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17.045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Ability in Business Education
WANG Xiao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Henan )
AbstractInthecontext of globalization,cross-cultural managementskilshave become essentialqualities forbusiness profesionals.Thisstudyfocuses onbusinesseducation,analyzing thecompatibilitybetween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skills trainingand businesseducation goals,currculum systems,teaching methods,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ractical strategiesare proposed fromthe perspectives of nicheculture research,dynamic feedback mechanisms,inter schoolcommunicationandcooperation,andcultivating students'culturalreflectionawarenessandself-learningability The aim is to enhance students'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skils, better adaptto the global business environment,and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business education reformand talent cultivation.
Keywords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competence; business education; compatibility; talent cultivation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商業活動跨越國界,文化差異對商業運作的影響也日益顯著。在此背景下,具備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商科人才成為市場急需。商科教育作為商業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如何培養商業專業人才的跨文化管理能力,成為教育領域的關鍵議題。文章在深入探究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與商科教育內在聯系的基礎上,提出具體的實踐策略。
1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與商科教育的契合性
1.1與商科教育目標的一致性
商科教育著力培育綜合素養過硬、能適應多元商業環境的專業人才??缥幕芾砟芰ε囵B與之契合,旨在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應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業運作。全球化浪潮下,商業活動跨越國界,擁有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商科人才能更好地把握國際市場機遇,協調多元文化團隊,助力企業拓展全球業務。因此,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既滿足企業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又呼應商科教育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目標,助力學生在國際商業舞臺實現價值與理想。
1.2對商科課程體系的豐富與拓展
商科課程體系涵蓋多領域,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為其注入活力。嵌入跨文化管理內容,可使課程知識體系更完整,幫助學生構建跨文化商業思維,提升應對復雜商業環境的能力。例如,在管理學課程中融入該理念,能讓學生從更廣視角理解組織行為和管理模式的多樣性;在戰略管理課程中,通過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培養,學生可學習制定適應不同文化區域的企業戰略,突破單一文化局限;在市場營銷課程中,具有較高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學生可洞察不同文化消費者需求,制定精準營銷策略。
1.3推動商科教學方法的創新變革
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能促進教學方法的革新。在跨文化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多樣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跨文化體驗,如通過創設不同文化背景的商業談判場景,讓學生親
|科教導刊
身體驗文化差異對商業決策的影響,增強實踐感知;通過剖析跨國企業在不同文化地區的運營案例,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跨文化分析能力;引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借助網絡接觸全球商業案例與學術研究,拓寬國際視野,提升學習效果,讓商科教學更具活力與實效性。
1.4促進商科教育國際化發展
在教育國際化趨勢下,商科教育積極尋求國際合作交流,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成為關鍵因素。具備此能力的商科教師能更好地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分享成果、開展合作,提升學校國際影響力;學生在培養過程中,增強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與包容,能更好地適應海外交換生、國際實習等交流項目。這些項目有助于促進不同國家、地區的商科教育相互學習,推動商科教育的國際化發展。
2商科教育中學生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的實踐策略
2.1小眾文化研究與商業應用拓展
商科院校作為商科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引領學生將研究目光聚焦于小眾文化領域。小眾文化獨具特色,其消費偏好、社群組織模式及價值觀念均與主流文化存在差異,這些特性能為創新商業模式的構建提供豐富素材。為此,商科院??删拈_設專門課程。在課程設計上,融入田野調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指導,組織學生深入小眾文化群體開展實地調研,運用觀察法、訪談法收集一手資料,進而深入分析該群體在市場中的需求與潛在商機。例如,針對特定地域的原住民文化,學生可探究其傳統手工藝背后的文化內涵,思考如何將其融入現代產品設計,開發兼具文化特色與市場競爭力的商品。對于新興亞文化群體,學生可調研其社交互動模式,挖掘其中蘊含的品牌營銷契機,如借助亞文化群體的線上社群進行精準營銷。
在研究過程中,院校要為學生配備專業導師,引導學生運用商業分析工具,評估小眾文化商業應用的可行性與潛在風險。同時,院校應鼓勵學生跨學科合作,聯合社會學、人類學專業學生,從多學科視角剖析小眾文化。此外,院??纱罱ㄕ故酒脚_,組織學生分享研究成果,促進學生間的交流與啟發。通過參與此類研究,學生能夠突破傳統商業思維定式,培養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學會從多元文化視角開拓創新商業路徑,為未來投身復雜多變的全球市場做好充分準備。
2.2建立動態反饋機制,優化培養過程
商科院校肩負著提升學生跨文化管理能力的重任,需構建一套科學合理且有效的動態反饋機制,以精準把握學生學習狀況和行業需求,全方位優化培養過程。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院校應定期收集學生對跨文化學習的反饋。具體操作上,可設置階段性問卷調查,詢問學生對課程內容難度的感受,同時了解他們對教學方法的看法,如案例教學是否生動形象、小組討論是否能激發思維等。除學生反饋外,院校還需借助外部渠道獲取真實評價。院??膳c企業建立緊密合作,在學生企業實習結束后,要求企業針對學生在跨文化實踐中的表現,如跨文化溝通能力、團隊協作適應性等給出評價。同時,院??裳埿袠I專家參與學生項目評估,從專業視角評判學生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強弱。
院校應對收集到的多源反饋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對于企業反饋,若發現學生在某特定文化區域商業實踐中存在不足,則應在課程中增加該區域的商業案例分析,詳細講解當地商業規則、文化禁忌等。針對學生學習困難點,比如對跨文化談判技巧掌握欠佳,院校可調整教學節奏,安排更多時間進行模擬談判訓練,強化薄弱環節。通過持續、靈活的動態調整,商科院校能夠使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緊密貼合,緊跟行業發展趨勢,切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學生在未來跨文化商業環境中取得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2.3開展校際文化交流合作,拓寬學生視野
在全球化背景下,商科院校應積極推動校際文化交流合作,助力學生拓寬文化視野,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這種交流合作對于培養適應多元商業環境的人才意義重大。
院校可精心策劃校際學生交換活動。院??膳c國內外多所院校建立合作關系,根據對方院校所在地區的文化特色、學術優勢以及商業發展狀況,制定個性化的交換生計劃。如安排學生前往不同院校進行一學期或一學年的學習,使他們深度融入當地校園生活。學生在交換期間,能夠親身體驗不同地區的校園文化,如參與當地院校的社團活動,了解其組織形式與價值理念;感受獨特的學術氛圍,參與課堂討論,體會教學方法與學術側重點的差異[5]。同時,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深入當地商業環境,走訪企業,觀察市場,了解當地商業文化環境,包括商業禮儀、經營模式以及消費者行為特點等。
舉辦校際聯合學術研討會是重要舉措。商科院校應聯合其他院校,圍繞跨文化商業領域的熱點問題,如“一帶一路”倡議下共建國家的商業文化融合、新興市場中的跨文化營銷策略等,確定研討主題。院??裳埐煌盒5膶<覍W者、學生共同參與,設置主題演講、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環節。在研討過程中,學生能夠接觸到來自不同學術背景的觀點,拓寬思維邊界,學會從多元視角分析跨文化商業問題,提升學術研究能力。
開展商業模擬挑戰賽不容忽視。院??山M織跨校學生團隊參加商業模擬挑戰賽。在比賽中,學生需運用所學知識制定商業策略,應對各種虛擬的跨文化商業挑戰。他們通過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進行合作,鍛煉跨文化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同時在實踐比拼中深入理解文化差異對商業決策、市場反應等方面的影響,豐富自身的跨文化體驗。
通過上述校際文化交流合作項目,商科院校能為學生創造豐富的學習機會,使其在多元文化環境中不斷成長,為未來在跨文化商業領域的發展積累寶貴經驗,提升綜合素養。
2.4培養學生的文化反思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
在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體系中,激發學生的文化反思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極為關鍵。教師身為教學主導者,應承擔起引導重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回溯自身文化根源。比如,借助文化人類學的理論與方法,剖析自身文化背景如何形塑思維模式。以決策思維為例,有的文化注重集體商議,決策過程漫長但能凝聚多方智慧;有的文化傾向個人快速決斷,追求效率。教師要引導學生明晰這些思維差異如何映射到日常行為習慣中,在商業場景中又如何左右商業認知。
為深化學生的文化反思,教師可組織多樣的文化對比分析活動。一方面,可聚焦本國商業文化與他國商業文化的對比,思考這些差異在商業決策流程、合同簽訂等環節的具體呈現。另一方面,通過對比不同文化背景下企業的組織架構與管理模式,讓學生探討文化如何在其中發揮深層次作用。
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制定跨文化學習計劃。教師可提供豐富的課外資源指引,推薦經典的跨文化研究書籍,如《文化的解釋》《跨文化溝通》等,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跨文化知識體系;引導學生觀看國際商業紀錄片,從中洞察不同文化環境下企業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學生可依據自身興趣,選定特定文化領域深入鉆研,如對中東商業文化感興趣,就可研究其獨特的商業網絡構建、宗教對商業活動的影響等。
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還可參與線上跨文化學習社群,與全球各地愛好者交流心得,拓寬視野。通過持續的文化反思與自主學習,學生能夠將所學內化為自身能力。
在未來職業生涯中,無論身處何種復雜的跨文化商業環境,都能憑借這一能力,敏銳感知文化差異,靈活調整策略,不斷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從容應對全球商業環境的動態變化,實現個人職業發展與商業價值創造。
3結語
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在商科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與商科教育多方面緊密契合。通過實施小眾文化研究與商業應用拓展、建立動態反饋機制、開展校際文化交流合作以及培養學生的文化反思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等策略,能夠切實提升商科學生的跨文化管理能力。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中應對復雜多變的全球商業環境,實現個人職業發展與商業價值創造,還為商科教育的國際化發展與質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撐。商科教育應持續關注跨文化管理領域的發展,不斷優化培養策略,以培養出更多適應時代需求的優秀商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蘇筱丹,程蕓燕.跨文化溝通與管理課程思政的研究與實踐-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背景[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4):55-57.
[2]郭建偉.高等教育國際化視域下高校跨文化人才培養的作用與策略[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3,36(4):97-100.
[3]陳偉.跨文化適應角度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的教育與管理[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4,8(15):162-165.
[4]蒲琳.POA視域下的酒店管理專業跨文化交際課程教學改革探究——以蘭州博文科技學院為例[J].海外英語,2023(7):122-124.
[5]梁力凡.多媒體文化視角下跨文化管理混合式教學改革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2,6(25):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