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戲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通過自由探索、社會互動與意義建構實現發展的重要途徑。其中,分享環節作為游戲活動的總結性環節,承擔著經驗梳理、認知深化與情感聯結等多重功能,為幼兒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契機。本文基于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及杜威的“問題教學法”理論,系統探討了同伴助推、問題驅動、材料創新等7項分享環節的具體策略,為幼兒園教師提供了可操作的實踐模型。
分享環節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意義
多維度理論支撐體系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核心啟示。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者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以發展。在自主游戲的分享環節中,幼兒通過語言表述將游戲中的動作思維轉化為符號思維,同伴互動則為個體提供了社會建構的可能。
維果茨基理論的實踐轉化。“最近發展區”理論為分享環節的互動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教師通過同伴互助分組與階梯式提問,如“你嘗試過幾種方法?”“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等,將幼兒的潛在發展水平轉化為現實發展水平。其社會文化理論則強調,同伴互動中的語言中介作用能夠幫助幼兒內化思維策略,形成“心理工具”。
杜威教育哲學的當代詮釋。杜威“做中學”的理念體現為分享環節中“問題教學法”的實踐。教師將游戲中生成的真實問題,如“如何讓積木塔承受更多重量”等,轉化為集體探究主題,通過“情境創設—問題提出—方案設計—驗證反思”的探究鏈條,培養幼兒的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
實踐意義的三重維度
幼兒發展維度。分享環節為幼兒提供了元認知發展的契機,通過對游戲過程的回顧與反思,幼兒能夠有意識地調控認知策略。同時,同伴間的經驗交換打破了個體認知局限,形成“集體智慧”的建構機制。研究表明,持續參與結構化分享環節的幼兒,其規則意識與合作能力發展速度顯著快于對照組。
教師發展維度。分享環節是教師開展形成性評價的重要場域。通過觀察幼兒在分享中的語言表達、情緒反應與問題解決方式,教師能夠精準把握幼兒的發展需求,為后續游戲指導提供依據。這種“觀察—評估—干預”的循環機制,推動教師從“活動組織者”向“發展支持者”轉型。
課程建設維度。優質分享環節能夠生成豐富的課程資源。幼兒在分享中提出的創意想法(如用紙箱制作太空艙)、遇到的挑戰性問題(如斜坡角度與小車滑行距離的關系),均可轉化為生成性課程主題,推動游戲活動向縱深發展。
分享環節的實施策略
同伴助推,提升有益經驗
基于維果茨基“社會文化理論”的認知發展觀,同伴互動構成幼兒經驗提升的“最近發展區”。在分享環節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幼兒分享游戲中的成功經驗或遇到的困惑,鼓勵同伴間相互學習。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說說自己的事”喚醒幼兒游戲記憶,促進同伴間經驗共享,也可以采用開放性提問,如“你覺得他的做法怎么樣?”“這個方法還可以用在什么地方?”等,幫助幼兒搭建認知腳手架,促進幼兒認知深化,發展高階思維。
問題引發,驅動深度思考
“問題教學法”強調將幼兒在游戲中遇到的問題轉化為集體討論的主題。例如,在沙水區“水管接口漏水”問題中,教師先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再設計遞進式問題鏈,如“水管漏水發生在哪個部位?”“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驗證你的猜想?”等,最后聚焦核心問題,鼓勵多元解決方案。通過問題驅動,引導幼兒從初級方案逐步發展出科學的結構設計,以此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材料創新,拓展游戲維度
教師可以在分享環節中介紹新材料的創新使用方法,激發幼兒對新材料的興趣、拓展游戲內容。例如,捕捉幼兒在游戲中創新運用材料的典型片段,再通過集體討論來拓展玩法,如“今天他使用了一種新材料,他是如何用的?”等。這種實踐不僅豐富了游戲體驗,還促進了幼兒創造力的發揮。
情景再現,強化經驗感知
教師利用視頻或圖片重現游戲場景,構建“視覺—言語”雙重表征系統,幫助幼兒回憶游戲過程,發現其中的價值或問題。例如播放沙水區“管子引水記”游戲視頻,引導幼兒分析管道搭建問題,推動經驗內化。
支持認同,提升歸屬感和社會適應力
幼兒在游戲中常常展現出豐富的創造力,教師可以通過分享環節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創意成果,如“這個方法很棒,你是怎么想到的”等。通過集體認同,幼兒不僅可以獲得歸屬感,還能在同伴的反饋中產生新的靈感。此外,在游戲中,幼兒可能會經歷成功、失敗或同伴沖突等體驗。教師可以通過共情與反饋幫助幼兒管理情緒,增強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
遷移經驗,讓游戲回歸生活
游戲來源于生活,也歸于生活。教師可以通過分享環節幫助幼兒將游戲經驗遷移到生活中,如“你在游戲中學會了合作,那么在家里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事時也可以這樣”等。通過這種方式,幼兒能夠更好地理解游戲與生活的聯系,提升生活能力。
分享環節的實踐效果
當前游戲教育實踐中存在三重突出矛盾:一是教師主導與幼兒主體性的失衡,表現為分享內容預設化、互動形式標準化等;二是經驗傳遞與能力建構的割裂,分享環節常停留于成果展示,缺乏對問題解決過程的深度剖析;三是游戲場景與生活情境的脫節,幼兒難以將游戲經驗遷移至真實的生活場域。分享環節作為自主游戲活動的核心價值載體,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相關研究表明,優質分享環節可使幼兒的游戲效率提升55%,同伴互動頻率增加60%。這一數據凸顯了分享環節的教育潛能。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王臺中心幼兒園通過系統的分享環節設計,運用同伴促進、問題驅動、材料創新等策略,使得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的參與度、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有了顯著提升。同時,教師也能夠有效支持幼兒在游戲中進行經驗總結與能力提升。未來,園所將繼續探索分享環節的多樣化實施方式,以更好地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王臺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