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是人們過夏天的一項必修課。防曬衣作為“硬防曬”的主力軍,是很多人進行戶外活動和日常通勤的首選單品。然而,市場上標有“防曬”字樣的產品琳瑯滿目,消費者難以判斷其實際防曬效果,甚至可能繳“智商稅”。怎樣才能挑選到真正有效的防曬衣呢?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學防曬?
防曬衣的防曬原理是通過物理遮蓋手段,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紫外線主要分為三類:長波紫外線(UVA)、中波紫外線(UVB)和短波紫外線(UVC)。其中,UVC幾乎被臭氧層完全阻擋,而UVA和UVB能夠穿透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如果人們長期暴露在UVA和UVB下,可能導致曬傷、皮膚老化、色斑甚至皮膚癌。
防曬衣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實現防曬效果。一是增強紫外線的反射和散射。防曬衣表面的特殊涂層或織物結構,能夠將部分紫外線反射回空氣中,某些面料設計如多孔結構,可以將紫外線散射到周圍環境中,減少其對皮膚的直接照射。
二是減少紫外線的穿透和吸收。織物越厚實、孔隙越小,紫外線越難以穿透,衣服的防曬能力就越強。相比淺色織物,深色織物可以吸收更多的紫外線,減少對皮膚的損害。部分防曬衣還會加入紫外線吸收劑,如氧化鋅、二氧化鈦微粒,這類物質能夠吸收紫外線,并將其轉化為無害的熱能散發出去。
防曬性能
評價防曬性能的兩個關鍵指標是紫外線防護系數(UPF)和UVA透過率。UPF值越高、UVA透過率越低,對紫外線的防護效果越好。按照我國的國家標準,合格的防曬衣UPF值應大于40,UVA透過率應小于5%。因此,大家在購買防曬衣時,應仔細查看產品標簽上的UPF值和UVA透過率等信息。在優先保證防曬性能的基礎上,再綜合考慮穿著舒適感和美觀性來選購。
另外,經多次洗曬的防曬衣,防曬性能可能會降低。建議大家選擇符合“FZ/T74007-2019”標準的產品,這類防曬衣通常經過更嚴格的洗滌測試,能保證多次水洗后仍具有良好的防曬效果。在洗滌防曬衣時,大家也要盡量選擇溫和的洗滌劑,輕柔手洗,避免長時間浸泡和高溫熨燙。
防曬面料
棉、絲、麻等天然纖維,防曬效果較差但舒適性強,這類面料適合制作在室內或進行短時間戶外活動時所穿著的衣服。滌綸、錦綸、氨綸等合成纖維,防曬效果較好,是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防曬衣面料。
復合面料是由多種纖維交織而成,兼具透氣性與防曬性,同樣適合制作防曬衣。
防曬衣多為炎熱季節著裝,其透氣性會嚴重影響穿著舒適感和使用頻率。建議大家選擇透氣性好、體感涼爽的面料。此外,深色系、織物結構緊密的防曬衣,防曬效果更好。
衣服款式
市場上的防曬衣款式非常多,包括長袖的、帶帽子的、帶面罩的。想要防護到位,就要盡可能地遮蓋暴露皮膚,阻擋紫外線。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除了針對不同應用場景和功能需求選擇合適的防曬衣,還應注意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可靠廠商的產品。
除了選購合適的防曬衣,日常科學防曬,還需要結合其他防曬措施。
1.合理使用防曬霜。
涂抹防曬霜是防曬的重要手段。建議日常選擇SPF值30以上、PA值+++以上的防曬霜,并在出門前15~30分鐘進行涂抹,確保防曬霜有足夠時間成膜。要注意的是,出門后應每2小時補涂1次,尤其是在出汗或游泳后;涂抹時要均勻覆蓋暴露部位,不要遺漏耳朵、頸后、手臂等處。
2.使用遮陽工具。
除了防曬衣和防曬霜,還可以搭配使用遮陽帽、太陽鏡、遮陽傘、防曬口罩等遮陽工具,保證防曬效果。
3.注意防曬時間。
眾所周知,曬太陽是一把“雙刃劍”,紫外線雖然可能會損傷皮膚,但也可以幫助身體吸收鈣,這對老年人和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大家該如何取舍呢?建議多享受早晨和傍晚的溫和陽光,避免在紫外線最強的時間段(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進行高強度、長時間的戶外活動。
1.進行室內活動需要防曬嗎?
答:需要。
UVA可穿透玻璃,在靠近窗戶或有熒光燈的地方,紫外線也會對皮膚造成傷害。因此,建議在室內也采取一定的防曬措施,比如避免在窗前長時間活動、拉上深色窗簾、使用防曬霜等。對于患有色素加深性疾病如雀斑、黃褐斑等的人群來說,高能可見光會讓色素進一步加深。這些人群在暴露于高強度的工業燈、體育場燈光、電子屏幕等光源時,應注意防護。
2.夏天出門,防曬霜和驅蚊劑可以一起用嗎?
答:可以。
防曬霜和驅蚊劑可以一起使用,但建議先涂抹防曬霜,等待10~15分鐘,待防曬霜成膜后再涂抹驅蚊劑。但是,不同產品含有的化學物質差別較大,若混合使用時有不適癥狀,如出現皮膚瘙癢、紅腫、疼痛等,應及時停用并清洗。
3.陰天是不是就不用防曬了?
答:不是。
陰天的云層較厚,對UVB的阻斷效果好,但UVA能夠穿透云層到達地面。UVA對皮膚的傷害主要是導致皮膚黑化、松弛和產生皺紋等。因此,無論晴天還是陰天,都要注意防曬。