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18.011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Ningxia University Boya Academy as an example
WU Jiahui
(Ningxia University Boya Academy, Zhongwei, Ningxia 755000)
AbstractThelaboreducationcuriculumisanimportant leverforuniversities tocarryout general education,animpotant carrierfor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ofthe fiveeducations,andanefectivemeasure toimplementthefundamentaltaskof cultivating moralityand talents.Thearticle takes theconstruction oflabor education practice courses atNingxia University Boya Academy asanexample.Trough literature review,experience exchange,andon-siteinspections,itcomprehensively compares,summarizes,and reflects onthe existing problems,analyzes theexisting problems,and proposes construction measures.The aimis toprovide practical examples and experience inspirations for theconstructionoflaboreducationcourses in universities,helpcomprehensivelyand deeply promote theconstructionof labor educationcourses,and cultivate talents with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fitness,aesthetics,and labor.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ademies; labor education courses
1寧夏大學博雅書院勞動教育實踐課程建設情況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通識教育需求和要求,寧夏大學博雅書院將勞動教育納入書院總體規劃、列為重點推進工作,通過申請項目的形式爭取到100萬元的基礎建設經費,建成了集理論教學、勞動實踐、成果展示于一體的要素齊全、設備配套、功能完備的寧夏大學勞動教育實踐教學中心,并根據空間布局和課程內容需要,分為田間勞作區、電商直播中心,以及陶藝、剪紙、茶藝工作室五個模塊,將勞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緊密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探索構建了以“三個一\"為核心的勞動
教育模式。
書院按照系統謀劃、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的思路,制定了《寧夏大學博雅書院本科生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方案》,通過“第二課堂成績單\"加二課分、德育分的形式,發布活動、招募學生開展勞動教育實踐。針對大四學生主體,以教學班為單位試運行,每個教學班必須選兩個模塊的內容,田間勞作必選,陶藝、茶藝、剪紙、電商直播任選其一,各8個學時。最后將勞動教育實踐課程作為學生通識必修課導入本科生課程系統,課程設置16學時,1個學分。
勞動教育實踐課程的設置注重勞動教育的社會實踐性、實踐創新性、課程靈活性。課程的每個模塊都根據教學要求、學生特點等設置相對應的理論知識、技能實操、勞動實踐等內容。每個模塊每次可滿足30至40人的教學班同時上課,每學期可完成10個教學班以上的勞動教育任務。課程設計滿足專業課程的規范要求,遵循學生成長規律,貼合學生興趣愛好,注重勞動實踐和沉浸體驗,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增進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和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精神;培育學生良好的勞動品質和勞動習慣,增強學生與勞動相關知識和技能。
勞動教育實踐課程實行雙導師制,每個模塊配備一名輔導員老師和一名校內外專業老師、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后勤工人等人員,共同承擔勞動教育教學,打造了一支專兼結合、優勢互補、協同育人的師資隊伍。根據學生興趣愛好,成立了陶藝、茶藝、剪紙等興趣小組,學生在常態化學習和勞動實踐的基礎上,踴躍參加寧夏大學第十屆“茶韻留芳十載風華”茶藝大賽、大創項目“數字技術賦能黃河古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策略研究\"等各級各類比賽競賽,并取得獎項。書院充分發揮勞動教育實踐教學中心的特色優勢,謀劃開展了“紅色剪紙照黨心指尖傳承愛國情\"等主題黨團、班會特色活動,提升了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豐富了校園文化活動,賦能學生成長成才。
加強校地、校企合作,建立健全中衛市政府主導、博雅書院統籌實施、相關部門協同、當地企業和個體融入的合作體制機制,大力拓展延伸勞動教育基地的功能作用。書院與中衛品衛文創園合作建立了博雅書院勞動教育實踐教學中心,在基地設立了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姚思界工作室。書院規劃與中衛市教育局聯合建設中小學校外教育綜合研學實踐基地、科普宣傳教育基地,與寧夏越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建設中衛市無人機操控員執照培訓基地,與中衛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合作,打造電商人才培養孵化基地,將勞動教育基地建設成為集教育教學、宣傳營銷、研學實踐、培訓認證等于一體的集群陣地,不斷提升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度和貢獻度、異地辦學的美譽度和滿意度。
2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存在的瓶頸
2.1缺乏獨立教學場地
高校開展勞動教育教學的場地以普通教室、零散勞動場所為主,缺乏專門的勞動教育基地,有的高校即使有專門場地,也存在面積狹小缺乏承載力、空間布局不合理、硬件設施不齊全、功能發揮不充分等短板弱項,導致勞動教育形式單一、內容簡單、過程簡短、效果不佳,缺乏針對性和吸引力,難以實現勞動教育的目的,不利于勞動教育的規范化、規模化、常態化開展。
2.2教師隊伍不專不強
書院主導下的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教師隊伍以輔導員為主,教師數量不足、主體類型單一、結構不合理、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夠多樣,一些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參差不齊,發展路徑、考核評價、管理監督、獎懲機制不夠完善。師資隊伍整體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外源活力不足,影響課程效果和教育功能的發揮。
2.3教學內容形式簡單
勞動教育課程內容設計缺乏系統性、專業性、針對性,內容更新滯緩,缺乏前沿性、整合性和創新性。實踐上則側重志愿服務、實習實踐等簡單勞動,且途徑窄、時間短、環節少,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不高,不利于對學生創新能力、綜合能力、實踐能力、勞動素養的培養。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度、貫通度不高,存在脫節與“兩張皮\"的情況,課程思政元素融入不深。開展勞動教育的形式較為單一,缺乏整體設計和有序實施,隨意性較強。
2.4持續發展保障不足
勞動教育課程建設過程中,購買日常使用耗材、維護更新設備設施、發放兼職人員勞務費用、組織師資隊伍能力素質提升培訓、課程內容優化升級等各方面都需要持續投入。現實中卻存在短期傾向、個人主導等情況,缺乏強有力的制度保障、資源保障,面臨因人員變動、資金不足、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等原因而導致日益邊緣化、薄弱化的問題,不利于課程向前向好發展。
3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思路舉措
3.1圍繞蓄勢賦能,系統謀劃基地建設
勞動教育基地是實施勞動教育的主戰場、主渠道,是確定勞動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前提基礎,是實現勞動教育目的和目標的內在要求,也是對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和有效載體。勞動教育基地能為勞動教育課程高質量建設、持久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厚植強大勢能。
堅持系統謀劃和整體推進、動態建設和持續發展、立足實際和突出特色、協同合作和資源共享的原則,通過課程建設、申請項目、爭取支持、校地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專門的勞動教育基地,同時要加大力度拓展基地場域、功能,滿足規模化、功能化等要求。勇于拓展思維、開闊視野,有效破解場地不足的掣肘,可以將勞動教育基地分為固定場地和延伸場地,固定場地建在學校,加強硬件設施建設、
|科教導刊
優化空間布局和資源利用,根據教學內容和形式劃分模塊,并確保每個模塊教學的整體性和獨立性,同時設置公用的理論講解區、成果展示區、宣傳展示區、勞動實踐區、特色體驗區等。延伸場地可以通過合作等形式,在高職院校、企業、農村等適宜的地方建立實習實訓、勞動體驗、教育教學場地。高校要整合資源、凝聚合力,打造獨立專門、聯合成體的基地集群,積極申報入選高級別、高層次的示范基地、典型案例庫等,發揮品牌輻射帶動效應,強化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擴大基地的影響力和感召力,為進一步強化優化基地和課程建設提供力量支撐和資源保障。
3.2聚焦提質增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教師隊伍質量直接決定著勞動教育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成效,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性、基礎性、支柱性工作。要深化教師隊伍改革創新,強化高素質教師培養供給,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根據課程要求和教學內容,通過兼職、合作等方式,按照專業教師(輔導員) + 模式,將企業高技能人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高校后勤技工、高素質技能農民等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員納入教師隊伍,同時要建立完善教師標準體系,做好相關人員一體選拔使用、管理監督、培訓培養、考核評價等工作,鑄造一支道德品行優、業務素質硬、專業技能強、育人水平高的專兼結合、結構合理、數量適當、優勢互補的教師隊伍。
3.3堅持守正創新,優化內容形式設計
教學內容是課程的核心和靈魂,教學形式是展示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教學內容和形式設計要遵循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嚴謹性與趣味性相統一、系統性與針對性相統一、思政性與專業性相統一的原則,滿足勞動教育鮮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會性、顯著的實踐性等基本特征。
勞動教育課程主要分為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勞動教育通論主要講授專業理論知識,包括勞動與法律、勞動與社會、勞動與勞動關系、勞動與社會保障、勞動與安全、勞動與心理等內容。勞動教育實踐的主要內容和形式偏重勞動實踐,以模塊化形式進行,每個單元模塊包含知識講解、技能實操、勞動實踐等不同部分。知識講解部分,可以將馬克思主義勞動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匠精神等思政知識,以及種植、陶藝、剪紙等方面的技能知識有機結合,將思政元素深度融入勞動教育教學。實踐實操又可以分為必修和選修,既能達到全員體力勞動的目的要求,又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3.4注重強基固本,厚植持續發展根基
為確保勞動教育課程持續穩定向好發展,必須依靠規范有效的體制機制、規章制度、工作隊伍、發展路徑等方面的有力支撐和堅實保障。要建立健全學校教務處、本科生院等職能部門牽頭負責、學部整體安排、書院和學院共同參與的統籌聯動、協同配合、高效運行的體制機制,推動勞動教育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作為學生通識必修課,嚴格按照課程體系和標準要求有序開展。要制定和完善課程建設方案、課程實施細則、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等制度,強化規范管理,確保有章可循。要成立以學部、學院和書院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教學領導為副組長,相關人員為組員的工作隊伍,建立一支由領導、教師、后勤等人員為整體的保障隊伍,有利于統籌協調、一體調度、牽頭總抓、合力推進,為實施勞動教育提供了堅強的組織和人員保障。各類人員立足職能職責和特色優勢,參與教學、實操、實踐等各個環節,實現三全育人。要深化對外交流合作,主動融入區域乃至全國勞動教育交流研討圈,積極參與或承辦較高層次的勞動教育論壇、講座、報告會、研討會等。大力推動校地、校企合作,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借助相關資源優勢,合力搭建成果展示推廣和轉化應用、技能培訓和資格認證、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和研學實踐等平臺,不斷擴大基地的影響力、支撐力、內潛力。
參考文獻
[1]于秋葉,于興業.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質量評價的四重維度[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12):39-42.
[2]習近平.論教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4.
[3]陳景紅.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5(1):146-151.
[4]孫振東,劉帥.普通高校實施勞動教育的成效、問題及改進建議[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5(1):83-89.
[5]李俊,王粲,薛誠.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實踐路徑研究[J].勞動教育評論,2024(2):14-27.
[6]付光槐,石正生.勞動課程跨學科融合的價值、困境及策略[J].勞動教育評論,2024(2):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