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29日,上海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聽取了上海市政府“關于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推進情況”的報告。據悉,截至2025年3月底,上海市累計已有2130萬人持有第三代社保卡,2046萬人領用電子社保卡。
2020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探索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等方面率先實現“同城待遇”。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國家相關決策部署,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在2022年開展協同立法,制定了在各自行政區域內推進長三角區域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的規定。《上海市推進長三角區域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等四部法規于2022年10月1日同步實施后,相關三省一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十分重視推動法規的貫徹落實,并于2024年開展了協同監督調研。根據《2024—2025年度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協作重點工作計劃》,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決定在今年聽取和審議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推進情況的專項工作報告,長三角地區其他三省人大常委會也同步開展相關監督工作。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本次專項監督工作。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黃莉新提出與長三角地區三省人大常委會加強協作的工作要求,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靖、徐毅松分別率隊開展調研。監督調研工作于2025年2月正式啟動,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一是緊扣法定責任。推動有關部門進一步落實《規定》要求,完善工作機制,推進“一卡通”線上線下應用場景融合發展。二是聚焦重點領域。在2024年三省一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協同監督調研的基礎上,重點調研社會保障、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醫療衛生等領域的一卡多用、跨省通用。三是深入基層一線。組織部分市人大代表實地調研“一卡通”各個流程,全面了解社會保障卡制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圖書館入館閱覽、公共博物館入館參觀、旅游景區入園游覽、醫療機構跨省就醫結算以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先行先試等工作情況。四是形成監督合力。與長三角三省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保持溝通,了解三省社會保障卡在上海的使用情況,征求其對上海推進“一卡通”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五是借鑒先進經驗。赴海南省考察完善“一卡通”服務管理模式,加強“一卡通”推廣力度,豐富“一卡通”應用場景等方面的經驗做法。
從監督調研情況看,上海市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市委相關決策部署,持續推進《規定》實施,主動與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加強對接,匯集服務事項,健全服務體系,努力推進長三角區域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一體化發展。
首先,加強統籌協調,積極落實法定責任。上海市于2021年制定印發《上海市居民服務“一卡通”工作方案》和項目任務清單,建立“一卡通”工作專班,專班辦公室設在上海市發展改革委。《規定》通過后,專班依法持續深化“一卡通”建設,會同各成員單位總結每年工作推進情況,明確下一年工作要點,分項分步深化功能應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委會協調青浦、吳江、嘉善政府及滬蘇浙兩省一市相關部門,聚焦重點領域率先探索,為長三角區域“一卡通”工作的整體推進積累經驗。
其次,夯實工作基礎,不斷深化人社領域“一卡通”建設。目前,滬上已默認使用社會保障卡銀行賬戶作為人社待遇發放賬戶,后續新增待遇項目或新增人員待遇原則上通過社會保障卡發放。2022年9月以來,推進退休人員所有待遇均通過社會保障卡銀行賬戶發放,實現“免申即享”。
再次,促進便利共享,持續拓展“一卡通”應用場景。在醫療保障方面,滬上醫保定點機構實現長三角區域社會保障卡持卡就醫購藥,發生的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在此基礎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實現了區域內無須辦理備案即可憑社會保障卡就醫購藥。在交通出行方面,上海市及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加載“交通聯合”功能的社會保障卡可在相關市域內乘坐公共汽車、電車、軌道交通、輪渡等公共交通工具。
最后,立足安全高效,著力提升“一卡通”服務水平。通過線上服務平臺與咨詢服務熱線,為群眾提供用卡咨詢和服務引導。通過張貼海報、現場咨詢、直播宣傳等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宣傳“一卡通”便民惠民服務事項,提升群眾關于社會保障卡和“一卡通”的知曉度。通過推進上海市社會保障卡全量數據庫建設,嚴格落實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相關規章制度,保障社會保障卡涉及的個人隱私、個人信息、商業秘密。通過加強風險監測,開展漏洞掃描,及時協調處置涉社會保障卡領域的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問題。
按照《規定》要求,滬上持續深化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建設,拓點擴面,持續深化場景應用。
第一,深化人社領域場景應用。其一,推動實現全業務用卡。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力資源、勞動關系等多項業務可憑社保卡辦理。線下依托實體及電子社保卡刷卡掃碼可在窗口查詢、辦理人社業務;線上通過“隨申辦”App居民服務“一卡通”專區可辦理電子社保卡、社會保險、就業創業等服務事項。其二,推動服務管理探索創新。推進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電子檔案試點工作,逐步推進基于電子社保卡的電子檔案服務。完成工傷保險異地就醫結算信息系統建設,支持憑社保卡入院登記、出院結算等場景應用。
第二,拓展文旅、交通、就醫領域場景應用。文旅領域,市、區、街鎮三級圖書館均可持社保卡入館及借書,上海博物館等53家文旅場所支持核驗社保卡入館入園,上海市旅館業單位可憑社保卡辦理住宿登記;交通領域,持加載交通功能的社保卡可在滬上公交、地鐵、輪渡等公共交通場景使用并享“換乘優惠”,可在全國336個地級市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享受互聯互通服務;就醫領域,持社保卡可在滬上醫保定點機構就醫購藥、在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市參保大學生可持卡進行社會化就醫結算。
第三,用好社保卡金融功能。待遇發放方面,推進人社領域全待遇進卡,就業創業、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等領域多項待遇發放以社保卡作為默認賬戶。城鄉低保金、公積金、殘疾人兩項補貼、老年綜合津貼、職工互助保障金等待遇發放以社保卡作為默認或可選賬戶。消費方面,不斷拓展社保卡支付優惠場景,開展社區食堂惠民和商戶消費優惠等活動,鼓勵居民使用社保卡支付。
本刊從上海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處了解到,未來上海市將堅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堅持問題導向、分類施策,在深入推進本市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工作的基礎上,更好推動社保卡在長三角區域內便利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