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我國頒布了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以下簡稱《婚姻法》),確定了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思想,推動了人民群眾關于婚戀觀的巨大轉變,開啟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新時代,揭開了中國婚姻法治的新篇章。
一、《婚姻法》頒布前的新婚姻理念
《婚姻法》頒布之前,就開展了新婚姻思想的宣傳。抗日戰爭時期,邯鄲組織成立婦救會,廣泛向群眾宣傳《普冀魯豫邊區婚姻暫行條例》,內容包括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原則,禁止重婚、納妾、童養媳和買賣婚姻,提倡婚姻自主,禁止虐待婦女等,并采用編排小歌劇、快板以及充分利用婦女識字班、夜校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1948年10月,政府法民字第一號布告中提到“女不到17歲男不到18歲不得結婚”“媒人欺騙男女一方或雙方而取利者,父母作主不經兒女同意而取利者,一經查出或告發,受法律處分”等等,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樹立起婚姻自主的理念。土改后,婦女有了自己的土地,經濟上有了自主權,思想覺悟也普遍提高,她們迫切要求實現婚姻自由,解除封建婚姻的枷鎖。這些都為《婚姻法》的大范圍宣傳貫徹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貫徹《婚姻法》運動開展的背景
由于封建婚姻制度長期束縛人民的思想,封建婚姻造成的不幸事件還時有發生,因此,《婚姻法》的宣傳貫徹顯得尤為迫切。1952年底,《中共中央關于貫徹婚姻法的指示》明確提出,要盡快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貫徹婚姻法運動委員會,并將1953年3月定為集中貫徹《婚姻法》運動月。根據中央指示要求,邯鄲專區貫徹婚姻法運動委員會辦公室于1952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標志著有組織地宣傳貫徹《婚姻法》運動在全面開展。
如何貫徹《婚姻法》,中央貫徹婚姻法運動委員會在1953年3月下發的《貫徹婚姻法宣傳提綱》中明確提到:貫徹《婚姻法》是反封建的社會改革,與其他社會改革不同,它完全是人民內部的事情,因此要采取教育的方針,要用民主的說服的辦法,把舊婚姻制度的壞處和新婚姻制度的好處徹底講清楚,把封建主義和新民主主義的思想界限分清楚,以宣傳教育為主,絕不能采取粗暴急躁的態度和階級斗爭的辦法。因此,這次運動主要目的就是使大家在婚姻制度上能夠明辨是非,分清好壞,幫助建立民主和睦的夫妻以及婆媳關系。遵循中央指示,積極開展《婚姻法》的貫徹實施運動,宣傳推廣新婚姻理念,引導老百姓摒棄封建落后思想,樹立正確婚戀觀。
三、貫徹《婚姻法》運動的主要環節
(一)集中學習,領會精神
據檔案記載(圖1),貫徹《婚姻法》工作分準備和實施兩個階段。前兩個月的準備工作主要是組織大量的干部學習《婚姻法》相關文件,目的是解除基層干部的思想顧慮,明確政策和具體做法。據統計,邯鄲各縣、區的村長、黨支書、宣傳員等1.1萬余人參加了集訓。隨后,各縣、區又以農村為單位推行普訓工作,在集訓與普訓中不斷強調新婚姻制度的優越性,明確貫徹《婚姻法》的重大意義,扭轉了部分干部重男輕女、喜新厭舊的錯誤思想。同時,為了強化這一運動的組織保障,各縣(市、區)均成立了貫徹婚姻法運動委員會。
(二)開展宣傳,家喻戶曉
以上準備工作做好后,在1953年3月初即開展了大張旗鼓的宣傳貫徹運動,共抽調了900余名干部組成了工作組,選取了370多個重點村,以及275個重點片(一個重點片由4至8個村組成)進行深人宣傳。另外對1700余村作了一般宣傳,動員了8.6萬名宣傳員及2.1萬名群眾宣傳隊員。為了使《婚姻法》深入人心,采取了形式多樣的宣傳舉措:一是召開系列會議具體講明政策,從中了解群眾思想、研究解決辦法;二是黨團宣傳員挨戶詢問,了解家中情況,為召開家庭會議做好準備;三是通過演劇、幻燈、電影、收音機、快板、街頭劇團、展覽等各種文藝活動進行宣傳,印制了42種約3萬多份的宣傳品,并通過身邊人身邊事,說明舊婚姻制度的危害及新婚姻制度的優越性。通過聲勢浩大的宣傳教育,《婚姻法》家喻戶曉。
經過上述方式,工作人員了解到群眾思想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歲數較大的人群受封建舊禮俗影響最深,因此對他們主要宣傳婚姻要能團結夫妻、和睦家庭、尊老愛幼、愛護子女,應在婚姻問題上尊重子女的意見,并說明包辦婚姻的非法性及造成的不良后果等內容。二是青年男女對《婚姻法》是支持的,要向他們主要宣傳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思想。三是對寡居婦女主要宣傳再婚自由,任何人不能加以干涉和阻攔。四是對軍屬主要宣傳軍屬光榮的風氣,提出“丈夫前線當英雄,妻子后方當模范”的口號,提高其愛國主義的思想覺悟。五是對重婚、早婚的人群,要說明早婚的害處及對后代子孫身心健康的危害,以及重婚是觸犯《婚姻法》的行為。
(三)評選模范,樹立典型
為鼓勵群眾主動貫徹《婚姻法》,積累經驗,此次運動還設立了模范家庭、模范公婆、新婚姻典范、模范干部、模范宣傳員等五類模范。模范的評選有兩種方式,一是由村貫徹婚姻法運動委員會召開群眾大會說明評選模范的條件及意義,然后黨團員、宣傳員、骨干等深人群眾分級討論,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分組分片選出候選人,大會介紹模范事跡,然后大會通過(口頭、選舉、票選)即為正式模范。二是由村貫徹婚姻法運動委員會提出條件,讓黨團宣傳員、群眾積極分子先進行討論醞釀,提出候選人,再召開群眾大會公布、分組討論,之后大會選舉(口頭、舉手、票選),再經過支部審查批準即可為模范。
(四)召開會議,有的放矢
在深入宣傳過程中,根據群眾迫切需要解決而不能自己解決的家庭問題,適時地召開家庭會。針對不同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選取典型案例,首先找出存在典型問題的家庭,如婆媳不和、包辦買賣子女婚姻、限制婦女參加社會活動等,由村干部和工作組同志對家庭成員做好充分的思想動員后,召開會議現場找出問題根源,討論解決辦法,今后參照執行。在此期間引導有類似問題的群眾參加觀摩,這樣既解決了問題,也教育了群眾,這種家庭會被稱為“和睦會”“團結會”“生產會”“進步會”。二是群眾主動要求,先由村干、黨、團、宣傳員等調查核實群眾提出的需要解決的家庭矛盾,將情況匯報到委員會進行研究,制定解決方案,召開會議全家討論,表明態度,制定計劃,這樣具體而詳細認真地“解疙瘩”,被群眾稱為“有話說到當面”就是好。三是干部帶頭召開,村干、黨、團、宣傳員以身作則,主動召開家庭會,吸收附近群眾參加,起到影響帶動的效果,大家稱這種家庭會為“請清官斷家務”。
四、貫徹《婚姻法》運動取得的成效
貫徹《婚姻法》運動在1953年4月份陸續結束,并進人常態化階段。據統計,全市有80% 的成年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宣傳教育,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民主和睦、團結生產的風氣在群眾中開始樹立。
首先,廣大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教育。由不關心婦女疾苦或干涉婚姻自由等封建思想轉變為積極執行政策,提倡男女婚姻自主;由對家庭關系問題熟視無睹轉變為積極主動地加以解決。尤其在運動前有些干部認為婦女已經解放,無需再貫徹,或認為此項運動是婦女的事情與自己無關,經過集普訓練,明確了貫徹《婚姻法》運動的重大意義,開始大膽地進行宣傳并以身作則帶頭執行。如大名縣干部呂某,在運動前不敢宣傳,害怕老婆和自己離婚,經過學習后放下了思想包袱,大膽地進行宣傳并被評選為模范干部。
其次,社會風氣有了重大轉變。幾千年封建制度的影響下,很多人在婚姻問題上仍保有“父母之命、媒妙之言”“自由戀愛是家規不嚴、敗壞門風”等封建思想。貫徹《婚姻法》運動后,人們逐漸認識到新婚姻制度的好處,包辦、買賣婚姻的能主動認識到錯誤,將選擇婚姻的權力交到子女手里;重男輕女大男子主義的傳統惡俗也逐漸消失,認識到只有尊重婦女才能和睦團結生產;廣大青年男女積極擁護《婚姻法》,他們爭取婚姻自由,與封建婚姻制度進行斗爭。整體上來說,社會風氣有了極大地改善,民主和睦的新型家庭大批量出現。
最后,生產積極性大幅提高。廣大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主后積極踴躍地投人生產戰線,特別是婦女同志,她們提出“以實際行動和生產成績來爭取男女平等”“搞好生產徹底求解放”等口號。期間涌現出一大批生產積極分子,如魏縣婦女主任趙某前因夫妻感情不好工作消極,經工作組調解改善了夫妻關系后,積極投入生產。在趙某的帶動組織下,全村婦女幫助男子打了一眼井,打破了群眾認為“婦女不能打井”等封建迷信思想和鄙視婦女的觀點。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面貫徹《婚姻法》運動不僅是對廣大群眾在婚姻問題上的思想扭轉,更是承載著國家對社會道德、風俗觀念的廢舊立新。這次運動從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循循善誘,因勢利導,解開了群眾的思想枷鎖,使其對《婚姻法》有了更加真實地了解,對自身或家庭問題也有了重新思考。貫徹《婚姻法》運動后,群眾思想從封建束縛中得以解脫,確立了新民主主義婚姻家庭制度,形成了婚姻家庭新風尚,夫妻關系、婆媳關系變得更加和睦,親子關系更加民主,因不當婚姻直接或間接造成的司法案件大幅減少,社會呈現出一片新的氣象,極大地推動了全社會精神文明的進一步建設。
作者單位:邯鄲市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