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極具中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其內容展開有著關乎理論、歷史、現實、價值與制度多重語境的邏輯遵循。具體而言,其歷史層面,中國共產黨百年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演進的實踐展開邏輯;現實層面,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現實發展邏輯;價值層面,一以貫之地以人為本的目標指向邏輯,為我們更好地走進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多重場域,從而為實現不同邏輯間的跨界互動,追逐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終極旨趣提供了基本遵循。
就社會性功能與個體性功能而言,每一個完整的話語敘事都是共時性與歷時性的自然結合,它既可以在社會場域中凝結為推動社會運行的精神力量,也可以在個體層面遞嬗為建構個人意義世界的反思力量,諸多方面的作用是通過有著特定邏輯的話語敘事實現的。在此意義上講,只有以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歷史、現實與價值等多重邏輯旨趣為對話場域,才足以更為深刻地切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場,進而實現其社會與個體平等對話中的自然接洽。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歷史邏輯
作為兼具共時性與歷史性特質的話語敘事展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盡管更多地呈現為具有現實指向的向度鋪展,但其構成現實的本質樣態實則是基于歷史維度的各類要素的融通創構。就中國這一實踐場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歷經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初步探索、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曲折前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逐步完善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創新發展四個時期,孕育著深厚的歷史積淀。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
敘事的初步探索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敘事,有著區別于這一時期之后任何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獨立特質。五四運動以降,基于救亡圖存的樸素愿望,廣大民眾爭相在各類思潮中謀求民族曙光,以李大釗、毛澤東等為代表的早期共產黨人堅定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因此這一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首先展開為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與捍衛。為此,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一系列文章,并通過《新青年》《共產黨》等報刊捍衛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在其通過的第一次決議中明確指出,要在工會里灌輸階級斗爭的精神。在此之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就成為我們黨傳播自身先進思想的重要手段,因此,這一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邏輯的呈現就展開為宣傳與鼓動兩個維度。從公會、書社,到報刊、傳單,再到口頭形式的話語表達,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將國家獨立與人民解放當作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核心要素,始終以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作為理論與實踐關切的根本,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作出了開拓性探索。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曲折前進
新中國成立后,“站起來”的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踏進新的歷史場域,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敘事也逐步聚焦于政權穩固與經濟建設維度。這一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方式較多地以政治口號的方式呈現展開。從1949年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到1952年的“三反”“五反”,到1955年的合作化道路,再到1958年的人民公社好等,這些彰顯著中國特色的標語口號不僅僅是我們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動員令,還是代表這一時期我們黨和國家最有力的標識。但囿于相關建國經驗的缺失以及與客觀規律的背離,我們的話語敘事風格呈現出嚴重意識化態勢,充滿了階級斗爭意味,開始淪落為服務政治宣揚工具,其話語敘事的使命與目的發生嚴重偏離。在此境遇下,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丟失了關乎生命的科學性與真理性,逐步同質化,話語敘事也由激進走向瘋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沉重災難。這一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亟須走出階級革命誤區,走向理性化。
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逐步完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實現了我們黨指導思想由“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動力轉向,我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也隨之走出階級革命誤區,逐步恢復理性。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呈現出逐步調試與穩固的態勢。具體而言,首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政治口號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新動力,我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回到正軌,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述開始步入新的階段。也正是由于此階段提出的“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落后不是社會主義”等口號的出現,我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開始彰顯出中國特色,走向成熟。其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為這一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中心場域。鄧小平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隨后,我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有了更多的話語內容展開,“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都逐步演變為其話語敘事的主題。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創新發展
進入新時代,民族復興話語的持續性建構成為這一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主邏輯。在“強起來”的征程中,廣大社會成員的思維與話語方式都發生較大改變,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敘事有了更為寬闊的時代語境,在此前提下,我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呈現出諸多新的變化與特點。具體而言,就其話語敘事思維來看,其展開方式逐步轉為以問題為導向的思維方式。面對時代的迅猛發展與實踐的深刻變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逐步形成了以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和底線思維等一系列思維方式,有力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深化發展。其次,就其話語敘事立場來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著重強調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這不僅僅是我們黨百年意識形態工作的經驗總結,也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堅定話語立場的最好體現。質言之,這一時期我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有著更為深切的人文關懷,并在承繼前人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親和力與感染力。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現實邏輯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并非束之高閣的理論研究問題,其生成與發展都是以客觀現實為基礎的。正因如此,如何讓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敘事更進一步地跨越、彌合理想與現實的溝壑,就成為我們展開本議題研究的重大意義所在。
一、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現實問題
盡管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尚處“青年”階段,也已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研究領域、相對確定的研究范式”,但就其話語敘事展開的現實實際來看,在豐富的理論創新資源的條件下,仍存在理論創新“空轉”現象。具體而言,此等意義上的空轉更多地轉向“懸置”這一維度,在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實際展開中,仍存在由理論到理論、由概念到概念的“空轉”現象,這就導致我們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新無法實現與現實的交互,致使創新動力不足。其次,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中的思想闡釋敘事還有待提升。現實中所謂“借殼上市”的虛無化操作,實質是懸置了馬克思主義真正關切的現實根基,對馬克思主義文本進行強行闡釋,任意拼接、裁剪,進而逐步喪失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責任意識,丟失了對馬克思主義的闡釋力。再者,面對諸多錯誤思潮其批判力有待提升。我國現階段存在著例如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民粹主義的諸多社會思潮,我們所面臨的思潮批判形勢依然嚴峻。因此,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更要牢牢把握在手里,時刻警惕,打造良好的話語敘事生態。
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現實需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新的歷史方位下,我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就有了新的需求與挑戰。一方面,就其話語敘事主題而言,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然成為中國最具引領力的歷史性實踐的當下,民族復興話語儼然已成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敘事主題。作為兼具政治性與人民性的新時代思想建設的主干力量,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敘事自然也要隨之完成民族復興話語的主題轉向。這不僅是時代的需求,也是人民的需求,還是其本身謀求創新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要聚焦時代新人。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處于新時代浪潮中的青年,其成長過程必然難以回避時代沖擊,只有“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才能真正成為新時代弄潮兒,不負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敘事展開,就是促使其認識中國與世界、責任與使命的最好助推劑,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以廣大青年喜聞樂見的話語敘事,才能潛移默化地使其入心入腦,才能真正促使其將“個人夢”融入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價值邏輯
“思想政治教育的起點在人,其終點也在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與目的決定了其終極旨趣只能是現實的人,其生成與運行的動力源泉就是滿足人的需要。同思想政治教育一致,話語敘事同樣是人的話語需求的切合與滿足,更進一步地說,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價值展開就是以人為本。
更進一步地講,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現實的人,其敘事展開的基本要求是以人為本。具體來講,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生成依托于對人民群眾利益的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場所切中的人是現實的人,現實的人是會產生現實需要的人,這種需要的利益驅動,便形成了其自身的價值目標與追求,進而達成自身行為的抉擇定向。百年來,我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逐步實現了由民族獨立話語敘事到民族復興話語敘事的轉向,其話語本身就是對人的現實需要的滿足。
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進史,在一定意義上講,我們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歷史,就是一部自始至終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的歷史。早在建黨初期,我們黨就樹立了緊緊依靠群眾的宗旨理念,提出要把工人、農民和士兵一致組織起來,并在隨后二大確定的綱領中明確了人民的主體地位。在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就是通過宣傳和動員廣大群眾進行民主革命。在隨后開展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也正是因為我們黨積極、有效、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宣傳,我們才得以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鼎力支持,在軍民一家的良好氛圍下取得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面對維護新生政權和建設新中國的重大歷史任務,中國共產黨仍舊選擇與人民一起,日用不覺地開展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人民群眾當作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來培養。對此,毛澤東強調,“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培養“四有新人”成為這一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敘事的時代任務,該時期的中國共產黨更為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深刻強調只有依靠群眾,才能真正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各項任務。隨后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首次明確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黨事業的目標。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同時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與人民群眾緊密結合,讓政府兜底,切實做到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重視人民、關心人民,扎好人民利益的保護網。
作者簡介:
董世佳,2003年生,女,河南平頂山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系2019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共產黨改革話語及其建構研究”(編號:19CKS052)的階段性成果。作者單位:河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