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階段,語文在整個課程編排中占據非常大的比重,想要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就要注重對教學的優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實施“教一學—評”一體化。一方面可以彌補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缺陷,進一步增強教學結構的完整性以及科學性,更加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另一方面,語文學科作為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跨學科教學對于語文教學來說也尤為重要,在\"教一學—評”一體化的基礎上進行跨學科教學,更加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教學方法靈活運用
1.引入:通過激發學生興趣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跨學科的方式來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課前導人,讓學生投人到課堂學習中,實現“教”“學\"的靈活結合。
首先,教師要重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跨學科融合,并借助學習單設置相關問題。以教學三年級上冊《大青樹下的小學》一文為例,教師可以融人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相關教學內容進行提問:“你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嗎?各個民族有哪些特點呢?”通過讓學生觀看一些少數民族的民俗活動視頻和服飾圖片,感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調動起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其次,教師在進行導人的過程中還要注重跨學科內容與課堂實際教學內容的關聯性,讓學生能夠通過探究快速融人到學習中。以教學五年級下冊《童年的發現》一文為例,教師可以結合科學學科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講講自己所認知的科學規律。
2.學習:展開跨學科教學內容的討論
學科之間的知識和內容是具有一定關聯性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立足實踐,將其他學科的相關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有機融入,從而進一步提高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在開展跨學科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選擇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跨學科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開展跨學科內容的討論,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以教學三年級上冊《讀不完的大書》一文為例,教師可以根據文章內容進行跨學科教學。如在講解句子“小麻雀嘰嘰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悅\"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與科學學科四年級上冊“鳥和哺乳動物”的教學內容進行關聯,從而豐富學生對動物的了解。在組織學生討論動物的話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引入學習單,設立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探究討論任務。如課前根據文章探究討論“小麻雀有哪些特征”,課中探究討論“如何體現作者對于小麻雀的喜愛之情”,課后拓展性討論“小麻雀還有哪些特征”等,讓學生在探討過程中加深對大自然和動物等話題的理解。
3.實踐: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也是尤為重要的。在實踐過程中開展跨學科教學,教師要注重實現課堂內外的聯結,推動實現跨學科教學實踐的全域性。
以教學二年級上冊《一封信》一文為例,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書信寫作的實踐活動時,可以結合這一課的教學主題“親情”,融人和聯結道德與法治學科一年級下冊“相親相愛一家人\"的教學內容,借助學習單指導學生分析寫作方向,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通過寫信的方式回憶自己與父母相處的點點滴滴,由內而外地感悟親情并表達親情。
二、教學過程學科融合
1.把音樂、美術知識融入語文教學中
在教學中,很多文章內容與音樂、美術都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對此,教師要充分挖掘這些內容,并在教學時有效融入。以教學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節選)》一文為例,教師可以引入《小英雄雨來》影視作品的主題曲《小英雄,大氣候》,并提問學生從這首歌中能獲取哪些信息,最后結合文章賞析歌曲,讓學生充分感受歌曲所傳達的情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感受小英雄雨來身上的精神和品質,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精神。
2.把科學知識融入語文教學中
在教學中,許多說明文和科普文都與科學知識有著緊密的聯系。對此,教師可以將科學知識融人到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程度。以教學四年級下冊《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一文為例,教師可以結合科學學科中“比較與測量”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測量各種物品。如用鉛筆和橡皮測量桌子長度,以此來獲取長度單位的概念,也可以讓學生討論自己所認知的各種長度單位,如“厘米\"“分米”“米\"“千米”等,以此來引入“納米\"這一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對納米技術的形象化認知。在學生閱讀完文章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何展現納米這一單位”,指導學生設計科學合理的實踐探究方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同時,在學生徹底掌握“納米技術\"的概念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納米技術在我們生活當中的具體應用有哪些,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樹立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
3.把綜合實踐知識融入語文教學中
注:本文系2023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課題“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語文跨學科學習模式設計研究\"(項目編號:JSZJ23116,福建教育學院資助)研究成果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將綜合實踐知識融人語文教學進行跨學科教學。教材中有很多描寫景物的詩詞,教學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跟著古詩去旅行\"的綜合實踐活動。如教學三年級上冊《山行》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閱讀詩句,了解詩句當中所描寫的情景,然后開展相應的游學活動,讓學生切身去感受詩句中所描寫的景色。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到的知識進行匯總,之后進行“翻轉課堂\"教學,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講述自己對古詩詞所描寫內容的感悟。在課后,教師讓學生再次回顧游學的過程,并動手寫文章來記錄游學活動和對于古詩詞的感悟。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古詩詞的描寫,結合自己的感受寫一篇描寫景物的文章,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同時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4.把道德與法治融入語文教學中
在教學中,有許多課文蘊含著人生哲理和道德品質。因此,教師可以融入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內容,實現跨學科教學,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更深刻理解的同時,深化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以教學五年級下冊《青山處處埋忠骨》一文為例,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中表達的對英烈的緬懷之情,指導學生體會英烈的愛國精神和犧牲精神。同時,還可以聯結道德與法治學科三年級上冊“生命最可貴\"的教學內容,進一步引導學生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并分小組探討“生命是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而我們的革命先烈為什么還要舍生取義”,由此來認識到生命的價值,以及革命先烈們偉大的奉獻精神。
三、教學評價有效落實
1.評價方式
在\"教—學—評”一體化的基礎上進行跨學科教學實踐,也需要注重有效落實教學評價。首先,教師應當摒棄傳統的單一的評價方式,采用更加靈活的、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如開展作業評定、小組項目評價、口頭表現評價、課前課中課后評價單等。以課前、課中、課后評價單為例,教師可以借助學習單設置相應的評價單,其中項目可以包括課前表現、課中表現、課后表現、課前知識預習情況、課中知識掌握情況、課后知識鞏固情況、課前跨學科內容導入、課中跨學科內容掌握、課后跨學科內容拓展等項目,并設置教師評價欄和學生評價欄,以打星的方式對學生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各個方面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以便于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對于跨學科教學來說,也可以通過這樣的評價表來展現跨學科教學的效果,以便于及時調整跨學科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實現跨學科教學的價值。
2.評估標準
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評價標準往往以教師的標準為主,以考試成績的好壞作為評價的標準。這樣的評價標準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并且也不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此,在“教一學一評”一體化背景下,教師要制訂更加全面的評價標準,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跨學科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如在教學后,教師可以通過簡短的課堂知識測試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也可以聯結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提供相應的探究項目,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探究,以此來評價學生的跨學科學習能力。同時,在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把學生分到各個小組,通過對小組學習成果的評價,評價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教育環境影響下,跨學科教學已經成為了創新教學的方向。教師在教學中有效地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方法以及概念,能夠起到良好的輔助教學和拓展教學作用,從而進一步體現語文學科教學的綜合性和趣味性,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的基礎上開展跨學科教學,還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關注“教一學一評\"的結合,使跨學科教學內容能夠融人到教學的各個層面,發揮其教學價值。
(作者單位:福建漳州市長泰區第四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劉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