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第二卷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精心輯錄了習近平總書記與青年學子深入交流的寶貴瞬間,通過24篇訪談實錄,講述了習近平同志在地方和中央工作期間,深入高校調研考察、關心指導大學生的生動故事,不僅深刻提煉和總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而且成為引領新時代中國青年精神風貌與成長路徑的重要燈塔。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
在《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第二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理想信念對于人生方向的重要性。一個人倘若缺失了崇高的理想追求,就如同航行在人生海洋中的一艘無舵之船,只能無奈地隨波逐流,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對于青年學生而言,這一時期的價值觀塑造尤為關鍵,它不僅關乎個人的精神面貌與行為準則,更對一生的成長軌跡具有決定性意義。
青年階段,是價值觀形成與鞏固的黃金時期。在這個階段,個體開始獨立思考,對世界有了更為深刻地認識,同時也面臨著諸多誘惑與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這一生動比喻,形象地闡述了這一階段價值觀塑造的重要性。正如穿衣系扣,第一粒扣子若扣錯,后續便難以調整,人生的價值觀亦是,一旦偏離正道,便可能步入歧途,難以回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鼓勵青年學生,要將個人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之中,在為人民服務中實現自身的價值。這種價值觀的樹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從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做起,從小事做起,逐漸積累,形成穩定的信念體系。
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青年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培養和強化自己的理想信念。首先,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了解國情、民情,增強社會責任感。通過參與志愿服務、社區建設等活動,青年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到為人民服務的樂趣與價值,從而堅定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其次,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知識是力量,是實現理想的基礎。青年學生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為實現理想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青年學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與挑戰。面對這些困難與挑戰,青年學生要保持堅定的信念與不屈的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所說:“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對于青年學生而言,理想信念同樣是他們精神上的支柱與力量源泉。只有堅定理想信念,青年學生才能在遇到困難時勇往直前,不畏艱難險阻,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奮斗成就精彩人生
習近平總書記以“青春是用來奮斗的”這一鏗鏘有力的語句,精準地勾勒出新時代中國青年應有的精神風貌。他深刻地指出,青春的價值并不在于悠閑地度過,而在于通過腳踏實地的努力奮斗,去創造那些能夠無愧于我們所處時代的輝煌業績。這不僅是對青年人的殷切期望,更是對青春本質的深刻洞察。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歷史人物和時代楷模的事例,生動而有力地說明奮斗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從古代的岳飛、文天祥,到近現代的孫中山、魯迅,再到當代的袁隆平等,這些榜樣人物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奮斗的真諦,展現了奮斗的力量。他們不畏艱難險阻,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書寫了一段又一段感人至深的奮斗傳奇,為當代青年樹立了值得學習和效仿的標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個人的成長與國家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他鼓勵青年人要珍惜大好時光,將個人的奮斗融入服務祖國、奉獻社會的偉大事業中去。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奮斗賦予了新時代中國青年超越小我、走向大我的可行性。奮斗不僅僅是一種精神狀態,更是一種實際行動。它要求青年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勇于面對困難和挑戰,不斷追求卓越和進步。在學習上,要勤奮刻苦,深入鉆研,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在生活中,要勤儉節約,樂于助人,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通過這些行動,青年學生不僅能夠實現個人的成長和進步,還能夠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奮斗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青年學生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奮斗是艱辛的,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沒有艱辛就不是真正的奮斗,我們要勇于在艱苦奮斗中凈化靈魂、磨礪意志、堅定信念。困難和挫折是成長的磨礪石,它們能夠鍛煉我們的意志品質,提升我們的應對能力。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長期的努力和付出得不到即時回報的情況。這時,青年學生需要保持堅定的信念和毅力,不被眼前的困難所迷惑和動搖。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潛力,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
實踐譜寫青春樂章
知行合一的思想,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和著作中反復強調,知識學習必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這一思想不僅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質規律,也為新時代青年學生的成長指明了方向。青年學生正處于人生中最富有活力和創造力的時期,他們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敏銳的思維能力,但往往缺乏對社會現實的深入了解和實踐經驗的積累。因此,走出課堂,投身社會實踐,成為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然選擇。
參與志愿服務是青年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志愿服務活動,青年學生可以深入社區、農村、學校等基層單位,為人民群眾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服務。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能夠感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和滿足,還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況和需求,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這些活動往往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和層面,能夠讓青年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國家的發展狀況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在實踐過程中,青年學生需要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不僅能夠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還能夠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服務人民是青年成長的根本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廣大青年能夠深入基層,了解人民群眾的需求,把個人的成長進步與服務群眾結合起來。這一思想深刻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青年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成長與進步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繁榮富強和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將個人的成長與服務群眾相結合,不僅是青年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他們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貢獻的重要途徑。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青年學生需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請教。
作者系中國青年出版總社有限公司社務部(總編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