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數字紀檢監察體系和能力建設是縱深推進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數字化技術在紀檢監察領域的應用,帶來了監督更精準、辦案更高效、整改更全面等積極變化。但在看到技術紅利的同時,也要冷靜思考其帶來的挑戰。
記者:構建貫通全流程、全要素的數字紀檢監察體系,是深入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重要部署。數字紀檢監察體系具體是指什么?如何理解“全流程、全要素”?
喻少如:數字紀檢監察體系是指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深度融入紀檢監察工作,旨在提升腐敗治理效能,推動紀檢監察工作從“人力驅動”向“智能驅動”轉變,從而構建集數據驅動、智能高效、協同共享于一體的監督體系。具體而言,數字紀檢監察體系主要由“技術”和“組織”兩個維度構成:監察信息數據化、監察依據算法化及監察監督的算力保障共同構成數字紀檢監察體系的技術維度;依托數字技術,建立貫穿紀檢監察全流程的縱向數字化反腐體系和覆蓋紀檢監察全要素的橫向數字化反腐架構,構成數字紀檢監察體系的組織維度。
“全流程”指的是數字技術覆蓋監督、調查、處置、治理、教育等監督執紀執法全過程。前端監督環節,通過線上平臺實時收集群眾訴求,利用大數據分析篩查異常線索;中端處置環節,利用數字技術實現線索分辦,遠程審批,文書處理等;后端治理環節,案件辦理完結后自動歸檔數據,并跟蹤落實整改情況,形成“監督—整改—預防”閉環。“全要素”是指整合監督資源與技術工具,覆蓋監督對象、數據維度、業務模塊等所有關鍵要素。
記者:數字紀檢監察業務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國數字紀檢監察業務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有哪些重要突破?
喻少如:我國數字紀檢監察業務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以紀檢監察業務電子化為特征的電子監察階段、大數據技術融入紀檢監察領域的大數據監察階段、數字技術與紀檢監察業務深度融合的智慧紀檢監察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獨特的突破與貢獻。
電子監察階段是數字紀檢監察的早期探索。2003年1月,監察部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的項目啟動,深圳等地成為試點,開發了行政審批網上監控系統。它將行政審批和監察業務電子化,實現了全流程、全天候、全過程監察。2006年起,深圳的經驗在全國推廣,電子監察在地域、領域和功能上不斷拓展。
接著進入大數據監督階段。2015年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大數據技術開始深度應用于紀檢監察領域。貴陽市的“數據鐵籠”計劃是典型代表,它通過構建大數據平臺,對政府履職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建立“三清單一流程”的分析方法,為紀檢監察提供了更精準的數據支撐。
當前,我們處于智慧紀檢監察階段。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全面推進紀檢監察數字化建設,建成一體化工作平臺,實現監督執紀執法主要流程線上辦理和關鍵數據貫通,同時推出辦案大數據分析系統,有效提升了智慧反腐、科技反腐水平。具體實踐中,杭州市紀委監委通過“清廉杭州”數智監督平臺,實現對重點領域公權力的實時監督、精準監督、全覆蓋監督。
記者:運用數字化技術開展紀檢監察工作時,有哪些新的挑戰?
喻少如: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挑戰:第一,紀檢監察工作高度依賴對敏感數據的處理,如個人信息、財務數據、通信記錄等。一旦數據泄露或被濫用,可能對相關人員和組織造成嚴重后果。第二,大模型或數據分析系統本身并非中立,若訓練數據存在偏差,可能導致監督、處置結果不準確,影響“四種形態”的精準適用。第三,紀檢監察業務具有高度專業性,一線工作人員對技術的理解和使用能力還需提升。第四,過度依賴技術可能削弱一線紀檢人員對復雜案件的深度思考和現場研判能力,影響案件查處的質量與效果。第五,當前在算法監督、數據調取權限等方面,尚缺乏系統完備的制度規范。
記者:為實現數字技術的賦能作用,紀檢監察部門在運用數字技術時需要把握哪些原則?可以從哪些方面發力?
喻少如:在原則方面,首先要堅持政治引領,確保方向正確。數字技術的運用必須服務于全面從嚴治黨的大局,以強化黨的紀律監察職能為核心目標。其次要堅持合法規范原則。紀檢監察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在運用數字技術時,必須嚴格遵循法律法規,確保數據獲取、存儲、使用等各環節符合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了監察機關的職權和程序,數字技術的應用只有與之相符,才能保障監察活動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再次是安全保密原則。紀檢監察數據敏感,關乎重大利益,要加強數據安全管理,運用加密技術防止數據泄露、篡改,對數據訪問嚴格授權,強化工作人員安全保密意識,筑牢安全防線。最后是注重實效原則。以提升監察效能為目標,依據實際工作需求選擇和應用數字技術,切實解決監督執紀執法中的難題。
在發力方向上,第一是加強數據資源管理。通過整合各類數據資源,建立大數據資源中心,完善數據共享機制,加強數據治理,提高數據質量和可用性。第二是推動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建設一體化工作平臺,實現業務流程數字化、智能化,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監督的精準性和主動性。比如可以利用大數據挖掘、分析問題線索,精準發現腐敗行為。第三是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既懂紀檢監察業務又掌握數字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通過培訓提升工作人員數字素養和技術應用能力。第四是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數字技術應用相關制度,規范數據使用、平臺建設、系統運維等方面的操作流程,明確各方責任,為數字技術賦能紀檢監察工作提供堅實的制度支撐。
記者:2022年9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將紀檢監察學正式列為法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面對數字紀檢監察體系建設要求以及紀檢監察學人才培養要求,高校在紀檢監察學科建設方面可以做哪些探索?
喻少如:一是構建“數字+紀檢監察”融合課程體系。在傳統紀檢監察理論、監察法、黨內法規、廉政學的基礎上,探索引入“智慧紀檢監察技術應用”“大數據分析與廉政風險預警”“區塊鏈與證據存證”等相關課題,促進跨學科融合。
二是打造“產學研用”協同平臺。探索建立“數字監察技術實驗室”,聚焦電子證據取證、廉政風險評估等研究方向,積極探索與紀委監委合作設立實習實踐基地,安排學生接觸一線數字紀檢監察實務,強化學生數字化能力的培養。同時,加大數字技術在學生實習實訓實踐中的應用,通過搭建數字紀檢監察仿真平臺、實驗室,模擬監督、調查、處置等紀檢監察工作流程。
三是加強師資隊伍和教學資源建設。探索引進具有實務經驗的紀檢監察干部擔任兼職導師,同時吸納數據科學、信息安全領域專家進入師資隊伍;探索編寫數字紀檢監察技術指南、紀檢監察數字證據體系等新興教材,并配備在線案例庫、實操視頻等。
編輯:張鈺梅" " zhangclaire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