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這種藥是激素嗎?會不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在臨床中,時不時就會碰到有這種疑慮的家長。其實,激素不是洪水猛獸,而是人體的“消防員”。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毒、抗過敏、抗休克等作用,能夠非特異性抑制免疫反應。在兒科疾病治療中,糖皮質激素的用途很多,特別是在治療過敏和免疫問題上。在遵醫囑、正確用藥的前提下,大家不必過分擔心使用糖皮質激素對孩子生長發育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糖皮質激素在兒童中使用的注意事項。
糖皮質激素在兒童用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給藥途徑的不同,它可被細分為全身給藥,如口服、肌內注射、靜脈注射等,和局部用藥,如吸入、鼻噴、局部涂抹等。
糖皮質激素全身給藥主要用于急危重癥的治療,包括急性或暴發性感染,如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發作,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疾病重癥或急性發作期,如過敏性休克、過敏性哮喘急性發作等;內分泌急癥,如腎上腺危象和甲狀腺危象等;急性創傷性疾病,在進入休克失代償期后,如急性脊髓損傷等的治療。
糖皮質激素局部給藥可用于治療兒童氣道急慢性炎癥,如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等,兒童炎癥性皮膚病如特異性皮炎和兒童過敏性鼻炎。

糖皮質激素的選擇需要根據年齡、體重或體表面積、疾病嚴重程度和患兒對治療的反應,由醫生確定治療方案。
臨床上常用的全身用糖皮質激素可分為短效、中效和長效3類(如下表)。短效糖皮質激素適用于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療,如腎上腺危象;中效糖皮質激素常用于過敏性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嚴重的支氣管哮喘等;長效糖皮質激素抗炎作用強,多用于急性過敏、過敏性休克等急癥,但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抑制明顯,不推薦長期使用。建議兒童優先使用短效及中效糖皮質激素制劑,盡量避免使用長效制劑。
局部用糖皮質激素包括吸入型、皮膚外用型和鼻用型。吸入型糖皮質激素可用于治療兒童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等;皮膚外用激素主要用于治療兒童炎癥性皮膚病,如特異性皮炎;鼻用激素可用于治療兒童過敏性鼻炎,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藥物之一。
糖皮質激素禁用于抗菌藥物不能控制的病毒、真菌感染,活動性結核病,骨折或創傷修復期,以及心或腎功能不全者、有精神病史者、帶狀皰疹及水痘患者。
全身用藥注意事項全身用糖皮質激素在兒童中使用時,需嚴格掌握適應證、用法用量,并嚴密監測相關不良反應。
劑量和療程
劑量和療程應確保在達到治療目標的前提下,盡可能采用最小劑量和最短的治療時間。
服藥時間
服藥時間口服糖皮質激素需要遵循其分泌的晝夜節律性變化。糖皮質激素分泌的峰值一般在早晨7至8時,谷值在午夜,因此,早晨7至8時服用,副作用最小。
合并癥及不良反應
合并癥及不良反應在使用糖皮質激素前,應積極治療患者已有的合并癥,以降低這些合并癥可能加劇激素不良反應的風險。同時,在藥物治療期間,密切監測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并及時處理。
停藥反應
停藥反應長期使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會導致HPA軸受到抑制,從而使人體自身的糖皮質激素分泌能力顯著下降。因此,患者減藥過快或突然停藥可出現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樣癥狀,輕者表現為精神萎靡、乏力、食欲減退、骨骼和肌肉疼痛,重者可出現發熱、惡心、嘔吐、低血壓等,危重者甚至發生腎上腺皮質危象,須及時搶救。
反跳現象
反跳現象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需要逐漸減量,減藥過快或突然停藥可導致原發疾病復發或惡化,切不可隨意增減劑量或停藥。
家長在孩子使用糖皮質激素期間,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嚴格遵醫囑用藥,不自行調整劑量或停藥。
2."觀察并記錄藥物的不良反應,如情緒、感染跡象等。
3."堅持低鈉高鉀高蛋白飲食,補充鈣和維生素D,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4."用藥期間避免感染和活疫苗接種。
5."長期用藥需定期監測身高、血壓、血糖、骨密度,并做眼科檢查。
6."注意藥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時服用退熱藥(如布洛芬)利尿藥(如呋塞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