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智慧安防正改變著城市的治理模式。從校園的實時監控到社區的智能預警,從工業園區的數據融合到城市管理的多維聯動,這些場景背后,離不開一群技術深耕者的默默付出。總經理史超,正是其中一位引領者。從業二十余年,他以技術攻堅,在智慧安防的藍圖上勾勒出一幅兼具溫度與創新的畫卷。
從技術員到掌舵者:扎根西北的創業之路
史超的職業生涯,一直和信息技術緊緊相連。在他得到第一份工作時,西北地區的網絡技術與信息化建設尚處于萌芽階段。為此,他帶領團隊從零開始,深人政府單位、企業客戶,一手抓市場開拓,一手抓技術落地。這期間,他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也敏銳察覺到安防領域的巨大潛力。
隨后,史超聯合創辦西安四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智慧監控與安防技術的本地化應用。在他的推動下,公司迅速切入醫療、物流、工業等領域,開發出多套定制化解決方案。2017年,史超正式出任總經理,原西安四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相關業務也交由西安華天統一接管,完成了他從技術骨干到企業負責人的轉型。
“創業初期,我們連辦公室都是租的,團隊只有十幾人。”史超回憶道,“但大家的目標很明確一一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正是這種務實精神,讓團隊在短短幾年內成長為西北地區智慧安防的標桿,至今已累計實施項目超300個,客戶滿意度高達 95% 。
從“看得見”到“看得懂”的技術跨越
在史超看來,安防技術的核心不是冰冷的攝像頭,而是如何讓數據“開口說話”。2019年,他帶領團隊引入AI圖像識別與邊緣計算技術,推出自主集成的智能監控系統。該系統通過人臉識別、異常行為分析、周界入侵報警等功能,實現了從“被動記錄”到“主動預警”的質變。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持續的研發投人與知識產權布局。截至目前,西安華天已申請多項專利,并獲得多項軟件著作權,涵蓋“區塊鏈安防數據存證”“社區人臉識別門禁管理”等核心領域。
2021年,史超主導的某市智慧校園安全監控項目成為行業標桿。該項目聯合中國移動與當地教育局,在全市60多所中小學部署AI安防系統,實現“本地數據處理 + 云端協同”的混合架構。“家長的一句‘放心多了’,比任何獎項都珍貴。”史超感慨道。這一項目不僅被多地政府借鑒,更讓西安華天路身西北地區少數具備“研發一運維一集成”全鏈路能力的技術企業。
以本土化創新撬動萬億市場
數據顯示,中國智能安防市場規模在2023年已達8600億元,預計2025年突破1.1萬億元。面對這片藍海,史超的選擇是“扎根行業,服務基層”。
在西安、寶雞、榆林等地,史超團隊多次中標市政和校園監控項目,并成為多地“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技術服務商之一。項目通過視頻內容分析、多源數據融合等技術,幫助街道辦實現流動人口管理、安全隱患排查等工作的智能化;在工業園區,其“邊緣計算 + 自動化報警”系統將事故響應時間大幅縮短。目前,公司已與60余家政府單位、高校及大型企業建立長期合作。
“許多頭部企業追求‘大而全’,而我們更注重‘小而精’。”史超坦言。這種差異化策略,讓西安華天在區域市場中形成獨特競爭力。例如,針對西北氣候特點開發的相關設備穩定性優化方案,成功解決了冬季監控設備右機難題,被客戶譽為“接地氣的黑科技”。
做行業變革的推動者
站在新起點,史超為西安華天規劃了三條路徑:技術深化,即聚焦邊緣計算與AI小模型,研發適應基層治理需求的國產化技術框架;產品標準化,推出 SaaS+ 硬件結合的行業定制方案,打造區域級智慧治理可視化平臺;跨界融合:探索“科技 + 教育”生態,通過職校實訓課程體系為行業輸送人才。
“企業的價值不僅是商業成功,更是社會進步的參與者。”史超說。二十余年風雨兼程,史超用腳步丈量西北的每一條街道,用技術守護每一所校園、每一個社區。他的故事,不僅是個人奮斗的縮影,更折射出中國智慧安防產業從跟跑到領跑的時代進程。正如他所言:“技術的終點,始終是人的福祉。”在這條路上,史超與他的團隊,仍在堅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