術性與身體素質要求兼備的運動,其激烈的競技特性和復雜的動作模式,使得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面臨較高的運動損傷風險[1].運動損傷不僅影響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和身體健康,還可能對其未來的運動生涯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運動損傷的發生往往不僅僅是技術或力量問題,還與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訓練方式密切相關.因此,如何在網球訓練中有效預防損傷,提高運動表現,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2].
功能性訓練和糾正性訓練是近年來體育訓練領域中兩個重要的訓練方法,它們在提升運動表現和預防運動損傷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3].與傳統的力量訓練不同,功能性訓練不僅僅關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還強調身體的協調性、穩定性以及運動模式的流暢性4.糾正性訓練則起源于物理治療領域,主要目的是修正運動中的錯誤動作和改善體態失衡,它關注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如肌筋膜放松、牽拉放松、核心穩定性練習等)來提高運動員的身體功能,預防運動損傷[5].糾正性訓練不僅著眼于單一肌群的功能,還強調身體的整體平衡和穩定性,以減少運動中的代償現象和潛在的損傷風險.
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6是一種結合功能性訓練與糾正性訓練的訓練方法,通過系統的訓練計劃可以改善運動員的身體功能和運動表現.在網球運動中,正手擊球是一個關鍵的技術動作,涉及動作的穩定性、力量傳遞以及協調性.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的實施可以通過改善運動員的基礎動作模式,提高其正手擊球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從而提升整體的擊球效果.同時,通過有針對性的糾正性訓練,運動員的身體功能能夠優化,減少由于身體不平衡或動作代償導致的損傷風險.這種訓練方法不僅有助于提高運動員的競技水平,還能有效延長運動壽命,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率.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某高校40名上網球課的學生為實驗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0名運動員.實驗組按照本文設計的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方案進行訓練,而對照組則進行常規訓練.
1.2 研究方法
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方案的具體時間安排如下:每周安排3次干預糾正訓練(周一、三、五),共8周.每次干預糾正訓練的時間控制在 45min 左右,訓練時所有實驗組成員先完成共性化練習,之后再根據教練的指導針對自身的問題進行個性化訓練.
在進行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的研究之前,對實驗對象進行FMS評分(功能性動作篩查)和身體素質、網球感測試,結果如表1所列.
表1結果顯示,兩組在FMS評分、 .1min 跳繩頻次、移動測試成績、顛球和拍球成績上并無顯著差異( P 值均大于0.05).這表明在基線測試階段,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身體素質和網球能力方面是均衡的.

通過測試,能夠確認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干預前的身體能力相似,確保兩組間的差異是由于訓練介入引起的,而非初始水平的差異.
2 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方案
運動員在高強度訓練和比賽中,常常因為不良的運動模式和不足的身體功能而導致受傷,為了幫助網球運動員進行系統的身體功能評估和干預,以實現優化運動表現、降低運動損傷風險的雙重目標[8.基于此,本文設計了一套網球運動員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方案,該方案分為共性化訓練和個性化訓練兩個部分.
共性化訓練計劃如表2所列.共性化訓練強調基礎動作的規范練習,如肌筋膜放松和靜態拉伸,這些訓練動作有助于提高運動員的靈活性和關節活動度,為后續的個性化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共性化訓練可以確保所有參與者在同一基礎上進行訓練,減少不同個體基礎差異帶來的影響.通過共
同完成特定的訓練動作,教練員可以更好地監測整 體效果,并在此基礎上調整個性化訓練內容.

每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技能水平、運動習慣以及受傷歷史都大相徑庭.個性化訓練能夠根據運動員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以網球正手擊球為例,個性化訓練專注于改善運動員在擊球過程中的身體動作,如擺臂、重心轉移和隨揮動作.通過專門的姿態糾正和力量訓練,運動員可以逐步掌握正確的技術細節,從而提高擊球的準確性和力度.個性化訓練計劃如表3所列.

3對FMS評分的影響
功能性動作篩查(functionalmovementscreen,FMS)作為一項有效的評估工具,能夠幫助識別運動員潛在的運動功能缺陷和受傷風險[9.在網球運動中,運動員經常面臨重復性運動帶來的損傷風險,特別是在正手擊球等動態動作中,良好的動作模式不僅是提升擊球效果的關鍵,也是預防相關損傷的重要基礎.因此,經過為期8周的干預訓練后,首先研究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對兩組實驗對象的FMS評分的影響,測試結果如表4所列.

從表4可以看出,實驗組干預前的FMS評分為 12.59±2.13 ,而干預后提升至 15.74±1.85 FMS評分明顯提高;對照組干預前的FMS評分為 12.77±2.63 ,干預后為 13.41±1.37 ,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性.這一結果進一步證實了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可有效提升實驗對象的FMS評分,說明實驗組在功能性動作和身體穩定性方面得到了顯著改進.
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方案的設計,融合了共性化訓練與個性化訓練兩大部分.共性化訓練主要集中于基礎的肌筋膜放松、動態拉伸及核心穩定性訓練,為所有運動員提供了強化基礎動作模式的機會.個性化訓練則針對每位運動員的具體問題,提供了量身定制的訓練方案,不僅強調糾正動作模式,還注重針對性地提高運動員各自的薄弱環節.例如,通過針對性練習如單腿屈髖硬拉站立、橋式等,可以有效增強相關肌群的力量和穩定性.因此,個性化訓練能夠幫助運動員根據自身情況靈活調整訓練計劃和內容,確保訓練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共性化和個性化的訓練方法相結合,二者相輔相成,使得訓練效果得以進一步優化,有效改善了運動員的FMS評分.
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訓練的實際效果及其機制,進一步對實驗組的FMS各項評分變化情況進行深人分析,結果如表5所列.

從表5可以看出,實驗組在深蹲、跨欄步、直線弓箭步、肩部靈活性、軀干穩定俯臥撐等項目上的改善幅度顯著,顯示出這些動作模式在功能性訓練下得到了有效的糾正與提升,這不僅增強了運動員的肌肉控制能力,還為其在競技中應對復雜動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然而,某些項目如主動直腿上抬、旋轉穩定性的顯著變化較小,甚至未明顯進步,這些不同的變化趨勢可能源于多種因素.從訓練內容來看,雖然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涉及多樣化的訓練動作,但運動員的訓練頻次和個體差異對訓練效果的實現有重要影響.例如,深蹲和肩部靈活性是日常運動需要頻繁鍛煉的基本動作,有助于很快見到效果.相比之下,單腿站立和旋轉靈活性等動作在日常訓練中的重要性相對較低,運動員對這些動作的關注和練習時間可能不足,從而導致其改善幅度有限.
4正手擊球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分析
在網球運動中,正手擊球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是影響比賽表現的關鍵因素.精準擊球能夠有效地控制比賽節奏,增強戰術執行的成功率,而穩定擊球則有助于減少失誤,提高整體競技水平.為了研究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對正手擊球效果的影響,本研究測試了干預后正手擊球準確性和穩定性,結果如表6所列,
從表6可以看出,實驗組在干預后正手擊球的準確性為 18.86±3.95 ,穩定性為 7.97±1.18 ,而對照組正手擊球的準確性為 16.03±4.35 ,穩定性為 7.14±1.43 統計結果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正手擊球的準確性及穩定性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經過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運動員的正手擊球能力得到了顯著改善.

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的核心在于強調動作模式的質量和功能的優化.該訓練方案通過共性化訓練和個性化訓練兩個部分相結合,確保訓練的系統性和針對性.共性化訓練部分包含肌筋膜的放松和核心穩定性的增強,提高了運動員身體的靈活性和穩定性,為正手擊球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通過拉伸和放松訓練,運動員的身體姿態得以調整,進而增強擊球時的發力和控制能力.這對于正手擊球要求的精準發力與快速反應至關重要.
個性化訓練則是根據每位運動員的具體情況設計的,這使得訓練更具針對性.通過一系列針對關鍵動作的糾正性練習,可以改善運動員肩關節的靈活性、核心的穩定性及身體重心的控制.這種個性化的訓練能夠有效識別并修正各自的技術缺陷,從而在實戰中實現更高的擊球準確性和穩定性.
5 運動損傷風險和概率統計
在現代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已成為影響運動員表現和延續運動生命的重要因素[10].因此,本研究統計了整個實驗期間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所有損傷案例,包括受傷類型、嚴重程度及恢復情況,并將對照組與實驗組的比值比(OR)與相對危險度(RR)進行分析與比較
5.1 損傷風險
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通過調整運動員的生理功能和運動模式,能夠從根本上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為了驗證這種訓練方法的有效性,本文采用比值比(OR值)法,對損傷風險程度進行了詳盡的分析.通過損傷案例的比率總結出OR的計算
公式如下:
OR=
實驗組損傷情況/實驗組健康情況 對照組損傷情況/對照組健康情況
OR值提供了一種相對風險的比較,數值越大表示實驗組相比于對照組的損傷風險越低.為了評估OR值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引人標準誤差
).此外,在研究統計分析中,Z值用于檢驗RR值的顯著性.實驗組相比于對照組,各項指標的數值如表7所列.

OR值為6.908,意味著對照組運動員的損傷風險是實驗組的6.908倍,這說明訓練的有效性,也強調了功能性身體訓練在降低損傷風險方面的必要性.標準誤差
為0.716,較低的標準誤意味著OR值評估相對較精確.在統計學中,標準誤越小,表明樣本越大,估計的結果越穩定,說明本研究的結果具有一定的信度. Z 值為2.702,且 P 值小于0.05,表示得出的結果具備統計學意義,即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可以有效降低運動損傷風險. 95% 置信區間為 1.703~28.027 該區間未包含1,進一步證實了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損傷風險方面的顯著差異.此外,置信區間較寬,表明即使在不同樣本中,訓練效果仍然具有一致性.
由此說明,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的設計結合了共性化與個性化的訓練方案,針對不同運動員的身體特性與功能限制,系統地改善運動員的基本運動模式.進行肌筋膜放松、拉伸和核心穩定性練習等訓練不僅提高了運動員的身體靈活性和穩定性,還降低了由于動作不當或運動模式錯誤引起的損傷.科學的訓練手段可以使運動員在日常訓練和比賽中盡量避免因過度負荷或姿勢不良產生的損傷.
5.2 損傷概率預測
在分析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對運動損傷概率的影響時,相對危險度(RR)同樣至關重要.
相對危險度(RR)反映了兩組之間損傷發生概率的相對關系,其計算公式如下:
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損傷實例進行統計,各統計學指標結果如表8所列.

具體而言,本研究計算得到的RR值為3.253,意味著對照組運動員遭受損傷的概率是實驗組的3.253倍.這一結果表明,通過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所得到的生理改進和運動表現提升,確實能夠有效降低損傷概率.RR值大于1,說明對照組的損傷風險顯著高于實驗組.
同樣,為了評估RR值的穩定性,本研究在分析過程中計算了
值,結果為0.484,數值較小顯示出其對損傷概率的估計較為可靠.此外, Z 值為 2.447.P 值小于0.05,表示得出的結果具備統計學意義.
95% 置信區間為 1. 267~8. 346 ,意味著對RR值的估計有較好的置信度,且未包含1,這進一步表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損傷概率有顯著差異.較寬的置信區間同樣反映了在不同樣本條件下實驗結果的穩定性和確鑿性.
分析其原因,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通過共性和個性化的實施方案有效提升了運動員的生理和心理準備,使得他們能夠在訓練和比賽中更好地應對突發情況,進而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率.此外,系統性和針對性的訓練保證了運動員在運動態勢變化時,能及時調整自己的身體姿態,進而有效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顯著降低了網球運動員的運動損傷風險及概率,有效的預防措施無疑為網球等高強度運動項目的運動員提供了應有的安全保障,值得在更多的運動訓練中推廣應用.
6 結語
網球是一項對身體素質要求極高的運動,特別是在技術動作的執行和長期高強度比賽中,運動員面臨著相應的運動損傷風險.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分為共性化訓練和個性化訓練兩個部分,共性化訓練強調基礎動作的規范練習,個性化訓練可以專注于改善運動員在擊球過程中的身體動作.
結果表明,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能顯著提升實驗對象的FMS評分,說明實驗組在功能性動作和身體穩定性方面得到了顯著改進.同時,干預后正手擊球準確性和穩定性測試結果顯示,通過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運動員的正手擊球能力得到了顯著改善.對照組與實驗組的OR(比值比)與RR(相對危險度)數值表明,對照組運動員的損傷風險是實驗組的6.908倍,運動損傷概率是實驗組的3.253倍.
參考文獻:
[1] WANG Q,YAO N. Retraction tote: Light imaging detection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ports injury in tennis players[J]. 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2024,56(10):1562-1562.
[2]劉垚鑫,王緒東.網球運動常見損傷與防治[J].網球
天地,2023(12):89-91.
[3]李萌,李偉峰.世界優秀男子網球運動員不同擊球區域效用分析一 —以德約科維奇與費德勒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4,32(4):59-67.
[4] OLIVEIRA V,MENAYO R,GARCIA FPJ. Train-ing tennis through induced variability and specificpractice:Effects on performance in the forehand ap-proach shot[J].Applied Sciences,2024,14(8):110-116.
[5]蘇洋洋,趙迎山,李杭遠.大學生網球運動員運動損傷分析與預防[J].高師理科學刊,2022,42(1):62-68.
[6]李娜.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對高校足球運動員身體功能與素質影響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2,30(10):162-163.
[7]HORNES,SHAHEENFA,BALTZOPOULOSB,et al. The netball injury evidence base:A scopingreview of methodolo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approaches[J].Systematic Reviews,2O24,13(1):203-203.
[8]曾大帥.軟式網球運動常見損傷與預防研究:以軟式網球國家隊為例[J」.四川體育科學,2023,42(5):48-51.
[9]胡春,張鐵熊.高校網球運動員功能性動作篩查與糾正性訓練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2,30(9):176-179.
[10]張仕權.高校網球運動意外損傷致因及預防措施研究L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32(2):104-106.
[責任編輯:紀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