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驗課是“生理學”課程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基于OBE理念,針對“生理學”實驗課存在的具體問題,對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等進行調整,促進知識內化,進而達成學習目標。課前撰寫實驗報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推斷并解釋實驗結果,并在實驗課上實現實踐和思考的再循環,有利于實現知識內化,培養嚴謹和求實的科學精神。同時,將實驗動物“病人化”,創設有利于學生知識內化的情境,同時在專業基礎課階段就開始培養面對病人的思政教育,最終達到德才兼備。
關鍵詞:OBE;“生理學”實驗課;知識內化
Abstract:Experimental classes are an essential and very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hysiology courses.Based on the OBE concept,combining specific issues in physiology laboratory courses,adjustments have been made to the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 to promote 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achieving learning objects.Writing an experimental report before class,students can use their learned knowledge to infer and explai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forming a recycling of practice and thinking in the experimental class,which is beneficial for internalizing knowledge and cultivating a rigorous and pragmatic scientific spirit.At the same time,patientcentered experimental animals is beneficial for creating a situation conducive to students' internalization of knowledge was,which could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al processes,ultimately achieving both morality and ability.
Keywords:OBE;Physiological experimental class;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也被稱為目標導向教育,是以學生為本,以成果為目標導向的新型教育理念[1]。OBE理念認為,教育的起點和終點都應定位于學生,特別是培養和塑造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提升,助力他們實現更好的個人發展。
新醫科建設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和高層次的醫學人才,具體而言就是醫術和醫德都要兼備[2]。一方面,醫學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它所培養的是關乎生命的醫療衛生人才,因此專業知識的教授和專業能力的培養很重要。另一方面,在醫學專業課程中引導學生不僅要看到疾病,更要關注病人,幫助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的職業道德觀和救死扶傷的社會責任感,這也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前提。
培養醫術和醫德都兼備的高層次高素質人才要從醫學專業基礎課開始。“生理學”是高等醫藥院校醫學及相關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是研究正常人體各種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是聯系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重要的橋梁學科。“生理學”課程的內容,對后續基礎課程如“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還有各種臨床專業后續課程的學習起重要的支撐作用。
生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實驗,生理學的知識都是通過實驗獲得的,而且生理學的發展也依賴于現在和未來的實驗。不同于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實驗中的大體觀察和顯微鏡下觀察,生理學實驗是學生初次接觸真正意義上的實驗,包括實驗目的、實驗方法、實驗項目、實驗結果和結果分析等。可以說,生理學實驗是科研實驗的雛形,對培養學生良好的科研習慣以及激發學生的科研熱情有著重要的意義。
“生理學”實驗課的目標是:(1)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生理學的基本理論。(2)幫助學生掌握生理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科研素養,強化科研思維,培養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3)培養學生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培養學生求實、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同時激發學生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和救死扶傷的人文情懷。
1 “生理學”實驗課現狀
一般來說,“生理學”實驗課的流程如下。(1)實驗前,指導學生預習。仔細閱讀實驗指導和有關參考書,熟悉實驗的目的、原理、對象、用品、實驗方法、觀察項目和注意事項。結合實驗復習有關理論知識,熟悉實驗的方法和操作程序。(2)實驗中,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包括嚴格遵守實驗室規則,聽從帶教老師安排,認真查對實驗物品是否齊全、完好;按照實驗步驟認真操作,仔細觀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并如實記錄實驗結果。(3)實驗后:及時關閉儀器和設備的電源。整理擦洗實驗用品;按規定妥善處理實驗動物,以及整理實驗記錄,分析實驗結果,撰寫實驗報告,提交帶教老師評閱。
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1)很多學生在聽教師講解實驗時感覺可以聽懂,但他們自己做實驗時又感覺有些無從下手,甚至會提出“我接下來該怎么做”的問題。再加上有些學生預習不充分或者根本不預習,對實驗步驟理解不到位,很多情況下只能照葫蘆畫瓢,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偶然情況缺乏應急處理能力,甚至懷著怕出錯的心理而不敢操作。(2)對獲得的實驗結果不能及時認真思考,等下課前總結時,才發現原來自己做的實驗結果有幾項與理論結果不符,丟失了適時調整的良好機會。(3)對待實驗動物有兩個極端。有些學生對實驗動物表現出特別不舍的情感,這可能導致他們在進行實驗操作時過于小心翼翼,甚至可能因為過度謹慎而延長了動物的痛苦時間;有些學生不在乎,實驗結束后,將動物遺棄在那里,沒有及時進行減輕痛苦的處理。
這些問題導致實驗課的效果不佳,目標不能按預期實現。究其根本,這是知識內化的過程和情境出現了問題,進而導致實驗課的目標不能順利實現。
2 知識內化
知識內化,簡單來說是把書本上或他人的知識(能力)轉變為自己的知識(能力),并靈活運用。課堂學習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但需要不斷地學以致用,即實踐和思考,才能順利實現知識的內化[3]。實驗操作,不僅要看懂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要自己能獨立進行,并且對突發事件可以隨機應變。內化是在“實踐—思考—再實踐—再思考”不斷地循環中實現的。
OBE內涵與知識內化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OBE認為,學習不能只是讓學生相信、感覺、記得、知道和了解,而是學生主動將知識內化到心靈深處;OBE認為成果越接近“學生真實學習經驗”,越可能持久存在,尤其是經過學生長期、廣泛實踐的成果,其存續性更高。這就更加突出了“生理學”實驗課的重要性。除此之外,OBE認為學習目標不應該僅僅是學生所熟知、所了解的內容,還包括應用于實際的能力,以及可能涉及的價值觀或其他情感因素。這就要求“生理學”實驗課包括思政元素,以面對實驗動物為起點,鍛煉醫學生面對病人時所應有的各種素質,包括耐心、專心、愛心和責任心等。
“生理學”實驗課以各種實驗動物為研究對象,要求學生獨立進行實驗操作,并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分析實驗結果。“生理學”實驗課不僅是幫助醫學生將生理學知識(正常人體生命活動規律)內化的最佳途徑,也是幫助醫學生將動手操作能力初步提升并內化的重要途徑。因此調整實驗課授課的方式和方法,對促進學生更好地實現生理學知識內化意義重大,對OBE理念下教學目標的完成有促進作用。
3 “生理學”實驗課授課方式的調整
基于“生理學”實驗課的目標,結合傳統教學方式出現的具體問題,我們對授課方式進行了相關調整,具體做法如下。
3.1 實驗課前將預習任務具體化
實驗前以組為單位,充分理解實驗設計原理,分析討論每個實驗項目的理論預期結果和原因,撰寫實驗報告。課前撰寫實驗報告最大的好處是將預習具體化和任務化,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推斷并解釋實驗結果,這有利于實現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深層理解和拓展,完成對知識的初步內化。另外,在虛擬實驗平臺進行模擬操作,熟悉實驗流程,實現從抽象到具體的轉化。
3.2 實驗課中教師針對性講解,學生實踐中思考
教師根據上交的預習實驗報告結合生理學理論知識對實驗原理和目的進行講解,根據虛擬實驗平臺操作情況和學生的反饋,對實驗流程和操作進行講解。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由于已經預知了實驗結果,所以能夠及時地將觀察到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并同理論結果進行對比,出現非預期結果時,可以及時分析可能原因并進行調整,進而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實驗實施過程中的小組討論以及為了獲得正確的實驗結果對某些環節進行的調整,再次完成了思考和實踐的循環,進一步實現知識內化。
3.3 實驗課中將實驗動物“病人化”,利于知識內化和醫德培養
讓學生假想一個場景:到醫院實習時,帶教老師先講解如何進行某一項操作,然后讓學生具體實施。假如那個學生是自己,能否做到?假設實驗動物是病人,在病人面前不可能再去翻書本或網上搜索。讓學生提前認識到這種現實情況,意識到掌握理論知識和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果實驗動物是病人,面對的病人是無法選擇的,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選擇,所以即使面對不配合的實驗動物,也只能積極想辦法應對,并給予足夠的耐心。
將實驗動物“病人化”,能增加學生將知識內化的壓力,并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促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例如,靜脈麻醉是“生理學”實驗課中學生必須掌握的手術操作之一,但同時也是比較難的項目。很多因素會影響靜脈麻醉的成功,如家兔是否合作、拿針頭的手法、入針角度、能否準確判斷麻藥入血以及自身的緊張慌亂等。有些組操作多次,均以失敗告終,麻醉藥用了很多,但家兔依然活躍。這時,如果讓學生將家兔“病人化”,無形中會讓他們感受到嚴重性,這是他們必須面對并克服的,而且是必須做到的,責無旁貸。同時,再適時加以鼓勵,建立自信,讓同學們知道其他組都麻醉好了,我們也可以的。多次實踐表明,最終每一組學生都可以成功完成靜脈麻醉。另外,實驗動物的人文理念也會減輕實驗動物所承受的痛苦,減少實驗動物的數量,在尊重生命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實現其價值。
教師的身體力行是行走的思政課程。在實驗課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學會不能輕易放棄。動脈血壓實驗是“生理學”實驗課程中難度比較大的,尤其是頸總動脈插管在實驗過程中不慎脫落時,是直接中止實驗,還是再努力一次?有些學生有畏難心理,會直接選擇放棄,但如果把實驗動物“病人化”,答案肯定是再努力一次。老師可以指導學生首先提起動脈上的線減少出血,然后用動脈夾夾閉,再一次將動脈插管插入。告訴學生,一定不能慌亂,教師有條不紊地應對和處理就是學生眼中的典范,學生也會通過不輕易放棄從中收獲成就感和快樂。
將實驗動物“病人化”,有利于激發學生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和救死扶傷的人文情懷,有利于臨床實習階段更好地適應,有利于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優秀醫學人才[4]。
3.4 實驗課后進一步思考,實現知識內化
讓學生在原有實驗報告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比如需要注意的事項,還可以在哪些地方改進,或者鼓勵學生對實驗項目進行改良,這相當于反思環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課后對實驗報告的進一步完善,有利于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不斷進取的探索精神,這也正符合“生理學”實驗課的培養目標。
3.5 多樣化的評價指標,使學生有的放矢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OBE還強調如何知道學生已經取得了這些學習成果,基于“生理學”實驗課的目標有多個層次,因此其評價指標需同步多樣化。評價方法包括實驗報告和實驗操作兩個方面,實驗報告包括預習時寫的實驗報告初稿和實驗后對實驗報告的完善。實驗操作包括學生自評和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主要從團隊協作(30%)、熟練操作(30%)、理論扎實(30%)和善待動物(10%)方面進行。教師主要依據以下具體內容做出評價,包括家兔的抓取和稱重是否規范、準確,以及動物麻醉是否迅速、麻醉效果情況,頸部手術操作是否規范,是否出現大出血或失誤,儀器的連接和數據采集系統的操作,實驗現象的觀察,實驗結果的記錄,實驗結束后動物的處死,以及實驗臺的清潔整理。其實,具體多樣的評價指標,不僅有利于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也可以明確地讓學生知道自己通過“生理學”實驗課的學習要達到的目標,進而有的放矢,這也是OBE理念的價值所在。
結語
基于OBE理念,“生理學”實驗課開始時就讓學生清楚地知道具體的考核指標,也就是要達到的目標。結合OBE理念,我們對“生理學”實驗課的授課方式和方法等進行了相關調整,包括實驗報告的兩次書寫,實驗操作考核的具體化,以及將實驗動物“病人化”的思維方式,這些實踐都有利于加強學生將知識內化,有利于很好地完成生理學實驗課不同層次的目標,為以后其他課程的學習以及臨床見習和實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汗青.培養實踐能力:基于OBE理念的實踐教學模式探究[J].科技風,2024(19):3436.
[2]向銳,周泓利.新醫科背景下醫學人文教育融入思政課的必要性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4,42(02):1012.
[3]劉鳳蘭.高校教師知識內化教學及其實現[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7):8991.
[4]徐麗紅,陳衛剛,齊翠花.在臨床實習中強化醫學人文學的內化[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2,2(03):5962.
基金項目:2022年度廣州中醫藥大學課程思政建設項目(9):“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推動“大思政”融入生理學教學研究,主持人:劉微;2022年校級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65):“一心、二式、三形、四標、五法和六評”——新時代《生理學》教學體系探索,主持人:劉微;2024年省級教學改革項目:學生中心、梯度目標、多元融合——基于OBE理念的生理學教學改革與實踐,主持人:劉微
作者簡介:劉微(1980— ),女,漢族,河北定州人,醫學博士,教授,主要從事生理學及腦缺血治療的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