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率市場化的發展現狀
利率市場化作為全球金融發展的趨勢,在我國的金融市場中也發揮著積極的引導作用,是促進金融市場優化、改革的關鍵舉措。隨著利率市場化的發展與進步,商業銀行在其變化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定價管理也遇到了很多的難題,因此利率市場化的風險管理則非常關鍵,是保障商業銀行利率定價管理的基礎。
我國金融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商業銀行的利率定價機制其實也在不斷地進行優化與改革,只不過在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傳統的定價機制已經無法滿足實際需求以及社會未來的發展。因此需要加強對定價機制的調整、做好定價管理,才可以使商業銀行在金融市場改革進程中得到穩定、健康的發展。
社會融資成本的下降離不開利率調控機制的完善,央行在2024年第二次會議上提出,要進一步健全以市場為導向的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充分發揮央行政策利率的導向功能,要充分發揮我國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存款利率市場化調節機制的作用。自2019年以來,我國商業銀行以LPR作為貸款定價的基礎利率,企業和居民與銀行簽訂的大部分貸款合同,其貸款利率均以相應期限LPR加點或減點的方式進行。2024年5月,新發放企業貸款以及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分別為 3.7% 和 3.6% ,相比改革前下降了 1.6% 和 1.9% 。有研究人員表示:LPR獲得了不錯的成績,貸款利率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同時在與貨幣市場利率結合的過程中,逐漸建立政策利率—市場基準利率—市場利率的利率體系。中期借貸便利的利率是中期政策利率,LPR是以這個為基礎來定價的,而信用利率是按照LPR來定價的,從而達到了貨幣市場對信用市場的傳導。LPR改革是利率市場化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今后仍將不斷走向市場化,真正體現市場供求關系。
央行的政策利率包括中期政策利率和短期政策利率,針對近幾年的實際情況來說,短期市場利率圍繞短期政策利率為中樞波動,作為中期借貸便利的利率經常與同期限市場利率走勢發生偏差,市場會因此感到疑惑。中央銀行主要關注在管理好短期利率,中長期利率由市場決定??偟膩碚f,今后的改革就是要努力建立一個讓雙方都滿意的價格,以此來作為貸款等值還款的參考;在此基礎上,借鑒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探討以“有保證的隔夜融資利率”的市場基礎利率為基礎的浮動貸款利率。
二、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利率定價的影響
在貸款利率管制開放后,商業銀行的利差會減少、盈利也會降低,這是商業銀行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
1.存款利率增加我國國民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銀行的儲蓄率非常高,社會資金比較充裕。
為了應對互聯網環境下金融脫媒的問題,商業銀行就要提高利率再留住存款,存款利率的提高就會導致銀行資金成本的增加。很多銀行采用提高存款利率的方式吸引和留住客戶,而商業銀行之間存款利率競爭壓力較大,對商業銀行的發展必然會造成不小的壓力,最終影響貸款的使用成本并且影響貸款定價。
2.貸款利率的上升空間受限銀行借貸讓我國商業銀行的目標客戶集中在大型企業中,政策出臺也造成貸款利率的下降,商業銀行目前存在著貸款利率下降的情況,為了獲得更優質的客戶,銀行就會采用貸款營銷的方式,那么商業銀行之間的價格競爭就會愈演愈烈,造成了貸款利率的下降。
3.凈利差降低整體上來說,我國貸款利率的提高較為突出,存款價格的上漲幅度高于貸款價格的上漲幅度,高利差盈利模式無法持續下去,已經對商業銀行的盈利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利差收人的減少也是對銀行貸款定價能力的挑戰,不過這也會激發銀行不斷創新全新的經營模式、找到新的利潤點來獲取利潤。
三、利率市場化下商業銀行利率定價陷入的誤區
1.進行了統一調整,忽略了梯度差異第一,缺乏區域分類差異。例如,小型的農商銀行經營范圍在縣域,但是依然存在利率敏感度的差異,特別是縣城以及偏遠的鄉鎮地區。利率定價全面的銀行,不管是存款還是貸款,即便是同類產品都會進行城鄉差異化定價。第二,缺乏金額梯度差異。不管是貸款還是存款,不同額度對于銀行帶來的貢獻是不同的,理論上需要有不同定價,在同一期限下更大額度存款就會有更高的定價,但是很多商業銀行沒有按照這一要求進行定價,利率調整就是一刀切。
2.進行了單端調整,未能開展資負聯動第一,定價缺乏聯動性。有些機構為了提升貸款的市場競爭力,下調貸款定價的時候沒有考慮自身存款定價與成本;有些機構為了落實負債降成本的需求,下調存款定價的時候會認真考慮貸款利率的下調速度。這兩種情況都會造成凈利差、凈息差過快收窄,利息凈收入也會受到影響。存款利率相比貸款利率的定價更具有敏感性,定價調整需要考慮存貸兩端的聯動。第二,缺乏前瞻性。市場利率化和利率下行已經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存貸名義利差和銀行凈息差持續收窄。例如,2023年商業銀行凈息差僅有 1.69% ,已經低于標準線;2024年最大存貸名義利差已經降到 2% 以下,預計會持續收窄。不過很多商業銀行領導并沒有對這些進行分析,也沒有主動定價的能力。
四、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商業銀行利率定價管理對策
1.加強利率自律管理2021年,央行對存款利率協議上限的確定方法進行了優化,并加速了存款利率市場化的發展,表明了我國的利率市場化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在利率市場化中,尤其是存款利率市場化對金融市場深度、貨幣傳導效率和銀行運作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在放開利率管制但是沒有配套機制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會出現無序競爭等問題,最終給整個金融體系的發展都帶來很大的影響。利率市場化改革發展進程中,必須提高市場的合規管理水平,通過監督、提高自律的方式避免無序的價格競爭,維護市場的穩定。
2.提高商業銀行定價管理能力市場利率化改革使銀行對利率進行再調整,但由于過去的利率管理制度,許多商業銀行在定價方面的選擇余地不大,尤其是中小型商業銀行,其表現最明顯。而由于中小商業銀行儲蓄數量少,對差別定價認識不夠,這些都是導致定價管理不到位的重要因素。市場利率化改革已經影響到了商業銀行的利率定價權。所以,在經營過程中,要建立起一個定價管理體系,既要研究創新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又要對顧客和交易信息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確保能夠制訂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定價管理措施,同時也能提高
商業銀行的價格管理能力。與此同時,也要強化對利率差異化的管理,以確保商業銀行的利率符合規定。具體對策為:第一,建立適合我國商業銀行自身特點的經營管理體系,并對其進行成本計算。第二,良好的交易與數據分析能力,將使商業銀行具有更強的定價能力。
3.優化資金轉移定價的內部機制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備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機制,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資金轉移定價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商業銀行通過對內部的專業定價機制進行優化,可以很好地提升利率管理水平,但是在進行優化的過程中,也不能充分發揮內部轉移資金定價在管理中的作用,所以在對其進行優化的時候,必須有創新的意識。為了更好地與存款利率的市場化發展相匹配,在今后的發展中,要注重全員計價和內部專業化價格,對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給予足夠的關注。
4.明確商業銀行利率定價的管理職責 要積極響應國家利率政策法律法規,自覺接受中國人民銀行、中
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監督。按照國家利率政策和當地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適合商業銀行的利率定價政策,如制定利率定價模型、制定最優惠利率和利率定價浮動方案,將其上報給管理委員會。同時還要根據市場部門提供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利率變化情況,分析利率的發展態勢,完善利率管理的政策來調整參考利率。商業銀行的各個業務部門都是利率定價的執行者,需要嚴格貫徹利率定價的相關政策,在自身權責范圍內確定和執行利率,超出自身權限就要做好調查以及上報。
5.完善利率定價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利率定價管理有序開展的基礎,能保障利率定價管理工作的規范、合理。例如,某市商業銀行確定了精細化利率定價管理的目標,聚焦信貸資產端、大力推進資產負債利率定價戰略體系建設,實施了“五個一”的利率定價管理制度。五個一表示:第一,以LPR為貸款利率定價基準,完善綜合成本因素和調整因素的“一個”定價標準。第二,規范貸款利率定價流程,構建貸款利率定期調整機制,實施“一張表”審核。第三,對戰略客戶和特定客戶的貸款利率,采用“一事一議”。第四,開展利率定價工作專項培訓,由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構建“一支專業團隊”。第五,根據“享e貸款一個線上平臺”,促進惠企惠商政策的落實,行業對接批量授信,為縣域商戶、小微企業提供綠色閃貸服務,推動信貸服務在量合理增長的同時保證質的提升,不斷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在金融對實體經濟的讓利以及銀行凈息差繼續受到壓力的情況下,存款利率的降低是不可避免的,新發和存量貸款利率的降低使得銀行進行負債端成本控制變得勢在必行。
因此,銀行需要通過利率定價自律管理、完善利率定價管理制度等手段應對當下的市場利率化發展現狀,為推動商業銀行未來更好的發展、獲取更高的盈利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