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菁,語文教師,校語文教研組組長。曾獲杭州市教壇新秀、上城區學科帶頭人、杭州市中小幼論文二等獎、杭州市中語會論文一等獎、杭州市優質課一等獎、上城區優秀教師“銀桂獎\"等榮譽。
原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寫作任務。(40分)
‘若是月亮還沒來,路燈也可照窗臺,照著白色的山茶花微微開…”最近,《若月亮沒來》這首歌火了,不僅因為旋律上頭,還因為歌詞治愈,唱進了無數普通人的心里。歌詞中的“月亮”代表什么,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倘若它遲遲沒有出現,我們該怎么辦?
針對以上內容,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你可以記述經歷,可講述故事,也可發表看法。
要求: ① 角度自定,題目自擬; ② 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③ 不少于600字;④ 不得出現含考生個人真實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文題解析
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材料出自《若月亮沒來》的歌詞:“若是月亮還沒來,路燈也可照窗臺,照著白色的山茶花微微開…\"歌詞通過月亮和路燈的對比,傳遞出一種隨遇而安、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月亮常被賦予浪漫、理想的象征,而路燈則常被視作平凡、現實。歌詞表達中并未因月亮缺席而失落,而是以路燈為替代,照亮窗臺,映襯山茶花的綻放。這種轉換體現了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即便理想未能實現,現實依然可以美好,值得珍惜
歌詞中的‘月亮'代表什么,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倘若它遲遲沒有出現,我們該怎么辦?”由此,這道作文題立意的關鍵在于兩點。第一點,要談談自己對“月亮\"的理解。月亮作為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具有豐富的意蘊,如理想、希望、光明、目標等。“月亮還沒來”,意味著一種理想或目標未達成、未實現的狀態。第二點,需對“月亮還沒來”做思辨性分析?!斑€沒來”是“遲來”,還是“不會來”,抑或是“不確定是否會來”?我們是選擇耐心等待,還是主動出擊、積極爭???此外,還可以引入“路燈”的意象,思考兩者的關系
寫作引導
一、從現實和理想的層面出發思考。月亮可以代表理想或目標,而它的遲遲未出現象征著現實與理想之間存在差距。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選擇調整目標,或是通過努力縮短現實與理想的距離。
二、雖然月亮遲遲未出現,但我們仍相信它終會出現這象征著在困境中保持希望,堅持信念,最終會迎來光明
三、從等待與行動的層面出發思考。當月亮缺席,是繼續等待,還是主動去尋找或創造屬于自己的月亮?
四、從情感與心理的層面出發思考。月亮常被用來寄托某種情感,比如思念。月亮遲遲未出現,象征著情感的失落或空虛。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填補內心的空缺,或學會在孤獨中成長
五、反思自己的心理狀態,學會接受不完美,或在不確定性中找到內心的平靜
無論是記敘文還是議論文,在謀篇布局上,都要側重“怎么辦”,不能局限于對“月亮”的理解。例如,通過記敘一件“目標始終未達成”的事件,詳寫自己堅持努力的過程,或者心態調整變化的過程。建議使用夾敘夾議的手法,將自己的思考融人記敘中,結尾做點題與升華。如果選擇議論文寫作,則需闡述清楚“月亮”的內涵,再有條理地表達自己對“月亮缺席”的看法。做到論點明確,論據充分,通過嚴謹的論證過程,使讀者信服你的觀點。同時,要注意運用多種論證方法,如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等,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月光未至路燈明
黃牧野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中學902班
‘若是月亮還沒來,路燈也可照窗臺?!痹鹿怵崳窡艋椟S,兩者本不相及,卻因一句歌詞產生了奇妙的聯系。這句歌詞道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當我們追求的理想尚未實現時,不妨珍惜當下已擁有的美好。這不僅是一種生活智慧,更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面對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我們需要學會調整心態。就像現代作家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她原本夢想著浪漫的異國風情,卻不得不面對貧瘠的荒漠。但她沒有因此而消沉,而是用獨特的眼光發現了沙漠的美,寫下了感動無數讀者的《撒哈拉的故事》。這告訴我們,當現實與理想存在差距時,調整心態往往能讓我們發現意想不到的精彩

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靈活變通同樣重要。著名企業家馬云在創業初期,曾經歷過多次失敗。他最初的夢想是做一個英語老師,但在互聯網浪潮中,他敏銳地發現了電子商務的機遇。雖然這與最初的理想有所偏離,但他抓住了時代賦予的機會,最終創造了阿里巴巴的商業傳奇。
這種在現實條件下靈活調整方向的能力,正是“路燈也可照窗臺”的生動體現
珍惜當下并不意味放棄理想,而是在追求的過程中保持平衡。日本著名動畫導演宮崎駿在創作《千與千尋》的過程中,發現了更有價值的故事線索,于是果斷調整創作方向,最終創作出了享譽全球的動畫電影。這種在創作過程中保持開放和靈活的態度,讓他既能堅持藝術理想,又能把握當下的創作靈感
生命中的月亮或許會遲到,但路燈始終在那里,默默守護著窗臺。這種認知不是妥協,而是一種智慧的生活藝術。正如德國哲學家尼采所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讓我們學會在月光未至時欣賞路燈的溫暖,在追求理想的同時珍惜當下的美好,這樣的人生才會更加豐富多彩。
【點評】
這是一篇議論文習作,可得35分。作者從“理想和現實”的關系層面出發進行思考,表達了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全文結構清晰。首先通過歌詞引出觀點,開門見山,簡潔明了。主體部分提出了面對落差的兩種做法,一是調整心態,二是靈活變通。論述過程中選取了三個不同領域的代表人物(三毛、馬云、宮崎駿),通過他們的經歷生動地論證了“珍惜當下”和“靈活變通”的重要性,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結尾部分引用了德國哲學家尼采的話,總結升華。
當然,文章也有不足。比如,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之間的邏輯關系還需要斟酌。“靈活變通”是否屬于“珍惜當下已擁有的美好”的范疇之內?分論點二“靈活變通的重要”和分論點三“保持平衡”是否有重合?這些還需仔細思考。
何必久等月光
婁譯文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中學908班

月光如傾如瀉,乳白的光暈淡淡地搭在木匠的肩頭。樹影婆娑間,一柄陳年的小錘徐徐地敲著一段黃楊木。打坯聲里流蕩著清清淺淺、捉摸不定的香。
砰、砰、砰·…
他已記不得有多少個夜晚,獨坐月光里趕制木雕。他說,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買到一段產自樂清的上等佳木,傾畢生之力雕一尊最精妙的觀音立像,一鳴驚人,揚名四方,
三十年,人生有幾個三十年!他日夜雕琢,在月色流淌中,他的技藝一路精進?,F在,他認為時機到了。他主動聯系了樂清的一位朋友,對方答應他一個月后將他所求的木材寄到,他喜得徹夜難眠
可是不巧,自那天以后便遇上了十年不遇的陰晦天氣。將近一個月時間陰雨綿綿,黑云壓城,月光也再沒有如往常一樣柔和地擦著他的作品。漫長的等待讓他的內心漸漸焦灼起來。一個月、兩個月時間倏忽而過,那人竟香無音信,似乎樂清佳木的交代從未發生,
他沮喪至極,日日垂頭喪氣。不經意間,發現桌腳邊的那段黃楊木。
他依稀記得,這是一段廢木,默默臥在路邊,經歷了無數鞋底的踐踏。他不忍扔掉,就拿來敲敲打打。沒想到細看才發現,這黃楊木的每一寸都泛著紅棕色的紋理,仿佛輕籠著云煙,繚繞著靜而不揚的薰香。于是執拗歪斜的兩處細紋,被他刻出兩道娟秀蛾眉。
他凝視著這段“廢木”,笑了。他喃喃道:“我何必久等月光,更何必久等遠方佳木?佳木已在我身邊。”年邁的他向自己發問的那一刻,似乎已找到了人生的答案。平凡,未嘗不是人生的美好。
后來見他,提著一盞小油燈,灰黃的燈火晃晃地跳躍,照著他的面頰分外溫暖,倘若月亮不露面,便借著油燈,手執刻刀,細雕手中之木。刀鋒緩落觀音像衣袂之側,不疾不徐地游刃于黃楊木細細的紋理間。刃鋒輕輕劃過,若細浪無聲拂過。他的眼中進射出一道微光,滿臉的褶子舒展開去,像寧靜的水波泛起漣漪。
他說,一鳴驚人,于他而言已不重要,因為油燈的焰光,已照亮了他人生平凡的微光,
【點評】
這是一篇文學作品,可得35分。通過木匠在雕刻觀音像的過程中頓悟,不再執著于等待佳木,而是轉用平凡的黃楊木的故事,傳達了一種對平凡生活意義的思考。月亮,既融入木匠日復一日雕刻的環境中,也是木匠心中非凡追求的代表,含蓄地傳達了作者對材料問題的思考。細膩的文筆是本文的一大亮點。全文營造了一種寧靜、悠遠的氛圍。月光、木雕、黃楊木等元素的交織,讓讀者仿佛置身于一個靜謐的夜晚,感受到木匠的專注與內心的平靜。
這篇文章的不足之處在重心的把握上。作者更多是在講木匠的等待與頓悟,沒有直接回應“若月亮沒來,該怎么做”。結尾雖點明主題,但有些倉促,術匠的頓悟和轉變缺乏足夠的鋪墊。語言優美,但有些地方顯得過于堆砌辭藻,尤其是對月光、木雕的描寫,可再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