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著名會計史學家郭道揚教授在《會計史研究》中指出,司庫(英文“Treasury”,指英國、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財政部,或者城堡等中的金銀財寶庫)一詞可追溯至隋唐時期戶部所轄機構。然而,現代企業司庫概念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歐美跨國公司,并于改革開放后傳入中國。盡管該詞歷史悠久且國內早有理論研究,但直至2022年前,公眾對其仍較陌生。改革開放后,伴隨外資企業帶來其管理模式及國內經濟快速發展、企業財資規模擴張和管理需求深化,企業財資管理的內涵和邊界也在不斷深化和擴展,國內院校和大型集團開始探索司庫體系建設,使其成為必然趨勢。
2022年1月,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司庫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資金管理的意見》(國資發財評規[2022]1號,以下簡稱“國資委1號文”),吹響了中央企業司庫信息系統建設的號角,給司庫這一古老的話題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司庫管理”模式也隨著互聯網和各大媒體迅速在國內傳播。
國資委1號文的開篇就對司庫體系進行了明確的定義,涉及3個方面內容:
1.資金管理平臺是司庫體系建設的核心抓手
任何管理體系的建設必須依托相應的管理平臺才能夠實施推進、落地運行,否則再優秀的管理方案和治理機制也會成為紙上談兵,司庫體系建設也不例外。國資委1號文明確指出,企業集團要依托財務公司、資金中心等管理平臺來建設司庫體系。在這里,企業集團的財務公司、資金中心等管理平臺,是企業建設司庫體系的核心抓手。按照國資委的要求,司庫體系所依托的資金管理平臺要更加具有服務戰略、支撐業務的導向和創造價值的理念。當企業為實現整體戰略目標而采取行動時,資金管理平臺必須能夠提供必要的資金和信息支持,并以全局視野管理和監控企業的現金流,其目標是提高資金運營效率、降低資金成本、防控資金風險。
2.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是司庫體系建設的重要技術支撐
以大數據、移動互聯、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技術革命,正在全方位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在深刻推動著企業治理的數字化轉型。司庫體系建設作為現代企業治理機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大勢下,必須把握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機遇,充分發揮科技對司庫體系建設的支撐作用,將數字技術全鏈條、全周期融入司庫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司庫體系的企業治理能力。
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支撐司庫體系建設的同時,也在不斷豐富資金管控的手段和工具,使資金管控的顆粒度更加精細,管控力度更加精準。雖然司庫體系建設是現代企業治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管理基礎,但是如果沒有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撐,其作用和效果將大打折扣,甚至無法實現。因此從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角度來看,企業司庫體系建設就是一個數字化轉型項目,只有將司庫體系的業務需求同現代信息技術完美融合,才能真正實現司庫體系的企業治理職能。國資委1號文將司庫體系建設作為促進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也說明了網絡信息技術對司庫體系建設的核心支撐作用。
3.資金集中管理是司庫體系建設的基石
司庫管理模式自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開始,逐漸成為歐美一些大型企業集團及跨國公司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當時的主要職責是協助財務部門人工核算現金持有量并進行現金歸集,其核心工作就是資金集中管理。時至今日,資金集中管理仍然是司庫管理體系中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區別于傳統資金管理模式的重要標志。
企業司庫體系建設是以資金集中管理為基礎,可以說資金集中管理是企業司庫體系建設的基石,沒有資金集中管理,企業司庫體系建設也就失去了價值。因此,國資委1號文要求企業司庫體系的建設要以資金集中和信息集中為重點。
將國資委1號文的內容提煉總結,以矩陣圖的方式列示,能清晰地理解國資委的要求,見圖1。
司庫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頂層設計 司庫管控模式 司庫治理架構 司庫管理定位 司庫權責劃分操作類業務 運營類業務 戰略及資源配置類加強銀行賬戶統一管理 加強集團資金集中管理 加強戰略決策支持管理11 加強資金結算規范管理 加強資金預算約束管理 加強供應鏈金融服務管理加強票據使用高效管理 加強債務融資嚴格管理 加強境外企業資金管理加強應收款項清收管理 加強借款與融資擔保管理職能設計司庫風險管理操作類風險(嚴格防范資金管理舞風險) 流動性風險(嚴格防范資金管理流動性風險)市場類風險(嚴格防范金融市場風險) 合規性風險(嚴格防范資金管理合規性風險)保障體系 組織保障 人才保障 制度保障 績效保障系統平臺 數智技術與司庫管理深度融合
總的來說,司庫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涵蓋管理制度、管理機制、信息系統等要素。因此,中央企業要堅持系統觀念,明確工作目標、加強頂層設計、把握工作原則、改進管理模式,推進司庫體系不斷完善和持續優化,實現對資金等金融資源“看得見、管得住、調得動、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