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實施高等教育強國戰略的大背景下,構建一流本科課程已成為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關鍵。然而,受限于多種條件,省屬地方高校在打造一流本科課程的道路上面臨諸多挑戰。為了探究省屬地方高校構建一流本科課程的有效路徑,本文在詳細闡述了一流本科課程的建設原則和標準的基礎上,以長江大學“貨幣銀行學”課程建設的實踐為案例,深入分析了其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并提出了重塑課程目標、精練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優化課程資源、完善考核機制等策略。這些策略為其他同類高校在課程改革與建設方面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關鍵詞:省屬高校;一流本科課程;課程建設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higher education,constructing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s\" has become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However,due to various conditions,Provincial local universities are faced with many challenges on the way of building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s\".This article delves into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undergraduate programs within Provincial local universities.It meticulously outlines the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creating \"firstrate undergraduate courses.\" Util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netary Banking\" course at Yangtze University as a case study,the article offers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the primary challenges encountered.It proposes strategic solutions such as reengineering course objectives,enriching course content,incorporating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ologies,expanding course resources,and refining assessment procedures.These strategies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for other institutions seeking to embark on cours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Keywords:Provincial local universities;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s;Curriculum Construction
在實施高等教育強國戰略的大背景下,構建一流本科課程已成為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關鍵。然而,受限于多種條件,省屬地方高校在打造一流本科課程的道路上面臨諸多挑戰。深入分析這些問題,對于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長江大學作為湖北省重點建設的骨干高校,在服務地方經濟和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與國內外頂尖高校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本文選取長江大學開設的“貨幣銀行學”課程作為研究案例,深入剖析其在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改進策略,旨在為其他省屬地方高校的課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一流本科課程構建原則和標準
課程建設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它不僅負責學科知識的傳承,還體現了專業教育的深度和前瞻性。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該文件成為指導高校課程建設和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文件清晰界定了“一流課程”的含義,突出了“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即所謂的“兩性一度”原則。其核心在于強調學科知識的傳承與學生能力培養的結合,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構建了一個包含課程目標設定、課程內容規劃、教學過程設計、資源優化以及學生學習評估的綜合課程建設體系。這一理念具體反映在以下五個方面的標準上。
(一)課程目標設定:前瞻與適度的統一
在制定課程目標的過程中,注重前瞻性和適度性的和諧統一。課程目標的設定旨在整合知識、技能與素養的教育,培養出既有專業技能又具道德情操的優秀人才。同時,依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人才培養計劃,設計出與之相適應的課程目標。
(二)課程內容安排:前沿與傳承的協調
本科課程內容需緊跟時代,體現學科最新動態和行業要求。課程應包含學科前沿理論和研究發現,同時,課程設計應確保理論體系的全面性和條理性,每個學科的發展都依托于其核心知識結構和基礎邏輯。在課程內容的篩選和編排上,應做到合理規劃,兼顧學術趨勢和學科基礎。
(三)教學方法運用:互動與傳授的配合
在教學方法上,應致力于“教”與“學”的和諧統一。一方面,通過實施研究性學習、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另一方面,教師應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核心理論,并熟練掌握基礎研究方法,從而鞏固學生的專業知識基礎。
(四)教學資源開發:豐富與實用的結合
教材和教案等教學資源是教學和學習的重要支撐。將這些資源與學科的最新進展和教育目標相結合,深入地開發和整合現有材料,不斷擴充資源庫,并優化其易用性,以便學生能夠自由地訪問和利用這些資源。同時,努力為學生提供擴展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平臺和方法。
(五)學業評價設計:全面與公正的兼顧
評價體系需要全面評估學生的知識、技能、創新及情感態度,確保評價透明公正。結合過程評價與考試,優化考評機制,動態綜合考查學生學習過程,力求全面、公正、客觀地評價學生學習情況。
二、長江大學“貨幣銀行學”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貨幣銀行學”作為經濟與人文社科專業的核心課程,兼具理論性、應用性與實用性。長江大學的該課程雖已形成成熟體系(2018年獲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但與一流課程標準仍存在差距,具體表現為以下五方面。
(一)教學目標重知識、輕素養
課程目標側重金融基礎理論掌握,強調學生對貨幣、信用、銀行等領域的系統性認知,但在價值引領與跨學科素養培育上薄弱。新文科教育要求融合價值、知識、能力與素質目標,推動綜合素養與高階思維培養,而當前課程對價值目標(如金融倫理、社會責任)和跨學科融合目標的設定不夠清晰,難以支撐多維立體化人才培養需求。
(二)教學內容重傳統、輕動態
課程內容偏重傳統金融理論體系構建,對數字貨幣、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等前沿領域涉及有限;微觀金融主體行為分析、行業發展趨勢及學生實際需求關注不足。同時,教學內容未有效區分金融與非金融專業差異,與社會經濟發展(尤其是地方經濟應用場景)結合不緊密,動態適應性較弱。
(三)教學方法重講授、輕互動
在教學方法上,教學仍以教師講授為主導,課堂討論與案例分析深度不足,研究性、實踐性教學手段探索較少。傳統模式雖利于基礎知識傳授,但學生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與創新精神培養受限,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式、探究式教學方法應用不足。
(四)教學資源重建設、輕整合
教學中,盡管已建成教學大綱、試題庫、案例庫等資源庫,但資源間缺乏系統整合與動態更新,尤其在大數據平臺共享資源利用上被動接收,未能根據學生專業背景與知識水平主動推送適配內容。此外,實踐性資源(如模擬金融操作、校企合作項目)開發滯后,難以滿足能力提升需求。
(五)學業評價重考試、輕過程
考核以“平時成績(20%)+結課考試(80%)”為主,平時成績中課后作業占比達60%,而課前預習、課堂討論、研究性學習等指標設計寬泛、占比偏低。過程性考核精細化不足,綜合能力評價缺失,導致最終成績難以全面反映學生素養與學習成效,偏離新文科多元化評價導向。
三、省屬地方高校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策略
(一)重塑課程目標,實現知識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價值目標的統一
一流本科課程的建設要求課程目標不僅要注重知識能力的傳授,還要兼顧素質培養和價值引領。在“貨幣銀行學”課程中,課程目標的設計應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體而言,課程應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活動的結合,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使其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在知識能力目標方面,課程應確保學生能夠全面理解貨幣銀行學的基本理論,系統掌握貨幣、信用、貨幣供求、貨幣政策等核心范疇,并能夠運用這些理論分析現實中的金融問題。在素質目標方面,課程應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專業素質、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和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使其成為具備全面素質的金融人才。
(二)凝練課程內容,突出課程的理論性、實踐性和前沿性
“貨幣銀行學”作為經濟類專業的學科基礎課程,其內容設計應緊跟金融領域的最新發展,突出理論性、實踐性和前沿性。在理論性方面,課程應深入講解貨幣銀行學的基本理論框架,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在實踐性方面,課程應通過案例分析、模擬操作、實訓項目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其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貨幣銀行學”的課程內容也應不斷更新,融入數字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新興領域的知識。通過引入這些前沿內容,課程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還能激發他們對金融創新的興趣。此外,課程還應注重與行業實踐的對接,邀請金融領域的專家舉辦專題講座,或組織學生到金融機構進行實地考察,增強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三)革新教學方式,增強課堂的互動性、研討性和自主性
教學方式的革新是建設一流本科課程的重要環節。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已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貨幣銀行學”課程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增強課堂的互動性、研討性和自主性。具體而言,課程可以采用翻轉課堂、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課堂競賽等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可以在課前通過觀看教學視頻、閱讀文獻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課堂上則通過小組討論、問題解答等方式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提高課堂的互動性,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此外,課程還可以通過組織課堂競賽、文獻分享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競爭意識,提升課堂的活躍度。
(四)優化課程資源,拓展教學資源的廣度、深度和適用性
課程資源的優化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貨幣銀行學”課程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同時不斷開發新的資源,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首先,課程應對已有的教學素材進行深度挖掘和整合,結合學科發展前沿和人才培養目標,更新教學大綱、教案和講稿。其次,課程應建立案例庫和試題庫,收集歷屆學生的課堂討論、小論文、文獻綜述等資料,構建學生學習成果資料庫,為后續教學提供參考。再次,課程還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整合MOOC、微課聯盟、網易公開課等線上課程資源,豐富課程內容。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課程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的學習途徑,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最后,在此基礎上,課程還可以編寫適合本校學生特點的教材,進一步提升課程的適用性和針對性。
(五)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提升對學生學業評價的全面性、客觀性和公正性
考核評價體系的完善是確保課程建設效果的關鍵環節。“貨幣銀行學”課程應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和評價體系,不僅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注重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全面評價。具體而言,課程應采用形成性評價和全過程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而不僅僅是最終的學習成果。在考核方式上,課程應實施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包括課堂表現、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實踐項目、期末考試等。通過這些多樣化的考核方式,課程可以全面評估學生的想象力、分析能力、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此外,課程還應注重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公平的環境中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總之,省屬地方高校在建設一流本科課程時,應注重課程目標的重塑、課程內容的凝練、教學方式的革新、課程資源的優化以及考核評價體系的完善。通過這些策略的實施,課程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為培養高素質的金融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結論與展望
在構建一流本科課程的過程中,省屬地方高校必須面對新技術的涌現和經濟轉型的挑戰。課程目標應與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以及服務地方經濟的使命相契合,課程內容需要不斷更新,吸收并整合前沿知識與技術,尤其是金融科技領域的新發展。教學方法亦需要與時俱進,適應數字化浪潮,借助在線教學平臺實現教學的個性化。學業評價體系應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創新思維,以推動產業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培育能夠適應多領域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未來的研究將深入探討如何通過政策引導、校企合作、教師專業發展等多方面支持高校的創新實踐,旨在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的創新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EB/OL].(201910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2]申寅子.省屬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初步共識、問題審思及發展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24(02):2328.
[3]陳豹,石鋒.地方高校“嵌入式系統及應用”一流課程建設實踐[J].工業與信息化教育,2024(02):6770.
[4]高春彥,李京軍,李娟.“雙萬計劃”背景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教學改革探究:以“工程結構”課程教學為例[J].大學,2024(23):3134.
[5]曹一梅.基于OBE理念的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4,27(13):212214.
基金項目:長江大學校級教學研究項目“省屬地方高校‘一流本科課程’構建模式研究——以長江大學‘貨幣銀行學’為例”(項目編號:JY2021038);長江大學校級教學研究項目“基于MOOCs的高校公選課混合式教學法研究——以《市場營銷學》為例”(項目編號:JY2020029);長江大學校級教學研究項目“新文科背景下《金融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JY2022009)
作者簡介:譚露(1970— ),女,漢族,湖北荊州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金融學;楊紅(1979— ),女,漢族,湖北荊州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農村經濟;鄒小芳(1981— ),女,漢族,湖北天門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