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器上出現贅生物,往往讓很多人感到恐慌,大多數人會立刻聯想到性病。然而,并非所有生殖器贅生物都與性病有關。
小雨今年21歲,是一名大三學生。她低著頭走進診室,聲音有些發抖:“醫生,我洗澡時發現那里長了東西,網上說可能是尖銳濕疣……可我只有過一個男朋友,而且一直有保護措施……”
檢查發現,小雨雙側小陰唇內側對稱分布著多個光滑一致、像魚子醬似的小顆粒,且排列整齊,質地柔軟。醋酸白試驗顯示為陰性。我告訴小雨,這是假性濕疣,又叫絨毛狀小陰唇,是一種良性增生,不是性病,也沒有傳染性。
假性濕疣是一種正常的黏膜變異,并非感染病毒。它的出現可能和陰道分泌物刺激,比如輕微炎癥、白帶增多有關,或者與月經周期、避孕藥造成的激素變化,以及局部摩擦有關,患者無須特殊治療,觀察即可。
外陰贅生物很常見,包括女性的假性濕疣、男性的陰莖珍珠疹、汗管瘤、皮脂腺異位、外陰皮贅等,都是良性改變。其中最常見的陰莖珍珠疹,是發生在陰莖冠狀邊緣或龜頭周圍大小一致的細小、光滑、膚色或白色丘疹。而外陰皮贅是一種質軟的膚色或褐色贅生物,通常有蒂,多見于腹股溝、大腿內側和陰囊區域。皮脂腺異位是外陰部位出現的淡黃色或白色小丘疹,由異位的皮脂腺聚集形成。這些贅生物均和性病無關,也無須治療。
一對情侶走進我的診室,女生冷著臉坐在一旁,男生則一臉無奈,委屈地說:“醫生,我女朋友說我下面長的東西是性病,可我真的沒有亂來啊……”沒等他說完,女生便打斷他:“不是性病,怎么傳染給我了?我在網上查了,長這種東西就是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除了性接觸還能怎么傳染?”
檢查發現,男生陰阜部位的皮損是幾個米粒大小、表面光滑的半球形紅色丘疹,中央有臍凹。而女生經查體,也同樣發現其陰阜和腹股溝有類似皮疹。根據癥狀,我告訴他們這是傳染性軟疣,是由病毒引起的,但并非性病。
傳染性軟疣由軟疣病毒感染引起,主要通過皮膚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污染物(如毛巾、浴巾)傳播。這種病雖可通過性接觸傳播,但并非典型性病,甚至在兒童和運動員中也很常見,抓撓后可以傳播到身體其他部位。傳染性軟疣可以通過擠刮疣處理治療,也可以用液氮冷凍或激光去除疣體。患者在生活中要避免共用毛巾、浴巾,尤其是在健身房、泳池等公共場所;也不要抓撓,防止自體接種或傳染給伴侶。
在門診中,這樣的案例并不少見,一方發現生殖器部位有贅生物,另一方立刻聯想到“出軌”“性病”,導致信任危機。建議大家發現問題及時就醫,你以為的性病可能并非真的性病。
這次來的是一個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小伙子,他局促地坐在診室里。他說自己肛門旁邊長了些小肉球,平時不痛不癢,只是大便時有點不舒服,懷疑是痔瘡。我問他這些小肉球長什么樣、出現多久了、有沒有增多的趨勢。他回憶道:“大概半年前就發現了,開始就一兩個,我剛參加工作比較忙,沒在意,買了痔瘡膏,用著沒什么效果,最近好像越來越多了?!?/p>
檢查發現,患者肛周可見多個菜花樣、淡紅色的贅生物,大小不等,有一部分還融合成了塊狀。醋酸白試驗中,這些贅生物在幾分鐘內變成了白色。肛門鏡檢查發現,肛管內也有類似贅生物,贅生物表面濕潤,觸之易出血。這些贅生物符合尖銳濕疣的表現,是由HPV感染引起的。
我再次詢問患者,是否有不潔性接觸或者高危性行為,他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承認自己是同性戀人群,有多個性伴侶,存在肛交等高危性行為,且性行為時經常不使用安全套。
HPV感染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被感染后的患者可能出現生殖器部位疣體,高危男性甚至見于肛管內。尖銳濕疣患者最好對HPV進行分型檢測,排查是否為梅毒、艾滋病等其他性傳播疾病。
生殖器贅生物很常見,在普通人群中,多數為良性病變或增生,但高危人群還是要高度警惕性病的可能。高危人群包括男男性接觸者、多性伴侶者、不潔性接觸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
表現為生殖器贅生物的性病也不少,比如尖銳濕疣、鮑溫樣丘疹病和二期梅毒的扁平濕疣等。其中最常見的是由HPV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疣。HPV是一個龐大的病毒家族,其中,低危型(如HPV6和HPV11)往往是尖銳濕疣的病因,表現為生殖器及肛門周圍柔軟、肉色的小突起,有的成簇生長,形成菜花狀的腫塊。而高危型HPV(如HPV16和HPV18)易導致鮑溫樣丘疹病。此病是表現為外生殖器或肛周多發性褐色丘疹或斑塊,組織學呈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與HPV高危型感染相關,雖然進展緩慢,但具有潛在的惡變風險。
另一種可能導致生殖器贅生物的性病是梅毒。一期梅毒患者可能在生殖器上出現無痛性潰瘍(硬下);在二期梅毒階段,可能出現扁平濕疣——一種寬而扁平的贅生物,表面濕潤,含有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性極強。
面對生殖器贅生物,恐慌和諱疾忌醫都不可取。正確的做法是及時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獲得準確的診斷和科學的治療。同時,通過科學的預防措施,可顯著降低性病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