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托里尼的藍白穹頂、愛琴海的唯美日落、克里特島的粉紅沙灘……希臘的海島風光讓無數人魂牽夢繞。但很少有人知道,希臘也是一個多山的國家,80%的國土被山地和丘陵覆蓋,山地風光不容錯過。
從北至南,從陸地到島嶼,山地以不同姿態勾勒出希臘獨特的輪廓。
北部的奧林匹斯山和坎布尼安山橫亙在邊界地帶,如同界碑一般將塞薩利與馬其頓分隔開來。位于巴爾干半島中部的品都斯山脈,從西北到東南橫貫希臘。在希臘中部,皮立翁山與周邊地形共同構成一幅錯落有致的畫卷。再往南,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群山以阿卡迪亞為中心向四周輻射開來。泰格特斯山脈尤為突出,它在“凹陷”的拉科尼亞西邊拔地而起,形成一道天然的防御屏障,守護著這片土地的安寧。
天然的山地為熱愛徒步的人們提供了豐富的選擇,而在眾多選擇中,奧林匹斯山、邁泰奧拉、撒瑪利亞峽谷最具代表性,它們是自然與信仰的集大成者,每一個抵達者都會在心中留下永恒的記憶。
奧林匹斯山頂部終年積雪,云霧籠罩,最高的山峰——米蒂卡斯峰海拔2917米,意為“萬神殿”。作為希臘最高山,奧林匹斯山在希臘人心中擁有至高無上的神圣地位。希臘人認為,統治世界、主宰人類的12個大神就居住在這座高山之上。
想要對這座山一探究竟,徒步是絕佳的選擇。
通常,大多數人會選擇從山腳的利托霍龍鎮出發。利托霍龍鎮被稱為“眾神之城”,這是外界通向“萬神殿”的唯一入口。往往天未破曉,徒步者們就要背上行囊,向著心中的圣地進發。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首先要面對一條從海拔1100米上升到海拔2060米的路段,這段路的起點是普里奧尼亞,終點是阿加皮托斯避難所,全長約6公里,坡度較為緩和,是許多徒步者挑戰奧林匹斯山的熱身路段。
從普里奧尼亞開始向上攀登,隨著海拔慢慢升高,森林漸漸稀疏,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高山草甸。草甸就像綠色絨毯,鋪滿山坡,野花點綴其中,景色十分宜人。阿加皮托斯避難所就坐落其間,人們可以在此進行休息和補給。行程到此處,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從避難所出發到斯卡拉峰這段路程,難度陡升。面對陡峭的山坡、崎嶇的巖石,徒步者需手腳并用,小心翼翼地攀爬,每一步都需要全神貫注,稍有不慎就可能打滑墜落。伴隨攀升的海拔,風會越來越大,氣溫也逐漸降低,對攀登者的體力與心理都是極大的考驗。不過,所謂站得越高看得越遠,在這段攀爬過程中,目之所及的景色越來越壯觀,遠處的愛琴海波光粼粼,與連綿的山脈相互映襯,令人沉醉。
抵達斯卡拉峰后,極目遠眺,奧林匹斯山的雄渾就有了輪廓。連綿的山脈、深邃的峽谷、遼闊的大海,這一切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絢麗的色彩和最神奇的筆觸勾勒出的杰作。不遠處的米蒂卡斯峰依然籠罩在云霧之中,那正是神話傳說中眾神的居所,它似乎被一股氣息縈繞,成為勇敢的徒步者前行的動力。繼續向米蒂卡斯峰進發,路途會更加艱險,巖石更加陡峭,空氣也越發稀薄。當最終站在米蒂卡斯峰的頂端,所有的疲憊與艱辛會瞬間煙消云散。
1938年,希臘當局宣布奧林匹斯山成為希臘國家公園。這是希臘第一個實施特定保護法規的地區。1981年,奧林匹斯山被認定為“生物圈保護區”,歐盟將其列為“歐盟鳥類生活重要地區”。在利托霍龍鎮的奧林匹斯山國家公園信息中心,展示著奧林匹斯山的地質構成、考古學遺址、動植物種類、神話故事等各種信息,成為人們了解這座山的重要窗口。
在希臘中北部的色薩利區,有一片如夢似幻的砂巖峰林,突兀地聳立在平原之上——邁泰奧拉。邁泰奧拉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懸在空中”,這個名稱形象地描述了該地的地理特征:幾百萬年前,這里是一片汪洋,后來由于地殼運動和海水沖擊,逐漸形成石林地貌,巖石裸露, 經年累月的風化和溶蝕塑型,最終塑造出如今高達500多米的石林群,猶如懸在半空之中。
群峰之上,多座修道院錯落地矗立其間,仿佛眾神拋擲的一顆顆棋子,凝固在時空的裂隙中。其實,從11世紀開始,便有修道士在此隱居。到14世紀,為躲避土耳其人入侵,大批修道士來到交通不便的邁泰奧拉,陸續在巖壁上修建起一座座修道院。鼎盛時期,這里的修道院多達24座,現在完整保存的僅有6座。1988年,邁泰奧拉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名錄,不僅是地質運動的杰作,也是人類信仰的見證。
邁泰奧拉激發了無數藝術創作:宮崎駿以它為原型構思《天空之城》,007系列電影《最高機密》在此取景,希臘作曲家塞奧佐拉基斯為之譜寫交響詩……其超現實景觀甚至影響了現代建筑美學,雅典衛城博物館的懸挑設計便暗含邁泰奧拉的“懸浮”意象。
長久以來,許多人會自發徒步上山朝圣,但在2015年“眾神之路”環線建成后,3天的傳統徒步路線被壓縮為6 小時的精華徒步。而后,邁泰奧拉成為越來越多徒步者的朝圣之地。
在現存的6座修道院中,北部海拔613米的大邁泰奧拉修道院,最具挑戰性:需要攀爬146級嵌入垂直巖壁的臺階。這些臺階最初由修道士用繩索和木梯搭建,1925年才改為石階。在修道院東側的“隱士洞穴”旁,保留著當年運輸物資用的絞盤系統——修道士們需要將物資放在網兜里,然后吊上40層樓高的懸崖。
魯薩努修道院建筑在兩座巖柱之間,通過懸空木橋與外界連接。這是唯一由修女駐守的修道院,彩繪玻璃將拜占庭圣像的影子投射在懸崖邊緣,修女們種植的迷迭香與百里香隨風浮動,混合著乳香的氣息,構成獨特的“圣域嗅覺”。
此外,在電影《007之最高機密》中出過鏡的圣三一修道院;保留著眾多拜占庭壁畫的圣尼古拉斯·阿納帕蘇薩斯修道院;珍藏有大量圣經手抄本的瓦拉姆修道院;最容易抵達的圣史蒂芬修道院……每一座都值得一探究竟。
若遇雨季,修道院被霧氣吞沒,穿行其中,仿佛行走于宮崎駿筆下的天空之城。下山時選擇山谷小徑,踩著拜占庭商隊遺留的騾馬蹄印,巖縫中偶然可見修道士隱居時留下的陶罐殘片,運氣好,甚至有機會邂逅瀕危的巴爾干猞猁……
人們喜愛徒步邁泰奧拉,或許是出于對這片地理景觀的好奇,也或許是被這里深厚的宗教文化吸引,但無論如何,只有親自前往,方知“懸在空中”的邁泰奧拉,不僅是地質奇觀,更是人類在絕境中尋找神性的永恒隱喻。正如巖壁上那句未被風雨磨滅的希臘文銘刻:“信仰,是比巖石更堅固的基石。”
撒瑪利亞峽谷是希臘境內最長的峽谷,全長16千米。峽谷位于克里特島上,拔地而起的山巒形成的山谷深達500米,兩側近乎垂直的巖壁上,斑駁的巖石紋理清晰可見。峽谷最窄處被稱作“撒馬利亞之門”,寬度不到4米。壯觀的地貌和豐富的生態系統,吸引了無數徒步愛好者前來探索。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普通人穿越全境,需要花費5~7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徒步之初,峽谷較為開闊,布滿碎石的地面與鞋底摩擦不停發出沙沙聲。峽谷間生長著克里特島特有的植物,包括乳香黃連木,枝干扭曲、香氣獨特的百里香,頑強扎根巖石縫隙的野薄荷等。隨著不斷深入,峽谷逐漸收窄,光線變得愈發昏暗。最狹窄處,兩側巖壁觸手可及,抬頭望去,天空被切割成細長的藍色絲帶,陽光艱難地穿透縫隙,在巖壁上投下斑駁光影。腳下的小徑緊貼著米利俄斯河,河水在巖石間奔涌跳躍,激起白色浪花,此時,徒步者需要小心翼翼地在濕滑的巖石與湍急的河水間穿行。
行至峽谷中段,一處名為“鐵門”的景觀令人震撼不已——兩塊巨大的巖石如同一扇天然的大門,將峽谷緊緊鎖住。在這里,水流更加湍急,空氣中水霧彌漫,整個峽谷都被濕冷籠罩。在巖石的凹陷處與裂縫中,常常能發現一些珍稀的動植物,比如克里特島巖羚羊,它們矯健的身影在陡峭巖壁上跳躍;再比如一些僅生長在峽谷特定區域的珍稀野花,它們在巖石庇護下生長,為冷峻的峽谷增添溫柔的色彩。
繼續行走,當鈷藍色的海浪撲入視野,徒步已經到了尾聲。古希臘人將此地視為“連接凡間與冥界的通道”,若有余力,靜待夕陽將“鐵門”染成熔金的時刻,方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