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注患者就診體驗成為醫院發展的重要因素,社會對高素質醫學人才,對醫患溝通的方法和技巧有了更高的要求[1]。良好而有效的溝通技巧和方法能夠幫助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提高患者就醫體驗和滿意度,減少醫患矛盾,同時對醫學生實現職業生涯規劃起到重要的作用[2-3]。心智化技巧是指醫生在醫患溝通過程中,通過理解、感知和應對患者的情緒、需求、期望和信仰等心智狀態建立良好醫患關系、提高治療效果的能力[4]。這種能力要求醫生能夠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心智化技巧的運用,能夠顯著提升醫患之間的信任度和滿意度,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同時患者也能夠更好地理解醫生的診斷和建議,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治療過程中,形成醫患共同決策的良好氛圍。世界家庭醫師組織(World organizationoffamilydoctors,WONCA)將善于溝通或精于溝通作為醫生的必備素養和技能[5]。根據我國教育部出臺的《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的相關要求,醫學院校教育應使臨床醫學生具備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可有效進行問診、患者教育、醫患共同決策,同時還能與不同醫學專科人員溝通,包括臨床醫生、心理醫師、心理治療師及人際溝通專家等[6-7]。與國外相比,我國本科醫學教育納人醫患溝通課程較晚,存在醫學生對醫患溝通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中教學方式單一,臨床實踐少,講解得多,對自我的情緒覺察能力訓練缺乏等問題[8]。為改善醫患溝通課程教學效果,切實提升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心身醫學科針對實習的醫學生開展了心智化的醫患溝通培訓課程。該課程自2023年起實施,授課對象為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實習的臨床本科醫學生,培訓內容著重于基于心智化的溝通技巧訓練,根據心智化過程的難易程度,由淺入深,從簡單到復雜逐步增強。本研究為前瞻性對照研究,課題組建立了一般溝通培訓與基于心智化的溝通培訓兩個隊列,基于兩組培訓結果評價基于心智化的溝通技巧課程的教學效果,探索基于心智化的溝通技巧對本科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有效模式及對醫學生職業生涯的相關影響因素。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23年9月,采用目的抽樣法納入全體2019級在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實習的大學本科的臨床醫學生,采用隨機抽樣法抽取60人,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進行8周的基于心智化的醫患溝通培訓,對照組進行傳統的醫患溝通培訓。兩組實習醫生在年齡、性別、學歷等可能影響醫患溝通能力的因素上差異無統計意義( pgt;0.05 )。兩組學生均同意參與研究,并且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經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培訓方法
2023年9月—2024年11月,研究組接受8周的基于心智化的醫患溝通技巧課程訓練;對照組接受8周的《醫患溝通學》課程的醫患溝通技巧訓練[9]
基于心智化的醫患溝通培訓課程共8周,每周1個學時,共計8個學時。每個學時圍繞1個主題,即心智化開展醫患溝通技能培訓。技能訓練內容根據心智化發展的內容,從醫患關系建立、有效地溝通、自我的覺察逐步進展至復雜的綜合性溝通能力。課程包括八個部分,詳細如下:
第一部分:培養學生的傾聽與表達能力。傾聽與表達能力是建立良好醫患關系的基礎,在培訓中采用理論授課和臨床實踐相結合方式開展培訓,首先由老師講解傾聽的技巧和方法,然后由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結束訪談時老師讓學生及扮演患者的學生分別談論自己的感受,訪談內容進行分析,通過改變同學在無意識狀態下的一些語氣、動作、眼神等行為,可以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傾聽能力。例如在訪談過程中患者不停訴說自己的夫妻關系不佳時,醫生及時安慰,認可患者感受,全面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制定更加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培養善于傾聽的溝通習慣,讓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納,是建立信任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部分:培養學生情感共鳴與安慰患者能力。情感共鳴與安慰患者能力是緩解患者焦慮和恐懼的重要手段。在培訓中采用老師先講解情感的表達方式及每個情緒的表情特征,然后讓學生自己體驗不同的情緒感受,其次讓學生之間通過相關觀察對方的表現,體驗不同的情緒變化,最后通過角色扮演,例如讓一個學生扮演一個發現早期胃癌的患者當時的絕望和恐慌,在老師指導下,接診的醫學生和患者溝通,通過理解和接納患者感受,先給予心理方面的安撫,然后再進一步講解胃癌治療成果案例,減輕患者對疾病的恐懼,這種情感上的關懷不僅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還能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第三部分:需求評估與滿足培訓。需求評估和滿足是心智化技巧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生應全面評估患者的實際需求,包括病情、治療期望和生活需求等并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在培訓過程中老師扮演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提出各種超過醫學范圍的需求,例如就醫環境,醫療保險方面的問題等,如何在不影響醫患關系的情況下滿足患者的需求,需要通過有效性的評估、利弊分析和患者共同討論,進而讓患者能夠接納醫生提供的幫助,并且能夠滿足患者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醫生應該充分考慮患者的經濟狀況、家庭背景等因素,并為患者提供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
第四部分:信息傳遞與解釋培訓。信息傳遞與解釋是確保醫患溝通順暢的關鍵。醫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醫學知識,以提高患者的認知和理解。在培訓中老師講解信息傳遞的有效方法,展示用不同的語氣,不同方式傳遞信息及解釋病情時患者的不同感受及理解情況,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感受用心智化方式進行交流時患者更能夠理解醫生的建議、對病情了解更清楚。
第五部分:自我情緒的覺察及處理能力培訓。醫生的自我情緒覺察在溝通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溝通過程中醫生也許會出現焦慮,煩躁等情緒,如果醫生沒有及時覺察及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會出現溝通無效甚至醫患矛盾及沖突。在培訓中老師扮演患者,反復打斷醫生的講話,醫生出現焦慮情緒,讓學生感受此刻的情緒,學會感受及處理焦慮,憤怒等情緒,及時調整自己狀態,提高治療依從性。
第六部分:正念減壓訓練。醫學生涯中經常面臨壓力較大的情況,例如值班、加班等。在面對壓力時,醫學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減壓,這也是困擾他們的原因。因此,本次課程增加了正念減壓訓練,旨在幫助醫學生學會管理壓力,學會用有效的方法看待和處理壓力,從而減少職業消耗。
第七部分:人際效能技術訓練,醫學生從學校到醫院工作,角色的轉化有時會因人際關系不知道如何處理而影響與其他醫生的合作和科室主任,護理人員等工作人員的關系,通過人際效能技術的訓練,醫學生提高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和處理效果,提高團隊合作能力,進而減少自我的能量消耗。
第八部分:巴林特小組會議,通過巴林特小組會醫學生之間學會相互理解、支持、緩解壓力,減少職業內耗,緩解焦慮情緒。
評估方式采用 SEGUE 量表(Set the stage,e-licitinformation,give information,understand thepatient’sperspective,end the encounter,SEGUE)是最受歡迎的溝通技巧教學和評估工具之一,其適用性和可靠性都非常強,因此本研究采用此量表進行教學評價[10]。SEGUE量表包括準備階段、信息收集、信息給予、理解患者、結束問診5個維度共25個條目,其中準備階段包含5個項目;信息收集含有10個項目;信息給予含有4個項目;理解患者含有4個項目;結束問診含有2個項目;量表共有25個項目,滿分為25分(每個項目有1分,無為0分)。
采用金科設計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問卷對教學前后兩組學生進行調查[]。該量表分為4個維度:生涯行動、生涯探索、生涯決策、評估調整。總分34\~170,量表上所得的分數高低,表示受試者態度的強弱。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首先進行是否符合正態分布的檢驗,正態分布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表示,SEGUE量表得分總分符合正態分布,培訓前后的數據比較采用配對樣本 χt 檢驗,量表5個維度評分數據均不符合正態分布,以M(P25,P75)表示,采用非參數檢驗。以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研究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
研究組與對照組的性別、年齡、年級、學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
2.2研究組與對照組培訓前SEGUE量表總得分比較
培訓前,研究組實習醫生SEGUE量表總得分為3\~18分,平均得分為( 10.78±3.26 )分;對照組實習醫生SEGUE量表總得分為4\~19分,平均得分為( 11.65±3.72 )分。研究組與對照組培訓前SEGUE量表總得分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
2.3培訓前后溝通能力變化情況
培訓后,研究組實習醫師SEGUE量表評分從10.78±3.26 )分提高至( 19.87±3.51 )分,對照組實習醫師SEGUE量表評分從( 11.65±3.72 )分提高至( 15.26±3.23 )分。研究組培訓后的SEG-UE量表評分與培訓前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對照組培訓后的SEGUE量表評分與培訓前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2.4研究組及對照組實習醫學生培訓后SEGUE量表評估5個維度評分比較 (表1)
培訓后,研究組SEGUE量表準備階段、信息收集、信息給予、理解患者、結束問診5個維度分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

研究組和對照組培訓前后職業生涯規劃能力測量結果見表2。培訓前兩組實習生在總分、生涯探索、生涯決策、生涯行動、評估調整維度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ρgt;0.05 )。培訓后研究組在各維度及總分方面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

3討論
在傳統的醫學教育體系中,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往往占據主導地位,而醫患溝通等軟技能的培訓則長期處于相對邊緣化的位置,這種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在當代醫療環境中日益凸顯,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普及和患者權利意識的覺醒,單純依靠專業技術已無法滿足現代醫療服務的需求。醫學生在臨床實踐中常常面臨這樣的困境:雖然掌握了扎實的醫學理論知識和技術操作能力,但在面對真實的患者時,卻難以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梁,無法準確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擔憂,更難以將自己的專業判斷以恰當的方式傳遞給患者及其家屬,這種溝通障礙不僅影響了診療效果,也加劇了醫學生的職業壓力和自我懷疑,成為許多年輕醫師職業發展初期的重要挑戰。
當前醫療環境下醫患關系的復雜性進一步凸顯了醫患溝通培訓的緊迫性,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醫療信息的廣泛傳播,患者對醫療過程的參與度和期待值不斷提高,傳統的家長式醫患關系模式正在被更加平等、開放的伙伴關系模式所取代。在這種新型關系中,醫師不僅需要提供專業的診療建議,還需要具備理解患者心理狀態、協調多方期望、處理情緒沖突等綜合能力。然而,現有的醫學教育體系在這些能力的培養上存在滯后,醫學生在校期間很少有機會系統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往往只能在臨床實踐中通過試錯的方式艱難摸索,這種“邊做邊學”的模式不僅效率低下,還可能在無意中造成醫患關系的損傷,甚至引發醫療糾紛。更值得關注的是,長期處于這種高壓和不確定性的環境中,許多醫學生和年輕醫師會出現職業倦怠、情感疏離等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其職業發展。醫患溝通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通常需要通過反復學習和練習才能提高[12]。培養醫學生有效的溝通能力是建立良好醫患關系的基礎。有效的溝通是患者與醫生互動的核心,通過有效溝通醫患雙方獲得利益最大化。
心智化指的是個體對自己和他人心理狀態的理解和反思能力,包括識別情緒、理解意圖、預測行為等多個維度。基于心智化的醫患溝通培訓不同于傳統的溝通技巧訓練,它不僅僅教授表面的語言技巧和行為規范,而是致力于培養醫學生深層次的心理理解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這種培訓幫助醫學生建立起”第三只眼\"的觀察視角,既能關注患者的疾病表現,又能洞察疾病背后的心理社會因素;既能處理當下的診療問題,又能預見醫患互動的動態發展。這種能力的培養對醫學生的職業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使年輕醫師在面對復雜的臨床情境時能夠保持清晰的思維和穩定的情緒,在壓力環境下仍能做出符合患者最佳利益的專業判斷。從職業發展的長遠視角來看,基于心智化的醫患溝通培訓對醫學生的影響遠不止于改善當下的醫患互動質量。醫學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而良好的心智化能力為這種持續學習提供了內在動力和認知基礎,具備高度心智化能力的醫師更能夠從每一次臨床經歷中提取有價值的經驗,更善于通過反思和實踐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能力和人際技能,在醫學知識快速更新的今天,這種自我調整和學習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心智化能力也是構建高效醫療團隊的關鍵要素,現代醫療越來越強調多學科協作,醫師需要與護士、技師、行政人員等各類專業人員密切配合,而良好的心智化能力使醫師能夠準確理解團隊成員的不同視角和工作需求,建立基于互信和尊重的合作關系,從而提高團隊整體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從心理健康的角度考量,基于心智化的培訓為醫學生提供了應對職業壓力的有效工具。醫療工作本質上是一項高壓力、高情感投入的職業,醫師經常需要面對疾病痛苦、生死抉擇和家屬情緒等多重壓力源。缺乏適當的情感調節能力和壓力管理策略,很容易導致職業倦怠、情感耗竭等心理問題。心智化訓練旨在提升醫學生的情緒覺察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幫助他們建立更加健康的壓力應對機制,同時避免過度的情感卷入,實現可持續的職業發展。這一點對于處于職業起步階段的醫學生非常重要,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是他們順利度過職業轉型期的關鍵保障[13]。通過心智化技巧的運用,患者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治療過程,遵守醫囑,按時服藥,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因此心智化的醫患溝通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法,對患者及醫生均有積極作用,所以在課程設置創新方面,可以嘗試開設心智化醫患溝通工作坊、研討會等,為實習醫生提供更多學習和交流的機會。這些活動可以邀請經驗豐富的醫生、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等多學科專家參與,為實習醫生提供多元化的視角和思維方式。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技術、在線學習平臺等[14],為實習醫生提供更加便捷、靈活的學習方式,讓醫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地提升溝通能力,進而提高患者就醫體驗,同時提高醫學生的職業成就感,減少醫學人才的流失。
參考文獻:
[1]郭偉,王晨,周衡,等.優化組合教學模式在醫患溝通技能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與哲學,2017, 38(23) :70.
[2]Pfarrwaller E,VoirolL,Karemera M,et al.Dynamicsofcareerintentionsin amedical student cohort:a
four-year longitudinalstudy[J]. BMC Med Educ,2023,23(1) : 131.
[3]王紅宇,劉金強,丁俊杰,等.醫患溝通技能培訓在急重癥醫學住院醫生規培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24,62(2):74.
[4]Di Corrado D,Guarnera M,Guerrera CS,et al.MentalImagery Skills in Competitive Young Athletesand Non-athletes[J]. Front Psychol,2020,17(11) :633.
[5]Metsemakers JF. Wonca: world organization of national colleges,academies and academic associationsof general practitioners/family physicians[J]. Eur J Gen Pract,2012,18(2) :122.
[6]何清湖,雷曉明,劉朝圣.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質量標準探析[J].中醫教育,2011,30(4) :14.
[7]陳恩然,申穎,韋宇寧,等.階梯式溝通技能課程對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作用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4,27(13):1561.
[8]戈林,王朝,李丹華,余東升.通識教育在口腔急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醫患溝通教學中的價值探究[J].中國衛生產業,2024,21(9):175.
[9]王錦帆,尹梅,劉歡,等.醫患溝通學課程思政教學指南[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3,36(6):703.
[10]Oppong J,Liu X, Wang Q,et al. Assssingmeasurementinvarianceof the SEGUE framework amongChinese and Ghanaian patients: a cross-sectionalstudy[J].PECInnov,2023,19(3) :100183.
[11]張橋,張敏堅.《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研究[J].湖北第一師范大學,2009,9(4):69.
[12]陳攻,劉俊榮.醫患溝通中的“隱喻”及其運用[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4,37(10):1189.
[13]Rose AL,Feng Y,Rai S,et al. Pretrainingskillsaspredictorsofcompetence of nonspecialists in delivery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J]. Psychiatr Serv,2023,74(6) :614.
[14]鄭超,馬濟遠,張國恒,等.虛擬現實技術在醫學生眼外傷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國際眼科雜志,2024,24(10) :1645.
The Impact of Mentalization-Based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Training on Medical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YANG Wenjun (Mianya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Sichuan Provincial Center for Mental Health, Mianyang, Sichuan 62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cts of mentalized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training on communication abilityand career planning of undergraduateclinicalmedicine interns.Method Sixtyclinical medical undergraduates who practicedin MianyangThird People's Hospitalfrom September 2023 toJuly2O24 were selectedas theresearchobjects. Theywererandomlydivided intotwo groups during theinternship inclinical departments.Thecontrol groupadopted the traditional doctor-patientcommunicationtraining,andtheresearch groupadoptedthementalized doctor-patientcommunicationtraining mode.Beforeandafter the training,SEGUEscale was used toevaluate the DPCabilityof interns,andcareer planning abilityquestionnaire wasused toevaluate thecarer planning situationof students.Result The score of SEGUE scale showed thatthe SEGUE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using the psychochemical physician-patient communication training mode was higher than thatof thecontrol group inalldimensions,andthedifference 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 p (20號 lt;0.05 );The career planning score of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lt; 0.05 ).Conclusion The psychochemical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training proposed inthis studycan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and carer planning abilityof medical students,and is more efectivethanthetraditional doctor-patientcommunicationtraining,which canbe popularizedandappliedinthe teaching of intern doctor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ect of medical students.
KEYWORDS mentalization,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career
(責任編輯 寧梵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