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197【文獻標識碼】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5.0065
【Abstract】Inpatientcareandambulatorycareconstitute the nationalandregional healthcare system.Therelationship betweenthetwosubsystemsisasignificanttopicthatneeds tobestudied.UsingpubliclyreleaseddataofChinaandinteational agencies,thispaper preliminarilyanalyses the statusand trendsofhospital inpatient service provisionandutilizationand potential influencingfactors,aswellastherelationshipbetweenprimarycareandinpatientcare.Theresultsshowthathospital admisionratesinChinaarepositivelycorrelatedwiththedegreeofpopulationagingandtheavailabilityofhospitalbeds,with synchronousgrowthobservedinbedavailability,utilzationrates,andgeneralpractitionerresoures.Hospitaladmiionates varysignificantlyacrossprovinces.Thehospitalizationratecannotbesatisfactorilyexplainedwithcommonlyusedindicatorssuch associoeconomic,populationstructure,and healthresourceallocation,butgeographicdensityof hospitalbedsisrelatedto socioeconomicandpopulationindicatorsandotherresouestructures.Internationally,thesupplyofhospitalbedsisdecreasing inhigh-incomecountries,increasing inmidle-incomecountries,andremainingatalowlevelinlow-incomecountries;the hospitalizationateisrelated topopulationaging,economicdevelopment,andhospitalgovernancepolicies.Ithasbeenwidely realizedthatexcesive provisionof expensive inpatientcare willmakethehealthsystemunsustainable.Thehealthcareystem reformsare focusingonearlydiseaseprevention,consolidatingand strengthening primaryhealthcareandbasic medical care, andchangingthetraditionalroleofhospitals.High-incomecountrieshavereducedthesupplyandutilizationofhospitalization services through various measures,midle-incomecountriesareexploring thegovernanceofhospitalizationservices,andlowincomecountriesareexploringhowtoincreasesupplyandutilizationof inpatientcare.Strengthening basicmedical services does not necessarilyleadtoarductionininpatintservices,buttoimprovethecosteffectivenessandfirnesofregionalmedical servicesandoptimize theuseof inpatientresources.Efective govermanceof inpatient careand primarycare,establishmentand developmentoflarge-scale andcompetentbasic medical services,implementationofsharedcare acrossthe subsystems andaply gatekeper systems,and measures to reduce avoidable hospitalizations for specific diseasesand specific populations can help primary care contribute more rational inpatient care.
【Key Words 】Primary care;General practice;Hospital beds;Inpatient care;Supply;Utilisation
我國醫療衛生系統的改革和發展進入“深水區”,其中一個重要的考量和博弈,是怎樣在醫院住院服務(inpatientcare)的提供和利用上,與非住院服務(ambulatorycare,包括基層社區的全科服務和各類門診專科服務)平衡,促進和實現區域醫療衛生服務資源更好的配置效率和價值,從而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同時,維護和提高我國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住院服務是昂貴的服務,幾乎所有國家的醫療衛生系統在報告和強調這個令人擔憂的事實。人口老齡化、慢性疾病快速增長、多病共存和復雜疾病、醫療新技術發展和涌現、人們對醫療服務的期望的提升,以及強有力的以醫院為基礎的專科發展,均是推動醫院病床擴張及其費用增長的重要因素。我國的住院服務利用率的增長是極快速的[1],其原因和長期影響,是醫療服務提供者和購買者關心的問題。作為非住院服務的全科醫學服務,是否能降低過高的住院服務利用率,是否能對合理使用住院服務資源有所貢獻,值得思考和研究。
1住院服務供給和利用
住院服務是重要的醫療服務提供和利用形式。人院(admission)是住院服務的起點,出院(discharge,separation)是住院服務的結束點,因死亡、出院、轉院、自行離開醫院,均屬于出院。按病情性質,住院服務可以分成急癥服務(緊急情況人院)和擇期服務(非緊急入院)。按患者是否在醫院過夜,可分成正常住院(至少住一夜)和當日住院。
住院服務統計中的出院人數是衡量住院服務利用的最常用數據,通常基于患者出院時收集的信息,疾病診斷國際疾病分類(ICD)[2]。住院率指標是以當年出院人次數為分子,以當地總人口數或總參保人數為分母計算,以千分比表示。
住院服務利用率的因素有很多,有病床供應的結構因素、經濟刺激因素、分解住院應對因素、醫保報銷政策因素。除了關注有多少人出院,還要查看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其占醫療總費用中的比例、醫院病床的開放日、病床使用率以及針對住院服務的衛生政策。
住院服務利用與非住院服務有本質的區別。門診服務利用通常是患者主動尋求的服務,而住院服務通常是醫生或院方安排和決定的服務,因此門診和住院服務利用的“基本決策者”是不同的,“看病難”和“住院難”的意義也是不同的。ROEMER教授提出羅默定律:只要安置好一張病床,就會有患者被安排躺在上面。ROEMER教授發現,每千人口病床數與醫院病床使用率關系不大,而是否有基本醫療守門制度則與住院服務有關。其認為病床供應量必須有一個理想的限度,必須決定要用什么比例把資源分配給住院服務和非住院服務。對住院費用的最終控制就是對設置病床數量的控制[3]。我國住院率的快速增長,并非簡單地理解成我國更多的人需要住院,而快速的病床數量增長是主要原因之一,也不乏誘導需求。羅默定律表明對醫院病床數發展要有控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回到根據需要來治理病床數和住院服務利用的軌道。
2我國住院服務的供應和利用
根據歷年統計年鑒和衛生統計年鑒,從住院服務供應(住院資源配置,即醫院床位)和住院服務利用(即住院率)兩個指標來初步分析;從時間發展和各省間的差別兩條線來觀察變化。
從時間縱向看,1980—2023年我國醫院病床數經歷了緩升到2000年后速升的發展過程[4],從1980年的119.58萬張增長到2023年的800.45萬張,醫院病床絕對數增加了6.7倍(圖1)。同期每千人口醫院病床數從1.2張增加到5.7張,該相對數增加了4.75倍(圖2)。醫院病床增長的絕對數和相對數之差的背景,是人口學上發生的變化,同期人口總數從緩慢增長到停滯增長,同時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從1980年的 4.9% 增長到2023年的 15.4% ,老年人構成增長3.1倍(圖3)。與病床存量增長的同時,伴隨的是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的下降,從1980—1990年的平均 16d ,下降到2023年的8.8d(圖4)。不過醫院病床使用率未見有規律的變化趨勢。與醫院床位供應量增長趨勢呈現明顯契合的,是住院率的增長。雖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使住院率有暫時的明顯下降,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后的住院率恢復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前的加速發展軌跡,直至2023年超過 200‰ (圖5)。2023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入院人次達到30187.3萬(3.01億),比上年增加5501.1萬人次,居民年住院率達到 214.1‰ 。我國從2013年統計年鑒納人了全科醫生數(注冊全科醫學專業或獲得全科培訓合格證人數)。總體來看,全科醫學人力、醫院病床數、居民住院率均呈現加速發展。1980年到現在我國居民的住院率隨人口老化的嚴重程度而增長,并隨醫院床位供應的千人擁有量的增長而增長。而且存在醫院病床資源和全科人力資源同時增長的態勢。
從時間斷面上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住院率差別是明顯的,2022年住院率超過 200‰ 的地區包括湖南、重慶、四川、貴州、廣西、云南、湖北。住院率低于 150‰ 的有西藏、天津、海南、山西、內蒙古、福建、廣東、河北、黑龍江、遼寧、吉林、寧夏(圖6)。住院率高低難以簡單地用常用的社會經濟、人口結構、衛生資源配置量等指標來解釋。經濟發展(人均GDP)、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人數)、衛生投入(人均衛生支出及衛生支出占GDP比例)、醫生人力資源[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每百平方公里執業(助理)醫師數」、護理人力資源(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全科人力資源(每萬人口注冊全科醫學專業或獲得全科醫學培訓合格證的人數)等指標,與居民住院率、平均住院日、每千人擁有醫院病床無相關性,但與每百平方公里醫院病床數呈正相關。人口老化程度(65歲及以上占總人口比例)與居民住院率無相關性,但與每千人口醫院病床數、每百平方公里醫院病床數、平均住院日呈正相關。人口生育水平(總和生育率)與居民住院率無相關性。但與每千人口醫院病床數、每百平方公里醫院病床數、平均住院日呈負相關(圖7)。


3 國際上的住院服務供應和利用
住院服務利用率與國家經濟發展狀況、人口結構及疾病負擔和醫療需要程度、衛生結構資源(特別是病床擁有量)、醫療制度安排(如全科醫生守門人制度)、衛生經濟制度(特別是服務補償措施)等可能存在關系。一般來說(但并非總是),人均醫院病床數較多的國家,住院服務利用率也相對較高。病床擁有數與國家經濟發展程度相關,每千人口醫院病床數在高收入、高中收入、低中收入、低收入國家分別是5.4、3.7、1.4、0.7張。該指標在高收入國家呈下降趨勢,在中收入國家呈增長趨勢,在低收入國家維持低水平。


3.1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每千人擁有醫院病床數3.8張,該指標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呈現下降趨勢[5]。2022—2023年住院率 415‰ ,平均住院時間 2.7d 。當日住院占所有住院人次的 64% 。若不包括當日住院,住院率為177%o[6] ,平均住院日 5.8d 91% 的住院屬于急癥治療服務。65歲及以上老年人占住院人次的 44% ,占全部住院總天數的 51% 。過去10年中,住院率從 39‰ 增加到 415‰ 。2021—2022年衛生總費用 A 2413$ 億,人均 A 9365$ ,占GDP的 10.5% 。衛生總費用的 40% 用于醫院服務, 35% 用于基本醫療服務, 10% 用于專科醫學服務, 15% 用于研究和固定資產投資[7]。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前,醫療總支出中醫療支出構成比增加,基本醫療服務支出構成減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后醫院服務支出占比減少,基本醫療服務占比增加。澳大利亞只有州(省級)擁有公立醫院,全民醫療保險制度以Casemix方式支付公立醫院的全部服務。

3.2英國


英國2023年衛生總費用為2920億英鎊,占GDP的 10.9%[8] ,2023年每千人擁有醫院病床數2.4張[9]該指標呈逐年下降趨勢,英國醫院床位數近30年來減少了一半(從1987—1988年的30.0萬張減少到2023—2024年的14.2萬張)[10]。2023—2024年總計完成的住院服務數量1760萬人次,住院率 258‰ ,其中 63% 為常規住院, 37% 為當日住院。若不包括當日住院,住院率 162‰ 。與其他國家類似的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之前住院率逐年增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期間住院人數急劇下降,2023—2024年度恢復到正常的增長水平和速度。
3.3美國
美國的醫院總數在逐漸減少。2022年美國共有6120家醫院,其中社區醫院(即普通居民可以進人的醫院)5129家;總計醫院床位數916752張,其中社區醫院784112張[1]。每千常住人口的醫院病床數量 2.7張,該指標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年齡調整后的1\~64歲者住院率為 59‰ (2019年),每位住院患者的平均費用為14100美元[12],是世界各國中,美國是次均住院費用最高的國家(緊隨其后的是瑞士和德國)「13] 。
3.4 日本
與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相比,日本的醫院數量和住院人數是其2倍,病床數則是其3倍。令和4年(2022年)即每千人口醫院床位12.0張,綜合醫院床位7.1張,長期照護床位2.2張,床位指標呈逐漸下降趨勢。同期出院患者數1504萬人次,住院率 119%o[14] 。日本醫院床位數、長期照護床位數呈現逐漸減少趨勢,而綜合醫院床位數、住院數和出院數均呈現逐年緩慢增長趨勢。日本是平均住院日最高的國家,綜合醫院平均住院日從2002年的22.2d減少到2022年的 16.2d ,但仍遠高于其他國家。不過由于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減少導致稅收減少,政府不太可能愿意再增加醫療支出。患者住院時間長增加了醫生工作壓力,導致許多醫生因工作量大但是與收入不成正比,轉而開設小型診所,最終造成醫院專科醫生短缺[15]
3.5韓國
韓國2021年每千人醫院病床數高達12.8張,平均住院天數為 18.5d ,是與日本類似的住院資源豐富的國家。而與日本病床指標逐漸下降不同的是,韓國病床供應卻在持續增長。韓國1989年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自此醫院病床數持續增加。 94% 的醫院和 88% 的病床為私營。韓國也是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的國家,且生育率非常低,因此也導致了長期照護醫院的病床數迅速增加。韓國醫院服務是按服務付費的支付方式,這種模式容易導致醫療機構傾向于提供過度服務[16] 。
3.6 歐盟國家
歐盟有27個國家。醫院床位數呈緩慢減少趨勢,從2011年每千人口5.7張減少到2022年5.3張。歐盟國家內,住院服務利用率也有較大差別。保加利亞、德國、奧地利、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芬蘭、波蘭、斯洛伐克等國的住院率超過 200‰ 。而葡萄牙、愛爾蘭、荷蘭、西班牙、黑山、塞浦路斯、塞爾維亞等國的住院率低于150%[17]
3.7 經合組織(OECD)國家
OECD國家有38個成員國,8個加入候選國,5個主要合作伙伴。其出院率統計通常不包括當天出院的患者[18]。OECD國家平均每千人擁有醫院床位4.6張(2020年),該指標呈現逐漸下降趨勢。2022年統計結果顯示OECD 國家平均住院率為 130.5%o[6] ,但國家間差別很大。住院率高于 200‰ 有德國和奧地利;在150%o~200%o 之間的有澳大利亞、法國、立陶宛、捷克、瑞士、韓國、挪威、拉脫維亞、比利時、斯洛文尼亞等國;而在 50%o~100%c 的有意大利、西班牙、荷蘭、葡萄牙、加拿大、智利等國;在 50‰ 的有哥斯達黎加和墨西哥。在平均住院日方面,大多數OECD國家在 4~8d 。只有日本(綜合醫院16d)和葡萄牙(9.3d)高于其他國家。
3.8金磚國家
金磚國家2006年創立,目前包括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伊朗、埃及、埃塞俄比亞、阿聯酉,占總人口占全球的近一半。俄羅斯人口約1.5億,其醫療保健體制繼承了薩馬什科的醫療保健組織模式[19],即以中央計劃經濟式的醫療保健融資、監管和提供;通過大量各類專家的門診診所以及大型高度專業化的醫院提供醫療服務[20]。因為大量醫院合并和關停,導致20年來醫院數量減少了一半,每千人口醫院病床數呈現逐漸減少趨勢,從2000年的11.4張減少到2021年的7.0張。然而住院率維持在較高水平( 224‰ ),這個很高的住院服務利用率在近20年來變化不大(2000年為219‰ )。政府設定強制性的住院服務率目標,各醫院按照目標安排住院服務。在病床資源減少但住院服務率指標不變的情況下,醫院策略是大幅降低平均住院日,并大力發展日間病房。該國人均住院日數仍是歐盟的2倍。薩馬什科模式下的俄羅斯醫院服務,主要關注維持住院服務量目標和組織機構改革,相對忽略服務功能和提供者之間協同[21]
作為OECD的主要合作伙伴國家,巴西人口有2.03億,其每千人口病床2.5張(2021年),該指標呈現穩定趨勢。巴西2023年出院為1240萬人次,住院率為52.2%o[6] ,是國際上住院服務利用率較低的國家之一(其他國家還包括墨西哥、哥斯達黎加、智利)。
印度人口14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醫療衛生資源較匱乏,人均衛生支出236美元,衛生費用占
GDP 3.3% 。印度居民使用的公立醫院系統是地區醫院,大多數地區醫院位于人口密集的邦,不過公立醫院僅占全國醫院總數的 10% ,其余由私營或慈善機構經營。根據近年數據,印度每千人口醫院病床數僅為1.6張,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該指標變化趨勢不明。1995年印度住院率 16.6‰ ;2014年時住院率 37.0‰ ,欠發達地區住院率 26‰ ,明顯低于較發達地區 48.6‰ 。公立醫院服務質量通常低于私營醫院。低收入人群多使用公立醫院,老年人、女性、低收入人群和農村居民的住院率相對較低[22]
3.9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
東盟有10個成員國,包括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并與一些國家建立對話合作伙伴、行業合作伙伴、發展合作伙伴。大多東盟國家為發展中國家(除新加坡和文萊之外)[23]
越南人均衛生支出536美元,每千人醫院床位2.5張,平均住院日6d,住院率 120‰ 。越南專家認為過高的住院服務利用率與其人均衛生支出不到540美元的狀況不相匹配。住院服務利用率增加的原因在于醫療機構自負盈虧,工資包含在床位費中,占比54%\~56%[24]
印度尼西亞人均衛生支出483美元,每千人醫院病床只有0.7張。住院率2012年僅為 14‰ 。2018年時住院率 30.5%o[25] ,同時病床使用率只有 60% 。該國處于“低病床利用-低病床占用-高疾病負擔”的矛盾狀態[26],主要原因是系統缺陷、自付費用高、青睞傳統醫生、門診利用率高等。
老撾人均衛生費用234美元,每萬人口3位醫生,每千人口1.3張病床。平均住院日非常短,只有 2.5d 泰國人均衛生費用接近1000美元,每千人口醫院病床2.3張,平均住院日 4.0d ,住院率 144‰ ,在東盟國家中最高。泰國有1300多家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近10000個政府衛生中心和25000多家私人診所。但約 80% 醫療設施集中在大城市,農村人口獲得醫療基礎設施和服務的機會較少[27]
新加坡總人口590多萬, 74% 為華人,其余為馬來人和印度人等其他種族,是人口密集和多元文化的發達國家。人均衛生支出6353萬美元,占GDP的 5.6% 。每千人口醫生和護士數分別為2.5人和6.2人。每千人口病床數5.0張,住院率為 104‰ 。醫療系統的壓力主要是急性病床和中長期照護服務短缺,以及自付費用高昂。近10年來,新加坡大幅增加公立醫院床位和社區長期照護服務的容量,擴大初級保健和長期照護的補貼,改革醫療融資制度以加強衛生經濟保護和覆蓋范圍。2016年政府提出“三個超越”,即超越醫療保健到健康、超越醫院到社區、超越質量到價值,力圖對系統進行更根本的改變[28] ○
4討論
4.1對住院服務利用的比較分析
國際住院服務利用的比較應謹慎,因為各國數據(特別是計算的分子)可能是不同的。比如是否包括日間住院,是否包括長期照護,是否同時包括公立和私立住院服務等。各國內部的地區間也存在明顯的不同,因此既要看平均水平,也要看離散程度。
國際上對住院率的合理水平并沒有“共識”,但住院率被當作醫療服務系統成本效益、公平性,以及醫療系統對服務需要響應性的重要指標。STARFIELD等[29]指出基本醫療和初級保健健全的國家,其醫療服務系統更有效率,為通過加強基本醫療來提升整體醫療系統表現和公平性提供了科學證據。
因此,研究需要考慮更宏觀系統和社會背景與住院服務利用的關系和影響,比如各國人均GDP的水平、人口老齡化程度、基尼系數、人類發展指數與住院率的關系[1,23,30]。衛生服務系統的結構和質量對住院服務過程具有決定性影響:各國每千人擁有醫生數、每千人擁有醫院床位數,均與醫院出院率成正比;衛生費用支出占GDP比重較高的國家,其住院服務利用率也較高。然而不能確定的是,各國和我國已有數據還不能明確地展示出人均全科醫生數與住院服務利用率的關系[31]。
4.2各國針對住院服務的政策和措施
世界各國的醫療服務系統面臨嚴峻挑戰,近20年來,各國均在致力于結構性的改革,將重點放在早期疾病的預防、鞏固和加強初級衛生保健和基本醫療、改變醫院的傳統角色等。世界各國已經意識到過度提供昂貴的住院服務會造成衛生系統不可持續性。不同的是,高收入國家已經通過各種措施降低了住院服務的供應和利用,中收入國家的住院服務利用仍在增長之中,低收入國家仍處于住院服務供應和利用不足的狀況。
發達國家在提高基本醫療服務能力的同時減少昂貴和不必要的住院,目前已經有一定效果,從各發達國家情況的分析看,其醫院病床提供上呈下降趨勢。這些國家的研究也趨向于更深人和細致。比如,英國發現各地區醫院的非住院服務敏感性疾病(ACSC)的住院率有很大的差異,從而探討最可能減少ACSC住院率的空間,研究者認為不同疾病和不同年齡的ACSC是不同的,因此應該更關注地區間差異大的病種,以及探討70歲以下慢性病患者的ACSC[32]。也有研究者發現,全科醫學服務的連續性特征,與較低的住院率有關[33]
不過在發展中國家,存在抑制過度服務和改善服務不足兩種不同的情形。比如越南與印度尼西亞的不同。越南針對過高的住院服務利用采用“兩個減少”的策略,首先,通過完善規章制度來減少“不適當的住院”。針對醫院科室自定收住院規則,缺乏衛生行政和醫保部門統一標準和準則的現象[24],越南醫保部門認為應使用潛在住院率指數作為按病種分類支付和按產出支付的監測公式,制定入院標準、日間治療或住院治療時間標準,監管機構進行評估。衛生行政部門應該發布住院服務的入院標準,并對醫院進行監督。其次,是通過加強初級保健減少“潛在可避免住院”,這是基于通過加強初級保健降低某些ACSC住院的研究。如果在社區早期預防和最佳管理這些疾病,則可能避免病情惡化到需要住院治療的程度。印度尼西亞的情況則相反,其人均病床擁有量、病床使用率、住院服務利用率均很低,因此目標是提高住院服務供給和利用率。不過鑒于該國經濟狀況,增加病床數量并非是好的解決方案,而是應該提升現有病床的使用率,減少平均住院日,鼓勵日間手術,更有效地使用住院資源,同時發展患者出院后社區服務[26] 。
4.3對基本醫療和全科醫學研究和實踐的意義
基本醫療服務和住院醫療服務是國家或區域內醫療服務系統的兩個關鍵的組成部分。雖然兩者的治理方式和實踐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同,無論是醫院經營者還是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均應該用比自己領域更廣泛的視角來觀察兩者之間的關系。
加強基本醫療服務系統是否能減少住院服務利用呢?目前的研究結果不一致。有些國家的研究(如巴西利用家庭健康戰略計劃數據進行了回顧性隊列研究),發現初級醫療保健降低了住院率并增加了預期壽命[34]。澳大利亞衛生和福利研究所的分析報告指出,全科醫生數量較少的地區住院率較高[35]。農村難以獲得全科醫生服務的患者的住院次數,是城市居民的3倍。如果患者出院后2d內去全科醫生診所就診,則可以把出院后7d再入院率降低
。有經驗的全科醫生能夠有效減少患者前往醫院急診的頻率[36]
然而英國學者研究發現全科醫生人數與急診人院人數之間沒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關系,但通過亞組分析,發現貧困地區的全科醫生越多,其急診人院人數越少;醫生診所規模越大,急診入院率越低[37]。但從某些國家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31]與出院率的關系上來觀察,并沒有發現全科醫生數與住院服務利用率的關系。
因此通過加強基本醫療不能必然地使住院利用量減少,而在某些特定背景下才存在的關系。那么基本醫療服務是否能優化住院服務資源利用呢?有些ACSC的研究和實踐給出了積極的回答。基本醫療服務系統對住院服務資源利用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制定并有效實施針對住院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差異化治理政策;(2)建立并維護具有足夠規模和專業勝任能力的基本醫療服務系統;(3)嚴格實施全科醫生守門人制度和分級診療制度,以基本醫療為核心構建國家和區域衛生系統;(4)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協同管理門診可避免住院的慢性疾病(ACSC),減少不必要的住院;(5)針對特定疾病和特定人群提供精準醫療服務。
5 小結及建議
本文對國內和國際住院服務資源提供和利用做了初步的分析,包括人均住院資源和住院服務利用現狀、趨勢和影響因素,驅動住院率上漲的主要原因,住院服務提供和利用可能的治理措施。并討論基本醫療服務的潛在作用(減少可避免住院、建立真正的首診制度和全科醫生守門人制度,建立以基本醫療為核心的區域衛生服務系統等)。
全科醫學在促進住院服務合理利用上,仍有很多需要研究的方面。比如,如何以社區居民的醫療需要配置病床資源,如何構建基本醫療與住院服務之間的信息溝通,如何提高全科醫生對出院后患者的管理,如何提高全科醫生識別患者的住院風險,如何建立基本醫療與住院部門之間的患者交接的協議等。研究者可以在回顧和參考國際發展和做法的基礎上,提出我國全科醫學對住院服務利用影響的更多研究問題,促進基本醫療對國家和區域醫療衛生服務系統在改善成本效益和可持續上的創新和貢獻。
本文無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OECD.Hospiital discharges and average length of stay,in access: affordability,availabilityanduseof services.HealthataGlance2021 OECD indicators 2021[EB/OL].[2025-02-07].https://www. oecd.org/.
[2]WHO.Hospital in-patient discharge rate:the Global Health Observatory[EB/OL].[2025-02-07].https://www.who.int/data/ gho/indicator-metadata-registry/imr-details/845.
[3]SHAIN M,ROEMER MI.Hospital costs relate to the supplyof beds[J].Mod Hosp,1959,92(4):71-3 passim.
[4]國家衛生與健康委員會.2022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EB/ OL].(2023-05-17)[2025-02-07].http://www.nhc.gov.cn/ mohwsbwstjxxzx/tjtjnj/202305/6ef68aac6bd14c1eb9375e01a0faa1fb. shtml.
[5]AIHW.Admitted patients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Health andWelfare[EB/OL].[2025-02-07].https://www. aihw.gov.au/reports-data/myhospitals/sectors/admittedpatients#:\~:text=There%20were%2012.1%20million%20 hospitalisations,415%20hospitalisations%20per%201%2C000%20 population.
[6]OECD iLibrary.Hospital discharage rate OECD[EB/OL].[2025- 02-07].htps://www.oecd.org/en/data/indicators/hospital-dischargerates.html.
[7]AIHW.Health expenditure Australia 2021-22[EB/OL].[2025- 02-07].htps://www.aihw.gov.au/reports/health-welfare-expenditure/ health-expenditure-australia-2021-22/contents/spending-trendsby-area-of-spending.
[8]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UK). Healthcare expenditure, UK Health Accounts:2022 and 2023[EB/OL].[2025-02- 07].https://www.ons.gov.uk/peoplepopulationandcommunity/ healthandsocialcare/healthcaresystem/bulltins/ukhealthaccounts/202 2and2023#:\~:text=Total%20current%20healthcare%20expenditure, current%20expenditure%20excludes%20capital%20outlay).
[9]NHS England. Hospital admited patient care activity,2023- 24[EB/OL].[2025-02-07]. https://digital.nhs.uk/data-andinformation/publications/statistical/hospital-admitted-patient-careactivity/2023-24/summary-reports---admitted-patient-care.
[10]The King's FundEB/OL].[2025-02-07].https://www. kingsfund.org.uk/insight-and-analysis/data-and-charts/key-factsfigures-nhs.
[11]AHA. Fast facts on U.S.Hospitals,2024:American Hospital Association[EB/OL].[2025-02-07].https://www.aha.org/ statistics/fast-facts-us-hospitals.
[12]NCHS.Hospitalization:NCHS[EB/OL].[2025-02-07]. https://www.cdc.gov/nchs/hus/topics/hospitalization.htm.
[13]OECD.Health at a Glance 2023:OECD Indicators: OECD Publishing[EB/OL].[2025-02-07]. https://doi. org/10.1787/7a7afb35-en.
[14]MHLW.Handbook of Health and Welfare Statistics 2023 MHLW Japan[EB/OL].[2025-02-07]. https://www.mhlw.go.jp/ english/database/db-hh/2-2.html.
[15]Magenta Health.Lengthyhospital stays:High qualitycareorover4 servicing[EB/OL].[2025-02-07]. https://magentahealthjapan. com/lengthy-hospital-stays-necessary-care-or-overservicing/#:\~:text=One%20reason%20hospital%20stays%20in, they%20are%20in%20tiptop%20shape.
[16]HO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Republic of Korea health system review.Health systems in transition[EB/OL].[2025-02- 07].https://iris.who.int/handle/10665/208215 2015.
[17]Eurostat. Available hospital beds per hundred thousand inhabitants Eurostat[EB/OL].[2025-02-07].https://ec.europa.eu/ eurostat/databrowser/view/tpsOoo46/default/line?lang=en.
[18]OECD.Hospital discharge rates[EB/OL].[2025-02-07]. https://www.oecd.org/en/data/indicators/hospital-discharge-rates. html?oecdcontrol-8027380c62-var3=2022.
[19]陳瑤,謝宇,馬曉靜.俄羅斯公立醫院改革的主要做法與特 點[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2,5(8):14-17.DOI: 10.3969/j.issn.1674-2982.2012.08.004.
[20]DAVIS C, CHAREMZA W.Models of disequilibrium and shortage in centrally planned economies[M].Dordrecht:Springer Netherlands,1989.
[21] SHISHKIN S,SHEIMANI,VLASSOVV,et al.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Russian health care system:do they match European trends?[J].Health Econ Rev,2022,12(1):29.
[22] PANDEY A,PLOUBIDIS G B, CLARKE L,et al. Hospitalisation trends in India from serial cross-sectional nationwide surveys: 1995 to 2014[J].BMJOpen,2017,7(12):e014188.DOI: 10.1136/bmjopen-2016-014188.
[23]OECD.Health ataGlance:Asia/Pacific 2022:Measuring Progress Towards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EB/OL].[2O25-02-07]. https://doi.org/10.1787/c7467f62-en.
[24]Enhancing the relevance of hospitalization in Vietnamese healthsystems[EB/OL].[2025-02-07].https:// vss.gov.vn/UserControls/Publishing/News/BinhLuan/ pFormPrint.aspx?UrlListProcess=/content/english/tintuc/Lists/ EnNewsamp;ItemID=9886amp;IsTA=True.
[25] WULANDARI R D,LAKSONO A D,NANTABAH Z K, et al. Hospital utilization in Indonesia in 2O18:do urban-rural disparities exist?[J].BMC Health Serv Res,2022,22(1):491.
[26] AWOFESO N,RAMMOHAN A,ASMARIPA A. Exploring Indonesia's“low hospital bed utilization-low bed occupancy-high diseaseburden”paradox[J].JHosp Adm,2012,2(1):49.
[27]Bridges Mamp;C team.Challenges of the Thai Healthcare System [EB/ OL].[2025-02-07]. htps://www.bridges-comms.com/post/ challenges-of-the-thai-healthcare-system.
[28]TANCC,LAMC SP,MATCHAR DB,et al. Singapore's health-care system:key features,challenges,and shifts[J]. Lancet,2021,398(10305):1091-1104.
[29] STARFIELD B,SHI L Y,MACINKO J. Contribution of primary care to health systems and health[J].Milbank Q,2O05,83(3): 457-502.
[30]World Bank.World Bank Open Data[EB/OL].[2025-02-07]. https://data.worldbank.org/.
[31]WHO European Region. General practitioners,per 10 000 population[EB/O0L].[2025-02-07].htps:/gateway.euro. who.int/en/indicators/hlthres_71-general-practitioners-per-10- 000/#id=27994.
[32]BUSBY J,PURDY S,HOLLINGWORTH W.Opportunities for primary care to reduce hospital admissions: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geographical variation[J].BrJGen Pract,2017,67(654): e20-28.
[33] TORJESEN I. Seeing same GP is linked to fewer hospital admissions[J].BMJ,2017,356:j543.
[34]FERREIRA-BATISTA N N, TEIXEIRA A D,DIAZ M D M, et al.Is primary health care worth it in the long run? Evidence from Brazil[J].Health Econ,2023,32(7):1504-1524.
[35]AIHW.Potentially preventable hospitalisations in Australia by small geographic areas,2020-21 to 2021-22[EB/OL].[2025- 02-07].https://www.aihw.gov.au/reports/primary-health-care/ potentially-preventable-hospitalisations-2020-22/contents/howdo-potentially-preventable-hospitalisations-va.
[36]WONG C Y,HALL J. Does patients′ experience of general practice afect the use of emergency departments? Evidence from Australia[J].Health Policy,2018,122(2):126-133.
[37]NICODEMO C,MCCORMICK B,WITTENBERG R,et al. Are more GP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emergency hospital admissions? A quantitative study on GP referral in England[J].Br JGen Pract,2021,71(705):e287-295. (收稿日期:2025-02-28;修回日期: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