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2011年推出“持續進修發展計劃\"(下稱“計劃\"),鼓勵本澳居民終身學習,至今已逾十年,您認為市民的參與度如何?對該計劃的實際成效作何評價?
顏奕恆議員:“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確實為本澳居民的終身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有效鼓勵居民在業餘時間培養興趣愛好,提升個人素養和技能,為推動本澳社會的整體進步以及經濟多元化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澳門大學持續進修中心主任劉丁己教授:總體來說,“計劃”為澳門居民提供一個可以促進持續學習的平臺,增強自身的生活及職能技能,為社會不斷注人具高技能的勞動力,以應對社會的急速變遷所帶來的挑戰,有效推動澳門可持續的發展。
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院長高勝文博士:計劃自推出以來,形成了多種學習渠道,居民參與度及滿意度較高;但與此同時,計劃亦有不少需完善之處。
澳門華夏青年協會李昱浩副會長:我認為對於“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市民的參與程度高。從目前來看,其實際成效也是較高的。
2.您認為該計劃可以如何作出優化,更好配合澳門“四大產業”的發展?
顏奕恆議員:納入“計劃”的項目清單的分類篩選仍有完善空間,由於項目類型過於繁雜,居民難以精準篩選。為此,建議進一步細分項目清單類別,並可專門設立“四大產業”專欄,方便有轉行或提升技能需求的居民直接查看相關資訊。
澳門大學持續進修中心主任劉丁己教授:“教青局”作為“計劃”的發起機構,應擔任著主導角色,結合產業前景和社會未來發展的需求,帶領澳門居民、高等院校、社圈機構及企業深入了解“四大產業”,促進相互間共同合作,推動澳門“四大產業\"的發展。
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院長高勝文博士:可在培訓需求方面投放更多資源,鼓勵居民報讀相關新興產業的課程,如增加修讀有關課程的資助金額及宣傳、制定激勵性的獎勵措施、提供赴外地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等,以推動市民積極學習、持續提升技能。
澳門華夏青年協會李昱浩副會長:從相關的網頁可以看到現階段該計劃中,有關四大產業的課程比例是比較低的。在此建議將持續進修的課程與“1+4”產業的關聯性,作為審批考量的因素之一。
3.如何確保參與該項計劃的課程質量?請談談您的觀點和建議。
顏奕恆議員:未來建議政府因應學員的反饋機制,增設星級評分制度,例如可按1至5星的標準對課程進行評定,並將連續取得的高星評價課程單獨設立展示欄目。
澳門大學持續進修中心主任劉丁己教授:“計劃”的成功須依賴於政府、課程提供者、參與者三方之間的共同協力,才能使“計劃\"繼續提升,讓澳門居民提高個人素養與專業技能,為澳門人才的培育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院長高勝文博士:我認為,在原有質量基礎上,我們可通過提升與完善課程設計、師資、教學方法和評估機制等方面,確保計劃的課程質量。
澳門華夏青年協會李昱浩副會長:見到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主要是在課程有無開展、文件上有無虛假等方面去進行監察。我認為在此基礎上,需要建立一套全流程的監管機制,可以分為前期、中期和後期
4.目前,澳門正處於經濟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關鍵期,“持續進修計”作為本澳居民提升自身技能的重要措施之一,您認為應該適當加大進修資助的金額並縮短資助時間嗎?請說出你的意見及其原因。
顏奕恆議員:計劃的每階段時長為三年,對於那些希望提升技能或探索新興趣愛好的居民而言,現有的資助金額遠遠不足,難以報讀高階課程或具有延續性的課程。長遠希望研究增加進修資助的金額,若維持原有的資助額度,也可考慮縮短每階段的時間跨度。另一方面,可持續聽取社會各界意見,研究擴寬對象年齡,以及家庭成員內轉移等,滿足不同年齡段的居民學習之用。
澳門大學持續進修中心主任劉丁己教授:綜合來看,適當增加進修資助金額,並保持資助時間的合理長度,應該還是很好的方向。

■澳門大學持續進修中心與澳門專業調解員學會合辦專業調解員資格培訓課程。
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院長高勝文博士:因應現時課程/證照考試的收費較貴、資助金額不足以支付報讀高階/進階課程或延續性的課程,居民期望計劃能加大資助金額。
澳門華夏青年協會李昱浩副會長:我認為該項計劃的周期是比較長的,但是資助的金額只有六千澳門幣,在目前的階段來說是不足夠的,我認為應該提高有關的資助金額。
5.對於該計劃,您認為還有哪些可以優化的地方?或者其他地方的持續進修學習政策有哪些值得澳門借鑒的?
顏奕恆議員:從香港的經驗來看,建議優化本澳持續進修課程搜索引擎,清晰劃分課程類別,將專業學科、行業課程、興趣課程、駕駛技能等細緻分層並加以整合,同時增加課程費用欄。
澳門大學持續進修中心主任劉丁己教授:參考鄰近地區(如:香港及新加坡)的持續進修學習計劃,這些地區的課程除了面授教學外,還設有網上形式,讓學習者可以靈活地安排時間進行持續進修。
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院長高勝文博士:可參照當局現時諮詢組織的模式,設立“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委員會”,匯集社會各界力量,如相關政府部門、學校、企業、社團、機構等代表,共同促進計劃的發展,就計劃涉及到的各個範疇、施政方針、政策制定和執行等方面提出建議。
澳門華夏青年協會李昱浩副會長:建議特區政府在“持續進修計劃”中嘗試納人線上課程,又或者和澳門的一些大學合作,合作開發一個本地化的線上學習平臺,其課程設置建議傾向於與澳門的“ 1+4 產業相關。
今期的探討,各位嘉賓就共同的議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客觀分析,不乏真知灼見。大家都趨同:一是該計劃為澳門居民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可以持續學習的平臺,增強自身的生活及職能技能,確實為本澳居民的終身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對推動本澳社會的整體進步以及經濟多元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二是現有的資助金額不足,難以報讀高階課程或具有延續性的課程,希望研究增加進修資助的金額;三是可考慮將部分網上課程等納入資助範圍,以滿足澳門居民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習的參與度。
綜合各位嘉賓的意見,本刊認爲,“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在促進澳門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構建終身學習社會方面確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澳門市民參與度高。建議研究提升資助的金額,有助居民報讀一些學費較高昂、專業性較強的課程,為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此外,需要建立一套全流程的監管機制,嚴格把關教材的內容、師資等。可在完善監管機制的前提下,考慮拓寬線上學習渠道,為居民創設更加靈活的學習方式。積極打造有利於居民素質不斷提升,澳門產業發展的“持續進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