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25)17-0102-04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Sports,Tourism Recreation and Nutrition in Heilongjiang Under the Empower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GAO Yan JIA Lin* HE Yu LIU Bingyan JiamusiUniversity,Jiamusi,HeilongjiangProvince,154Oo7China [Abstract] Based on research methods suchas literature reviewand logical analysis,a fusionmechanism modelcovering four dimensions oforganizational collboration,resources collaboration,technologycollaborationand market collaboration isconstructed torealizethepromotingefectsof platformcentralization (organizationalcolaboration), data penetration (resource collaboration),service personalization (technologycollaboration),and feedback dyamism (marketcolaboration)onfusionefciency.Through theanalysisofrelevantcases inHeilongjiangProvince,itis pointed outthat therearecurrent botleneckssuchas weak policycoordination,obstructed data flow,insuficient infrastructure, andashortage of digital talents.Therefore,it is suggested to establish a systematic policysupport system,build a multi-sourcedatasharingplatform,promotetheintellgentupgadingofinfrastructure,andimprovethecomprehensive talenttraining system.Theresearch provides replicable digital transformationsolutionsand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the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tourism,recreation and nutrition in Northeast China. [Key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Sports tourism + recreation\"; Industrial integra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創新驅動和融合發展,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推動體育、旅游、康養等產業協同發展,為“體旅 ?+ 康養\"產業融合及健康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近期,中央和地方密集出臺相關規劃和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促進服務業和現代產業體系升級、加快發展服務型消費,為體育旅游和康養產業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體育領域也先后發布多項指導性文件,進一步明確體育與健康、旅游等行業融合發展的方向。《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大力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1]。《\"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將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置于突出位置,強調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提高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和全民運動參與率等目標[2]。
國務院“十四五\"數字經濟規劃明確提出數字經濟是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新經濟形態,對推動生產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變革具有關鍵作用,為促進體育旅游與康養產業融合賦予了新的技術動能[3]。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下,黑龍江省憑借豐富的冰雪體育和生態旅游資源,積極探索體育、旅游和康養產業的融合發展。然而,黑龍江省“體旅 + 康養\"產業融合發展仍存在協同不足、要素銜接不暢的問題,亟須建立系統的協調機制。基于此,該研究以黑龍江省體旅融合與康養產業為研究對象,關注數字賦能下的協同機制構建,探討如何構建高效的協同發展機制。此研究既有助于豐富產業融合理論,提出數字賦能的研究視角,也符合國家推進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的戰略需求,對黑龍江省乃至全國的體旅康養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數字技術賦能黑龍江“體旅 ?+ 康養”融合發展的現實背景
1.1黑龍江省“體旅 + 康養\"產業融合現狀分析
黑龍江省憑借其獨特的地理、氣候與生態資源,在“體旅 + 康養”領域具備天然優勢。以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五大連池溫泉康養區、鏡泊湖戶外運動基地等為代表的項目,已初步構建起集運動康養、休閑觀光、文化體驗于一體的復合型服務體系。
1.2數字技術應用于“體旅 + 康養”產業的實踐探索
近年來,黑龍江積極推動“互聯網 + 文旅\"\"智慧體育”“智慧康養\"等數字化轉型實踐。例如,在亞布力滑雪場引人智能預約系統與AI訓練系統,有效提升游客體驗與運動參與安全性;在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健康數據監測與遠程咨詢平臺,實現康復服務的數字延展;部分A級景區建立了基于5G和物聯網的智能導覽平臺,以提升旅游便利性與互動性。雖然已有初步成效,但整體數字技術覆蓋率仍有限,尚未實現從技術補充到融合驅動的躍升。
1.3數字經濟背景下黑龍江省“體旅 + 康養”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機遇
數字經濟正成為推動“體旅 + 康養”融合提質增效的關鍵變量。一方面,國家宏觀政策持續強化數字技術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價值,為黑龍江提供了政策與資金支持窗口;另一方面,居民健康消費需求與旅游品質訴求同步升級,為數字賦能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
2數字技術賦能“體旅 + 康養”融合的理論框架與機制模型
2.1從三元融合到數字嵌入的邏輯起點
“體旅 + 康養\"融合的核心在于體育、旅游和康養三大領域的功能性集成,通過互補優勢推動多維度協同發展[4-5]。然而,傳統三元協同模式存在顯著脫節問題,具體表現為目標、數據和服務三方面的斷裂。
在目標層面,體育側重運動表現提升,旅游注重空間體驗,康養則以健康干預為主。三者雖共享一定消費者群體,但缺乏統一價值導向,導致各自為政,難以形成合力。在數據層面,用戶的運動數據、旅游軌跡和健康檔案分散存儲在不同系統中,造成數據“煙肉\"效應,限制了數據的有效共享和整合,進而制約了信息流動及其價值最大化。在服務層面,盡管三者在物理上有所串聯,但在實際服務流程中常常出現斷裂,如滑雪游客與溫泉療愈服務的銜接不暢,影響用戶體驗。
數字技術的介入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一融合邏輯,傳統物理疊加模式轉向更高效的化學合成模式。具體而言,數字技術通過平臺化重組,將“運動一游覽一康養”服務整合為完整閉環,促進各業態間的互動與協同,為用戶提供個性化、便捷的服務體驗。數據化驅動通過采集全周期行為數據,實現精準匹配與動態優化,提高服務效率與用戶滿意度。智能化躍遷通過人工智能算法,進一步重塑產業價值鏈。
圖1展示了這一轉型的可視化對比,左側為傳統三元融合模式的分離狀態,右側為數字平臺賦能后的三環嵌套結構,并標注了關鍵轉型路徑。
2.2 四維協同框架與全鏈路動態閉環
該文提出雙循環機制模型,通過橫向協同與縱向貫通實現各要素高效互動與動態閉環。在橫向協同方面,資源數字化借助GIS、RFID等技術對冰雪場地和康養設施進行空間編碼與效能評估,實現資源可視化與高效管理。平臺中樞化通過超級APP整合預約、支付和健康管理功能,提升服務分發效率和用戶體驗。服務個性化通過LBS定位與用戶畫像的智能推薦引擎(如滑雪后自動推送附近理療服務),精準匹配用戶需求,提升服務適應性。技術穿透化通過VR/AR構建虛擬訓練場景,并利用區塊鏈技術確保健康數據的可信共享,增強技術在服務中的滲透。

在縱向貫通方面,形成了從資源端到消費端的四級數字穿透鏈條,確保資源與服務的高效流動。在資源端,數字孿生技術構建三維圖譜,支撐動態調度。在開發端,通過大數據分析游客體能分布,定制差異化滑雪課程。在運營端,利用物聯網設備實時監控雪場人流,AI算法自動調整纜車運力,提升運營效率。在消費端,通過可穿戴設備采集運動數據,反向優化康養方案設計,使服務更精細、智能。圖2展示了數字賦能“體旅 + 康養”四維協同機制模型。

2.3 動態反饋與系統韌性
該模型通過雙重反饋機制實現持續優化,形成短周期與長周期反饋機制。短周期反饋通過消費端用戶評分和設備數據回流至運營端,優化服務策略。長周期反饋通過年度健康數據匯總反饋至開發端,重構產品組合,如增設心血管康復型旅游套餐,確保服務不斷升級與多樣化。
建立以平臺賦能為基礎的網狀協同結構,提升業態間的互動靈活性與產業鏈的適應能力。模型揭示了數據要素在資源定價與服務創新中的乘數效應,尤其在數據驅動下,資源優化配置和服務創新能夠迅速響應市場需求變化。
3數字技術賦能黑龍江“體旅 + 康養”融合發展的現實困境
3.1黑龍江省\"體旅 + 康養”融合政策體系的不足與障礙
雖然國家層面出臺了多項支持數字經濟與文體旅融合發展的宏觀政策,但在黑龍江省“體旅 + 康養\"領域,尚缺乏系統性、指導性強的政策體系作為支撐。現行政策多聚焦于旅游或體育的單一維度,缺乏針對“體旅 + 康養\"融合的統籌設計與分類引導。政策執行主體職責交叉、協同不足,導致跨部門政策落地效率不高,難以形成有效合力。
3.2“體旅 ?+ 康養\"產業鏈數據流通不暢與信息不對稱問題
“體旅 + 康養”產業鏈條較長,涉及體育、旅游、康養、文創、醫療等多個領域。產業間數據割裂嚴重,信息流通效率低下,已成為融合效能提升的重要瓶頸。當前,多數企業仍依賴傳統數據采集方式,缺乏數據共享機制,用戶健康數據、行為偏好、旅游軌跡等關鍵信息難以實現跨平臺整合。尤其在上游資源端與下游用戶端之間,數據反饋機制不暢,導致產品研發、服務供給與實際需求脫節,形成供需錯配與資源閑置的雙重問題,進一步削弱了數字賦能效能。
3.3黑龍江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與傳統設施 的數字化轉型瓶頸
數字基礎設施是推動“體旅 + 康養”融合的物理前提與技術支撐。目前,黑龍江部分地區數字基建水平整體偏低,特別是在邊遠地區、森林康養與山地冰雪資源集聚區域,5G信號覆蓋率、物聯網終端部署密度及大數據處理能力仍顯不足,難以支撐高質量數字化服務的實時響應與個性化推送。
3.4“體旅 + 康養\"領域數字化人才培養與人才供給不足 問題
人才是推動融合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目前,黑龍江省在數字體育、智慧康養、健康旅游等復合型人才培養方面基礎薄弱,缺乏面向數字轉型所需的技術、管理與運營人才。高校教育體系中相關專業設置滯后,課程內容更新緩慢,實踐環節不足,難以滿足行業多樣化模型創新在于突破傳統體旅康養線性融合模式,人才需求。
4數字技術賦能黑龍江“體旅 + 康養”融合發展的優化路徑與策略
4.1構建系統化數字化治理體系,完善政策保障機制
構建符合“體旅 + 康養”產業融合發展需求的系統化數字治理體系,是破除政策障礙、釋放融合潛力的根本保障[6]。應推動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地方性法規和指導意見,明確各級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及市場主體在融合發展中的職責邊界與協作機制。同時,應在國家數字經濟戰略框架下,構建涵蓋智慧體育、數字康養、智慧旅游的融合型政策體系,推動財政投入、稅收減免、數據開放、標準建設等全鏈條政策落地。
4.2建設\"體旅 + 康養\"數據共享平臺與精準供需對接系統
高效的數據治理平臺是實現產業融合協同的核心支撐[7]。應推動建立覆蓋體、旅、康養全鏈條的融合型數據平臺,整合體育訓練數據、健康監測數據、旅游消費行為等多源異構信息,實現跨行業、跨部門、跨場景數據的集中管理與智能分析。通過引人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等技術,建設用戶需求動態識別與偏好預測系統,支撐個性化產品開發與精準服務供給
4.3強化黑龍江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傳統設施數字化轉型
數字基礎設施是“體旅 + 康養”融合落地的關鍵保障。黑龍江應加快推進5G基站布局、物聯網節點部署、云平臺建設等關鍵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覆蓋冰雪運動基地、森林康養中心、濱水旅游帶等重點區域。針對傳統體育場館、康養中心與景區,應系統推進數字化改造工程,包括嵌入智能導覽、沉浸式交互、AI健康檢測等功能模塊,實現“硬件更新 + 軟件賦能”協同推進。
4.4搭建數字化復合型人才培養平臺,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
融合發展背景下,對高素質、復合型數字人才的需求愈發迫切[8-9]。應推動省內高校在體育、旅游、康養等相關專業中增設數字化方向課程與模塊,注重前沿技術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協同培養。同時,構建政府引導、高校主導、企業參與的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機制,推動建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數字產業學院、行業導師機制等載體,強化人才實踐導向。
5結語
該研究從數字技術賦能的視角出發,認為平臺嵌入與數據流動已成為產業融合的關鍵樞紐,但實際推進仍受制于政策斷層、系統割裂與協同乏力等瓶頸。啟示在于,數字賦能并非線性技術疊加,而是平臺邏輯、制度接口與用戶參與的三維互動。融合成效的實現依賴于治理系統的重構與機制設計的精準化。未來研究應聚焦多源數據整合、平臺效能評估與跨領域協同模型的實證驗證,為“體育 + 康養 + 文旅”復合生態體系提供可持續路徑支撐。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EB/OL].(2019-09-02)[2025-04-28].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2]體育總局.體育總局關于印發《\"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的通知[EB/OL].(2021-10-08)[2025-04-2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0/26/content_5644891.htm.
[3]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EB/OL].(2022-01-12)[2025-04-28].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12/content_5667817.htm.
[4]韻江,鄭密.旅居何以康養?——節奏分析視角下康養旅居對身心健康的“單向度-循環\"影響研究[J].旅游學刊,2024,39(3):60-74.
[5]黃佺,施云洪,周道平.高質量發展視角下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多業態融合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24(5):20-26,68.
[6]陳志遠,張杰,孫昊,等.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下的產業政策[J].經濟研究,2024,59(9):154-172.
[7]邵長安,關欣.產業對接與融合視角下“互聯網 + 稅務\"體系的建構[J].稅務研究,2018(5):104-107.
[8]宋嘉庚,康培培.媒體融合背景下數字出版人才的未來分工趨勢[J].出版廣角,2017,(16):13-15.
[9]李貞瑩.文旅融合背景下歷史文化名村數字化傳播研究——以廣西靈川縣江頭村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23,51(3):247-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