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風氣監督員作為我軍監督體系的“神經末梢”,承擔著正風肅紀前哨站的重要職能。然而,受制于思想認識、業務能力、整體環境等多重因素,其監督效能往往難以得到完全釋放。本文通過調研走訪、座談了解、檢查抽查等方式,尋找當前監督員工作開展存在的矛盾堵點,提出解決方案,為提升基層監督質效提供理論支撐。
一、現實難點癥結
基層風氣監督員作為正風肅紀的“毛細血管\"和官兵利益的“首道防線”,在末端治理中卻常常暴露出一些梗阻和弱化情況。總的來看,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思想認知有偏差。主要表現在:一是定位偏,不敢監督。座談中,有部分監督員候選人擔心一年期滿卸任后仍要繼續原單位的工作,如在任期間監督過嚴,是否會“吃力不討好”,對個人后續工作發展產生影響。二是繭房多,不愿監督。個別監督員將監督與\"得罪人\"畫等號,導致主動監督意識缺乏,將監督工作視為走過場的“打卡”任務,搞重程序輕實效的形式化監督。三是基礎弱,不會監督。抽查中發現,個別監督員基礎能力欠缺,對涉敏感事項的時間、環節、要求等掌握不清,對風氣建設需關注的重點把握不準,認為只要開會時人到場了就是履行了監督職責。
能力素質有短板。主要表現在:一是工作上敏感性不強。個別監督員習慣把工作重心投入在會議開展、議事程序、手續正規等形式環節方面,而對網絡社群、日常閑聊等非正式渠道的官兵意見關注的少,導致容易錯失發現傾向性苗頭機會。二是方法上靈活性不足。在如何落實好監督工作的調查中,大部分監督員認為監督重點主要在于列席會議,一部分監督員則認為應該增加審閱留檔、聽取報告、伴隨監察,提出走訪官兵、談心談話、線索摸排的僅為少數。三是能力上專業性不夠。從抽查情況看,部分監督員對政策法規、監督方法掌握不深,難以精準識別和有效處理復雜問題。在對某單位新任職監督員的法規摸底考察中,成績85分以上的不足半數,還有個別人剛過及格線。
環境支撐有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職能疊加困境。調研發現,監督員普遍具有多重身份,有的監督員反映工作中時常還有“趕場子”“連軸轉”等情況,致使分身乏術、疲于應付。二是差序格局制約。座談中,不少監督員提出自身負責的都是本單位的“一畝三分地”,擔心周圍都是朝夕相處的戰友和領導,嚴格監督提醒可能會被貼上“不通人情”“打小報告\"等標簽,而面對官兵質疑時又解釋說服能力不足,從而引發畏難情緒。三是整改閉環斷鏈。檢查中,有的單位對監督員提出的問題缺乏跟蹤問效,對需要整改的問題只落實在紙面一報了之,未建立必要的“回頭看”和反饋機制,部分問題甚至出現反復或長期拖而未決情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監督員公信力與積極性。
二、剖析原因根源
基層風氣監督員工作困境的構成,總的來看是多因互嵌的系統性癥結,但深入分析個中原因,感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思想認同不強,角色定位存在困境。一是單位支持度偏低。從調研情況看,部分單位存在重任務完成輕風氣建設情況,將監督員定位為“滅火隊”而非“預防崗”,認為只要在會議中有列席就行,至于能發揮多大效能、解決多少問題全看監督員自己,導致監督工作出現“干好干壞一個樣\"的邊緣化情況。二是官兵認同感弱化。個別官兵對監督員角色職責缺乏正確的理解認識,甚至認為監督員是“領導眼線”“拿雞毛當令箭”,日常溝通存在隔閡。三是自身責任心不強。有的監督員職責意識模糊、榮譽感較弱,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監督行為依賴上級指令和本級通知,存在等安排、等開會、等要求的應付心態和惰性思維。
能力素質局限,專業水平存在短板。一是系統培訓缺乏。新任職監督員更多是依靠前任的“傳幫帶”和自己“學中干、干中學”,碎片化式學習難以適應監督員崗位需要。二是學習動力不足。導致對政策法規理解不透、一知半解,例如座談中有的監督員認為自己任期只有一年,再花大力氣去專門學習感覺必要性不大。三是實踐經驗偏少。導致實際工作中出現對津貼發放、休假輪換等具體制度理解模糊,有的無法認清正常交往與違規往來的具體界限等情況,從而影響了監督質效和權威。
環境制約因素,監督動力存在弱化。一是工作事務繁多。監督員作為兼職人員,其工作往往需在完成本職工作之余開展,導致精力難以專注履職。例如有的監督員反映,在經歷數天航行值班后,身心狀態還沒來得及調整就要被拉去參會。二是人際關系復雜。在相對固定的人際環境中,開展監督工作難免要面對各種“人情世故”。例如有的官兵認為“禮尚往來\"“聚餐宴請”是人之常情,查糾戰友間這種“無關痛癢”的小錯是過度監督,導致官兵對監督工作的支持認同出現弱化,加大了監督員人際關系壓力。三是整改推進乏力。有的監督員反映,在實際工作中缺乏自主調查權限,發現問題后需向所在黨組織或上級紀委反映才能推動整改,而且對整改情況也難以及時跟進,導致對問題查糾整改效率偏低。
三、靶向施策措施
破解新時代基層風氣監督工作瓶頸,需著力構建“剛性約束一柔性激勵一閉環治理”的三維聯動機制,廣泛凝聚監督員“地位重要、職責重大、崗位光榮\"的思想共識,推動監督體系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防轉型,實現基層風氣建設標本兼治、常態長效。
強化思想引導,筑牢履職根基。堅持將風氣監督成效作為黨組織班子考核重要指標,納入單位“雙爭”評優評先范疇,同步開通監督員直接匯報的“直通車\"通道,安排上級黨委紀委定期聽取監督專題匯報,及時采納意見建議,并作為研究工作、分析形勢的重要參考依據,全面鼓勵和支持監督員工作開展。著眼凝聚監督共識,廣泛開展“監督力護航戰斗力”專題教育,開設“微腐敗\"情景體驗課,組織“清風哨兵\"故事會、“風氣依靠誰、監督為了誰”大討論等活動,通過正反交鋒引導官兵破除認知誤區。積極為監督員撐腰鼓勁,開展“執紀如鐵、守土有責\"專題職業教育,鼓勵監督員主動列席有關會議,支持“雙爭”評優評先向模范監督員傾斜,提升民主選拔、聘用儀式和組織培訓等規范化水平,不斷增強崗位榮譽感,全面立起“監督有功、失職有過”的鮮明導向。
加快能力再造,鍛造過硬隊伍。拓展協作抓教模式,將監督員及候選人統籌納人紀委學習、黨支部之家活動范疇,采取輻射帶動研學方式,廣泛開展“黨紀法規集中抓、隨堂提問相互比、知識難點大家談\"以及“三學、兩訓、一考核\"等教育實踐活動,加快提升知識理論水平。機關每月編印下發風氣監督重點提示手冊,定期邀請軍地專家、兄弟部隊骨干以及有巡視辦案經驗同志開展法規解讀、案例闡釋、實務培訓等傳授經驗技巧。聚力推廣以老帶新結對幫帶措施,建立“導師庫”,搭建情境課堂、虛擬課堂、拓展課堂和實踐課堂等“四類課堂”靶向施教,不斷提高監督員問題處置能力。
優化環境體系,激發內生動力。聚焦優化工作條件,紀委機關制定“規范臺賬\"精簡非必要監督事項及行政負擔,建立交叉監督、遠程監督和紀委代職等辦法緩解監督員工作強度,從根本上實現減負目的。堅持硬性制度與彈性工作相結合,全面賦予監督員參與黨風廉政建設的建議權、詢問權、檢舉權、監督權,制定宣傳教育、督促檢查、受理考察、執紀監督、請示匯報等“五項工作內容”,建立匿名舉報和保護機制,切實消除監督員后顧之憂。完善監督閉環機制,建立線索移交、季度例會、定期反饋等制度措施,擬制“監督整改督辦清單”,對上報的線索問題明確責任單位部門,監督員全程參與跟蹤問效,對處理超時和整改不力的由紀委責令相關責任人作出檢查,確保監督工作落地生根、取得實效。
【作者單位:92765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