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25)17-0165-04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QIAO Enyang HU Jin Schoolof Sports andEmergencyManagement,XinyangVocational Collgeof ArtXinyang,HenanProvince, China
[Abstract] With the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reform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core iteracyof physical educationhavereceived increasingatention,andits teaching evaluationmethodof physicaleducationandhealthcourses notonlydirectlyaffcts the teaching efect,but alsorelates tothequalityofcultivating students'core literacy.Focusing on the core literacy of physical educationand healthcourses,thisarticle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evaluationand teaching system.Specifically,thecurrent systemhas the following problems: teachers do not attach enough importance to theevaluation results;Theevaluation criteriaare singleand fail tofullconsider the personalized differences of students;The timeliness of the process evaluation feedback is poor.To addressthe above isues,the following strategiesare proposed: It strengthens teachers' emphasis on teaching evaluationand establishes correct concepts; Itconstructs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system; It us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lement personalized teaching evaluation; It improves the timeliness of feedback of process evaluation results.By implementing these strategies, it is expected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ect,helpstudents develop comprehensively, and promot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ndustr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o a new level. [Keywords] Core literacy; Teaching evalu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s
隨著高職教育改革的持續(xù)推進,體育教育的核心素養(yǎng)愈發(fā)受到重視。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評價方式不僅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還關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質(zhì)量。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該方案強調(diào)堅持科學有效原則,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yè)性與客觀性[1]。
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評價體系需適應新時期教育需求,積極探索更適合培養(yǎng)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評價方式。當前,積極探索教師教學能力評價的新方式,已成為以評促學、改進教學效果、提升體育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任務[2]。因此,體育教學評價改革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議題。
1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內(nèi)涵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指學生在該課程學習中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方面。其中,運動能力是指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過程中所展現(xiàn)的綜合能力,包括體能狀況、運動認知與技戰(zhàn)術運用、體育展示或比賽3個維度,主要體現(xiàn)在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專項運動技能的掌握與運用上[3]。
2體育教學評價的理論基礎
體育教學評價以遵循教學規(guī)律為基本前提,通過對體育教學活動的理性分析,總結歸納出評價指標并加以細化,再結合特定的評價方法,對體育教學的基本狀況作出價值反饋[4]。
2.1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體育與健康課程依據(jù)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形式,可分為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學生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效果體現(xiàn)在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多個方面,僅采用定量評價無法全面反映學生多維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在評價學生體育與健康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以及體能發(fā)展水平時,以定量評價為主;而在評價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態(tài)度與參與、情意與合作表現(xiàn)時,則主要以定性評價為主。因此,需采用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成績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
2.2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體育與健康課程根據(jù)評價時間,可分為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在體育與健康學習過程中,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xiàn)、合作精神、健康行為、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學習自標,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達成的。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觀察記錄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并以口頭評價的方式及時給予反饋,使學生了解自身學習情況并不斷改進,進而提高學習能力。當對學生進行學期或學年評價時,需綜合考慮學生體能、知識與技能、態(tài)度與參與、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健康行為等方面的表現(xiàn)變化與發(fā)展,并結合學生的期末學習成績,給出綜合得分。因此,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方法必須多元化,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
2.3 絕對評價與相對評價相結合
體育與健康課程依據(jù)評價內(nèi)容,可分為絕對性評價與相對性評價。體育與健康課程注重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因此,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不僅要采用絕對性評價,更要強調(diào)相對性評價的作用。在學生入學之初,需對學生的體能發(fā)展、知識與技能等方面進行摸底測試,將其作為入學起點成績。通過將每學期結束時的終結性評價結果與學期開始時的起點成績進行對照,可體現(xiàn)出每個學生在一學期內(nèi)體育與健康學習的進步幅度,使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通過努力獲得進步所帶來的成功體驗。因此,體育與健康課程評價應將相對性評價與絕對性評價結合使用。
體育教學評價需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無論采用何種評價方法,都應特別關注學生的進步幅度。對進步幅度的評價既體現(xiàn)了相對性評價,又包含了絕對性評價;既有形成性評價的考量,又有終結性評價的體現(xiàn);既突出了定量評價的作用,又因進步與否凸顯了定性評價的內(nèi)涵,同時還關注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3現(xiàn)行體育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體育教學評價是實施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與依托,然而部分體育教師并未重視體育教學評價。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評價存在一定問題。
3.1教師對評價結果的不重視
體育教師對教學評價的重視程度不足。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推動教學相長[5]。但部分體育教師僅將教學評價視為成績留存的任務,未將其作為教學改進的依據(jù)。教師未針對評價結果開展教學反思,導致評價結果與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未能形成有效閉環(huán),難以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效果。此外,職業(yè)院校重專業(yè)、輕體藝的現(xiàn)狀,也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教師降低了對體育課程評價的重視程度。
3.2 評價標準單一
評價標準單一、缺乏個性化是較為突出的問題,同時評價方法陳舊、缺乏創(chuàng)新性[6。職業(yè)院校體育教學評價多采用統(tǒng)一化、標準化的考核方式。在理論課上,通過試卷考核進行評價;在實踐課上,依據(jù)體能、技術達標的具體數(shù)值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導致評價結果單一,僅能反映學生的標準化能力,而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個性化發(fā)展。
在實踐課中,教師往往采用體能、技術達標的具體數(shù)值進行量化評價,忽視了運動技能學習過程、團隊協(xié)作等過程性評價。而且評價維度僅聚焦于體能和技能,很少涉及核心素養(yǎng)中的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方面。
3.3評價結果反饋的時效性低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評價結果未能及時反饋給學生,教師也未對評價結果進行深人分析并據(jù)此改進教學。許多學校在完成評價后,往往只是簡單地將評價結果告知學生,而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及進步情況的分析與指導[7]。例如,體育與健康課程在期末考試結束后,僅依據(jù)體能和技能為學生打分,且評價結果在期末結束后才向學生公布,反饋的時效性嚴重不足,導致學生無法及時調(diào)整學習策略。此外,反饋形式單一,學校僅以分數(shù)或等級的形式告知學生評價結果,缺乏對具體結果的分析,使得學生無法明確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同時,教師僅將評價結果用于成績記錄,而未對具體結果進行分析以發(fā)現(xiàn)教學問題,進而優(yōu)化教學策略。
3.4缺乏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是與結果性評價相對應的一種重要評價方式,亦稱形成性評價,主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階段性努力。目前,體育教學評價中過程性評價的缺失較為明顯,過度依賴期末考試成績和體能測試結果作為評價依據(jù)。然而,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基礎不一,這種評價方式無法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努力程度,也忽視了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健康行為和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
體育教師對教學評價的重視程度不足,采用單一的評價標準、缺乏個性化評價,評價結果反饋的時效性低,且忽視過程性評價,未對學生的進步幅度進行明確分析和指導。這一系列體育教學評價問題,未能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無法有效指導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與身心健康水平,也不利于教師進行教學反饋和教學質(zhì)量提升。
4以核心素養(yǎng)為基礎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優(yōu)化策略
4.1樹立教師重視教學評價的理念
為持續(xù)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zhì)量,體育教師必須高度重視體育教學評價,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措施,對學生實施精準評價[8]。要提升體育教師對評價結果的重視程度,需從觀念轉變、制度保障、能力建設、技術賦能4個方面協(xié)同推進。
首先,要樹立教師重視教學評價的理念,充分發(fā)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導向等功能。可通過案例展示,呈現(xiàn)評價如何促進學生進步與教學優(yōu)化,最終達成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教育目標。其次,將評價分析質(zhì)量納人教師績效考核體系,設立教學評價改進獎,激勵教師積極投入教學評價工作。再次,建立校內(nèi)評價導師制,由資深教師指導青年教師開展評價驅動的教學設計,要求教師提交評價分析報告,并將其納入教研活動討論內(nèi)容。最后,在能力建設和技術賦能方面,需著力提升教師的信息化素養(yǎng)。學校可定期組織校內(nèi)外信息素養(yǎng)培訓活動,邀請專家進行培訓與指導,分享優(yōu)秀教學案例,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形成教學評價與教學改進的良性循環(huán)。
4.2構建科學合理的多維評價體系
以體能和技能為主的單一評價方式無法滿足對學生全面評價的需求。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是職業(yè)院校體育教學評價的基石,應依據(jù)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3個方面,構建科學合理的多維度評價體系。
第一,在運動能力維度,采用體能測試、技能測試、體育展示、體育比賽、運動表現(xiàn)觀察等多種評價方式。運用智能設備記錄學生的運動能力數(shù)據(jù),并進行深入分析和比對,以全面了解學生的運動能力發(fā)展狀況。
第二,在健康行為維度,通過穿戴智能設備監(jiān)測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頻次、時長,評估學生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情況。同時,建立系統(tǒng)的體育題庫,考查學生在健康行為方面的相關知識,包括飲食、作息、心理調(diào)適、運動損傷處理、疲勞恢復等問題的應對措施是否得當,以此衡量學生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第三,在體育品德維度,通過量表著重考量學生的體育精神展現(xiàn)、團隊合作表現(xiàn)、體育道德遵守等方面。在體育競賽中,評價學生是否遵守競賽規(guī)則、尊重對手與裁判、維護公平競爭環(huán)境;在團隊合作中,評價學生的溝通協(xié)作能力、角色擔當意識以及戰(zhàn)術配合默契程度,強化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與道德底線。
4.3運用信息技術實施個性化教學評價
職業(yè)院校體育教學評價長期采用統(tǒng)一化、標準化的考核方式,僅依據(jù)體能、技術達標的具體數(shù)值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僅能反映學生的標準化能力,而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個性化發(fā)展。新時代高校教育改革發(fā)展迅猛,教學模式持續(xù)變革,其中,依托網(wǎng)絡平臺的MOOC、微課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已逐漸成為高等教育教學的新常態(tài)[9]。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如人工智能、虛擬現(xiàn)實、教學平臺以及可穿戴設備,能夠增強教學的互動性與實踐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度,進而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評價。
首先,利用教學平臺構建教學課程,通過建課收集學生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提交及完成情況、考試成績等相關學習數(shù)據(jù),并進行分析評價,再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至教學平臺供學生查看。
其次,在體育理論相關課程中,通過分析學生觀看視頻和學習資料的停留時間、課堂討論、搶答、提問等數(shù)據(jù),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在體育技能相關課程中,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xiàn)實以及可穿戴智能設備等,獲取學生的運動軌跡、速度變化、心率波動、能量消耗等相關數(shù)據(jù),并以此進行評價。
最后,采用信息技術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頻率、運動能力和體能情況,生成個人評價報告并及時反饋給每個學生,從而實施個性化教學評價。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評價,對于推動體育教學評價改革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4.4提升過程性評價結果反饋的時效性
評價結果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效的階段性總結,更是教師優(yōu)化教學策略、學校完善教學管理的重要依據(jù)。借助信息技術平臺,可精準分析每個學生在體育知識、技能、態(tài)度等方面的優(yōu)勢與短板,并及時推送學生每個階段的情況,以便學生及時作出調(diào)整。針對班級整體評價結果,若某一體育項目的平均成績不理想,或某一體育核心素養(yǎng)維度普遍薄弱,教師應進行教學反思和改進。例如,若學生在健康行為養(yǎng)成方面存在不足,教師可在課堂上增加健康知識講座、案例分享環(huán)節(jié),設計有趣的健康生活挑戰(zhàn)活動,如一周健康飲食打卡、21天運動習慣養(yǎng)成計劃等,并借助數(shù)字化平臺跟蹤學生參與情況,促進學生健康生活,全面提升教學質(zhì)量。
5結語
體育教學評價改革是提升學生體質(zhì)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要舉措,也是推動教師教學持續(xù)優(yōu)化的關鍵所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不僅注重學生體能提升與技能掌握,還關注學生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的養(yǎng)成。然而,當前的教學評價方式難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發(fā)展狀況。
為推動體育教學評價改革,學校需構建科學合理的多維評價體系,實施個性化教學評價,并強化過程性評價。此外,轉變體育教師對教學評價的觀念,提升其對教學評價的重視程度,是推動教學評價改革的內(nèi)在驅動力。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EB/OL].(2020-10-13)[2025-03-16].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
[2]張麗軍,孫有平.我國體育教師教學能力評價:反思與建構[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1,37(1):67-73.
[3]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4]張文波,趙利.價值沖突與回歸: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問題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35(1):110-112,121.
[5]胡曼玲,劉暢.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三維一體評價”的功能及其發(fā)展取向[J].青少年體育,2015(10):65-66.
[6]宮玉璽,鄭甜,鮑雪成,等.小學體育教學評價的調(diào)查分析與教學建議[J].科學咨詢,2023(22):247-249.
[7]崔曉瑩.關于師范類專科院校體育課程教學評價的幾點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29):79-82.
[8]劉瑩.體育傳統(tǒng)教學評價功能及其重構[J].教學與管理,2016(36):122-124.
[9]喬玲,糜長穩(wěn),王瑩,等.金課背景下材料力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1,7(21):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