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是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派駐至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砂河鎮孫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近年來,他帶領駐村工作隊用行動詮釋惠民溫度,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生動實踐中,繪就干群同心、守望相助的振興畫卷。讓我們走進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砂河鎮孫莊村,聆聽張君用實干詮釋初心的動人故事。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畫卷中,有這樣一群人以腳步丈量土地,用初心詮釋使命擔當。他們將政策理論轉化為田間地頭的鮮活實踐,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著新時代的駐村答卷。作為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派駐山西省忻州市繁崎縣砂河鎮孫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張君以“學思踐悟”貫穿工作始終,將日常研學的前沿理念轉化為基層治理的智慧密碼,把黨旗下的鏗鏘誓言鐫刻進鄉村振興的每寸肌理。
從黨建引領的制度創新到產業振興的多元探索,從環境整治的持久攻堅到民生福祉的精準滴灌,張君在孫莊村的沃土上鐫刻下新時代奮斗者的深深足跡。他以躬身耕耘的姿態使這片曾經沉寂的土地煥發出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希望。
學思踐悟強本領
為切實履行駐村第一書記職責,張君積極參加第一書記示范培訓班等學習活動,與參訓第一書記交流探討治村心得,向優秀榜樣學習先進經驗。培訓內容涵蓋黨務工作、紀律檢查、村集體經濟發展等實務領域,會議期間既有浙江省、河南省等地專家帶來的前沿理念,也有本地業務骨干分享的實戰經驗。
培訓既是能力提升的“加油站”,更是責任意識的“清醒劑”。張君通過深入系統地學習政策法規解讀、駐村工作實務等課程內容,結合與其他同事的互動交流研討,進一步明晰了駐村工作的使命擔當,也深刻認識到實踐工作中的能力短板。
在孫莊村鄉村振興實踐中,張君始終秉持學用結合的理念,將理論知識與基層經驗深度融入工作實踐。他立足村情實際開展精準調研,以因地制宜的施策思路破解發展難題,扎實推進產業培育、民生改善等各項農村工作,以躬身實干的擔當精神為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賦能添力,在基層一線的實踐中書寫著鄉村發展的實干答卷。



黨建引領夯根基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張君深知基層黨組織的重要性。他聯合孫莊村村“兩委”班子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制度,構建起集體經濟資產的全流程監管體系,通過制度化規范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確保每一筆資金的流向都清晰可查、公開透明,以黨建引領為鄉村治理注入剛性約束與民主活力。
黨員帶頭是驅動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每逢重要節日,張君總會帶領駐村工作隊策劃富有特色的主題黨建活動。例如,在建黨紀念日到來之際,他個人主動出資為村里60歲以上老黨員精心準備了電飯鍋、馬扎等實用慰問品,以貼心舉措傳遞組織關懷。
此外,張君還組織黨員代表赴紀念館參觀學習,為黨齡50年以上的老黨員代表逐一佩戴紀念章。這些舉措既致敬了老黨員們為鄉村建設傾注的畢生心血,更讓紅色基因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煥發光彩,使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轉化為推動鄉村發展的強勁動能。
通過這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張君不僅強化了村黨組織的制度約束力與組織凝聚力,更讓黨員感受到組織的溫度,也讓紅色精神在服務鄉村發展的實踐中持續煥發著感召力。
產業振興拓新路
張君深譜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要義,于是帶領駐村工作隊以產業興旺為抓手激活孫莊村發展動能。該村耕地總面積3460畝(約2.31平方千米),農業種植結構呈現多元化特征,一方面以藜麥、雜糧等經濟作物與薯類、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導,另一方面牛、驢、豬等牲畜養殖已形成規模化養殖格局,種養結合的產業體系初具雛形。
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張君帶領駐村工作隊大力發展村級光伏項目。目前,首批建成的5千瓦光伏電站已實現村集體年均穩定增收。在推動光伏項目的同時,張君還帶領工作隊規范管理著50個光伏公益崗位,涵蓋電站管護、保潔綠化等4類工種。他們嚴格執行考勤打卡制度,確保崗位人員履職盡責,每人每月至少可獲得500元的穩定收入,這既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也有效提升了村內基礎設施的管理水平。

在就業幫扶方面,張君帶領駐村工作隊多維度落實就業創業政策宣傳。一方面,依托孫莊村微信群平臺,累計發布就業創業政策13條、專場招聘信息及各類崗位用工信息50余條,通過政策宣講與崗位推送相結合的方式,引導村中勞動力外出就業實現增收。另一方面,協助131名村民申請穩崗補助,并對197名外出務工人員開展信息排查,動態更新務工臺賬,以全流程服務機制為村民提供精準化就業支持。
此外,為破解產業發展中的資金短缺問題,張君帶領駐村工作隊深入開展小額信貸“應貸盡貸”工作,主動入戶講解政策要點,幫助有經濟需求的村民順利完成貸款續簽,有效緩解了他們的生產經營資金壓力。
目前,孫莊村在張君及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已形成涵蓋特色種植、規模養殖、光伏發電的多元產業格局。村級光伏項目穩定運行,持續為村集體增收并創造公益崗位。就業幫扶工作通過精準信息推送、臺賬管理和政策落實,有效促進了村民外出務工增收。同時,小額信貸“應貸盡貸”工作的深入實施,及時緩解了村民生產經營中的資金壓力,為產業持續發展提供了支撐。
環境整治煥新貌
“村子干凈了,住著才舒坦!”這是張君在村民代表大會上常說的話,也是工作隊傾力推動的重點。孫莊村村“兩委”、駐村工作隊、黨員先鋒隊共同發起“環境衛生大掃除”志愿活動,黨員干部帶頭向衛生死角宣戰,村道旁、河道邊的陳年垃圾被徹底清理。他們的熱情感染了村民,不少村民自發加入清掃隊伍,共同為家園“美顏”。
環境整治絕非一陣風。張君推動建立長效機制,配備43名保潔員按時按點打掃街道,劃分責任片區,將道路管護、河道清潔責任到人,持續深化“六亂”整治,并將環境衛生納入“星級文明戶”評選標準。他還發起“全民清掃日”活動,對560處衛生死角進行徹底清理,清運垃圾4880立方米,整治柴火垛雜物亂堆放120處,一系列舉措成果顯著。截至目前,33戶完成廁所改造,曾經“臟亂差”的孫莊村如今道路整潔、柴草歸位。

與此同時,為切實保障農戶生命財產安全,孫莊村全面啟動農村自建房安全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辦公室內,孫莊村房屋修繕現狀圖一目了然,在張君的統籌指導下,駐村工作隊迅速召開專項部署會議,牽頭成立工作專班。通過逐戶走訪排查、現場勘察等方式,專班人員對全村829戶自建房開展全面摸底,重點核查房屋建造年代、結構類型、安全隱患等級等基礎信息,按安全等級分類建立動態管理臺賬。針對排查中發現的墻體開裂、屋頂滲漏等破損問題,專班第一時間入戶對接村民,協調施工力量對隱患房屋實施限期整改,全力消除住房安全隱患,筑牢村民居住安全防線。
從環境衛生的綜合整治到住房安全的隱患排查,張君用實際行動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著鄉村建設。長效機制的建立讓村莊顏值持續改善,專項排查整治行動為村民筑牢居住安全防線。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不僅讓孫莊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更讓村民們切身體會到了身邊的變化,住得舒心又安心。
民生小事見真情
孫莊村村委會門前的空地上,入眼皆是綠色。村委會門前栽種著幾株枝繁葉茂的梨樹,每當玉露香梨綴滿枝頭時,香氣誘人的果實便引得村民們紛至沓來。張君常與鄉親們一同手持竹竿采收梨子、閑話家常。門前還有一片由駐村工作隊親手打理的“共享菜園”,如今已是村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特意選了黃瓜、番茄這些生長周期短的品種,”張君擦拭著額角的汗珠,目光掃過長勢喜人的菜畦,“你看這黃瓜,摘下來就能生吃,村民們路過時總愛捎上兩根。”
菜園旁的鴨舍里,幾只麻鴨正撲棱著翅膀踆步。“每天能收五六個鴨蛋呢!”張君笑著說。盡管初養時因經驗不足費了不少心思,但如今這些“小家伙”已成了聯結干群的暖心紐帶,產出的鴨蛋成了村民們喜愛的“搶手貨”,他經常把鴨蛋送給村民。來到村委會,村民們既能享受到新鮮的水果,也能分享到剛下的鴨蛋,這些帶著泥土氣息的蔬果共享,密切了干群關系,也在孫莊村生長成最鮮活的民生圖景。
只有與村民熟絡起來,才能更好地為群眾辦實事。

而這種緊密的干群關系,為張君的駐村工作筑牢了根基。駐村兩年來,張君帶領駐村工作隊踏遍孫莊村的角角落落,把足跡留在每一條鄉間小路上。翻開他的工作筆記本,密密麻麻記滿了群眾家中的瑣事:為低保戶跑辦危房改造資金、幫獨居老人修繕房屋、驅車送村民到市醫院就診…諸如此類的民生小事,駐村工作隊始終堅持將惠民政策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孫莊村中留守老人居多,大多不熟悉智能手機操作。張君常帶領工作隊員逐戶走訪,面對面解讀惠民政策條文。針對政策申報等復雜操作,他還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遠程指導家屬協助辦理。不少村民子女在外求學,他時常主動幫村民將生活用品、家鄉特產捎給在外的孩子。遇到村民突發疾病,他總是第一時間協調車輛、聯系醫院,全程協助送醫救治。每逢節假日,駐村工作隊隊員也會為村民送去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生活物資,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幫助。
從挨家挨戶的政策宣講,到跨城奔波的物資傳遞,再到緊急時刻的求醫協助在張君的帶領下,駐村工作隊在樁樁件件的小事中傳遞著溫情與關懷。孫莊村老黨員代表全體村民專程為駐村工作隊送來一面錦旗,錦旗上鐫刻著“為民辦事關懷備至為民排憂情深似海”,以此對工作隊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真情幫扶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在孫莊村這片曾經沉寂的土地上,張君用實際行動將錦旗上的字字千鈞化作了鮮活的實踐注腳。不僅帶來了村莊面貌的蝶變、集體經濟的壯大和村民收入的提升,更點燃了鄉親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內生發展的動力。
張君的故事,是千千萬萬奮戰在鄉村振興一線駐村干部的縮影。他們扎根泥土,心系群眾,將黨的政策春風化雨,將發展藍圖細化為村莊的生動實踐。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征程中,正是無數個像張君這樣“腳下沾滿泥土、心中沉淀真情”的駐村第一書記,以堅定的信念、務實的作風和無私的奉獻,讓廣袤的田野永遠涌動著蓬勃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