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教育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實現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先導任務、堅實基礎、戰略支撐。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從說走就走的“中國游”到琳瑯滿目的“中國購”,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走近中國、了解中國……中國將以更大范圍的開放、更廣視野的創新、更深層次的合作,與世界共享更多機遇和紅利,讓各國人民感知越來越“酷”的中國。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回應以LABUBU為代表的中國潮玩海外爆火
沒有想過,想也沒有用。不去想困難,干就完了,一步一步往前走。
——任正非回答面對外部的封鎖打壓,心里怎么想
媽,我是軍人,求你讓我再救一個!
——路遇5人落水,軍人張偉連救4人體力消耗接近極限,給母親下跪后,他跳進水里將第5名落水者救出
袁老師,您的種子在岡比亞生根了,我們不再挨餓了。“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正在我們那里變成現實。
——近日,來自岡比亞的農民穆薩將自己農場產的新米,放在袁隆平院士墓前。此前,穆薩曾跟隨袁隆平團隊學習雜交水稻技術
一根扁擔挑起了責任,也挑起了希望。“鴻鳥只思羽翼齊,點翅飛騰千萬里”,肩上有擔,腳下有路,眼里有光,堅定前行,激揚青春,終能鵬程萬里,加油!
——女生高考后用粗木棍當扁擔挑行李回家,引發網友點贊。@人民日報發表微評
人的一生會經歷許多痛苦,但回頭想想,都是傳奇。
——第二屆漓江文學獎虛構獎得主、青年作家劉楚昕借女友生前跟自己說的話總結自己的寫作歷程,感動無數人
想都不敢想。2023年,我還坐在家里,抱著零食和飲料看亞運會。這次來參加比賽,我就把亞運會冠軍給贏了。這件事情有點太魔幻了。
——在2025亞洲田徑錦標賽女子200米決賽中奪冠后,16歲小將陳妤頡用“激動”和“魔幻”形容自己的發揮
60.80%
教育部發布《202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據該公報,2024年,我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47.00萬所,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8646.50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9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2.0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60.80%。
最大
位于上海市金山區的上海樂高樂園于7月5日正式面向公眾開放。上海樂高樂園是目前全球開園規模最大的樂高樂園,由8500萬塊積木搭建而成,有全球首發的樂高大飛車(過山車),有全球最高的樂高人形玩偶。
首次
近日,印度航空公司一架飛往英國倫敦的波音787-8“夢想客機”墜毀,客機上載有242人,僅1人生還,這是波音787機型自2011年投入運營以來的首次空難。
【下司犬】
近日,河北農村一只狗狗在社交媒體上爆紅,被外國網友稱為“查爾斯國王”。它不靠咆哮或吠叫,而是憑借威嚴的姿態和平靜的目光,輕松“統治”犬群。這只狗的品種為“下司犬”,是我國唯一被國際公認的世界級獵犬品種,其幼崽看上去像只小萌豬,但其實有著卓越的靈敏性、優秀的捕獵協作能力。
【蘇超】
“沒有人情世故,全是‘恩怨’”“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2025年的初夏,被網友冠以“蘇超”之名的首屆江蘇城市足球聯賽舞臺席卷大江南北,蓋過了收官季的歐洲各大頂級聯賽,“德比系數”更是呈現碾壓之勢,引發全民關注。
這屆年輕人看演唱會,像自己去“表演”
最近,演唱會接連不斷,而演唱會的觀眾,也已經不甘心只是坐在臺下安靜聽歌,紛紛開始“整活”。張杰演唱會上,《Millionaire》唱起時,觀眾紛紛掏出刮刮樂開始刮;大張偉的演唱會“必須穿得足夠不正常”,于是葫蘆娃、濟公、財神紛紛登場;李宗盛深情的一句“沒見過分久的合”,臺下觀眾紛紛拿出汾酒,讓李宗盛見識到什么是“汾酒的盒”……滿滿參與感的背后,是這屆年輕人積極的心態和樂觀的生活態度。
天問二號為何去探訪它
5月29日,天問二號任務發射圓滿成功,開啟“問天”之旅,任務設計周期10年左右,第一站將要拜訪小行星2016HO3,用兩年半左右的時間完成對其的探測、取樣并返回地球。為什么要去2016HO3?
因為,這顆小行星雖然直徑可能只有100米左右,但它被稱為地球“準衛星”,穩定運行于地球軌道附近,是地球的“小跟班”,公轉周期與地球公轉周期接近。符合這一條件的小行星非常稀缺,選擇它可謂是“萬里挑一”。不僅如此,小行星還是太陽系里非常特殊的一種天體,是宇宙的“活化石”,保留著太陽系誕生之初的原始信息。研究小行星對研究太陽系早期物質組成、形成過程和演化歷史具有極高科研價值,也對認識地球、研究地球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你好,陌生人》是知名人類學家項飆領銜的一部現代社會人與人關系的剖析之作。繼“附近的消失”之后,項飆再度聚焦現代人的精神處境,啟迪“我們該如何生活”的思考。快節奏與高度透明化的社會背景下,不斷加劇的“陌生化”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孤獨與疏離。我們該如何擺脫對人與事無感的困境,重新找回自己的“安生”?
從犯罪研究者何襪皮對城市中的陌生人保安群體的研究,到社區營造實踐者劉悅來帶動陌生人一起做點事情的花園實驗,再到紅山動物園園長沈志軍對園區“以動物為中心”的設計改造……本書以“看見陌生人”為話題切入點,通過與多位跨領域學者的深度對話,探討了人們如何在日益陌生化的社會中重新發現他人,重建自我與他人、與社會的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