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25)18-0154-04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groundof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public security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the police physical fitnesscourse,as an important part of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in publicsecurity collges and universities, urgently needs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to achieve theorganicunityof \"physical education\"and \"cultivating police offcers and forging souls\".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paper designs the educational content of cu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the aspects ofXiJinping's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the New Era,the deeds of model heroes and pioneers,thework styleof practical actionand responsibility,and theeducation on discipline and the rule of law.And it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s of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innovating the teaching mode,enriching practical activities,building ateaching team,and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inorder to providereferences forthecu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nstructionof the police physical fitne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Police physical fitnes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eaching models;Practical activities; Evaluation mechanisms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警察必須以更高的標準、更實的舉措加強自身建設,著力錘煉過硬警魂、提升履職本領、培育優(yōu)良警風。隨著新時代公安教育深化改革的全面推進,公安院校作為培養(yǎng)高素質(zhì)警務人才的主陣地,肩負著育體與育警鑄魂的雙重使命。警察體能課程作為公安院校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不僅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zhì)與警務實戰(zhàn)能力的基石,更承載著塑造忠誠警魂、強化職業(yè)認同的重要功能[1]作者簡介:李洋(1984一),男,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公安專業(yè)體能教學與研究。
開展警察體能課程教學,不僅要強化體能和警務技能訓練,更要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忠誠愛警情懷、實干擔當作風等有機融入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當前,公安教育已從單一技能訓練轉向德技并修的復合型育人模式,課程思政成為實現(xiàn)“三全育人”目標的關鍵抓手。然而,警察體能課程的思政建設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教學內(nèi)容與思政元素融合的深度不足,存在“重技能、輕價值”的傾向;教學方法單一,難以激發(fā)學生的思想共鳴;實踐環(huán)節(jié)與公安實戰(zhàn)需求的銜接不夠緊密,導致育人效果碎片化。在此背景下,如何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英模先鋒事跡、實干擔當作風、紀律法治教育等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警察體能課程,構建育體與育警鑄魂協(xié)同發(fā)展的教學模式,成為擺在警察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1警察體能課程開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1強化忠誠警魂塑造的需要
忠誠是人民警察隊伍的政治靈魂,是新時代公安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公安院校作為公安機關后備力量的培養(yǎng)基地,堅持政治建警、素質(zhì)強警原則,將忠誠教育貫穿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其根本任務是為黨和人民鍛造一支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zhí)法公正、紀律嚴明的公安鐵軍。警察體能課程作為公安院校“教、學、練、戰(zhàn)”一體化訓練體系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具有天然的思想浸潤優(yōu)勢。體能訓練的高強度、嚴標準與警務實戰(zhàn)的艱苦性高度契合,能夠通過極限挑戰(zhàn)、團隊協(xié)作等場景,潛移默化地錘煉學生對黨忠誠、服務人民的意志品質(zhì)[2]。例如,在耐力訓練中融入公安英模事跡案例教學,可通過具身化體驗強化學生對職業(yè)使命的情感認同。
1.2提升履職盡責能力的需要
警察體能是履行警察職責、完成警務工作的基礎。警察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警察必須具備過硬的體能素質(zhì)和嫻熟的警務技能,才能適應打擊犯罪、處置突發(fā)事件、防控安全風險等工作需要。通過警察體能課程教學,一方面要加大力度開展跑步、游泳等體能訓練,從嚴從難開展擒敵拳、警棍、警械等警務技能訓練;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警察不怕苦、不怕累、連續(xù)作戰(zhàn)的優(yōu)良作風,錘煉堅韌不拔、永不言敗的頑強意志,激發(fā)不畏艱險、沖鋒在前的使命擔當。
1.3促進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警察體能課程不僅承擔強化警察身體素質(zhì)的職責,更擔負著塑造靈魂、涵育警魂的使命。要堅持體能訓練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機融人體能課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注重發(fā)揮體育運動塑造意志品質(zhì)、提升道德修養(yǎng)的育人功能,培養(yǎng)警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優(yōu)良作風,激發(fā)愛國愛警、奉獻擔當?shù)母呱星椴伲瑸榕囵B(yǎng)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zhì)警察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2警察體能課程思政教育的內(nèi)容設計
2.1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課程教學
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警察體能課程教學,對于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具有重大意義。一是要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教學的根本遵循,將其貫穿于教學目標設計、課程教材編寫、教學組織實施全過程。二是要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安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教學重點,引導學警深人學習領會黨中央對公安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三是要加強警察職業(yè)道德教育和執(zhí)法規(guī)范化教育,引導學警樹立法治信仰,強化法治思維,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四是要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成長的重要論述,引導學警珍惜青春、奮發(fā)有為,自覺把個人理想融人黨和國家事業(yè),在火熱警營建功立業(yè)。
2.2培育實干擔當、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作風
優(yōu)良作風是人民警察的鮮明底色,關乎公安鐵軍的戰(zhàn)斗力和形象。警察體能課程要高度重視優(yōu)良警察作風培育,引導學警強化責任擔當,勇于吃苦耐勞,敢打硬仗、善打勝仗[3]。一是要圍繞學警關心的體能訓練強度大、警務技能要求高等問題,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警牢記人警為民的初心,自覺把個人汗水揮灑到忠誠使命中,把青春夢想融人公安事業(yè)。二是要創(chuàng)新訓練模式,在體能課上開展野外拉練、極限訓練等,在艱苦環(huán)境中磨煉意志品質(zhì),錘煉斗爭精神,培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膽魄。三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警的責任意識,引導學警圍繞打擊犯罪、服務群眾的主責主業(yè),在完成急難險重任務、處置突發(fā)事件一線建功立業(yè)。四是要結合體能訓練開展紀律作風教育,嚴明訓練紀律、強化組織觀念,鍛造令行禁止、步調(diào)一致的過硬警察隊伍。
2.3強化紀律作風教育和法治教育
嚴明的紀律作風和深厚的法治信仰,是人民警察必須具備的政治品格。警察體能課程需高度重視紀律作風教育和法治教育,引導學警牢固樹立紀律意識、規(guī)矩意識、法治意識[4]。在紀律作風教育方面,應圍繞體能訓練嚴格要求、組織紀律性強等特點,引導學警樹立良好的警容風紀,自覺遵守訓練規(guī)范,養(yǎng)成令行禁止、步調(diào)一致的優(yōu)良作風。嚴明訓練紀律,對遲到、早退、不服從指揮等違紀行為“零容忍”,讓鐵的紀律成為學警修身律己的“緊箍咒”。在法治教育方面,要用好典型案例,引導學警牢固樹立法治信仰,提高法治素養(yǎng),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同時,結合反恐處突等實戰(zhàn)背景開展法律適用訓練,引導學警在處置突發(fā)事件、打擊違法犯罪中,自覺做到依法履職、秉公執(zhí)法。
3警察體能課程思政教育的實施路徑
3.1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思政教育親和力
3.1.1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指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真實案例,并得出結論,從而獲得知識、技能的教學方法[5]。在警察體能教學中合理運用案例教學法,對于增強教學吸引力,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結合公安機關反恐處突、打擊犯罪的真實案例,設置情境模擬訓練,引導學警在處置案事件中運用法律思維和警務技能,增強思政教育的沉浸感和代入感。在案例設計中,既要選取典型案例,展現(xiàn)人民警察忠誠使命、無私奉獻的先進事跡,又要選擇復雜疑難案例,訓練學警依法辦案、嚴格執(zhí)法的職業(yè)素養(yǎng);還要設計開放式問題,引導學警開展研討交流,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1.2 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強調(diào)在實踐體驗中完成知識內(nèi)化,對于提高警察體能課程教學實效性、增強思政教育感染力具有重要意義。教學中,可以設計各種警務實戰(zhàn)情境,組織學警開展角色扮演、實戰(zhàn)模擬等體驗活動,使其在親身經(jīng)歷中感悟忠誠使命、錘煉過硬本領。例如,開展警營一日體驗活動,組織學警參與接處警、巡邏防控、突發(fā)事件處置等崗位實踐,切身感受人民警察工作的艱辛和使命的崇高。再如,開展沙盤推演訓練,設置反恐處突、群體性事件等復雜警情,引導學警運用法律思維和警務技能妥善處置,提高執(zhí)法辦案和應急處突能力。
3.1.3競賽項目化教學
競賽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課程實踐性的有效載體。可以將教學內(nèi)容項目化,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各類體能技能競賽,在團隊協(xié)作、比拼競爭中強化思政教育。例如,將警察體能大比武設計為教學項目,引入團體拓展、定向越野、極限體能等賽事,引導學警在挑戰(zhàn)自我、團結協(xié)作中培育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優(yōu)良作風。又如,舉辦忠誠杯警務技能競賽,設置擒拿格斗、警械使用、現(xiàn)場勘查等競賽項目,引導學警在比賽競技中強化責任擔當,錘煉過硬本領。在競賽項自設計中,要將個人榮譽與集體榮譽相結合,培養(yǎng)學警的集體主義精神;將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注重學警在參與競賽中的思想動態(tài)和行為表現(xiàn);將實戰(zhàn)環(huán)境與趣味元素相結合,在寓教于樂中感染學警、激勵學警。
3.2豐富實踐活動,強化思政教育感染力
3.2.1開展警務實戰(zhàn)訓練
警務實戰(zhàn)是錘煉過硬警察隊伍的試金石。應將思政教育融入實戰(zhàn)訓練全過程,引導學警在復雜警務環(huán)境中接受考驗、砥礪品質(zhì)。例如,圍繞打擊黑惡犯罪專項斗爭等重大任務,組織學警參與街面巡邏、社區(qū)走訪、調(diào)查取證等警務實戰(zhàn),強化為民服務的宗旨,錘煉實干擔當作風。又如,結合反恐處突、群體性事件防控等實戰(zhàn)背景開展專項訓練,引導學警在處置棘手警情中保持思想定力,嚴格依法辦事。還可與基層公安機關聯(lián)合開展警地聯(lián)訓,組織學警參與社會治安整治等任務,在基層一線傳承紅色基因,厚植為民情懷。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實戰(zhàn)訓練,引導學警在磨礪警務技能中堅定理想信念,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努力成長為黨和人民滿意的現(xiàn)代化精英警察。
3.2.2 組織體育比賽和戶外拓展
高校警察體能訓練要注重發(fā)揮體育運動立德樹人功能,通過組織各類體育比賽和戶外拓展活動,強化思政教育感染力。例如,以向英雄致敬為主題,精心設計體能比賽項目,用體育運動講好英模故事、弘揚英雄精神,在挑戰(zhàn)極限中培育魄力。要高度重視賽事的思政內(nèi)涵設計,增強育人實效性,確保學警在拼搏競技中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警察職業(yè)道德教育,爭做有靈魂、有本領、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人民警察。
3.2.3參與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
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是培育為民情懷的重要載體。應將思政教育貫穿志愿服務全過程,引導學警在奉獻愛心中堅定為民初心。例如,結合警民共建開展普法宣傳、反詐騙警示等志愿活動,在服務群眾中樹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又如,開展“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主題團日活動,組織志愿者服務敬老院孤寡老人、關愛特殊兒童,用實際行動詮釋人民警察為人民的莊嚴承諾。志愿服務要與警務實踐緊密結合,引導學警在治安巡邏、交通疏導、搶險救災等一線鍛造過硬本領、樹立為民情懷。
3.3打造教學團隊,提升思政教育引領力
3.3.1建設高素質(zhì)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是推進警察體能課程思政建設、提升思政教育質(zhì)量的關鍵因素。一方面,要加強專職體能教官隊伍建設,選拔政治素質(zhì)過硬、警務技能精湛的優(yōu)秀警察充實教官隊伍,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同時,建立教官培養(yǎng)培訓機制,加大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培訓力度,增強教官開展思政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廣泛吸收思政課教師、心理學教師等參與體能課教學,開展聯(lián)合教研、聯(lián)合授課,促進專業(yè)知識與德育教育深度融合。此外,建設一支由院系領導、輔導員、班主任等組成的兼職思政工作者隊伍,加強師生互動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態(tài),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教育。
3.3.2加強體能教官與思政教師的協(xié)同配合
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體能教官與思政教師協(xié)同配合、形成合力[。要建立體能教官與思政教師的日常交流機制,加強聽課評課和教學研討,促進優(yōu)質(zhì)思政資源與體能課教學深度融合。探索開展聯(lián)合教研、聯(lián)合備課,總結提煉體能課程的思政元素,研究設計融入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鼓勵開展體能教官與思政教師互換授課,相互取長補短,在同備一堂課、同上一堂課中找到思政教育的最佳切入點和著力點。結合重大時間節(jié)點開展師生同上一堂思政課活動,教育引導學警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建立完善體能教官和思政教師的聯(lián)合指導機制,針對學生的思想狀況,因材施教、精準施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協(xié)同中形成教學合力,推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警察體能訓練各個環(huán)節(jié),形成協(xié)同培育的良好育人生態(tài)。
3.4完善評價機制,增強思政教育實效性
3.4.1建立“過程評價 + 能力考核”相結合的學業(yè)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保障課程思政建設成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質(zhì)量觀,建立健全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的教學評價制度。改革學業(yè)評價模式,建立起過程性評價和能力考核相結合的學業(yè)評價體系。過程性評價注重通過學警出勤、課堂互動、訓練表現(xiàn)等對學習狀態(tài)和精神面貌進行考查,引導學警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訓練方法。能力考核側重通過設置警務實戰(zhàn)情境,對學警的體能體魄、警務技能、戰(zhàn)斗作風等進行評估,考查學警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采取學警自評、教官點評、組織考核等多元評價方式,全面、客觀地評價學警在警察體能課中的表現(xiàn)和能力。運用評價結果指導教學實踐,強化分類指導、精準施策,著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意識和能力。
3.4.2將思政教育考核融入課程評價與學業(yè)考核思政教育與警察體能訓練的有機融合,需要將思政教育考核融人課程評價與學業(yè)考核全過程。一方面,要將思想政治素質(zhì)作為教學評價的重要內(nèi)容,從理想信念、道德品質(zhì)、紀律作風等方面,考查學警對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和踐行情況。將思政教育表現(xiàn)作為評獎評優(yōu)、兌現(xiàn)獎勵資助的重要依據(jù),激勵先進典型,鞭策后進,形成比學趕超、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將思政教育納入教官教學評價體系,既考查教官開展思政教育的成效,又考核教官履行立德樹人職責情況,把教書育人、為黨育人的要求落實到教育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對在課程思政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優(yōu)秀教官,予以重獎重用,充分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完善內(nèi)容科學、指標合理、規(guī)則嚴格的考核評價機制,強化思政育人實效,引導學警在拼搏奮斗中鍛造過硬警魂、爭當時代先鋒,肩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擔當。
4結語
面向新時代公安事業(yè)發(fā)展需要,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zhì)警察隊伍,必須高度重視警察體能課程思政建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人體能訓練全過程。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忠誠警魂、實戰(zhàn)能力、職業(yè)操守培育貫穿于教學內(nèi)容設計各方面。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豐富活動載體,打造高素質(zhì)教學團隊,完善考核評價機制,不斷增強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警察體能課程的良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帥康.課程思政視角下警察體能課程的實施策略研究[J].體育視野,2023(23):58-60.
[2]黃龍,趙若元.公安院校警察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鐵道警察學院學報,2022(1):123-128.
[3]李雪,張守忠,高赫遙.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網(wǎng)球教學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4,14(1):156-158.
[4]杜欣芮,寇天偉.體能訓練課程思政建設的困境與突破[J].職業(yè)院校聯(lián)合學報,2023,25(9):21-25.
[5]張軍,趙景艷,黃晶.思政教育與高職運動訓練專業(yè)課程融合探索——以體能訓練課程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24,14(13):134-137.
[6]宮美鳳,張立臣,盛春媛,等.高校健美課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探索[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2,30(10):148-15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