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為主流媒體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在新的傳播格局中,主流媒體如何守正創新,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推進系統性變革,實現媒體“四力”的提升,是業界學界高度關注并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2025傳媒年會的主題是“系統變革智啟未來”,下面,我針對這一主題,談幾點不成熟的想法,與大家交流。
一是以人工智能賦能媒體主流價值提升,助力輿論陣地建設。主流價值決定方向和底色。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演進和選代,已經成為推進主流媒體變革的新動能。作為社會輿論的引領者和正能量的傳播者,主流媒體必須強起來,以變應變,將主流價值融入內容創作與傳播,以前沿技術賦能優質內容的價值提升。要始終堅持正確輿論方向和價值導向,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聚魂,不斷豐富內容供給,創新表達方式,深化融合發展,做好做強正面宣傳,提升輿情引導和把握能力,建強主流與論陣地。
二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傳媒行業是人工智能應用的前沿領域,人工智能的發展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成為傳媒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引擎。伴隨新的算法和傳媒專業大模型的不斷涌現,主流媒體需要不斷利用新技術,以智能化重塑業務流程,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在新聞報道、節目策劃、內容生產、傳播應用、安全監管等全鏈條、各環節的創新應用,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媒體融合發展,提高內容生產和分發的效率與精準度,以新技術拓展新應用、新模式、新業態,加速向數智化邁進,讓正能量產生大流量,并引導大流量積極傳播正能量。
三是強化服務意識,豐富應用場景。主流媒體擁有優質的內容數據、豐富的應用場景,具備人工智能大模型健康發展的基礎要素支撐,對于重塑傳媒內容生態有巨大潛力。當前,人工智能在主流媒體的應用正逐步深入各個領域,推動新聞在政務、服務、商務、文旅等行業全場景服務的升級。主流媒體需要積極探索“新聞 +. 政務服務商務”新路徑,不斷拓展新的市場領域,挖掘新的業務增長點,創造新的應用場景,全力提升內容創新力、品牌競爭力、市場變現力、用戶服務力,推動自身業務的多元化和全面發展。地方媒體要堅持地方特色,深耕本地資源,服務好本地人群,讓當地人民群眾用得上、離不開。
四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筑牢智力支撐。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人才是第一資源。傳統媒體在人工智能領域缺乏核心研發人才,原有的體制機制以及薪資體系難以吸引高端技術人才加入。主流媒體的系統性變革,需要在體制機制上大膽創新,在人才激勵政策上有效探索。在現有人才隊伍建設方面,要注重員工全媒體素養的培訓和提升。同時,與傳媒院校合作開展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優化產教融合資源布局,深化校媒合作育人模式,強化跨學科人才儲備,打造更有活力和創造力的后備人才隊伍。
五是堅守主流媒體責任和使命,推動技術向善。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也給傳媒業帶來了諸多問題,如虛假信息泛濫、內容數據污染、算法偏見與信息繭房加劇,深度偽造風險上升,侵權風險增加等。主流媒體必須以更高標準自我要求,推動技術應用全過程體現主流價值,切實履行好社會責任。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傳媒行業的思想文化引領價值是不應被取代的。主流媒體要堅守正道,生產傳播更多有溫度、有深度、有高度的優質內容,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之翼,在人機共生、融合發展中開創傳媒行業更加輝煌的未來。
(作者系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本文系作者在2025年6月11日2025傳媒年會上的發言,內容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