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重視教學過程的輸出,持續改進。本文以日本國家概況課程為例,以OBE教育理念為指引,通過確立課程思政培養總目標,分解課程內容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建立課程思政融入路徑將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到外國概況類課程中,探討了在外語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的有效途徑與策略,為相關課程提供參考和啟示。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要求高校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結合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構建全方位育人體系。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路徑,《綱要》強調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協同效應。目標是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道德水平和文化自信,強化社會責任感與創新能力。
《綱要》還指出,所有課程均需發揮育人功能,教師應挖掘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增強思想性和理論性。基于產出導向教育理念的《日本國家概況》課程融入課程思政,旨在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愛國情懷。
OBE教育理念。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是20世紀80年代由威廉·斯派迪提出的教育理念,強調圍繞學生預期學習成果來設定目標、組織教學和評價,旨在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學習成效,其核心包括:成果為中心、全員參與、持續改進及多樣化評價。
OBE重視研究型而非灌輸型教學,聚焦于學生應達成的能力與素質。與《綱要》中提出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要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的建設目標以及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指導思想不謀而合,進行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日本國家概況》課程思
政融人探索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OBE理念的日本國家概況課程思政融入路徑。OBE理念顛覆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側重教學過程的做法;而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從人才培養目標反向規劃具體教學過程與設計,最終達到產出目標的實現。本文基于此從課程教學大綱與課程思政目標對接、建立課程思政融人路徑、教學評價三個方面來探究OBE理念下課程思政融人日本國家概況課程教學的方式與方法。
課程教學大綱與課程思政目標對接。根據我校2022版《日語人才培養方案》,《日本國家概況》是面向一年級日語專業學生的必修基礎課程,旨在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日本的地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也是學生學習日本文學、翻譯等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重點在于結合文化知識與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客觀分析文化差異,并強化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
基于以上內容結合本校人才培養方案要求,確立該門課程的課程思政培養總目標:要求學生正確了解日本國情,掌握日本地理、政治、經濟、社會以及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并通過與中國國情、社會、文化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對比,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具備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進而使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結合課程內容挖掘課程思政元素。立足本課程教學大綱和課程目標,基于課程思政總目標重新整合教學內容,促進思政目標與知識目標的融合。根據《綱要》要求,結合本課程特點,在明確單元教學思政目標的基礎上,將現有教材中以體裁劃分的單元重新整合設計與創新,嘗試根據每單元的具體教學內容挖掘其所蘊含的課程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教學設計及方法。教育理論中用三個維度來描述學生應該達到的課程目標,即知識目標、情感目標、能力目標;而根據上節重構后的課程內容、課程思政元素及每單元的課程思政目標,本門課程的知識目標是要求學生正確了解日本國情,掌握日本政治、經濟、社會、歷史以及文化等基本概況;情感目標是引導學生深人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兼具濃厚中國情懷與寬廣國際視野的新時代人才;能力自標是能夠合理詮釋國家間的文化差異,對多元文化現象具有求同存異的開放態度,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進行有效的跨文化溝通。
為了達到以上課程思政目標,采取線上 + 線下的教學形式。本門課程周課時為2課時,學生有足夠時間對每周課程內容進行提前的線上預習,預習內容為教師在“學習通”中所上傳的課程資源,在完成預習后學生需要在配套測試中檢測預習成果,完成相關練習和討論。
在線下課堂中采取互動式、講授式、任務式等教學方式。在每一章節授課前,創設有吸引力的情境,提前播放與本章節課程內容相關的視頻,引起學生興趣。在每節課中,教師通過學習通發布相關討論話題,通過深入討論,引發學生對文化現象的思考,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信。另外,在分組任務中,學生將分小組共同協作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索,完成學習任務并最終以班級發表的形式進行成果的檢查與驗收。這樣以驅動性輸出任務為核心,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實行分組教學、協作教學等教學形式,鍛煉小組團隊合作能力。
教學評價。本課程的教學評價采用了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正是基于OBE理念的核心要素之一——持續改進,基于學生學習全過程進行評定學生知識內化的情況。
學生總成績由平時成績( 50% )及期末考試( 50% )組成。平時成績包括課堂互動( 10% )、課堂作業( 20% )、項目展示( 10% )、自主學習( 10% )。下位細化為課堂討論,回答問題,隨堂練習,小組發表,課后作業,階段性測試,課堂筆記,考勤與課堂表現等項,主要利用學習通平臺實現以上的多途徑考核。并確保將思政目標納人考核范圍,反映思政內容教學效果。
本課程除課堂教學外,積極與我校第二課堂進行聯動,使學生在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中鞏固和深化課堂所學,特別是紅色教育相關的實踐活動,成為本課程思政融入的一大亮點。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和專業競賽,使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應用所學知識。學生在《理解當代中國》翻譯競賽,《講好中國故事》微視頻大賽,紅色經典誦讀活動,國旗下演講比賽等活動中均取得了優秀的成果。兩者的聯動不僅豐富了課程內容,拓展了教學形式,還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和實踐機會。同時,這也為其他課程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表明課程思政與第二課堂的有效融合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筆者詳細探討了以OBE理念為指導,《日本國家概況》課程思政融入的具體實施路徑。
OBE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產出成果。本課程明確學習目標以及課程思政總目標,并通過深入挖掘各章節的思政元素形成各章節的思政目標,確保課程思政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通過這一前期的教學目標設置逆向設計和實施相應教學活動。
而在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上選擇多維度、多層次的策略,使用多重形式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最大化,淡化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存在感。在評價方式上,基于持續改進這一核心思想,本課程將評價著眼于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全程,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努力實現學生在三維度的目標達成。學生在第二課堂中所獲成果也更加印證了學生不僅在知識掌握和能力提升方面表現優異,還在思想品德和文化素養方面取得了明顯進步。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課程思政是一項長期持久的系統化工程,需要教師與學生的雙重配合,如何讓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化無形般使學生產生真切的共鳴并指導于實踐中,仍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作者簡介:
張梓楨,1994年出生,女,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第二語言習得。本文為西安翻譯學院校級教改項目:基于OBE理念的《日本國家概況》課程思政融入探索與實踐(J23B37)。作者單位:西安翻譯學院國際語言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